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一年级课外阅读三部曲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w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起来,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更加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年来,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了课外阅读的内容,让孩子们浸润在书香氛围中,渐渐感悟到了阅读的快乐。

一、以童谣为饵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根据童谣内容的不同,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童谣学习中喜欢上课外阅读。
  1.以朗读,促兴趣,长知识。一年级的孩子们知识浅薄,生活经验有限,而童谣的内容不但生动有趣,合乎儿童胃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如朗读童谣《小猫拉车》,我先微笑着轻轻读一遍,孩子们认真倾听。接着带领孩子们读这首童谣,然后孩子们齐读童谣,再让孩子们读给同桌听听,最后分男女生读。整个过程孩子们是带着微笑读的,因为他们不但读懂了童谣的内容,而且觉得很有趣。这样的童谣朗读,不要刻意要求理解,笑容已经说明了阅读给孩子带来的作用。
  2.以表演,促兴趣,练表达。童谣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增强了表达能力。如朗读童谣《谁会》,我带领孩子们一边朗读童谣,一边做着相应的动作,随后变换男女生一问一答式的互动。最后拓展练习:“你会试着说说这样的句子吗?”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加上动作,编出了这样的有趣的童谣:“谁会蹦?青蛙蹦。青蛙青蛙怎样蹦?四腿蹬地高又远。”“谁会滚?刺猬滚。刺猬刺猬怎样滚?圆圆身体变成球。”“谁会跑?狗会跑。小狗小狗怎样跑?前腿后腿一起动。”……读读童谣,做做动作,快乐伴随着孩子们。你问我答,练习表达,童谣带着孩子们快乐成长。

二、以故事为主走进课外阅读的主阵地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我就天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听故事和读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1.快快乐乐听故事,不知不觉走进阅读。每天中午休息时间我会让孩子们聆听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如聆听《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卖火柴的小女孩》《绿野仙踪》等。一个个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孩子们不知不觉被吸引住了,连一向好动的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都能静下心来,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快乐,一起伤心,一起克服困难。经典童话故事的魅力就在于此。
  2.认认真真读故事,润物无声享受阅读。一个多月的拼音教学结束后,每周的校本课、兴趣课、诵读课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我都会抓紧,和孩子们一起共读一本故事书。上学期我们一起共读了《一年级鲜事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因有三个:一是我带领孩子们读,陪伴着孩子们读,舍得花时间去读,孩子們没有任何压力;二是里面每一个故事篇幅都是短小的,而情节却是生动有趣的;三是最重要的,里面的大多数事情孩子们都能理解,有的甚至是亲身体验过的。学生读着读着,拼音越来越熟练了,字认识得也多了。

三、以激励为抓手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在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我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给孩子们物质的奖励。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会每天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使之有任务感。第二天会检查完成阅读的情况,如果能坚持一周认真阅读的孩子就奖励他一颗五角星,满了十颗五角星就能从老师这里拿到一件精美的学习用品。这个奖励对于大多数孩子都有诱惑力。当然对于不完成阅读任务的孩子我也不是放任不管,我会问清楚原因,进行教育。有的学生会放学后留在我身边进行阅读,我督促他每天必须要完成老师安排的阅读任务。
  2.给孩子们展示的舞台。我从第二学期开始就在语文课上坚持开展课前一分钟活动,给一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背诵、说话、讲故事等都可以。讲得好的孩子我也会奖励一颗五角星。除此之外,我在第二学期还尝试设计读书卡,当读完一本书后,指导孩子们完成一张读书卡,记录自己读书的收获。我把做得好的读书卡展示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孩子们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鼓励下,课外阅读的动力更加足了,看着孩子们在课外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乐,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的我们要坚定地唱响课外阅读的曲子,引领孩子们走在课外阅读的康庄大道上。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王君老师在研究语文教学时提出,在指导初中学生阅读时,教师要针对文本特质进行归类。文本特质决定了该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性属性,也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能对文本特征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语用角度可以分成主题型文本和语用型文本这两个大类。其中主题型文本指的是偏重于文学方面的文本,其语言训练体现出隐性特质,因此主要的教学目标应该围绕分析文本内涵进行,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要促使学生提高阅读分析
期刊
今年我区高考文科综合使用的是全国高考文综Ⅱ试题,其特点是突出基础知识考查,注重能力考核,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新。一、试题与2004年文综高考(Ⅲ)试题相比,体现出稳与变、
语文课程贯穿学生的义务教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学生学习与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当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阅读与阅读能力的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利用声音、图像、语言等方式创设一定的生活化、社会化情境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理解更为深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要促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主而有创意地学习。教师可以创设共鸣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等多种形式的情境,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一、共鸣情境,激发活力  共鸣情境指的是能激发学
期刊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下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但是,改革的实施往往是问题重重的.本人总结了近几年发现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加以探究.
进入初中以来,很多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学习显得动力不足,对于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都难以达成。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正视学生的这一现状,也就无法真正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认知动力。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观察与思考。【原因之一】自信的丧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自信是学生进行學习的主要支撑,没有了自信,就算是将孩子绑在教室里也无济于事。”而进入初中以来,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加大,孩
期刊
使用教材: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P98 ̄100.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略)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温故孕新同学们:每天我们都会遇上很多事,也会经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用的教材资源,往往已经拥有了固定的体系.在不同的区域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教材版本.如我们熟悉的人教版教材,西师版教材.本文中,笔者就对
一、人间的两棵树  《父亲的树》没有什么曲折离奇的故事,它讲述了和父亲有关联的两棵树,一棵是父亲生前本应属于父亲,但由于政策的变化最终易主、被砍的箭杨树,一棵则是父亲死后出现在父亲坟头的那棵弯柳树。  作者在描绘箭杨树时既有正面描写,写它“越过碗粗”“笔直”的外形特点,又有侧面描写,写父亲“曾经用手和目光几次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就是把它卖了去,也可以卖
期刊
基于新课改的环境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在日常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挡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论述了基于新课改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