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amire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本文着重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入手,提高高中数学课程单位教学时间的含金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尤为重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是要求数学教师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根据高效的教学理念,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组织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质。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种思考和建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将教材体系有效地转化为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兴趣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一种具有浓厚情感和情绪的志趣趋向,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人类的大脑处于相对的兴奋和活跃状态,从而增强和提升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教育界做过关于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关系的调研。调研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对本课程的兴趣度成显著的正比例关系。心理学家认为,高中阶段是人生接受知识能力较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他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成倍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其中。因此,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自主性行为。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创新意识。教学活动不是一种“授予—吸收”的简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授予者,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问题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新知识,在“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问题情境,能切实让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探究学习是获取新知的有效途径,逐渐养成合作探究意识。那么,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就会自主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变换问题和发展问题,进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本质和规律,找出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形成新结论,对求知事物进行有创见的思索过程。教师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为创新作铺垫,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方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还时常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有效地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与舞台相比,讲台更加难站。要想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上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有效地备课。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材,深入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内容特点,明确每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和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方法,如合作讨论、情景问答、成果展示、数学建模等。此外,还要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各个教学环节不仅要完整,还要层次分明、衔接紧凑,真正对教学方法有所思考和准备。
  2.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就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得到充分体现。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以将学习的要求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找到问题相应的答案,有些地方教师稍加点拨。这些问题的设置能让学生在看书时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作业和练习的设置应呈阶梯式,供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选择。对学困生应设计基本、简单、易于模仿的题目,促进知识的内化;对中等生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供大多数学生使用的题目,加强对知识的同化;对优等生应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以利于对知识的强化和活用。平时多鼓励学生自学,充分挖掘其潜能,总结规律,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教学生活化,联系实际生活,学有所用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学学习、合作交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思考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运用在生活中,变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精心创设各种教学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斌.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实例[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2]林光来.新课引入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学通讯,2006,(04).
  [3]应之宁.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01-02).
其他文献
用滴体积测表面张的方法测定了25℃和35℃时纯毛纤维自中性水溶液中对TX-100的吸附及脱附等温线.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在纤维/水界面的吸附等温线为S型;低浓度和高浓度时,
金字塔网是并行计算、图像处理的一种很重要的网络拓扑结构.考察了一些金字塔网的性质,给出它的限制连通度及(l,k)控制数.
用度理论和算子理论方法讨论了一类非自治的二信多时滞竞争系统,获得了周期正解的存在性。
网点是决定原色染料网目阶调印花质量的关键问题,并受织物结构的直接影响.本文中对适印织物定义了平滑度、接触面积比、网点分配数等新概念;建立了织物压缩的数学模型,实验证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素质教育,即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知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和外在知识内化,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素质教育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教育观。   二、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美术教育恰恰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是以美术形态为载体,以
为推动PPP模式在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领域的发展,需运用物有所值评价方法分析PPP模式在该类项目中的适用性。在实地调研及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归纳旧工业建筑改造PPP项目的具体
一、引言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其中,教学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它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