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伴随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虽然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但就初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高中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初中阶段的物理大纲相比,理论知识、实践活动更加系统化、抽象化,这就对高中生的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导,采用合适的策略改变这一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无法适应、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如何带领高中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知识阶段性变化,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导学案;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物理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难以理解,这也是初高中学生的常见心理。特别是对于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知识的迁移和难度的提升让他们感到非常困难。这不仅是因为教材、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学生的心理作用和思维方法的原因。当前社会更加看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要有效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导学案作为一种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改善这一状况。本文就以初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为出发点提出必要的改进件思路,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1 初高中物理教学产生隔阂的主要因素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学难以开展成为让广大教师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难度存在台阶,加之刚刚进入高一阶段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有所差异,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问题。虽然物理教材与大纲在不断革新,但处理好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是帮助学生渡过难关的前提,也是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1 教材改革
结合初中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标准两大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从教材大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三个方面对初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展开论述,发现不管是知识内容、学习深度还是探究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思维能力,对学生非智力情感要求也更高。初中阶段,物理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知欲,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相互作用等过程的规律和成果,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此阶段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高中阶段,教学大纲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继续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深入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理解研究方法并培养起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发展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形成科学价值观。
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相较于初中物理而言,高中物理的实质是承接作用,考察了学生的文化、经济、社会等综合素养,层次更高、视野也更加宽广。
1.2 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物理教师多采用板书的形式,把实验观察作为拓展基础,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层开展教学活动。教材内容主次分明,重点强调引导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教学结构也比较完整,教师能够环环相扣、收放自如。而在语言的应用上,由于初中物理知识难度不高,且书本内容版块详尽有加,能够循循善诱,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出轻松、愉悦的物理学习氛围,启发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而高中阶段,物理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难度也提高了一个档次,教学起点较高,并且课堂中所讲的都是重点知识,抽象性、科学性较强。短短的四十分钟需要教师加快语速,用词也更加严谨,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较少。
1.3 思维习惯
不同的学生在思维理解的表现上也有很大区别,这也是影响初高中教学衔接效果的重要因素。初中阶段学生可以根据大量的图片和有趣的文字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材也是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自然科学的奥秘,有利于心智的启发。而高中阶段的思维习惯更偏向于综合分析、逆向思维等,需要经历生活-物理双向转换的过程。
2 如何利用导学案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导学案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资助学习,然后在学生内部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将静态的教材动态化使用,在导中学,逐步挖掘深层知识。
2.1 完善衔接内容
对比现下的物理教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抽象性:从物体的概念到质点、从实际气体到理想气体、从带电体到点电荷等,探究的物质更加深入,也更加具体。二是复杂性:从原有的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从匀速运动到变速运动等。三是矢量与标量的轉变,初中只是简单的算术运算,高中则更偏向于代数和几何运算。四是严谨性,初中在研究力学问题时只需稍微介绍摩擦力的内涵,而高中阶段则要全面系统地定量研究何为弹力、何为摩擦力,不同力之间存在的关系与相互影响的作用,然后逐步引出受力分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容易混淆概念。由此可见,合理安排初高中物理衔接内容尤为重要。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消除两个阶段的梯度。在编写教学方案时,要仔细分析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存在的差异,将知识与方法联系起来,充分凸显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层次鲜明。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来说,必须把教材吃透彻,例如参考系的概念,在导学案中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初中所接触的参考系,然后将其与高中阶段所讲解的速度、位移与时间的相互关系加以定义。
2.2 充分利用实验
物理学科离不开实验,通过实践可以初步建构起科学思维与概念,了解规律,建构知识体系。实验让物理知识立体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学案中,不仅要由教师演示实验过程,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还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制作简单的实验材料。例如“纸人跳舞”,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静电产生的规律。也可以把课堂演示改为随堂实验,给以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独立感受实验的魅力。在导学案中,应当把常见的类比、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座位重点,如建模、控制变量等都需应用,教师要把这些方法有效衔接,增强学生的理解,主动多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物理学习这一自然探索的过程。
3 结论
本文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在物理课堂应如何采用导学案的措施改进教学,缩小初中-高中的距离,让两个阶段的衔接更加自然,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科学素养,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锻炼能力,为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红燕.找点培智:轻松跨越初高中物理那道坎[J].湖南中学物理,2016(09).
[2] 廖德智.初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衔接问题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
[3] 侯立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湖南中学物理,2018(05).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中)
关键词:导学案;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物理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难以理解,这也是初高中学生的常见心理。特别是对于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知识的迁移和难度的提升让他们感到非常困难。这不仅是因为教材、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学生的心理作用和思维方法的原因。当前社会更加看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要有效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导学案作为一种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改善这一状况。本文就以初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为出发点提出必要的改进件思路,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1 初高中物理教学产生隔阂的主要因素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学难以开展成为让广大教师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难度存在台阶,加之刚刚进入高一阶段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有所差异,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问题。虽然物理教材与大纲在不断革新,但处理好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是帮助学生渡过难关的前提,也是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1 教材改革
结合初中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标准两大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从教材大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三个方面对初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展开论述,发现不管是知识内容、学习深度还是探究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思维能力,对学生非智力情感要求也更高。初中阶段,物理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知欲,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相互作用等过程的规律和成果,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此阶段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高中阶段,教学大纲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继续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深入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理解研究方法并培养起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发展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形成科学价值观。
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相较于初中物理而言,高中物理的实质是承接作用,考察了学生的文化、经济、社会等综合素养,层次更高、视野也更加宽广。
1.2 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物理教师多采用板书的形式,把实验观察作为拓展基础,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层开展教学活动。教材内容主次分明,重点强调引导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教学结构也比较完整,教师能够环环相扣、收放自如。而在语言的应用上,由于初中物理知识难度不高,且书本内容版块详尽有加,能够循循善诱,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出轻松、愉悦的物理学习氛围,启发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而高中阶段,物理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难度也提高了一个档次,教学起点较高,并且课堂中所讲的都是重点知识,抽象性、科学性较强。短短的四十分钟需要教师加快语速,用词也更加严谨,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较少。
1.3 思维习惯
不同的学生在思维理解的表现上也有很大区别,这也是影响初高中教学衔接效果的重要因素。初中阶段学生可以根据大量的图片和有趣的文字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材也是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自然科学的奥秘,有利于心智的启发。而高中阶段的思维习惯更偏向于综合分析、逆向思维等,需要经历生活-物理双向转换的过程。
2 如何利用导学案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导学案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资助学习,然后在学生内部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将静态的教材动态化使用,在导中学,逐步挖掘深层知识。
2.1 完善衔接内容
对比现下的物理教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抽象性:从物体的概念到质点、从实际气体到理想气体、从带电体到点电荷等,探究的物质更加深入,也更加具体。二是复杂性:从原有的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从匀速运动到变速运动等。三是矢量与标量的轉变,初中只是简单的算术运算,高中则更偏向于代数和几何运算。四是严谨性,初中在研究力学问题时只需稍微介绍摩擦力的内涵,而高中阶段则要全面系统地定量研究何为弹力、何为摩擦力,不同力之间存在的关系与相互影响的作用,然后逐步引出受力分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容易混淆概念。由此可见,合理安排初高中物理衔接内容尤为重要。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消除两个阶段的梯度。在编写教学方案时,要仔细分析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存在的差异,将知识与方法联系起来,充分凸显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层次鲜明。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来说,必须把教材吃透彻,例如参考系的概念,在导学案中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初中所接触的参考系,然后将其与高中阶段所讲解的速度、位移与时间的相互关系加以定义。
2.2 充分利用实验
物理学科离不开实验,通过实践可以初步建构起科学思维与概念,了解规律,建构知识体系。实验让物理知识立体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学案中,不仅要由教师演示实验过程,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还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制作简单的实验材料。例如“纸人跳舞”,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静电产生的规律。也可以把课堂演示改为随堂实验,给以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独立感受实验的魅力。在导学案中,应当把常见的类比、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座位重点,如建模、控制变量等都需应用,教师要把这些方法有效衔接,增强学生的理解,主动多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物理学习这一自然探索的过程。
3 结论
本文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在物理课堂应如何采用导学案的措施改进教学,缩小初中-高中的距离,让两个阶段的衔接更加自然,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科学素养,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锻炼能力,为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红燕.找点培智:轻松跨越初高中物理那道坎[J].湖南中学物理,2016(09).
[2] 廖德智.初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衔接问题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
[3] 侯立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湖南中学物理,2018(05).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