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g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表现自我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学生作文没有少写,老师也没有少改,可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路人。
  我们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个人,任何人无法代替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材料讲解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要求让学生记忆和操作,但是学生是否听,是否看,是否记却是另一回事,能否听明运用更是另一回事。教师对学生的听、看、想、记、做可以施加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如何直接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发生联系,其结果的好坏则要看教师的引导方法。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加强兴趣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切智力的东西都依赖于兴趣”等许多至理名言中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作文教学时我常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1〉作文起始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语言或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2〉根据儿童对未来充满幻想的特点,将明天的理想同眼前的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写作前憧憬美好的未来,从而形成写作的动力;〈3〉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富于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写作的积极性;〈4〉抓住学生在写作中的闪光点,多肯定,多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不断培养并且提高。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足培养和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富于想象和联想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他们思维活跃。常常“想入非非”或“异想天开”,因此作文教学中饔注意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在广阔无边的想象空间肆意驰骋。如描写白云舒卷,晚霞灿烂。引导他们想蒙成各种动物、植物和某种现象等形象;描写明月朗照,群星闪烁,结合看影视动丽节目,引导他们想象太空景象,写简单的童话、科幻故事,以及许许多多可以由此及彼的联想等。可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文教学中有极大的卒问去发挥、去利用。应该让学生去大胆想象,七积极刨造他们心目中的各种形象。
  二、注重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无穷。”由此看来,学会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学习作文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引导:〈1〉中心词审题法,抓住题目中的中心词,揭示作文内容和范围;〈2〉比较审题法,通过与其它作文题比较,把握作文的中心,选材的重点;〈3〉类比审题法,将作文中遇到学过的某些文章的题目相类似时采用类比审题法。通过各种方法对比训练,使学生在作文中不论遇到什么要求的作文都能准确把握作文内容和写作范围。
  三、加强作文修改指导。
  作文修改是作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生的作文修改更为重要,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极不稳定,思维不成熟、用词功底差,所以在作文中修改更必不可少,在作文教学时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交换使用:〈1〉学生自己修改;〈2〉同桌互相修改;〈3〉小组共同修改;〈4〉师生共同修改等方法。经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从中学会他人的修改技巧,弥补不足。
  四、加强课堂内外妙词佳句的积累。
  我们知道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的表达方法,学习他人的词语运用的能力和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养成佳词妙句的积累习惯实则是学习他人的精妙表达技巧。当积累的词、句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在写作时就能灵活地借鉴运用他人的表达技巧,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五、内外结合,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语文谰程标准指出,舞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瓷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文教学自然不例外,要重视创设作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作文实践的机会。
  教师要增强“大作文观 ,要0f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建进生活,去观察、去了解,去认识、去体会,使作文“小课堂”与自然、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如有目的、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去观察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欣赏山水田园,参加生产劳动,参观访问,春游野炊等来开阔视野,增加积累,丰富体验。
其他文献
一、案 例  1.在一次音乐活动中,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二小的故事,紧接着分解每段歌的歌词.当我用非常低沉的声音说道“敌人将二小挑在刀尖上,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话音刚落昊昊居然呵呵大笑起来,我一脸茫然,问道:“你笑什么呀?很好笑吗?”昊昊无言以对,于是我讲了我读到这句歌词时的感受,昊昊看着我噙着泪的眼睛,沉默了,似乎读懂些什么……  2.在区域活动时,文文不小
期刊
创新,从其本质上说是“无中生有”的活动,是破旧立新,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狭义的创新相对于社会或人类来说具有前所未有的首创性;广义的创新相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具有前所未有的首创性。创新能力是人所具有的,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创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意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在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探究 天空 意境  一、平等对话,活跃探究氛围  
期刊
自信心可使学生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信心 。  给他一些他一定能完成的任务,比如摆碗、盛饭、给爷爷拿眼镜、到信箱拿报纸等,他做到了就表扬。有时也帮他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如洗手绢、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会做了更要大为表扬,树立她的自信心。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要让他自己穿脱衣服,
期刊
摘 要: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个人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英语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
期刊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送别诗以它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布衣鸿儒。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情中有情人晶莹的泪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
期刊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除了要认真学习英语的有关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实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衡量教学效果的最终尺度是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或促
期刊
在小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由自然向社会人过渡的主要时期,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本阶段,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从小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一位家长曾这样说过,我们小时候受过苦,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只要孩子要什么,我们都能满足他,这样只会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在在艰苦成长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自己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就谈不上什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了。因此,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能否在课堂上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仅靠理论演绎或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指导,从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师生“互相评价”机制,发挥学生主体价值等方面探讨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 学生 主体性 发挥  一、前言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一种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