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反思是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87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思是指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学会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思维成熟的标志;同时反思能力的强弱也是区分学生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数学课程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犯一些低级错误,如:在解决“小华有邮票24张,小东的张数比小华的3倍少20张,小东有多少张邮票”时,列式为:24×3=72(张);72+20=92(张)。
  实际上只要学生稍微反思一下就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并能独立地加以改正,可我们的学生却缺少反思的意识,缺少反思的习惯,缺少反思的方法。因此,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是我们数学老师迫在眉睫的一大任务。我们应该使我们的学生能在不断反思中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调整、主动修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
  一、重思维表露,抓住 “错” 例,在辨析中总结反思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借助学生的错例,引导学生找错、辨错、纠错,及时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帮助学生知错、防错、治错,就能收到“化错为利”的效果,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课程标准用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时,要求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如计算397+192时,学生先估算出得数大约是600,然后笔算出得数是589,接着我提出问题:看到这两个得数你想说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激发下,有学生说:我在估算时,把397和192估大了,所以估算的得数超过笔算的得数了;有学生说:我发现笔算的得数和估算的得数非常接近;有学生说:我发现可以用估算的得数和笔算的得数互相检查……
  接着我出示了如下四个同学的答案:
  小华:397+192=594。
  小明:397+192=202。
  小军:397+192=489。
  小红:397+192=599。
  让学生找错、议错、纠错。我要求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把自己发现错误的过程和方法讲给同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听。学生的思维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在相互交流中得到了发展完善。
  这里我们发现学生思维是灵活的,方法是多样的,反思是深刻而有效的,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善于追问,使思维得到及时优化和提高。
  适时的追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造成学生认知的冲突,使学生的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反思,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苏教版课程标准用书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拼一拼”时,我就巧用追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使学生不断拥有了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的动力。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发现,追问有利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发现规律,有利于学生展开有条理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的形成。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经常问“谁有不同意见或算法”、“谁有补充”、“评价一下×××的发言”……
  三、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辩论,在辩论中闪现学生的智慧火花。
  著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就是一个善于运用“辩论”的教学专家,下面摘录她在《统计的初步知识——平均数》中精彩的课堂实录:
  吴老师提供了一则信息:(出示小刚家各季度用水情况统计表)小刚家每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请你帮他算一算他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该选择下面哪个算式?出示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同学们用反馈器进行了选择,形成了三种意见。吴老师请出三位代表对他们说:“你能通过提问,把对方问得心服口服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争论。请听正确方的发问:“题目让我们求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你除以4,求出来的是什么?”“请问一年有多少个月?”在正确方的反问下,错误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反思、自我剖解、自我否定、自我纠正,终于心服口服,惭愧地说:“我选择的算式求的是平均每季度用水多少吨。”“我选择的算式求的是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对话在延续……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许多教师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实际上,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推广,能带領学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能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刻。用好反思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早就提出了“学、问、思、辩、行”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2001年8月,我国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八)》(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在“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又指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些人据此认为语文教学应站在文化、文学的立足点上,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学生体味课文,进而一步步进入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学殿堂,汲取更多的精神财富,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
期刊
明武宗正德四年己巳(1509),唐寅四十岁。其年二月,唐写《自寿山水图》为自己祝寿。   是年唐寅刚刚入住桃花坞,画中唐寅自提:“鱼羹稻衲好终身,弹指流年到四旬;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僧房一局金滕着,野店三杯石冻春。”提拔中显示了唐寅定居桃花坞后对世事的厌倦和追求隐逸的心情。这种心情在画面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图采用高远之法,画风清秀隽永,文人书卷气息浓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景的高山
期刊
一、回归学生主体:让“朗读者自己”朗读  所谓让“朗读者自己”朗读,即朗读教学应回归学生主体,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允许学生做个性化的朗读。  长期以来朗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严重失落,表现在:其一,许多教师受“知识本位”课程观的影响,一味追求朗读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忠实再现,因而导致学生主体体验的严重失语;其二,许多教师惯于用硬性指导代替学生体验,在读法上往往过于追求技巧性和统一化,这就在无形中
期刊
在聋生的识字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学生所写的生字不是缺点少横,就是添撇多捺,错误率比较高。而且到了中高年级,回生率也非常高,有些学生一篇短短的课文,不能拼读的字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读拼音、打指语、写句子这一类练习中错字率也比较高,只要是同音字信手就写上,全然不顾这个句子要表达的内容,如出现拼音“shí”,不管是时、石,还是识、实、食、拾,学生大笔一挥写上“十”,让人啼笑皆非。  形成这种
期刊
摘 要: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讲得很多,读得很少,忽视了朗读的重要作用,出现了“不闻读书声琅琅,单见习题如海洋”的可怕情景。文章通过对朗读重要性的论述及朗读方式、技巧的指导,以期唤起师生对朗读的再认识,加强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朗读 作用 优化 方式    “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对朗读重要性的阐释。著名教
期刊
摘 要:论述类文本阅读是中考、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2010年全国及各地市中考、高考试题,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对阅读内容与形式的分析,探究了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常见误区及具体的解题方法,总结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语文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命题趋势 解题技巧    一、引言  我国普通学校招生的主要方式是考试,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制度。在中学教
期刊
首先,语文美育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  语文教学本应该是充满情趣的,而有时我们的语文课却上得索然无味,这与语文教学中不能挖掘语文自身美的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够重视语文中的形象和情感因素,把学生带入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一定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好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是他们能否学好语文的前提。学生一旦充满了学习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
期刊
学生上课应该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出疑义,并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好这些,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运用各种方法,千方百计使学生进入思考活动状态。为了使学生越过思维障碍,取得教学成功,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一、设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启动器”,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潜伏状态转化为
期刊
作文是生活、思维和语言的统一。小学生作文,综合地表现了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不仅表现在日常的作文习作中,更要反映在学生的考场作文中。在仍然以考试作为主要考察方式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除去平时必要的积累之外,在应对考场作文时还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下面就如何写好考场作文,谈一谈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要紧扣审题、找准题眼。  题眼是文章题目的核心所在,所以写作
期刊
摘 要:中学历史的内容十分繁复,学生要准确地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许多事件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学生们经常会张冠李戴、混淆事实。如何加强初中学生的历史记忆对于学生们的学习非常重要,老师应当运用正确的方法,掌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熟练地掌握并记忆,设法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印象和保存能力。本文就如何加强初中学生的历史记忆进行了探讨。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