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喜迎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从事教育至今,也迎来了一个甲子。一个甲子,60个春夏秋冬,承载着太多的回忆,打开记忆的闸门,缕缕阳光洒满心间——
1961年,我从无锡师范学校毕业,怀着美好的憧憬与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无锡市崇宁路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崇宁路小学是我童年讀书的地方。学校校园里有一棵百余年树龄的石榴树,枝干挺拔,花红果丰。当年,我是新中国第一代小学生,沐浴着党的阳光,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在这棵石榴树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在这里,我遇到了最好的教师,他们慈祥的脸庞、亲切的话语,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底,在我心里萌生了甜美的梦——长大后要当一个像他们那样为人师表、兢兢业业的好教师。
于是,18岁的我,回到了母校,在这里走上讲台,执教语文。在这棵洒满阳光的石榴树下,我与学生们、教师们融合在一起,快乐地学习、工作,沐浴温暖的阳光,幸福地前行。
初为人师,当时最在意的一件事是练好教学基本功,当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1964年8月,我有幸通过层层筛选,在西安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参赛作品《家访》取得好成绩,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录制在案。无锡人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参赛的经历使我懂得说好普通话,一定要下功夫练。练好其他基本功亦是如此。
我自小喜欢语文,喜欢读书。怎样引导学生爱上语文、亲近母语呢?言传身教是最好的示范。声情并茂地朗读背诵,规范工整地书写,咬文嚼字地较真,都在激励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读书。
1974年,领导把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主持的“汉语拼音基本式实验研究”的任务交给我,一年级两个学期识字量1000个左右,每个学生的书上贴满了油印的补充生字。那年12月,在区教研员、我的导师王国元老师指导下,我尝试让学生用汉字夹拼音的书写方式,学写一篇命题作文《参观色织三厂》。学生当场写,请两个小朋友分别站在黑板前的一条长凳上,用粉笔写下了他们的“参观见闻”。这期间,我第一次见到了前来听课的德高望重的斯霞老师!她和蔼可亲,笑吟吟地看着我上课,我当时别提有多激动了。
获评特级教师前,我对语文课堂的理解止步于教学相长,努力上出“朴实、扎实、老实”的语文课。因为教得扎实,至今,74届的毕业生仍会畅谈那年上课文《标杆》的情景;79届毕业生则常常说起当年老师非常注重“批注”训练,有个学生为了理解一个词语竟然写了100多字的“批注”。
永远不会忘记1978年10月24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我从省政府领导手里接过了红光耀眼的“特级教师”荣誉证书,成为江苏省第一批特级教师中年纪最轻的一个——35岁,从教17年。那天晚上,在南京中山东路省委307招待所的房间里,无锡市教育局党委汤聿敬书记找我促膝长谈,他言辞恳切,语重心长,从晚上10点谈到凌晨2点。汤书记的一席话,振聋发聩,我辗转难眠,久久不能入睡……“特级教师”,是党给予我们教师的最高荣誉,体现了党对我们教师的高度信任、尊重,蕴含着党和人民对教师的期待。我自感与特级教师的要求差距甚远,唯有按党的要求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不断修炼、提升,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1982年4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鲜红的党旗在我心中飘扬,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大字,像一盏指路明灯,始终照耀着、指引着我,努力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信念,切实地落实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持之以恒地学习反思,大胆地实践探索、研究开拓,敢为人先。于是,在改革的大潮中,我的教学理念逐步提升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为了儿童的成长,学语言、练思维,追求务实、灵动的课堂教学。于是,这以后我总是带着思考、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1982年暑假,山西太原。在全国第二届小语会年会上,我根据撰写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行探索能力》一文,在大会上做了发言报告,从激发探索兴趣、指导探索途径、掌握探索规律、提高探索能力等方面谈了自己的实践体会。“自行探索”这个词语引起了同行们的广泛关注。时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的袁微子先生见到我说:“(你的文章)写得真好,我还以为是老教师写的,原来你还很年轻。”自行探索,自主学习,给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从那次会议以后,我的教学视野也开阔了,我应邀走出江苏到外省市去执教,最远曾到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县执教寓言《狐狸与乌鸦》。
1983—1985年,我与志同道合的四位老师组成团队,开展了低年级学生听说训练。我们采用专课与常规训练相互促进的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撰写了《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文,反思实验所得,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率先将录像媒体引进课堂,“电”“教”兼顾,精心组合,用音画交融、声情并茂的手段以知激学,以情激学,更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使课堂教学呈现新的面貌。
曾记得在当年崇小那个破旧的大礼堂里,无数次的公开课,面对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前来听课的老师,我总觉得不是我一个人在执教!我身后站着无数人: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美术老师、电教组老师,还有亲力亲为的校领导。他们默默无闻,顾全大局。他们不仅关心我上课,还记挂着我的身体、生活……
这些年,我相继担任几个特级教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主要工作聚焦在青年教师的培训上,听课(每年近200节)、评课,和他们一起备课、研讨,一起走进新课程。青年教师是人民教育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教育梦、中国梦的希望,我们应该为他们喝彩,为他们的成长甘作人梯。这是一名老教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在实践中,我还深深感到,与其说“我带青年教师”,不如说“青年教师在引领我砥砺前行”。青年教师志存高远,思路开阔,才思敏捷,脚踏实地,他们说:“潜心事业,用执着的初心,成就一份责任;用艰苦的跋涉,成就一份理想 。在职业意蕴的践行中成就精彩的教育人生!”他们以草根的姿态执着行走,在有梦—追梦—圆梦的心路历程中奋发有为,不负韶华,成为学校乃至区、市的核心骨干、中坚力量。他们的青春活力、睿智才华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这棵老树在灿烂的阳光下也萌发新芽,童心未泯。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间。我这个当年石榴树下的红领巾、小青年,现在已成了崇小的“石榴奶奶”。在崇小每年一届的“石榴节”上,我都会以“石榴奶奶”的身份,回到校园采撷硕大的石榴果,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回首60年,我从一名普通的年轻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共产党员,靠的是什么?是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是难以计数的同仁、各级领导的关爱、扶持。在喜迎我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回忆往事,缕缕阳光令人倍感温暖,感恩之情在我的心底涌动。
我是一颗沐浴着党的阳光生长的幸福种子。感恩崇宁路小学——这方洒满阳光的神圣天地!感恩我们伟大的党,我们心中的太阳!感恩阳光灿烂的伟大时代!
(顾美云,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原无锡市小语会理事长)
1961年,我从无锡师范学校毕业,怀着美好的憧憬与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无锡市崇宁路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崇宁路小学是我童年讀书的地方。学校校园里有一棵百余年树龄的石榴树,枝干挺拔,花红果丰。当年,我是新中国第一代小学生,沐浴着党的阳光,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在这棵石榴树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在这里,我遇到了最好的教师,他们慈祥的脸庞、亲切的话语,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底,在我心里萌生了甜美的梦——长大后要当一个像他们那样为人师表、兢兢业业的好教师。
于是,18岁的我,回到了母校,在这里走上讲台,执教语文。在这棵洒满阳光的石榴树下,我与学生们、教师们融合在一起,快乐地学习、工作,沐浴温暖的阳光,幸福地前行。
初为人师,当时最在意的一件事是练好教学基本功,当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1964年8月,我有幸通过层层筛选,在西安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参赛作品《家访》取得好成绩,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录制在案。无锡人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参赛的经历使我懂得说好普通话,一定要下功夫练。练好其他基本功亦是如此。
我自小喜欢语文,喜欢读书。怎样引导学生爱上语文、亲近母语呢?言传身教是最好的示范。声情并茂地朗读背诵,规范工整地书写,咬文嚼字地较真,都在激励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读书。
1974年,领导把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主持的“汉语拼音基本式实验研究”的任务交给我,一年级两个学期识字量1000个左右,每个学生的书上贴满了油印的补充生字。那年12月,在区教研员、我的导师王国元老师指导下,我尝试让学生用汉字夹拼音的书写方式,学写一篇命题作文《参观色织三厂》。学生当场写,请两个小朋友分别站在黑板前的一条长凳上,用粉笔写下了他们的“参观见闻”。这期间,我第一次见到了前来听课的德高望重的斯霞老师!她和蔼可亲,笑吟吟地看着我上课,我当时别提有多激动了。
获评特级教师前,我对语文课堂的理解止步于教学相长,努力上出“朴实、扎实、老实”的语文课。因为教得扎实,至今,74届的毕业生仍会畅谈那年上课文《标杆》的情景;79届毕业生则常常说起当年老师非常注重“批注”训练,有个学生为了理解一个词语竟然写了100多字的“批注”。
永远不会忘记1978年10月24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我从省政府领导手里接过了红光耀眼的“特级教师”荣誉证书,成为江苏省第一批特级教师中年纪最轻的一个——35岁,从教17年。那天晚上,在南京中山东路省委307招待所的房间里,无锡市教育局党委汤聿敬书记找我促膝长谈,他言辞恳切,语重心长,从晚上10点谈到凌晨2点。汤书记的一席话,振聋发聩,我辗转难眠,久久不能入睡……“特级教师”,是党给予我们教师的最高荣誉,体现了党对我们教师的高度信任、尊重,蕴含着党和人民对教师的期待。我自感与特级教师的要求差距甚远,唯有按党的要求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不断修炼、提升,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1982年4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鲜红的党旗在我心中飘扬,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大字,像一盏指路明灯,始终照耀着、指引着我,努力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信念,切实地落实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持之以恒地学习反思,大胆地实践探索、研究开拓,敢为人先。于是,在改革的大潮中,我的教学理念逐步提升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为了儿童的成长,学语言、练思维,追求务实、灵动的课堂教学。于是,这以后我总是带着思考、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1982年暑假,山西太原。在全国第二届小语会年会上,我根据撰写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行探索能力》一文,在大会上做了发言报告,从激发探索兴趣、指导探索途径、掌握探索规律、提高探索能力等方面谈了自己的实践体会。“自行探索”这个词语引起了同行们的广泛关注。时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的袁微子先生见到我说:“(你的文章)写得真好,我还以为是老教师写的,原来你还很年轻。”自行探索,自主学习,给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从那次会议以后,我的教学视野也开阔了,我应邀走出江苏到外省市去执教,最远曾到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县执教寓言《狐狸与乌鸦》。
1983—1985年,我与志同道合的四位老师组成团队,开展了低年级学生听说训练。我们采用专课与常规训练相互促进的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撰写了《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文,反思实验所得,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率先将录像媒体引进课堂,“电”“教”兼顾,精心组合,用音画交融、声情并茂的手段以知激学,以情激学,更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使课堂教学呈现新的面貌。
曾记得在当年崇小那个破旧的大礼堂里,无数次的公开课,面对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前来听课的老师,我总觉得不是我一个人在执教!我身后站着无数人: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美术老师、电教组老师,还有亲力亲为的校领导。他们默默无闻,顾全大局。他们不仅关心我上课,还记挂着我的身体、生活……
这些年,我相继担任几个特级教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主要工作聚焦在青年教师的培训上,听课(每年近200节)、评课,和他们一起备课、研讨,一起走进新课程。青年教师是人民教育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教育梦、中国梦的希望,我们应该为他们喝彩,为他们的成长甘作人梯。这是一名老教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在实践中,我还深深感到,与其说“我带青年教师”,不如说“青年教师在引领我砥砺前行”。青年教师志存高远,思路开阔,才思敏捷,脚踏实地,他们说:“潜心事业,用执着的初心,成就一份责任;用艰苦的跋涉,成就一份理想 。在职业意蕴的践行中成就精彩的教育人生!”他们以草根的姿态执着行走,在有梦—追梦—圆梦的心路历程中奋发有为,不负韶华,成为学校乃至区、市的核心骨干、中坚力量。他们的青春活力、睿智才华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这棵老树在灿烂的阳光下也萌发新芽,童心未泯。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间。我这个当年石榴树下的红领巾、小青年,现在已成了崇小的“石榴奶奶”。在崇小每年一届的“石榴节”上,我都会以“石榴奶奶”的身份,回到校园采撷硕大的石榴果,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回首60年,我从一名普通的年轻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共产党员,靠的是什么?是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是难以计数的同仁、各级领导的关爱、扶持。在喜迎我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回忆往事,缕缕阳光令人倍感温暖,感恩之情在我的心底涌动。
我是一颗沐浴着党的阳光生长的幸福种子。感恩崇宁路小学——这方洒满阳光的神圣天地!感恩我们伟大的党,我们心中的太阳!感恩阳光灿烂的伟大时代!
(顾美云,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原无锡市小语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