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与非热处理对牛乳中活性物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乳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加工与非热加工均可有效杀灭生牛乳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但是不同的加工方式对牛乳中活性物质影响不同,牛乳中的活性物质有乳果糖、糠氨酸、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免疫球蛋白等,对热处理方式较敏感,均可作为热敏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乳品加工强度和品质,但牛奶热敏性指标的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本文对牛乳的热加工条件、牛乳在受热情况下的理化变化,牛乳的非热加工处理后的理化变化以及相应的热敏感成分的变化进行综述,供同业参考.
其他文献
如何确保新旧“双倍增”和“双增长”目标的精准实现,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也是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本文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二次线性最优控制(LQOC)模型,对“十三五”期间“双倍增”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最优控制检验,进而对“十四五”时期精确实现“双增长”目标的最优控制策略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复杂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必须容忍适度通货膨胀,尤其是要精准调控CPI,稳定推进城市化,将有利于“双增长”目标的实现保持良好的条件.研究结论对提高我国跨周期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宏观调控从“粗放调控”转向“精准调控”具有重
随着牛肉制品和乳制品需求量的增多,我国养牛业规模也在逐渐增大,反刍动物饲料市场快速发展,从每年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结果来看,国内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超90%.但个别散养户在奶牛养殖过程中,为降低成本,会给奶牛饲喂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若加工或饲喂方法不当,会引起奶牛中毒,威胁乳制品安全.从其生产中常用的农副产品来看,主要包括玉米、马铃薯、棉籽饼、白菜、萝卜和地瓜等,但是采摘时节不对、贮存条件不合理、饲喂前未进行检查等,奶牛会因食用变质饲料而损害瘤胃和整个机体健康.由于这种饲料源性中毒往往引发急性症状,若养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