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综述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iaodo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学,特别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越来越关注。对大学课程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归纳了大学课程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及改革的发展趋势等研究方面。在此基础上,立足于研究不生或缺乏的地方进行延伸。
  关键词课程 课程改革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126-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等, 使得高校要完成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任务,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因此,大学教育的核心—课程,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对大学课程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在大学课程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及改革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居多。
  一、 课程概念
  对课程而言,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在不同的学者间存在着一些争议。中外关于课程的概念总共不下百余种。其中《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概括出了九种经典的课程定义:1、学校将潜在经验组织起来, 就叫课程。2、学生在学校指导下的经验的全部历程。3、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一整套教学内容和实施计划。4、课程是旨在探讨能够体现教师、学生、学科、环境影响学科内容的各种方式方法。5、课程是学校的生活。6、课程是一种学习计划。7、课程是学习的成果。8、课程基本上由五个方面的学科构成, 即母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外语。9、课程被认为是关于人类经验的可行的思维模式。
  我国深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长期把课程看作与学科等同或学科的总和。一般而言,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随着课程研究的逐步深入, 我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课程的定义提进行了修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施良方对课程进行了词源分析, 归纳了六种类型的课程定义: 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在此基础上, 施良方分析了课程定义的方式, 认为每一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都有一定的指向性, 即都是指向当时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课程所出现的问题, 所以都有某种合理性, 但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
  二、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由于学者们在课程观上的不同, 导致在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上一直也是众说纷纭, 没有定论。在国内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1、包含模式。主张教学包含课程或课程包含教学,持论者较少且有越来越少的趋势,典型者如黄甫全对大课程观的内涵及以之整合教学的必然性所进行的论证和人们普遍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课程包含教学的关系观体现。
  2、独立模式。认为课程与教学是两个彼此独立又互不相干的概念。课程主要涉及课程决策权、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等方面, 教学主要涉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风方面。、课程就是课程, 教学就是教学,课程和实际教学工作分离。但是“二元独立论”在促进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交叉模式。一些学者认为课程与教学时相互交叉的两个范畴。我国学者施良方指出“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之间比如存在着各种联系和交叉重叠部分,课程理论必然会考虑到课程实施问题,而教学理论则肯定会涉及与教学方法相关的教学内容问题”。
  4、循环模式。这种模式认为两种系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 但存在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 课程不断地对教学产生影响, 相反教学也影响着课程。塞勒等人提出的三个隐喻可以说明这种观点。隐喻一: 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 教学则具体的施工。隐喻二: 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隐喻三: 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首乐谱; 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
  三、 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1、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当代知识发展高度综合,越来越多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具有相当的必然性。课程内容综合化包括专业与非专业知识的综合、教师经验与学生经验的综合,以及学术与实践的综合等。要求课程设置上的文、理、工相互渗透。开设跨学科课程或建立跨学科专业等。
  2、课程设置更加多元化。课程设置多元化主要表现为:首先,多样化的课程目标,可以依据学校、学生的的实情和社会的需求等,确定课程目标,合理规划课程体系。其次,开设大量选修课,学生可以自由选学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能,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第三,多途径的课程实施和评价。在课程实施中既采取传统的教育传播方式,也应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促使实施方式的多样化。而课程评价体系的重点应是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和通过课程学习后服务社会的实效性。
  3、课程性质职业化。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认为: “大学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 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调节, 与未来的就业形势很好地统一起来, 在教学中把眼前要求和长远要求、基础性要求和应用性要求、人文教育要求和科学教育要求、学术性要求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统一起来, 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每一所大学都要有自己的准确定位, 全是学术性的肯定不行。”
  4、课程结构灵活化。封闭和僵化的课程体系已无法适应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大学必须建立开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努力建构一种充实而富有个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建专业课程需,加强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结构的灵活性,软化学科边缘,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的联系。
  5、课程趋势的国际化。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频繁,要求大学教育的国际化。一方面, 在课程内容上增加国际化课程的份额, 使课程内容具有国际倾向;另一方面, 在课程目标上, 应当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和国际活动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四、 研究不深或研究缺乏的地方的延伸
  1、在课程的概念方面,学者们往往都是按自己理解去解释的,因此大多数的概念只看到或只抓住课程的某一要素、某一环节、某一现象, 而未从整体上、深层次上去把握和理解, 未把课程当作一个矛盾复合体来研究。模糊的不全面的概念给我国大学课程研究造成一定的阻力。
  2、在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方面,我国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一直处于分离状态, 虽偶有交融, 亦只是局部性的。然而,课程与教学应该是统一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程制约着教学模式, 即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与之适应, 一定的教学模式总是服务于一定的课程教学。因此, 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联系的, 课程结构的改革必须同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步进行。
  3、在加强课程的国际化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民族化、个性化的课程,提升我国教育实力。国际上主流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本身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没有一个万法归宗统一的轨道。有的只是种种个性化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对于一些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在相互借鉴,学人所长服务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而且各大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开设特色课程,发挥自己的优势,将重心放在逐步由国际化转向民族化,形成特色、加强国际竞争力。
  4、高校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很多,但是子实证研究上却很缺乏。理论的好坏程度,适应程度等都不能凭主观的臆断,应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实效性。要证明一个理论能否有效的指导我们的课程改革,除了进行可行性论证外,还应该选择一些高校进行一个局部的先行试验,进行实证研究。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理论,跟有利于改革的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廖哲勋.课程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是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课程·教材·教法,2000(5).
  [4]施良方.试论北美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教育研究, 1993(1).
  [5]李孟辉,熊春林.大众教育阶段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4月(110).
其他文献
期刊
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蒂奇诺等人提出“知识沟”理论.他们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经济条件优越的人通常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经济条件差的人更快地获得信息,因而,随着大众传
飞机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出差、旅游、探亲、访友,选择乘飞机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你知道乘飞机都有那些应注意的事情吗?如果你能了解,不仅可以增加旅途的舒适度,还可有
冬日暖阳,青春作伴,两岸学子,踏歌而行.2014年12月1 1日至14日,以拼搏梦、粤台情为主题的首届广东优秀台湾学子“岭南行”修学考察活动成功举办.通过文化之旅、学习之旅、友
期刊
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rn一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萎缩,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据有关报道,全国各商业银行县级及以下机构已经削减1万多个分理处和营业网点;以某地级市为例,2003年以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06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必须要开好新课程.其中教师充分发挥教书育人作用,营造良好的道德和法律氛围.
时下,有些企业运用公开栏的形式,将员工关心的干部选拔任用、财务收入支出、重大项目决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情况,在公开栏中进行真实而全面的公开,以接受监督。此举对融洽
得了慢性肾炎,要进行正规治疗.在中西医结合正规治疗的同时,有关专家建议患者长期喝玉米须茶,对慢性肾炎有辅助治疗作用.rn推荐验方:玉米须60克,煎汤代茶,连服6个月或更长.
期刊
摘 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公平与效率的问题,要实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高效率,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本文通过探析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平衡点,为政府规范职责范围,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协调提出建议。  关键词:政府;市场;平衡点;可持续高效率  一、引言  可持续的高效率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然而,现实中,社会的高效率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社会公平,社会不公平的积累便会引发社会危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