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093-02
1.引言
团队合作能力是指以团队为运作单位,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1],是基本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团队建设”是企业建设和工商管理中常用的一个名词,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而组成的一个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团队都需要建设,班级作为一个特殊的团队也不例外。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载体。高等学校由于专业区分,每个班级有天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基于专业特色以及相似性、规律性,高等学校可以考虑从团队建设角度进行工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分工的日益明确,各行各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团队协作能力在以结果为导向的跨部门合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新时期下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采用单项输出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授知识,专注力较强的学生能够专心听讲,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更有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完全没有兴趣。这一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慢慢发生着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显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成为高校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国外高等工程教育中特别重视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者们基于各自的理论基础,从不同角度入手,对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種教学模式。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并将之作为著名设计教学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合作学习理论日趋成熟,其影响也逐步扩大,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开始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研究者提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包括如下几个要素:第一是合作要求;第二是小组结构;第三是奖励机制;第四是目标适当;第五是成员构成;第六是时间保证;第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 。
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团队合作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班级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以团队为教学活动单元,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教学目的,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有效的课程内容选择和教学模式设计,形成团队成员之间通力合作、相互学习,师生之间充满互动的课堂教学。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旨在以下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
(1)树立班级团队精神。学习是学生的第一任务,班级是具有一致的专业学习目标的集体;班级团队建设的核心是学风建设,良好的学习风气、恰当的学习方法、较高的学习效率能够产生好的学习效果,班级的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宿舍建设等方面也会得以促进,因此学风建设是班级团队建设的基础。
(2)培养学生较强的公共责任感。该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对所在团队的责任感入手,培养学生参与团队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强化集体责任意识,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项互动,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以及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约束能力;对于优秀学生来说,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2.班级团队合作模式的实施准备
(1)课程总体设计思想。《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重点以资源循环理论为基础,前期的学科基础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后期教学内容中包含工程案例的教学小节采用团队建设的教学模式,以研讨为主要的课堂教学主要组织形式,将团队自学、问题研讨、小组合作、案例讲解等多种形式组合,最终以团队小组的方式开展成果汇报,向师生们展示教学内容,听取反馈意见,进行总结。
(2)团队合作模式。将班级同学每4人分为一个小组,根据所学课程,每组选择书本中讲授内容的一节,合作制作课程PPT,再由小组成员课堂进行讲授。课堂教学中设定评委团,由教师和各小组组长组成,各小组组长不能给自己所在小组打分。根据教学内容,每次课堂教学结束时,评委团根据团队小组在本次课堂讲解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打分细则包括课件制作(40分),课堂讲解过程(30分)和课堂答疑(20分)三方面内容。课程结束后,评选出本课程教学优秀团队。
(3)课程考核标准。团队合作教学模式以团队为考核单元,将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30%)和期末成绩(70%)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到课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发言反馈(占平时总成绩的50%),和各个团队小组的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50%)。团队小组课堂表现满分为50分,团队第一名得满分(50分),其他团队依次根据课堂表现获得相应的分数,所有团队成员成绩相同。为了鼓励优秀学生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置个人附加分值,满分10分。
团队课堂表现和个人附加分相结合的课堂成绩评判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也强调了个人课堂积极表现对成绩的正面影响。在团队建设的教学模式中,良好的平时成绩不但需要个人的突出表现,更需要优秀的学生带动本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所有队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这种模式有助于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4)教学内容的选择
选择与培养目标吻合,符合学生知识结构和兴趣,具有工程实例的教学章节是学生团队教学能够有序高效开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激发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在教学课题设计中坚持了如下原则:课程内容节选必须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一致;资料丰富,有典型的工程实例,通过工程实例的分析有助于废物资源化原理的理解和对同类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教学内容及对应案例见表1。 (5)教学方法选择
基于课程目标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汇报+提问+总结的教学方法,要求每组学生在课前充分收集相关材料,制作课程PPT,并通过汇报的形式,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为:①教师命题结合学生选题。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需要,提供可选择的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选题;②制作课程讲解PPT。学生以团队小组为单元,合作进行收集资料、分析工程案例,制作讲解PPT等工作,要求每个学生都需要对章节内容和讲解内容熟练掌握;③小组汇报。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就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根据课前制作好的PPT进行汇报式讲解,完成讲解后,组内其他队员可以进行内容补充及扩展;④提问。为了检验团队小组其他成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和同学提问可以指定该小组内任何一位学生回答;⑤总结点评。教师对小组讲解的优点及不足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对汇报中不足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汇报式教学模式可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以团队小组为单元的合作模式能够实现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的目标。
3.团队建设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首先,在学习态度、课堂教学氛围方面的變化如下:①课堂出勤率有一定的提高。该班级出勤率一直较高,但是在实施团队教学模式后,学生不再是独立的个体,更是所在团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团队的责任,团队成员之间起到了互相监督鞭策的作用。之前经常缺勤的学生出勤率提高,减少了无故旷课的次数。②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增强。团队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程讲解和工程案例分析;听课同学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向汇报小组提问环节也更加积极主动。③角色互换,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在团队建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被动获取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进行传输,教师由“授课者”转变为“辅导者”,学生由“听众”转变为“知识的传输者”,形成了一个轻松愉悦,充满互动和活力的有效教学课堂。④课堂讨论活跃。在工程案例分析中,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出很多新想法和新思路。
其次,学生在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①将班级划分为多个团队开展教学活动,个人学业效果评价不仅包括个人课堂表现,还将团队成绩作为的重要依据,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②通过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资料收集、案例分析,讲解PPT制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通过对典型工程案例的分析,增强了学生在工程应用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成为了一种不断学习的推动力,而不是让学生只会模仿与复制现成知识与技能的活动。④发挥优秀学生榜样的力量。在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在组内交流学习中受到优秀学生的影响,获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组内成员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会使班级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总体成绩有所提高。
团队建设教学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了教学质量,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预期的能力培养。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显现一些问题:①个别学生的团队责任意识不强,精力投入较少,影响团队整体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沟通。②部分团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流于形式,不注重相互学习过程;部分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就开始“汇报”,对讲解内容和案例分析掌握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信任学生之间的合作,对于困难学生的关注不足。③应该探索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提高课堂团队教学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所占比例,增强学生参与团队教学的积极性,从课程讲解和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侧重笔试考核成绩衡量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能力。
4.结语
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创新性地运用知识;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教学效果;强调了课余自学实效,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交往;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合作意识;改变了师生关系,突破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合作学习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策略,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特点。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在相近的工科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一同使用。
参考文献:
[1]董琦,田精白.面向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J].都市家教月刊, 2014
1.引言
团队合作能力是指以团队为运作单位,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1],是基本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团队建设”是企业建设和工商管理中常用的一个名词,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而组成的一个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团队都需要建设,班级作为一个特殊的团队也不例外。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载体。高等学校由于专业区分,每个班级有天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基于专业特色以及相似性、规律性,高等学校可以考虑从团队建设角度进行工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分工的日益明确,各行各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团队协作能力在以结果为导向的跨部门合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新时期下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采用单项输出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授知识,专注力较强的学生能够专心听讲,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更有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完全没有兴趣。这一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慢慢发生着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显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成为高校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国外高等工程教育中特别重视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者们基于各自的理论基础,从不同角度入手,对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種教学模式。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并将之作为著名设计教学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合作学习理论日趋成熟,其影响也逐步扩大,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开始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研究者提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包括如下几个要素:第一是合作要求;第二是小组结构;第三是奖励机制;第四是目标适当;第五是成员构成;第六是时间保证;第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 。
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团队合作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班级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以团队为教学活动单元,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教学目的,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有效的课程内容选择和教学模式设计,形成团队成员之间通力合作、相互学习,师生之间充满互动的课堂教学。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旨在以下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
(1)树立班级团队精神。学习是学生的第一任务,班级是具有一致的专业学习目标的集体;班级团队建设的核心是学风建设,良好的学习风气、恰当的学习方法、较高的学习效率能够产生好的学习效果,班级的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宿舍建设等方面也会得以促进,因此学风建设是班级团队建设的基础。
(2)培养学生较强的公共责任感。该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对所在团队的责任感入手,培养学生参与团队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强化集体责任意识,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项互动,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以及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约束能力;对于优秀学生来说,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2.班级团队合作模式的实施准备
(1)课程总体设计思想。《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重点以资源循环理论为基础,前期的学科基础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后期教学内容中包含工程案例的教学小节采用团队建设的教学模式,以研讨为主要的课堂教学主要组织形式,将团队自学、问题研讨、小组合作、案例讲解等多种形式组合,最终以团队小组的方式开展成果汇报,向师生们展示教学内容,听取反馈意见,进行总结。
(2)团队合作模式。将班级同学每4人分为一个小组,根据所学课程,每组选择书本中讲授内容的一节,合作制作课程PPT,再由小组成员课堂进行讲授。课堂教学中设定评委团,由教师和各小组组长组成,各小组组长不能给自己所在小组打分。根据教学内容,每次课堂教学结束时,评委团根据团队小组在本次课堂讲解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打分细则包括课件制作(40分),课堂讲解过程(30分)和课堂答疑(20分)三方面内容。课程结束后,评选出本课程教学优秀团队。
(3)课程考核标准。团队合作教学模式以团队为考核单元,将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30%)和期末成绩(70%)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到课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发言反馈(占平时总成绩的50%),和各个团队小组的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50%)。团队小组课堂表现满分为50分,团队第一名得满分(50分),其他团队依次根据课堂表现获得相应的分数,所有团队成员成绩相同。为了鼓励优秀学生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置个人附加分值,满分10分。
团队课堂表现和个人附加分相结合的课堂成绩评判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也强调了个人课堂积极表现对成绩的正面影响。在团队建设的教学模式中,良好的平时成绩不但需要个人的突出表现,更需要优秀的学生带动本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所有队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这种模式有助于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4)教学内容的选择
选择与培养目标吻合,符合学生知识结构和兴趣,具有工程实例的教学章节是学生团队教学能够有序高效开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激发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在教学课题设计中坚持了如下原则:课程内容节选必须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一致;资料丰富,有典型的工程实例,通过工程实例的分析有助于废物资源化原理的理解和对同类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教学内容及对应案例见表1。 (5)教学方法选择
基于课程目标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汇报+提问+总结的教学方法,要求每组学生在课前充分收集相关材料,制作课程PPT,并通过汇报的形式,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为:①教师命题结合学生选题。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需要,提供可选择的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选题;②制作课程讲解PPT。学生以团队小组为单元,合作进行收集资料、分析工程案例,制作讲解PPT等工作,要求每个学生都需要对章节内容和讲解内容熟练掌握;③小组汇报。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就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根据课前制作好的PPT进行汇报式讲解,完成讲解后,组内其他队员可以进行内容补充及扩展;④提问。为了检验团队小组其他成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和同学提问可以指定该小组内任何一位学生回答;⑤总结点评。教师对小组讲解的优点及不足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对汇报中不足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汇报式教学模式可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以团队小组为单元的合作模式能够实现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的目标。
3.团队建设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首先,在学习态度、课堂教学氛围方面的變化如下:①课堂出勤率有一定的提高。该班级出勤率一直较高,但是在实施团队教学模式后,学生不再是独立的个体,更是所在团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团队的责任,团队成员之间起到了互相监督鞭策的作用。之前经常缺勤的学生出勤率提高,减少了无故旷课的次数。②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增强。团队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程讲解和工程案例分析;听课同学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向汇报小组提问环节也更加积极主动。③角色互换,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在团队建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被动获取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进行传输,教师由“授课者”转变为“辅导者”,学生由“听众”转变为“知识的传输者”,形成了一个轻松愉悦,充满互动和活力的有效教学课堂。④课堂讨论活跃。在工程案例分析中,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出很多新想法和新思路。
其次,学生在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①将班级划分为多个团队开展教学活动,个人学业效果评价不仅包括个人课堂表现,还将团队成绩作为的重要依据,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②通过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资料收集、案例分析,讲解PPT制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通过对典型工程案例的分析,增强了学生在工程应用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成为了一种不断学习的推动力,而不是让学生只会模仿与复制现成知识与技能的活动。④发挥优秀学生榜样的力量。在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在组内交流学习中受到优秀学生的影响,获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组内成员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会使班级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总体成绩有所提高。
团队建设教学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了教学质量,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预期的能力培养。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显现一些问题:①个别学生的团队责任意识不强,精力投入较少,影响团队整体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沟通。②部分团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流于形式,不注重相互学习过程;部分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就开始“汇报”,对讲解内容和案例分析掌握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信任学生之间的合作,对于困难学生的关注不足。③应该探索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提高课堂团队教学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所占比例,增强学生参与团队教学的积极性,从课程讲解和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侧重笔试考核成绩衡量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能力。
4.结语
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创新性地运用知识;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教学效果;强调了课余自学实效,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交往;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合作意识;改变了师生关系,突破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合作学习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策略,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特点。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在相近的工科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一同使用。
参考文献:
[1]董琦,田精白.面向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J].都市家教月刊,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