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小学科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但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常常被简单化处理,学生往往体验不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感受不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如何让学生从不敢问、不想问、不会问到勇于问、乐于问、善于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认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1. 鼓励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是学习过程的起点,是激发学习动力的关键。例如《空气动力小车》一课的主要活动是设计制作风动力小车模型,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把这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以下问题:哪些东西可以用风作动力?小车在运动中受到了哪些力?挡风板如何制作受到空气推力才会更大些,受到的阻力才会更小些?小车车轮如何安装才能让它与地面的摩擦力小些?这种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在开放式的讨论交流中,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享受着平等交流的快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合作。
  2.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教师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常常更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实验的操作,往往忽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的机会很少。这种看似高效率的教学,实则忽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尽量多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
  3. 提倡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发现不了问题的存在,学生的学习就不能主动深入。在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增了“技术与工程”内容,工程的核心是建造,即学生能综合所学知识,利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设计、制造产品。制造产品实质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发现产品问题、分析产品问题和不断改进产品的过程。在這个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核心。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发现问题,不断地改进作品。这种围绕制造产品不断地质疑问难,尝试多角度、多方式提出问题,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产品制造的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天分与潜能,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二、基于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 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勇于提出问题。营造以情感为核心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师生处于平等的、交互式的和谐氛围之中,使学生勇于提问的本能得以发挥。如在教学《魔术水桶》一课时,笔者出示一个自制水桶(水桶顶部有一进水口,在离水桶底部三分之一处有一出水口),然后从水桶的进水口处倒入自来水,从出水口处流出自来水。当笔者倒入有颜色的液体时,流出的还是自来水。学生急于想知道水桶里到底有什么奥秘,但笔者并不急于告知,而是让学生提问。学生不断地提出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不断地提出挑战性任务。如:做这个装置需要用到什么材料?如何组合这些材料?改变水的颜色有哪些方法?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哪种?该模型如何测试?在这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激发,思维被充分激活,能够开动脑筋,不断地提出问题。
  2. 创设差异性事件,乐于提出问题。差异性事件是指呈现的现象和结果出人意料、违反直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差异性事件,能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在上《空气的性质》一课时,笔者把瓶口套有气球的两个空矿泉水瓶分别给一个大个子男生和一个弱小的女生,让学生猜测,谁能把气球吹大。小女生轻松地把瓶内的气球吹大,而男生吹得面红耳赤也没能把气球吹大。这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识冲突,学生急于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瓶内气球一个易于吹大,另一个却怎么也吹不大?于是笔者把准备好的器材发下去,让每个学生都试着吹一吹。学生们发现:瓶里的气球根本吹不大。接着,笔者让学生在瓶子的侧面钻一个小孔,这时,学生很容易地将气球吹大了。这种情境中,学生自然把问题聚焦在瓶子上的小孔。经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孔中有空气流出。在以上教学环节中,笔者利用差异性事件,不断设置认识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3. 立足科学探究,善于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如《摆的研究》一课,“什么叫摆的快慢?”“摆钟的价格贵吗?”“哪种摆钟更好?”这些都不属于科学问题。“如何研究摆?”“摆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摆长越长摆得越慢吗?”“如何制作一个15秒摆15次的摆?”这些问题,可通过动手实践、收集数据进行研究,属于科学问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筛选出学生能够进行探究的科学问题。比如,上述的几个科学问题,“如何研究摆?”这个问题就太泛化、太模糊,学生难以通过探究获取有效的数据,而其他三个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收集数据就能够解释,属于学生能够进行探究的科学问题。最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力求做到有核心问题并形成问题链。本课的核心问题是:“摆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本课的次级问题是:“摆的快慢和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越慢?”“摆的快慢和摆角有关,摆角越大摆得越慢?”……问题链可以继续伸展。本课的再次级问题是:“如何制作一个60秒摆60次的摆?”整条问题链具有逻辑连贯性,由一系列思维推理组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延奎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不但能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储备专业技术人才,有效缓解人才结构性短缺,更能使企业始终保持“血液”新鲜,薪火相传。
<正>一、想明白教什么本节课的核心应当是:基于正方体的特征,借助分类计数的方法在操作、想象、推理中理解各类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及与大正方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经过几轮教学
结合实际,对船闸工程闸室墙钢板贴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研究,首先论述闸室墙钢板护面施工问题,问题包含钢板平整度不足、焊接应力变形、钢板护面与混凝土之间易出现“空鼓
采用制度互补理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进行研究。通过博弈模型报告了制度不互补是导致区域协调发展低效运行的关键,认为府际职责边界模糊,本位主义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以及区域制度结构复杂性是造成制度不互补的本源。提出了正向的制度激励将激发地区间在不断演化的博弈中自主实现合作行为的观点,认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着力构建互补的制度体系,从权威、分权、价值、多元、配套、规范等6个路径同步推进制度改革。
传统钢围堰下放施工需采用大型浮吊作为施工设备,而在保证通航或者大型船舶设备无法进驻的河道上,传统大型浮吊设备无法满足要求。本文以嘉绍大桥主墩钢围堰施工为依托,介绍了计
学生是习作的本体,也是习作教学的主体,但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本人认为在习作指导中要唱好“四部曲”——审题、选材、表达、修改。因为它既能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会习作,又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享受付出后的成功与喜悦。  一、唱好习作第一部曲——审题  一篇作文质量的好坏,与是否认真审题关系极其密切。作文题目如果审清楚了,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容易紧
本文对国内外海底管线悬跨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以一种新型人工水草悬跨抑制装置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实施对比工程试验,验证了新型人工水草悬跨抑制装置对悬跨的防治效果,对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