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小学低段更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低段入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能力;兴趣;改变观念;多种方式。
小学低年级阅读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所重视,而其能力的培养自然成为焦点话题。作为一名刚刚加入低年级教学的教师,我愿把自己的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改变学习观念。
对于刚刚走进小学校园的孩子来说,认识汉字似乎理所当然的成为他们的学习重点,单纯的学习生字生词就可以了。其实,大家都知道,新时代需要会阅读的人才,会从阅读中提取信息的人才。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一开始就让孩子有正确的认识呢?
二、图文相结合。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在阅读启蒙阶段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图文并茂的读物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客观的条件。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上,他们对色彩和构图新奇的图画充满了好奇心。利用图画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心灵在愉快的体验中成长。例如,我在上《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时,就借助课本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针对葫芦藤上的叶子,藤上挂的小葫芦,人物的表情,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就所得结论顺势引导他们追究其中的原因,学生就会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很自主地去阅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三、阅读习惯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靠保证。从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能自觉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人格养成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1.培养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阅读习惯。古人曰:读书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是的,阅读时一定要精力集中、排除干扰、专心致志。这种习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很重要,但低段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都比较差,因此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运用一定的手段,调动其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在阅读中批划,如:给生字注音;给难词注释;标小节号;划划重点、优美的词句;或在难懂的地方注个小问号。运用边读边批注的阅读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实集中起来,活跃思维;又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低段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教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唤起再造想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习惯。
2.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论衡》里有句话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因此,教师作为学习活动平等中的首席,应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这种“自读、自发、自解”的习惯,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和支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学生,哪怕他们是不可思议的。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促进学生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创造型。
3.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语言精妙,源之积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的扩充,正是企望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从低年级开始就该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记忆的高峰,背诵古诗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也可让学生准备摘记卡,在阅读中碰到好词好句,及时记录到摘记卡上(摘记内容: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好词好句、读后感等)。当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为此,教师还要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评。看看谁摘的多,比比谁记得多。语言材料积累得多了,也就为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阅读兴趣的激发。
如果一味的从教学生字开始,然后组词练习,接着进行课文学习的话,学生就会对学习形成固定模式,甚至产生倦怠,失去兴趣。那么,我们不如换个方式试一试。针对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几个问题,然后把他它们展示给学生,再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去读文本,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可以借助字典,借助注音,也可以暂时放一放。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具体的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理解文章要义,领会其思想感情或其中的道理。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教给阅读方法,引领成长。
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刚开始学习阅读时,我特别强调要指读,这样除了用眼用口,还用上了脑和手。慢慢我发现采用朗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力。特别对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十分管用。朗读要求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读和耳听,这样有利于保持儿童的注意力,进行思维和理解内容,并获得有效的识记。朗读过程中有个规律,朗读者对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会减慢速度,加以特别注意。这对刚学会阅读的学生是很好的方法。阅读之前让学生根据题目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边读边想,要比无目的的读效果要好得多。读书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低年級学生因识字量较少,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读时,读得不太连贯,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读上,缺乏对读物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只能停留在对内容的初步感知上。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属于“外行”阶段,学生能看“热闹”就已很好,不经历这个阶段,也难以达到“内行”的阶段。家长和教师不要奢求学生读了一本书就体会出感想,记住东西。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
把低年级的学生引入书的殿堂,让他们与大师对话、与书本为友,与伟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类的思想精华便积淀成了学生的精神底子不仅能丰富他们的视野,同时能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还对发展他们的情感、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为阅读的开展做好铺垫,同时要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扎实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乐于阅读,善于阅读,从而爱上语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如何让孩子产生阅读兴趣》庞晓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
[2]《阅读发展心理学》闫国利安徽教育出版社
[3]《小学生阅读现状的分析和思考》赵世斌吉林教育2017年8月
作者简介:张依(1993.7.22-),女,籍贯为江西省丰城市,中小学二级教师,主要是对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能力;兴趣;改变观念;多种方式。
小学低年级阅读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所重视,而其能力的培养自然成为焦点话题。作为一名刚刚加入低年级教学的教师,我愿把自己的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改变学习观念。
对于刚刚走进小学校园的孩子来说,认识汉字似乎理所当然的成为他们的学习重点,单纯的学习生字生词就可以了。其实,大家都知道,新时代需要会阅读的人才,会从阅读中提取信息的人才。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一开始就让孩子有正确的认识呢?
二、图文相结合。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在阅读启蒙阶段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图文并茂的读物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客观的条件。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上,他们对色彩和构图新奇的图画充满了好奇心。利用图画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心灵在愉快的体验中成长。例如,我在上《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时,就借助课本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针对葫芦藤上的叶子,藤上挂的小葫芦,人物的表情,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就所得结论顺势引导他们追究其中的原因,学生就会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很自主地去阅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三、阅读习惯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靠保证。从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能自觉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人格养成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1.培养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阅读习惯。古人曰:读书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是的,阅读时一定要精力集中、排除干扰、专心致志。这种习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很重要,但低段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都比较差,因此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运用一定的手段,调动其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在阅读中批划,如:给生字注音;给难词注释;标小节号;划划重点、优美的词句;或在难懂的地方注个小问号。运用边读边批注的阅读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实集中起来,活跃思维;又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低段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教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唤起再造想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习惯。
2.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论衡》里有句话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因此,教师作为学习活动平等中的首席,应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这种“自读、自发、自解”的习惯,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和支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学生,哪怕他们是不可思议的。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促进学生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创造型。
3.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语言精妙,源之积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的扩充,正是企望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从低年级开始就该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记忆的高峰,背诵古诗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也可让学生准备摘记卡,在阅读中碰到好词好句,及时记录到摘记卡上(摘记内容: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好词好句、读后感等)。当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为此,教师还要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评。看看谁摘的多,比比谁记得多。语言材料积累得多了,也就为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阅读兴趣的激发。
如果一味的从教学生字开始,然后组词练习,接着进行课文学习的话,学生就会对学习形成固定模式,甚至产生倦怠,失去兴趣。那么,我们不如换个方式试一试。针对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几个问题,然后把他它们展示给学生,再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去读文本,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可以借助字典,借助注音,也可以暂时放一放。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具体的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理解文章要义,领会其思想感情或其中的道理。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教给阅读方法,引领成长。
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刚开始学习阅读时,我特别强调要指读,这样除了用眼用口,还用上了脑和手。慢慢我发现采用朗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力。特别对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十分管用。朗读要求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读和耳听,这样有利于保持儿童的注意力,进行思维和理解内容,并获得有效的识记。朗读过程中有个规律,朗读者对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会减慢速度,加以特别注意。这对刚学会阅读的学生是很好的方法。阅读之前让学生根据题目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边读边想,要比无目的的读效果要好得多。读书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低年級学生因识字量较少,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读时,读得不太连贯,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读上,缺乏对读物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只能停留在对内容的初步感知上。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属于“外行”阶段,学生能看“热闹”就已很好,不经历这个阶段,也难以达到“内行”的阶段。家长和教师不要奢求学生读了一本书就体会出感想,记住东西。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
把低年级的学生引入书的殿堂,让他们与大师对话、与书本为友,与伟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类的思想精华便积淀成了学生的精神底子不仅能丰富他们的视野,同时能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还对发展他们的情感、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为阅读的开展做好铺垫,同时要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扎实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乐于阅读,善于阅读,从而爱上语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如何让孩子产生阅读兴趣》庞晓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
[2]《阅读发展心理学》闫国利安徽教育出版社
[3]《小学生阅读现状的分析和思考》赵世斌吉林教育2017年8月
作者简介:张依(1993.7.22-),女,籍贯为江西省丰城市,中小学二级教师,主要是对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