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互动的教学实践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本文分析当前互动教学误区,反思课堂互动教学现状,从有效师生互动的前提、保证、途径、平台、手段等方面来探索如何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对促进师生有效的教与学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解说,是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的作用,是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因此,有效的课堂,特别关注教学活动中教学,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过程。当前,课堂教学互动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广为实践探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也是无庸置疑的。这里把它概括为“六多六少”。从互动形式上看,师生间群体互动较多,师生间个体互动较少;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互动较多,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较少; 从互动内容上看,多认知互动,少情感互动;多知识性互动,少实验性互动;从互动深度上看,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多验证性实验互动,少探究性实验互动;课堂气氛尽管热闹了许多,教学质量却不见有太多提高。如何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掘弃虚假,追求真实,笔者进行了下列思考。
一、有效师生互动的前提:师生关系和谐
师生互动的基础在于情感的沟通和相融,只有情感的共鸣才能兴奋情绪,触发灵感和创造力,推进语言与非语言等手段的交互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和谐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个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是为师的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们欣赏与崇拜的偶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老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课堂上教师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扬的眼神,甚至一个点头,都是对学生的一种友爱和肯定;课后,有时教师一个怜爱的摸头动作,都会让学生倍感亲切;在QQ聊天室,教师用平等、诙谐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就会很快成为学生亲密的朋友关系。师生在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心理多了一份安全感,少了一份压抑感,情感得到释放,促进学生乐于交流、合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
二、有效师生互动的保证: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充分研究教学内容,创造、设计出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题,并提出一些实验思考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教学。例如,在“电磁铁”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个实验课题:让学生设计、制造出一个在游戏活动或魔术中经常用到的趣味游戏——“电磁铁钓鱼”,来研究电磁现象;又如在“热胀冷缩实验”中,教师给学生拟定课题:“提供铜棒、开关、灯泡、导线、酒精灯等器材,你们能设计制作一个实验装置,来演示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吗?”这些奇特、新颖、有趣且充满挑战性的实验课题,定会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去探秘。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启迪,学习处于在一种思维敏捷,兴致勃勃的状态,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疑问逐渐消失,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了平台。
三、有效师生互动的途径:课堂对话交流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有效的物理课堂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物理课堂中要创设一种让学生“想说、敢说、肯说、能说”的开放性对话机制,使学习群体在思想、情感与认知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与合作,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的深入活动。作为教师,可以多范围、多渠道去开发、启迪学生,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面对多种疑问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究。以研究流体的阻力为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流体的阻力,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空气中运动要受到空气阻力,轮船、潜艇在水面或水下航行,要受到水的阻力,鱼在水中游泳,人在水中游泳也会受到水的阻力。那么,流体的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然后,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先从实际生活中收集证据。例如跳伞运动员凭借降落伞大的横截面积增大空气阻力,缓慢降落,小轿车、赛车、飞机的外形都采用流线型等等,再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初步得了自己的结论,最后全班一起交流达成共识概括结论,即流体的阻力与物体相对流体的速度,物体的横截面积、物体的形状有关。
教学对话中的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为手段,贯穿实践性。这样的教学以美为境界,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努力追求自身的主动发展。
四、有效师生互动的平台:科学探究实验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科学探究的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不断与外界交互作用的过。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探究不能要求学生都单独进行个体活动、单兵作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合作来获得广泛的探究活动经验,并在合作的同时激发创新精神。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了种种猜想: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间相互交流与讨论,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学生们在一种互动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情趣、个性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激发了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富于想象,这样课堂里才会爆发出灵活运用知识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五、有效师生互动的手段:发挥评价功能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师生有效互动的手段。新课程要求对学生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它既有甄别、诊断的作用,也有激励、自我校正的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多用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又如在练习课中,对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给予鼓励性评价,如“你掌握得非常快”,“你说出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想法”,“大家看他是怎样做的”等。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学生的自我评价很助于他们肯定自我,完善自我。自我评价是受教育者主动对自己提出的任务,自觉地促进思维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它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内动力因素。自我评价不仅是思想和心理上的修养,还包括再实践中的积极锻炼,人只有通过实践——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再认识自己——再教育自己的循环过程,才能使自身发展的更加完善。
由于学生在认识方式,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评价中还应当允许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口试、面谈、提问、动手实验、书面考试、课题设计、物理小论文、调查表等的运用。通过多种方式,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唯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彩的评价世界,才能全面、真实评价学生潜能和学业成绩,以提供教学改革的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新课程下的物理课堂正是在这种互动的关系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解说,是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的作用,是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因此,有效的课堂,特别关注教学活动中教学,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过程。当前,课堂教学互动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广为实践探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也是无庸置疑的。这里把它概括为“六多六少”。从互动形式上看,师生间群体互动较多,师生间个体互动较少;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互动较多,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较少; 从互动内容上看,多认知互动,少情感互动;多知识性互动,少实验性互动;从互动深度上看,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多验证性实验互动,少探究性实验互动;课堂气氛尽管热闹了许多,教学质量却不见有太多提高。如何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掘弃虚假,追求真实,笔者进行了下列思考。
一、有效师生互动的前提:师生关系和谐
师生互动的基础在于情感的沟通和相融,只有情感的共鸣才能兴奋情绪,触发灵感和创造力,推进语言与非语言等手段的交互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和谐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个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是为师的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们欣赏与崇拜的偶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老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课堂上教师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扬的眼神,甚至一个点头,都是对学生的一种友爱和肯定;课后,有时教师一个怜爱的摸头动作,都会让学生倍感亲切;在QQ聊天室,教师用平等、诙谐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就会很快成为学生亲密的朋友关系。师生在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心理多了一份安全感,少了一份压抑感,情感得到释放,促进学生乐于交流、合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
二、有效师生互动的保证: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充分研究教学内容,创造、设计出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题,并提出一些实验思考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教学。例如,在“电磁铁”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个实验课题:让学生设计、制造出一个在游戏活动或魔术中经常用到的趣味游戏——“电磁铁钓鱼”,来研究电磁现象;又如在“热胀冷缩实验”中,教师给学生拟定课题:“提供铜棒、开关、灯泡、导线、酒精灯等器材,你们能设计制作一个实验装置,来演示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吗?”这些奇特、新颖、有趣且充满挑战性的实验课题,定会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去探秘。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启迪,学习处于在一种思维敏捷,兴致勃勃的状态,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疑问逐渐消失,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了平台。
三、有效师生互动的途径:课堂对话交流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有效的物理课堂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物理课堂中要创设一种让学生“想说、敢说、肯说、能说”的开放性对话机制,使学习群体在思想、情感与认知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与合作,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的深入活动。作为教师,可以多范围、多渠道去开发、启迪学生,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面对多种疑问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究。以研究流体的阻力为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流体的阻力,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空气中运动要受到空气阻力,轮船、潜艇在水面或水下航行,要受到水的阻力,鱼在水中游泳,人在水中游泳也会受到水的阻力。那么,流体的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然后,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先从实际生活中收集证据。例如跳伞运动员凭借降落伞大的横截面积增大空气阻力,缓慢降落,小轿车、赛车、飞机的外形都采用流线型等等,再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初步得了自己的结论,最后全班一起交流达成共识概括结论,即流体的阻力与物体相对流体的速度,物体的横截面积、物体的形状有关。
教学对话中的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为手段,贯穿实践性。这样的教学以美为境界,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努力追求自身的主动发展。
四、有效师生互动的平台:科学探究实验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科学探究的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不断与外界交互作用的过。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探究不能要求学生都单独进行个体活动、单兵作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合作来获得广泛的探究活动经验,并在合作的同时激发创新精神。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了种种猜想: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间相互交流与讨论,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学生们在一种互动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情趣、个性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激发了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富于想象,这样课堂里才会爆发出灵活运用知识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五、有效师生互动的手段:发挥评价功能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师生有效互动的手段。新课程要求对学生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它既有甄别、诊断的作用,也有激励、自我校正的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多用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又如在练习课中,对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给予鼓励性评价,如“你掌握得非常快”,“你说出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想法”,“大家看他是怎样做的”等。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学生的自我评价很助于他们肯定自我,完善自我。自我评价是受教育者主动对自己提出的任务,自觉地促进思维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它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内动力因素。自我评价不仅是思想和心理上的修养,还包括再实践中的积极锻炼,人只有通过实践——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再认识自己——再教育自己的循环过程,才能使自身发展的更加完善。
由于学生在认识方式,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评价中还应当允许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口试、面谈、提问、动手实验、书面考试、课题设计、物理小论文、调查表等的运用。通过多种方式,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唯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彩的评价世界,才能全面、真实评价学生潜能和学业成绩,以提供教学改革的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新课程下的物理课堂正是在这种互动的关系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