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提出的重要战略,美丽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需要 “人才”,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配置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X村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主要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村民整体素质不高、返乡优惠政策不明及返乡意愿不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鼓励村民创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农村政府政策宣传力度等措施将是解决该村人力资源开发問题的出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创业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报告中针对农民、农村等问题提出的重要战略。国家已经逐渐将目光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对乡村发展实施一系列帮扶政策,但在城乡长期的二元发展下,农村发展仍旧不甚理想。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依托农村现实人力资源,依据乡村发展战略和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展分析、调整与优化,提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能,以期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大的价值。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有力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保障。
一、X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一)劳动力转移现象明显,老龄化及隐形城市化问题较突出
X村存在较为严重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问题。X村总人口大约有2300人,常住人口却只有9000人左右。常住人口中,年龄在60岁及以上人大约占84%,其中60-70这一年龄段的人数最多,而年龄在20-40岁的人口占比不到9%。另一方面,村里存在着不少荒田,许多房屋已很久没人居住。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老龄化以及隐形城市化问题使得村中缺乏活力生气,不仅没有青壮年就业,连农业也显出后继无人的疲态。
(二)人口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这里提到的整体素质主要指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在学历水平方面,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工都是偏低的。X村村民整体来说知识水平不高,大多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就业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居住在村中的村民很多都缺乏一技之长,大多数留守人群都选择务农,但没有采取新型耕种方式,不是“新型农民”。
(三)产业发展不充分,难以吸引人才
村里农业发展大多停留在农产品生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较少;农民们没有成立合作互助组,形成单打独斗的场面。第三产业发展存在滞后性以及偏重于农产品造成的单一性,一方面使村民较难得到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没有吸引外资的好项目,难以吸引到人才,实现人才振兴。
(四)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村民创业热情不高
通过走访了解部分群众不知道有扶持农民创业的政策,同时也有超过一半的人完全不知道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这些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并没有被传达给村民,因而无法增强村民的创业动力。由于政策并没有深入宣传落实,其本应起到的激励作用也因此受到了制约,X村的村民创业热情也难以被激发。
(五)外出村民返乡意愿不强,无法发挥能人带动优势
外出村民返乡就业或者创业,能够为村里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让外出的“农村能人”回乡发展,不仅能增加村里的人力资源数量,还能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从而进一步带动村里发展。近年来X村几乎没有能人返乡创业例子。X村外出村民返乡意愿不强,村中缺乏能人,难以发挥能人带动优势。
二、X村人力资源开发困局的成因分析
(一)低工资、就业面窄和村中生活质量低等因素使得劳动力外流
1. 就业工资低及专业培训的缺乏使企业留不住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所发布的《2020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指出,毕业生找工作看重的因素中,选择“薪酬福利”的比例最多,为60.8%;其次,为“能够学习新东西”,所占比例为45.5%。农村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的、成体系的培训,很多时候培训只是应对目前的工作问题,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的要求,自然就难以吸引员工。
2. 就业面窄、就业机会少的问题导致人才外流
农村企业中通用人才能够找到就业机会,但就业面比较窄,能够选择的行业较少,像如今比较受年轻人青睐的新经济行业在农村中就比较少见;同时,由于X村企业数量十分有限,就业机会也比较少。总的来说,农村的工作大多都局限在农、林、渔、牧方面,就X村而言,更为突出的是“农、渔”这两方面,村里没有专业的咨询、投资公司等等,与城市相比,行业不够丰富,村里就业机会也比较少,就业面窄、就业机会少的问题显著。
3. 生活质量水平较低促使人们选择外出
X村整体生活质量偏低也是劳动力转移的一个原因。大部分的村民都认为村里居住水平一般,公共设施以及医疗水平都亟需提高。整体而言,村民对X村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较低,村里的公共设施、医疗水平和居住环境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共设施的缺乏以及医疗水平的落后都一定程度上使得村民对城市生活更为向往,大部分青壮年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也就选择离开了农村。
(二)教育水平落后及资金匮乏等使村民整体素质较低
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原因主要是村民家庭比较贫困没有办法支持教育以及村里教育水平的落后。该乡中心校也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优秀师资少的问题。X村中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难以跟上学校“家校共育”的步伐。而就村民的技能素质而言,虽然村政府偶尔会组织培训,但多为简单的农耕技术培训,无法进一步提高村民其他方面的技能素质。
(三)金融服务的不完善、销售渠道的欠缺等令产业难以发展充分
X村产业发展却不够平衡,一是村中农业“一枝独秀”,二是就农业本身而言,其发展程度也不够。原因在于该村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以及金融服务、信用体系等的不完善也抑制了多产业的发展。村里金融业务办理并不便利,服务体系并不完善,不足以满足需求,亟需得到改善。 (四)专业人才缺乏、渠道选择不当导致政策宣传难以到位
村民对创业以及返乡就业等政策缺乏足够的认识,可以归因于村中政府宣传意识还不足,对政策宣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在这方面没有引进专业人才,因而对宣传渠道也没有进行科学的选择。村政府传达有关政策,多是采用会议这一形式,这种方式相对而言比较简便,资金耗费较少。但由于与会人员多是党员干部,缺乏村中占比最多的群众,宣传面比较狭窄,宣传效果也不理想。
(五)传统观念制约以及返乡成本的不可控阻碍着人们返乡
许多村里人习惯认为只有在大城市在能够实现人生价值,获得发展,纵然有人存在浓厚的乡土感情,也不得不努力“走出乡村”。返乡发展成本的不可控也使得人们不愿返乡。在外工作的村民大多在外地发展了好几年甚至十余年,他们适应了在外发展这一情况,若是返乡,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村中现如今的落后经济,很难保证他们能获得相较于外地更好的发展。
三、破解X村困局的可靠路径
(一)多措并举帮助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
1. 企业工资与培训两手抓,提升就业吸引力
要解决工资与培训的问题,企业就要树立起长远的发展意识,在人力支出方面分配更合理,为员工提供更为系统专业的培训。因此,农村企业应该正确认识人力支出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不盲目节约财政支出,应要合理增加员工工资,为员工安排培训。树立起长远的发展意识,如此,企业才能增加自身的就业吸引力,为农村留住人才。
2. 引入企业与鼓励创业并举,扩大就业面
X村若要解决就业面窄、就业机会少等问题,可以在丰富农村企业这一块进行尝试。一方面,村政府可以根据X村现状有选择地引入外来企业,在农、渔业的基础上,引进新类型的企业;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鼓励村民自己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地为村民创业提供条件,通过多种渠道激起村民的创业热情。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水平
要做好X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除了增加企业吸引力以吸引人们在村里就业之外,还应注意到人们对良好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的向往。要留住青年人,就要提高X村的生活质量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医疗情况以及环境美化等等。因此,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是刻不容缓的,从垃圾收集、垃圾运输再到垃圾无害化处理,都要逐步跟进,逐渐提高村里的居住水平。
(二)加强学校建设与资金支持,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水平
要提高教育水平,就要加强学校建设。首先学校规模应按情况扩大,保证一个班的学生数量保证在教师能负荷的范围内;其次应当要注重师资力量建设,提升学校实力。在留守儿童方面,学校可以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保证在外地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掉队,远程协作实现“家校共育”。另一方面,提高村民的技能素质水平,需要资金支持,要让政府有能力为人们提供培训。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邀请专家对农民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他们关于农业的理论水平,并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培养职业农民以期进一步发展经济;同时,积极为村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帮助村民收集培训信息,让有意愿学习职业技能的人能接收到正规的培训。如此,方可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从而为村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条件。
(三)搭建金融服务站以及电商渠道,共同助力产业充分发展
要帮助X村实现产业充分发展,一来是要丰富产业,二来是要进一步发展农业。要丰富产业,除了要利用自身优势选择产业发展,要减小自身条件的限制,更要提供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首先便是要对金融服务等进行完善,让在村里也能有条不紊地办理金融服务。政府可以考虑建设金融服务站,政府也应着力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市场自己推着自己发展。而要充分发展农业,就要解决销售渠道不灵的问题。在互联网的风潮下,农业+电商已经成为了一种新风口,村民们可以借助电商这一通道向全国各地售卖农产品,进而建立起自己的一条产销链,当然,由于农民大多还对电商模式比较陌生,政府可以先帮助搭建电商渠道,吸引本地农户入驻,在前期帮助减轻农民本身的互联网使用压力,有了较为完整產销链条,便可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
(四)对接高校引入专业人才,助力政策宣传
村政府对于政策宣传的意识应当加强,要着力寻找专业人才,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政策传播渠道,以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在专业人才的引进方面,可以考虑与本市高校进行人才对接,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帮助村中吸引传播方面的人才。在宣传渠道方面,应当将重点从会议传播转向广播传播,可以针对村里人的文化水平,推出广播节目,每周定时对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同时还可接受村民的电话咨询,将政策的作用最大化。有了专业的人才和正确的渠道,定能助力政策宣传。
(五)乡土文化建设与返乡就业保障两手抓,助力人们返乡
一方面,要摈除村民心中对乡村工作的偏见。政对要加强乡土文化建设,让乡村在人心中“美”起来,适当举办集体活动加强人与乡村之间的连接,增强人们对X村的情感。同时,可以对返乡建设的成功例子进行大量宣传,以真人真事改变人们心中“留在农村无发展”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要帮助村民免除返乡的后顾之忧,降低他们的返乡成本。政府可以酌情对优秀人才给予返乡建设优待。如此,前有情感连接,后有返乡保障,两者共同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村民的返乡意愿。
参考文献:
[1]杨丽丽.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及其评价[J]山东社会科学,2019.10
[2]李小静.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析[J].农业经济,2018.7
作者简介:
杨锟(1978-12-),男,汉族,四川新津,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创业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报告中针对农民、农村等问题提出的重要战略。国家已经逐渐将目光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对乡村发展实施一系列帮扶政策,但在城乡长期的二元发展下,农村发展仍旧不甚理想。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依托农村现实人力资源,依据乡村发展战略和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展分析、调整与优化,提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能,以期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大的价值。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有力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保障。
一、X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一)劳动力转移现象明显,老龄化及隐形城市化问题较突出
X村存在较为严重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问题。X村总人口大约有2300人,常住人口却只有9000人左右。常住人口中,年龄在60岁及以上人大约占84%,其中60-70这一年龄段的人数最多,而年龄在20-40岁的人口占比不到9%。另一方面,村里存在着不少荒田,许多房屋已很久没人居住。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老龄化以及隐形城市化问题使得村中缺乏活力生气,不仅没有青壮年就业,连农业也显出后继无人的疲态。
(二)人口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这里提到的整体素质主要指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在学历水平方面,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工都是偏低的。X村村民整体来说知识水平不高,大多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就业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居住在村中的村民很多都缺乏一技之长,大多数留守人群都选择务农,但没有采取新型耕种方式,不是“新型农民”。
(三)产业发展不充分,难以吸引人才
村里农业发展大多停留在农产品生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较少;农民们没有成立合作互助组,形成单打独斗的场面。第三产业发展存在滞后性以及偏重于农产品造成的单一性,一方面使村民较难得到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没有吸引外资的好项目,难以吸引到人才,实现人才振兴。
(四)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村民创业热情不高
通过走访了解部分群众不知道有扶持农民创业的政策,同时也有超过一半的人完全不知道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这些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并没有被传达给村民,因而无法增强村民的创业动力。由于政策并没有深入宣传落实,其本应起到的激励作用也因此受到了制约,X村的村民创业热情也难以被激发。
(五)外出村民返乡意愿不强,无法发挥能人带动优势
外出村民返乡就业或者创业,能够为村里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让外出的“农村能人”回乡发展,不仅能增加村里的人力资源数量,还能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从而进一步带动村里发展。近年来X村几乎没有能人返乡创业例子。X村外出村民返乡意愿不强,村中缺乏能人,难以发挥能人带动优势。
二、X村人力资源开发困局的成因分析
(一)低工资、就业面窄和村中生活质量低等因素使得劳动力外流
1. 就业工资低及专业培训的缺乏使企业留不住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所发布的《2020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指出,毕业生找工作看重的因素中,选择“薪酬福利”的比例最多,为60.8%;其次,为“能够学习新东西”,所占比例为45.5%。农村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的、成体系的培训,很多时候培训只是应对目前的工作问题,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的要求,自然就难以吸引员工。
2. 就业面窄、就业机会少的问题导致人才外流
农村企业中通用人才能够找到就业机会,但就业面比较窄,能够选择的行业较少,像如今比较受年轻人青睐的新经济行业在农村中就比较少见;同时,由于X村企业数量十分有限,就业机会也比较少。总的来说,农村的工作大多都局限在农、林、渔、牧方面,就X村而言,更为突出的是“农、渔”这两方面,村里没有专业的咨询、投资公司等等,与城市相比,行业不够丰富,村里就业机会也比较少,就业面窄、就业机会少的问题显著。
3. 生活质量水平较低促使人们选择外出
X村整体生活质量偏低也是劳动力转移的一个原因。大部分的村民都认为村里居住水平一般,公共设施以及医疗水平都亟需提高。整体而言,村民对X村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较低,村里的公共设施、医疗水平和居住环境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共设施的缺乏以及医疗水平的落后都一定程度上使得村民对城市生活更为向往,大部分青壮年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也就选择离开了农村。
(二)教育水平落后及资金匮乏等使村民整体素质较低
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原因主要是村民家庭比较贫困没有办法支持教育以及村里教育水平的落后。该乡中心校也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优秀师资少的问题。X村中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难以跟上学校“家校共育”的步伐。而就村民的技能素质而言,虽然村政府偶尔会组织培训,但多为简单的农耕技术培训,无法进一步提高村民其他方面的技能素质。
(三)金融服务的不完善、销售渠道的欠缺等令产业难以发展充分
X村产业发展却不够平衡,一是村中农业“一枝独秀”,二是就农业本身而言,其发展程度也不够。原因在于该村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以及金融服务、信用体系等的不完善也抑制了多产业的发展。村里金融业务办理并不便利,服务体系并不完善,不足以满足需求,亟需得到改善。 (四)专业人才缺乏、渠道选择不当导致政策宣传难以到位
村民对创业以及返乡就业等政策缺乏足够的认识,可以归因于村中政府宣传意识还不足,对政策宣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在这方面没有引进专业人才,因而对宣传渠道也没有进行科学的选择。村政府传达有关政策,多是采用会议这一形式,这种方式相对而言比较简便,资金耗费较少。但由于与会人员多是党员干部,缺乏村中占比最多的群众,宣传面比较狭窄,宣传效果也不理想。
(五)传统观念制约以及返乡成本的不可控阻碍着人们返乡
许多村里人习惯认为只有在大城市在能够实现人生价值,获得发展,纵然有人存在浓厚的乡土感情,也不得不努力“走出乡村”。返乡发展成本的不可控也使得人们不愿返乡。在外工作的村民大多在外地发展了好几年甚至十余年,他们适应了在外发展这一情况,若是返乡,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村中现如今的落后经济,很难保证他们能获得相较于外地更好的发展。
三、破解X村困局的可靠路径
(一)多措并举帮助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
1. 企业工资与培训两手抓,提升就业吸引力
要解决工资与培训的问题,企业就要树立起长远的发展意识,在人力支出方面分配更合理,为员工提供更为系统专业的培训。因此,农村企业应该正确认识人力支出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不盲目节约财政支出,应要合理增加员工工资,为员工安排培训。树立起长远的发展意识,如此,企业才能增加自身的就业吸引力,为农村留住人才。
2. 引入企业与鼓励创业并举,扩大就业面
X村若要解决就业面窄、就业机会少等问题,可以在丰富农村企业这一块进行尝试。一方面,村政府可以根据X村现状有选择地引入外来企业,在农、渔业的基础上,引进新类型的企业;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鼓励村民自己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地为村民创业提供条件,通过多种渠道激起村民的创业热情。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水平
要做好X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除了增加企业吸引力以吸引人们在村里就业之外,还应注意到人们对良好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的向往。要留住青年人,就要提高X村的生活质量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医疗情况以及环境美化等等。因此,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是刻不容缓的,从垃圾收集、垃圾运输再到垃圾无害化处理,都要逐步跟进,逐渐提高村里的居住水平。
(二)加强学校建设与资金支持,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水平
要提高教育水平,就要加强学校建设。首先学校规模应按情况扩大,保证一个班的学生数量保证在教师能负荷的范围内;其次应当要注重师资力量建设,提升学校实力。在留守儿童方面,学校可以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保证在外地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掉队,远程协作实现“家校共育”。另一方面,提高村民的技能素质水平,需要资金支持,要让政府有能力为人们提供培训。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邀请专家对农民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他们关于农业的理论水平,并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培养职业农民以期进一步发展经济;同时,积极为村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帮助村民收集培训信息,让有意愿学习职业技能的人能接收到正规的培训。如此,方可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从而为村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条件。
(三)搭建金融服务站以及电商渠道,共同助力产业充分发展
要帮助X村实现产业充分发展,一来是要丰富产业,二来是要进一步发展农业。要丰富产业,除了要利用自身优势选择产业发展,要减小自身条件的限制,更要提供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首先便是要对金融服务等进行完善,让在村里也能有条不紊地办理金融服务。政府可以考虑建设金融服务站,政府也应着力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市场自己推着自己发展。而要充分发展农业,就要解决销售渠道不灵的问题。在互联网的风潮下,农业+电商已经成为了一种新风口,村民们可以借助电商这一通道向全国各地售卖农产品,进而建立起自己的一条产销链,当然,由于农民大多还对电商模式比较陌生,政府可以先帮助搭建电商渠道,吸引本地农户入驻,在前期帮助减轻农民本身的互联网使用压力,有了较为完整產销链条,便可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
(四)对接高校引入专业人才,助力政策宣传
村政府对于政策宣传的意识应当加强,要着力寻找专业人才,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政策传播渠道,以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在专业人才的引进方面,可以考虑与本市高校进行人才对接,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帮助村中吸引传播方面的人才。在宣传渠道方面,应当将重点从会议传播转向广播传播,可以针对村里人的文化水平,推出广播节目,每周定时对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同时还可接受村民的电话咨询,将政策的作用最大化。有了专业的人才和正确的渠道,定能助力政策宣传。
(五)乡土文化建设与返乡就业保障两手抓,助力人们返乡
一方面,要摈除村民心中对乡村工作的偏见。政对要加强乡土文化建设,让乡村在人心中“美”起来,适当举办集体活动加强人与乡村之间的连接,增强人们对X村的情感。同时,可以对返乡建设的成功例子进行大量宣传,以真人真事改变人们心中“留在农村无发展”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要帮助村民免除返乡的后顾之忧,降低他们的返乡成本。政府可以酌情对优秀人才给予返乡建设优待。如此,前有情感连接,后有返乡保障,两者共同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村民的返乡意愿。
参考文献:
[1]杨丽丽.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及其评价[J]山东社会科学,2019.10
[2]李小静.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析[J].农业经济,2018.7
作者简介:
杨锟(1978-12-),男,汉族,四川新津,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