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诗歌语言凝练、韵律优美、内容丰润,尤其是古诗词,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因此,古诗词也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思维训练的绝佳载体。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诗歌 内容 形式 写作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Focus on the Content and also the Form
——Talking about Ancient Poems' 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 of Writing
ZHENG Weiyuan
(Zhejiang Ninghai Taoyuan Middle School, Ningbo, Zhejiang 315600)
Abstract Poetic language concise, rhythmic and beautiful, content rich, especially ancient poetry has always been loved by the people. Therefore, ancient poetry the students an excellent carrier of creative writing, thinking training. The article discussed about this.
Key words poem; content; form; thinking training of writing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老师指出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认清这种人文性,“只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用解剖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为‘机器人’,把学生的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
我们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诗歌以其语言的凝练,韵律的优美,内容的丰润和情感的喷发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古诗词,更有那节奏之美,形式之美,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闪耀着诗人创造性思维的光辉,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因此,古诗词也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思维训练的绝佳载体。
重内容就是重视诗词内容理解和主题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根据学情找准激发学生创造性写作的切入点,做到读写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写作思维。
[课例一]《归园田居》
(1)揭题导入。说说你印象中的陶渊明的形象。你能用一个词概括陶渊明的形象吗?(真)(2)解题。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你从“归”字体会到什么?(3)读出诗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朗诵——齐读。(4)读懂诗意,体会诗境。你能根据注解读懂这首诗吗?自己试一试,说说诗意。(5)读写结合。
读了“带月荷锄归”,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闭上眼睛冥想3分钟,然后来描述这幅画面。
(提示:可以用上“傍晚……忽闻……只见……原来……”把月夜归耕图描写下来)
学生月夜归耕图描写片断:
(1)羞涩的月亮戴着一顶可爱的睡帽出来了,零零碎碎的星星早已在幽蓝深邃的天空玩耍,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看不见尽头的田野。嘘!听,不远处似乎有人在向这儿走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衣沾不足惜。”伴随着优美的语句,只见陶渊明扛着锄头,穿着一身布满补丁的衣服,穿着一双草鞋,饶有兴致地边走边吟。(骆晨霞)
(2)金黄的月亮在夜空中睡着,星星一闪一闪发着光。曲折的小路直通向农庄,路很狭窄,但路两旁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十分茂盛。“咯噔咯噔”,是一串听起来好像很轻快的脚步声。谁来了?哦,那是陶渊明。他脸色红润,虽然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但他似乎感到很快乐,一副年轻的样子。他笑着走着,衣襟在风中摇曳,肩扛锄头,一颠一颠的。因为喜悦,他不禁吟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冯嘉玮)
教师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想象——月下归耕图,抓住月下景色和陶渊明的人物描写,在情节空白处做文章,又有方法的指导,找准创造性写作训练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我们还可以在思维发散处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训练,通过画面想象,角度变换和多元开放的方式进行练笔。《归园田居》可以设计陶渊明月下归耕遇到不同人的情景写下来。比如分别遇到中学生、记者和县长等,先演一演,再写一写。让学生在画面想象中,在角色变换中,在时空穿越里体会陶渊明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往往被忽视,大家都把它归到“第六感觉”,总觉得很不靠谱。其实思维没有高低之分,又是直觉思维往往因其判断迅速,有时一语中的,不但在现实生活有其地位,甚至令我们课堂生辉。同样是《归园田居》,在介绍陶渊明时,有少数同学认为陶渊明傻,放着好好的县令不当,甘愿回家当农民。可以适时安排学生辩一辩——陶渊明到底傻不傻?理不辩不明。然后安排学生描写陶渊明退隐的心理。
[课例二]秋之旅——《天净沙·秋思》(潘天寿中学韩智丹)
(1)导入。如果我们用几个简单的词描写秋天,频率最高的会是哪些呢?
(2)感悟眼中之景。①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这首散曲,要求:找出韵脚,押韵来读。② 要想懂得,首先要找出作者抓住了哪几组景物来描写秋天。③分四个小组,每小组负责讨论交流一幅画面,抓住每幅画面的关键性的修饰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秋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描写心中之境。①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是700年前的马致远,漂泊在这条苍凉的古道上,将这首散曲扩写成写景散文(200字以内,适当运用板书中的写景方法),借秋景抒愁情。(板书:借景抒情)②学生创作,师巡视,分层次适时给予点评指导。③展示学生课堂习作(附件),点评。(对板书中的写景方法进一步点拨)④师小结:相信在同学们涌动的文字间,马致远的愁情已有人解。在这一堂课上,同学们就如同一片片静美的秋叶,轻拂着韩老师,在秋韵中慢步,让乡愁在我们的心间流淌。⑤散曲在古代就是唱出来的,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由今人填词的歌曲《天净沙秋思》
学生习作:
我骑着瘦小的老马,漂泊在这苍凉的古道上,秋风迎面而来,使我不寒而栗。环顾四周,几根干枯的藤仍缠绕老树,叶子已全凋零,却只剩一条小溪仍在不知疲倦地流着,一片萧瑟之意。在这枯黄中,夕阳掩映着几只乌鸦成了秋意中的焦点,照射在无人的小桥上,几处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
我感到了极大的悲痛,紧握缰绳,叹息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薛斌航
《天净沙秋思》作为一首只有28字,却脍炙人口的元曲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那份难解的乡愁,更渗透着在写景造境中不漏声色的为情铺垫渲染之功,这也正是学生可以从经典中习得的技法。在教学定位上,采用“诗歌欣赏加劲产生扩写欲望” 的策略,让学生在欣赏这首小令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它的层次美,体会到写景要注意远近、主次、动静、色彩的层次。这样,在欣赏诗歌中进行写景指导 ,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进而走进抒情主体写出“愁”就成了学习本文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韩老师是个有心人,于情景交融处设练。在深入理解小令意境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直观透视、时空整合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重形式是由古诗词的结构、韵律、平仄、句式和节奏等决定的。诗歌,尤其是古诗词句式整齐,讲究内在节奏,讲究押韵平仄,语调抑扬顿挫,炼字生动悦耳。虽然我们不提倡用古诗词的形式写作,但是如果在习作时恰当运用换元思维,一定能使文章增色不少,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就是用了换元思维法。当然我们尽量少用整体换元思维,而应该寻找主题大体相同的表达内容,把古诗词的表达移植到我们想表达的内容上,这是一种高级的换元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写作思维。
其实,所有的韵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思维训练的绝佳载体,只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准写作训练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写作思维,就一定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诗歌 内容 形式 写作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Focus on the Content and also the Form
——Talking about Ancient Poems' 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 of Writing
ZHENG Weiyuan
(Zhejiang Ninghai Taoyuan Middle School, Ningbo, Zhejiang 315600)
Abstract Poetic language concise, rhythmic and beautiful, content rich, especially ancient poetry has always been loved by the people. Therefore, ancient poetry the students an excellent carrier of creative writing, thinking training. The article discussed about this.
Key words poem; content; form; thinking training of writing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老师指出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认清这种人文性,“只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用解剖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为‘机器人’,把学生的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
我们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诗歌以其语言的凝练,韵律的优美,内容的丰润和情感的喷发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古诗词,更有那节奏之美,形式之美,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闪耀着诗人创造性思维的光辉,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因此,古诗词也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思维训练的绝佳载体。
重内容就是重视诗词内容理解和主题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根据学情找准激发学生创造性写作的切入点,做到读写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写作思维。
[课例一]《归园田居》
(1)揭题导入。说说你印象中的陶渊明的形象。你能用一个词概括陶渊明的形象吗?(真)(2)解题。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你从“归”字体会到什么?(3)读出诗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朗诵——齐读。(4)读懂诗意,体会诗境。你能根据注解读懂这首诗吗?自己试一试,说说诗意。(5)读写结合。
读了“带月荷锄归”,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闭上眼睛冥想3分钟,然后来描述这幅画面。
(提示:可以用上“傍晚……忽闻……只见……原来……”把月夜归耕图描写下来)
学生月夜归耕图描写片断:
(1)羞涩的月亮戴着一顶可爱的睡帽出来了,零零碎碎的星星早已在幽蓝深邃的天空玩耍,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看不见尽头的田野。嘘!听,不远处似乎有人在向这儿走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衣沾不足惜。”伴随着优美的语句,只见陶渊明扛着锄头,穿着一身布满补丁的衣服,穿着一双草鞋,饶有兴致地边走边吟。(骆晨霞)
(2)金黄的月亮在夜空中睡着,星星一闪一闪发着光。曲折的小路直通向农庄,路很狭窄,但路两旁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十分茂盛。“咯噔咯噔”,是一串听起来好像很轻快的脚步声。谁来了?哦,那是陶渊明。他脸色红润,虽然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但他似乎感到很快乐,一副年轻的样子。他笑着走着,衣襟在风中摇曳,肩扛锄头,一颠一颠的。因为喜悦,他不禁吟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冯嘉玮)
教师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想象——月下归耕图,抓住月下景色和陶渊明的人物描写,在情节空白处做文章,又有方法的指导,找准创造性写作训练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我们还可以在思维发散处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训练,通过画面想象,角度变换和多元开放的方式进行练笔。《归园田居》可以设计陶渊明月下归耕遇到不同人的情景写下来。比如分别遇到中学生、记者和县长等,先演一演,再写一写。让学生在画面想象中,在角色变换中,在时空穿越里体会陶渊明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往往被忽视,大家都把它归到“第六感觉”,总觉得很不靠谱。其实思维没有高低之分,又是直觉思维往往因其判断迅速,有时一语中的,不但在现实生活有其地位,甚至令我们课堂生辉。同样是《归园田居》,在介绍陶渊明时,有少数同学认为陶渊明傻,放着好好的县令不当,甘愿回家当农民。可以适时安排学生辩一辩——陶渊明到底傻不傻?理不辩不明。然后安排学生描写陶渊明退隐的心理。
[课例二]秋之旅——《天净沙·秋思》(潘天寿中学韩智丹)
(1)导入。如果我们用几个简单的词描写秋天,频率最高的会是哪些呢?
(2)感悟眼中之景。①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这首散曲,要求:找出韵脚,押韵来读。② 要想懂得,首先要找出作者抓住了哪几组景物来描写秋天。③分四个小组,每小组负责讨论交流一幅画面,抓住每幅画面的关键性的修饰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秋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描写心中之境。①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是700年前的马致远,漂泊在这条苍凉的古道上,将这首散曲扩写成写景散文(200字以内,适当运用板书中的写景方法),借秋景抒愁情。(板书:借景抒情)②学生创作,师巡视,分层次适时给予点评指导。③展示学生课堂习作(附件),点评。(对板书中的写景方法进一步点拨)④师小结:相信在同学们涌动的文字间,马致远的愁情已有人解。在这一堂课上,同学们就如同一片片静美的秋叶,轻拂着韩老师,在秋韵中慢步,让乡愁在我们的心间流淌。⑤散曲在古代就是唱出来的,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由今人填词的歌曲《天净沙秋思》
学生习作:
我骑着瘦小的老马,漂泊在这苍凉的古道上,秋风迎面而来,使我不寒而栗。环顾四周,几根干枯的藤仍缠绕老树,叶子已全凋零,却只剩一条小溪仍在不知疲倦地流着,一片萧瑟之意。在这枯黄中,夕阳掩映着几只乌鸦成了秋意中的焦点,照射在无人的小桥上,几处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
我感到了极大的悲痛,紧握缰绳,叹息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薛斌航
《天净沙秋思》作为一首只有28字,却脍炙人口的元曲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那份难解的乡愁,更渗透着在写景造境中不漏声色的为情铺垫渲染之功,这也正是学生可以从经典中习得的技法。在教学定位上,采用“诗歌欣赏加劲产生扩写欲望” 的策略,让学生在欣赏这首小令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它的层次美,体会到写景要注意远近、主次、动静、色彩的层次。这样,在欣赏诗歌中进行写景指导 ,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进而走进抒情主体写出“愁”就成了学习本文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韩老师是个有心人,于情景交融处设练。在深入理解小令意境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直观透视、时空整合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重形式是由古诗词的结构、韵律、平仄、句式和节奏等决定的。诗歌,尤其是古诗词句式整齐,讲究内在节奏,讲究押韵平仄,语调抑扬顿挫,炼字生动悦耳。虽然我们不提倡用古诗词的形式写作,但是如果在习作时恰当运用换元思维,一定能使文章增色不少,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就是用了换元思维法。当然我们尽量少用整体换元思维,而应该寻找主题大体相同的表达内容,把古诗词的表达移植到我们想表达的内容上,这是一种高级的换元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写作思维。
其实,所有的韵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思维训练的绝佳载体,只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准写作训练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写作思维,就一定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