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有一个著名的航空博物馆,西方国家称之为“冷战圣地”,这里不仅有上世纪苏联研制过的所有军用飞机,还展出了1960年5月1日驾驶U-2间谍飞机在苏联上空执行侦察任务时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弗朗西斯·盖里·鲍尔斯穿过的飞行服。
浓缩的历史
博物馆的正式名称是“俄罗斯空军中央博物馆”,坐落在莫斯科以西37公里的加加林空军学院里。不久前,我随中国航空学会代表团一起前往参观,主人为到访的中国客人特意安排了一位空军老战士当讲解员。
这位老战士叫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已是90岁高龄,在军队里度过了64年宝贵时光。他曾飞过18种飞机,累计7000飞行小时。在讲解时,幽默的老人不时加上一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如介绍波-2飞机时,他说:“波-2是当时最有名的教练机,培养出数以万计的飞行员,其中一个就是我。二战时,苏联女飞行员都飞这种飞机,她们当中1/3都牺牲了。”
说到陈列展品的机库时,他幽默地说:“这些建筑不是很好,基本上是木结构的,和我的年纪一样老。我希望通过改革,国家能更加强大起来,希望俄罗斯和中国一样富强,到那时可以有钱建设新的馆址。”
整个博物馆分成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部分原来安排在两个老机库里,后来一个机库因年久失修成了“危建”,只好把展品迁往室外。如今,在唯一的机库里,主要的陈列品是介绍苏联空军历史的展板和少部分早期的飞机,有的是模型,有的是实物。参观时,外面下着雨,天花板不时漏下雨水,一些飞机只好盖上塑料布挡雨。
展板的内容包括1913年聂斯切洛夫发明的垂直斤斗和撞机战术、茹可夫斯基缔造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二次大战中的一些著名空战战例、各设计局的人物和活动等。
机库里展出的早期飞机有:飞机发明家莫扎伊斯基的飞机模型,莱特兄弟1903年首次飞行成功的飞机模型,法国人瓦赞的飞机,1910年3月8日首次在俄国上天的法国法尔IV飞机,以及几种上个世纪前半期对苏联航空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功勋飞机”等。
从机库出来,仿佛进入了各式各样飞机和直升机构成的画廊,这些昔日在航空期刊上频频出现的飞机,一架架赫然摆放在我面前,真有些神奇的感觉。
展出的机种多数是前苏联研制生产或试制过的飞机。据介绍,博物馆收藏有173种飞机、127种航空发动机。其中,有44种被宣布为科学技术的“典型杰作”,比如E-166试验机、T-4试验机、M-50超音速远程轰炸机。这些宝贵的飞机大都是没有任何遮挡地停放在露天,风吹雨淋不知还能维持多久。
在展出的直升机中,米-12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种并列双旋翼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105吨。据介绍,米-12在当时是一种探索性设计,只生产了3架,经试飞后觉得不可行,遂未投产。讲解员伊万诺维奇老人打趣地说:“现在我们国家没有钱,如果你们中国想要的话,随时可以投产。”
尽管是空军博物馆,但也展出了许多民用飞机,这大概和很多民用飞机的前身都是军用飞机有关。图-144超声速客机和用于试飞无尾大三角翼的米格-211格外引人注目。图-144的首飞先于英法合作的“协和”超声速客机,是世界上第一款超声速客机,在上世纪70年代曾轰动世界。
大飞机的鼻祖
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100多年前诞生在俄国的世界上第一架四发飞机。1913年,伊戈尔·西科斯基先后设计并制造、试飞了装4台发动机的“大块头”和“伊利亚·穆罗麦茨”,这些飞机成为今天大型客机和轰炸机的鼻祖。
西科斯基是一位对航空早期发展卓有建树的俄国人。十月革命后,他离开祖国投奔大洋彼岸的美国,20世纪30年代成为开创现代直升机事业的元勋。然而,他的事迹在苏联时代并不为人所知。根据后来解密的档案资料,上世纪80年代初,围绕着是否给西科斯基恢复名誉发生了一场比较激烈的争论。
1982年4月,苏共中央科教部副部长C·谢尔巴科夫等人曾发出“关于为西科斯基恢复名誉给苏共中央的报告”。报告开头是这样写的:“鉴于飞机总设计师安东诺夫、试飞员卡拉伊、上将格罗莫夫、作家戈夫曼曾就西科斯基的问题致函《青年技术》编辑部,《青年技术》杂志主编扎哈尔琴科同志要求考虑在其刊物上刊登西科斯基材料的问题。作者在信中建议通过各种大众媒体广泛宣传西科斯基在发展航空技术方面的贡献,在与其活动有关的地方树立纪念碑。他们认为这些做法有助于促进在我国为其‘恢复名誉’”。由于党内高层看法不同,报告所提之事被搁置下来。
此后,争议又持续了10多年,直到1999年西科斯基110周年诞辰时,官方在莫斯科科技博物馆里举办了一个介绍西科斯基成就的展览,才以这种方式重新接纳了这个“失去的儿子”。由此,西科斯基的事迹才渐渐为人所知。
1889年5月,西科斯基出生在基辅的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对航空有着浓厚的兴趣,10来岁就试做直升机模型。1909年1月,他来到当时世界航空活动的中心巴黎,在那里买了发动机返回俄国,开始研制直升机,但因为发动机功率太小,飞机没能飞起来。
后来,他转向研制固定翼飞机,边造边试,在实践中摸索,直到第5架S-5终于获得成功。有一次,西科斯基在驾驶S-5进行飞行表演时,发生坠机事故,所幸飞机和人都摔得不重,只是受了一些惊吓。
在查看发动机时,西科斯基发现,竟然是一只蚊子飞到了汽化器细小的喷口处,阻断了发动机的燃料供应,导致发动机停车。西科斯基认为,如果一只微不足道的蚊子就可以让一台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的话,那么飞机应该装不止一台发动机。为了减少由于发动机故障带来的飞行事故,一定要研制装两台甚至多台发动机的飞机。 经过一年多努力,1913年4月,新飞机完工了,因为机翼和机身非常巨大,工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形象又好听的名字——“大块头”。1913年5月13日,“大块头”首次试飞成功,对于还有12天才满 24岁的西科斯基来说,这是他生命中最值得记住的美妙场景之一。
“大块头”翼展28米,有10排支撑梁,高度超过了3.6米。下翼上装了两对4台(后来改为并排4台)4缸水冷式阿古斯发动机,每台功率为100马力。
除了飞机的尺寸,给参观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为提升机组和乘客舒适度而采用的新颖豪华设计。飞机的机头有一个敞开式露台,可以站2~3个人,后面是封闭的驾驶舱。驾驶舱有一扇门通到露台,后面还有一扇门通到客舱。
客舱有4个座位、1张沙发、1张桌子、1个洗手间和1个储衣间,还有加热和照明设备。这些设计,在敞开式座舱、飞行帽和风镜仍然是标准设备的时代,绝对是大大超前的。就凭这些内部装饰,把“大块头”称为现代客机的鼻祖也是当之无愧的。
1913年底,在“大块头”的基础上,西科斯基设计制造了以10世纪俄罗斯民间英雄伊里亚·穆罗麦茨的名字命名的新飞机。如果民航客机的定义是“为携带多名乘客并为他们提供商业运输服务而设计的飞机”的话,西科斯基研制的“穆罗麦茨”无疑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的旅客机。
“穆罗麦茨”于1913年 12月10日首次试飞。1914年2月25日,机上带了16名乘客完成了第一次演示性飞行。6月21日到23日,它还完成了一次从圣彼得堡到基辅的往返飞行,耗时14小时38分钟,中间只停了一次。
遗憾的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穆罗麦茨”一直没有用作商业客机,而被改造成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架四发重型轰炸机。战争爆发后,俄国将其投入战场,各型“穆罗麦茨”共生产了85架。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大战,这种飞机共执行过422次作战任务,因此也堪称现代重型轰炸机的鼻祖。
今天,世界上有成千上万架大飞机在全球各地翱翔,但在100多年前,研制像“大块头”和“穆罗麦茨”这样的大飞机,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当时,人们对飞行科学的实际认知仍然被伪科学神话的阴霾所遮蔽,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所谓的“鸵鸟”理论。鼓吹这种理论的人坚持说,大自然会禁止超过一定尺寸的物体飞行,无论它是鸟还是飞机。西科斯基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才有了100年来大飞机日新月异的发展。
浓缩的历史
博物馆的正式名称是“俄罗斯空军中央博物馆”,坐落在莫斯科以西37公里的加加林空军学院里。不久前,我随中国航空学会代表团一起前往参观,主人为到访的中国客人特意安排了一位空军老战士当讲解员。
这位老战士叫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已是90岁高龄,在军队里度过了64年宝贵时光。他曾飞过18种飞机,累计7000飞行小时。在讲解时,幽默的老人不时加上一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如介绍波-2飞机时,他说:“波-2是当时最有名的教练机,培养出数以万计的飞行员,其中一个就是我。二战时,苏联女飞行员都飞这种飞机,她们当中1/3都牺牲了。”
说到陈列展品的机库时,他幽默地说:“这些建筑不是很好,基本上是木结构的,和我的年纪一样老。我希望通过改革,国家能更加强大起来,希望俄罗斯和中国一样富强,到那时可以有钱建设新的馆址。”
整个博物馆分成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部分原来安排在两个老机库里,后来一个机库因年久失修成了“危建”,只好把展品迁往室外。如今,在唯一的机库里,主要的陈列品是介绍苏联空军历史的展板和少部分早期的飞机,有的是模型,有的是实物。参观时,外面下着雨,天花板不时漏下雨水,一些飞机只好盖上塑料布挡雨。
展板的内容包括1913年聂斯切洛夫发明的垂直斤斗和撞机战术、茹可夫斯基缔造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二次大战中的一些著名空战战例、各设计局的人物和活动等。
机库里展出的早期飞机有:飞机发明家莫扎伊斯基的飞机模型,莱特兄弟1903年首次飞行成功的飞机模型,法国人瓦赞的飞机,1910年3月8日首次在俄国上天的法国法尔IV飞机,以及几种上个世纪前半期对苏联航空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功勋飞机”等。
从机库出来,仿佛进入了各式各样飞机和直升机构成的画廊,这些昔日在航空期刊上频频出现的飞机,一架架赫然摆放在我面前,真有些神奇的感觉。
展出的机种多数是前苏联研制生产或试制过的飞机。据介绍,博物馆收藏有173种飞机、127种航空发动机。其中,有44种被宣布为科学技术的“典型杰作”,比如E-166试验机、T-4试验机、M-50超音速远程轰炸机。这些宝贵的飞机大都是没有任何遮挡地停放在露天,风吹雨淋不知还能维持多久。
在展出的直升机中,米-12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种并列双旋翼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105吨。据介绍,米-12在当时是一种探索性设计,只生产了3架,经试飞后觉得不可行,遂未投产。讲解员伊万诺维奇老人打趣地说:“现在我们国家没有钱,如果你们中国想要的话,随时可以投产。”
尽管是空军博物馆,但也展出了许多民用飞机,这大概和很多民用飞机的前身都是军用飞机有关。图-144超声速客机和用于试飞无尾大三角翼的米格-211格外引人注目。图-144的首飞先于英法合作的“协和”超声速客机,是世界上第一款超声速客机,在上世纪70年代曾轰动世界。
大飞机的鼻祖
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100多年前诞生在俄国的世界上第一架四发飞机。1913年,伊戈尔·西科斯基先后设计并制造、试飞了装4台发动机的“大块头”和“伊利亚·穆罗麦茨”,这些飞机成为今天大型客机和轰炸机的鼻祖。
西科斯基是一位对航空早期发展卓有建树的俄国人。十月革命后,他离开祖国投奔大洋彼岸的美国,20世纪30年代成为开创现代直升机事业的元勋。然而,他的事迹在苏联时代并不为人所知。根据后来解密的档案资料,上世纪80年代初,围绕着是否给西科斯基恢复名誉发生了一场比较激烈的争论。
1982年4月,苏共中央科教部副部长C·谢尔巴科夫等人曾发出“关于为西科斯基恢复名誉给苏共中央的报告”。报告开头是这样写的:“鉴于飞机总设计师安东诺夫、试飞员卡拉伊、上将格罗莫夫、作家戈夫曼曾就西科斯基的问题致函《青年技术》编辑部,《青年技术》杂志主编扎哈尔琴科同志要求考虑在其刊物上刊登西科斯基材料的问题。作者在信中建议通过各种大众媒体广泛宣传西科斯基在发展航空技术方面的贡献,在与其活动有关的地方树立纪念碑。他们认为这些做法有助于促进在我国为其‘恢复名誉’”。由于党内高层看法不同,报告所提之事被搁置下来。
此后,争议又持续了10多年,直到1999年西科斯基110周年诞辰时,官方在莫斯科科技博物馆里举办了一个介绍西科斯基成就的展览,才以这种方式重新接纳了这个“失去的儿子”。由此,西科斯基的事迹才渐渐为人所知。
1889年5月,西科斯基出生在基辅的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对航空有着浓厚的兴趣,10来岁就试做直升机模型。1909年1月,他来到当时世界航空活动的中心巴黎,在那里买了发动机返回俄国,开始研制直升机,但因为发动机功率太小,飞机没能飞起来。
后来,他转向研制固定翼飞机,边造边试,在实践中摸索,直到第5架S-5终于获得成功。有一次,西科斯基在驾驶S-5进行飞行表演时,发生坠机事故,所幸飞机和人都摔得不重,只是受了一些惊吓。
在查看发动机时,西科斯基发现,竟然是一只蚊子飞到了汽化器细小的喷口处,阻断了发动机的燃料供应,导致发动机停车。西科斯基认为,如果一只微不足道的蚊子就可以让一台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的话,那么飞机应该装不止一台发动机。为了减少由于发动机故障带来的飞行事故,一定要研制装两台甚至多台发动机的飞机。 经过一年多努力,1913年4月,新飞机完工了,因为机翼和机身非常巨大,工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形象又好听的名字——“大块头”。1913年5月13日,“大块头”首次试飞成功,对于还有12天才满 24岁的西科斯基来说,这是他生命中最值得记住的美妙场景之一。
“大块头”翼展28米,有10排支撑梁,高度超过了3.6米。下翼上装了两对4台(后来改为并排4台)4缸水冷式阿古斯发动机,每台功率为100马力。
除了飞机的尺寸,给参观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为提升机组和乘客舒适度而采用的新颖豪华设计。飞机的机头有一个敞开式露台,可以站2~3个人,后面是封闭的驾驶舱。驾驶舱有一扇门通到露台,后面还有一扇门通到客舱。
客舱有4个座位、1张沙发、1张桌子、1个洗手间和1个储衣间,还有加热和照明设备。这些设计,在敞开式座舱、飞行帽和风镜仍然是标准设备的时代,绝对是大大超前的。就凭这些内部装饰,把“大块头”称为现代客机的鼻祖也是当之无愧的。
1913年底,在“大块头”的基础上,西科斯基设计制造了以10世纪俄罗斯民间英雄伊里亚·穆罗麦茨的名字命名的新飞机。如果民航客机的定义是“为携带多名乘客并为他们提供商业运输服务而设计的飞机”的话,西科斯基研制的“穆罗麦茨”无疑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的旅客机。
“穆罗麦茨”于1913年 12月10日首次试飞。1914年2月25日,机上带了16名乘客完成了第一次演示性飞行。6月21日到23日,它还完成了一次从圣彼得堡到基辅的往返飞行,耗时14小时38分钟,中间只停了一次。
遗憾的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穆罗麦茨”一直没有用作商业客机,而被改造成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架四发重型轰炸机。战争爆发后,俄国将其投入战场,各型“穆罗麦茨”共生产了85架。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大战,这种飞机共执行过422次作战任务,因此也堪称现代重型轰炸机的鼻祖。
今天,世界上有成千上万架大飞机在全球各地翱翔,但在100多年前,研制像“大块头”和“穆罗麦茨”这样的大飞机,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当时,人们对飞行科学的实际认知仍然被伪科学神话的阴霾所遮蔽,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所谓的“鸵鸟”理论。鼓吹这种理论的人坚持说,大自然会禁止超过一定尺寸的物体飞行,无论它是鸟还是飞机。西科斯基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才有了100年来大飞机日新月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