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消除绝对贫困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耦合成为当下三农学界关注的重要内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战略耦合表明了两者之间的逻辑连贯、功能耦合以及彼此之间的递进接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战略耦合可以采取角色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两者之间战略耦合的角色主体分别是国家、政府、乡村,三者通过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和治理逻辑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战略耦合中,需要推进国家政治角色、政府执行角色、乡村治理角色之间的互动,防止制度环境、行动过程和行动绩效上的可能梗阻.价值转变、组织变革、规则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政府创新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8AGL0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消除绝对贫困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耦合成为当下三农学界关注的重要内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战略耦合表明了两者之间的逻辑连贯、功能耦合以及彼此之间的递进接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战略耦合可以采取角色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两者之间战略耦合的角色主体分别是国家、政府、乡村,三者通过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和治理逻辑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战略耦合中,需要推进国家政治角色、政府执行角色、乡村治理角色之间的互动,防止制度环境、行动过程和行动绩效上的可能梗阻.价值转变、组织变革、规则重组是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耦合的路径选择.
其他文献
通过引入创造性工作投入和创新自我效能感两个中介变量,研究其在组织创新支持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在336份员工—主管配对问卷的基础上,运用SEM和偏差校正的非参数bootstrap方法对概念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员工的创新期望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并且创新自我效能感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工作投入在组织创新支持员工创新行为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先后出现过"以日解马""以苏解马""借西解马"和"以马解马"四种解读范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概念演变与话语特征."以日解马"话语构成了中国人早期了解西方世界的认知结构,也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早期图景;"以苏解马"曾一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的主流范式,建立在苏式话语基础上的教科书体系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解方式;"借西解马"话语扩充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为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定的话语支撑;"以马解马"话语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的正本清
汉武帝朝的郊祀改革以元鼎四年(前113)的汾阴后土之祀和元鼎五年(前112)的甘泉太一之祀为标志.汉武帝通过郊祀改革,强化了汉初以来的以楚文化为主的祭祀文化取向,吸纳了其他诸侯国祭祀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祭祀文化氛围.作为郊祀仪式中的一部分,《郊祀歌》与郊祀乐、舞相配,以求达到神、人沟通的目的.在郊祀礼乐制作的过程中,制作者仅象征性地承袭了周代祭祀文化的基本格调,主要通过采赵、代、秦、楚之讴,命内廷文人制作《郊祀歌》,配以"新声",形成汉代"新雅",以此反映新的时代风貌.汉武帝朝的郊祀改革对后世郊祀文学和
"三治融合"的关键在于农村主体性再造.农村治理资源不足需要国家赋权和增能.在国家力量与农村主体性之间维持恰当平衡,真正发挥治理主体的内在力量和作用,需要国家项目支撑与党建赋能、选择性激励以及公共空间打造密切结合.国家力量表现的是助推,助推目的就是农村主体性再造.
农村创业者的创业行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受由亲缘、地缘、文缘、商缘和"神缘"等构成的五缘网络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缘分关系理论,根据"中国千村调查"问卷数据,就这五缘关系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除"神缘"外,农村创业者丰富的亲缘、地缘、文缘、商缘等网络关系对其创业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些关系网络资源能有效弥补农村地区创业资源和制度规范不足的劣势.
当前,我国行政执法证据规则呈现出相对粗略、分散甚至残缺的现象,这可能导致行政执法因证据规则不足而产生证明标准不明和法律适用混乱等问题.从理论认识上来说,应当重新审视行政执法证据规则与诉讼证据规则的关联和区分,既不能与之脱节也不能与之混同;应当准确把握"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平衡二者在执法证据规则内部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应当基于行政机关的自身特点和行政执法的特殊领域重新阐释证明标准,对照诉讼证据规则重塑执法证据规则的基本类型.从制度体系建构来说,行政执法证据规则应当符合行政执法自身性质特点
土地制度史是20世纪中国史学所提出的充满争议性的领域之一.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史研究的产生演变为线索,考察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与近代史学转型之关系.
云门宗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北宋曾盛极一时.北宋灭亡后,云门宗传承依政权疆界(南宋、金元)大致可分南北两大系统,其中北方系统多出自真定洪济禅院(大洪济寺)慈觉宗赜法脉,目前可考者主要有佛觉法琼、慧空普融两支.佛觉法琼在北宋末曾任洪济禅院住持,后北上燕京,其法脉成为金元时代北方云门宗的主流.慧空普融则住中山(定州)天宁寺,法脉亦主要分布定州及其周边地区.
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历程及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为脉络进行梳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探索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开端,20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传播和发展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新中国的成立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推进,新中国成立后意识形态工作在破旧立新中全面开展,改革开放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根据新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适时调整.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建党百年来
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求产业分工格局及产业结构与区域优势高度匹配.利用2002年与2015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可以从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地位两个视角对省域(含直辖市、自治区)产业分工格局的演变进行分析.在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影响地区产业份额变化的比较优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驱动不同省域产业分工格局变化的比较优势类型及其作用程度不尽相同.根据产业分工格局与三种区域比较优势的演变关系,可以将不同省域划分为八种类型,并根据其类型制定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