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运用文献法,对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分析研究。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够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等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处方,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是一种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 健身运动处方 教学模式
就体质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均符合入学的健康条件。可专家调查发现,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仅过2—3年,不少人的状况并无改善,反而令人担忧,有的还滋生了顽疾。究其原因:一是来自主观方面,缺乏心理健康意识,自我保健常识贫乏;二是来自客观方面,学校的体育设施水平低下。另外,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上述这些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呢?实验研究成果表明,运动处方教学是缓解学生压力最有效的方法。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参与者的健康水平有极大的提高作用,对其人际关系、焦虑情绪等方面有一定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传统的竞技化教学模式把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当成重点,与“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不一致,而且不符合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育学习和年龄特征,因此没有将学校体育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出来。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是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利用多样的身体练习形式,解决与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问题,可优化教学效果。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教材体系,建立以健身为中心,运用运动处方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健身教学体系,使“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
1. 健身运动处方释义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通过研究指出:人们在身体锻炼时只有对运动项目、内容、方法科学地选择,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并提出了“运动处方”这个概念。健身运动处方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制定的运动健身方案,就像医生给病人对症开处方一样。健身运动处方包括:健身内容和锻炼方法的选择,身体锻炼的负荷强度和运动频率、锻炼时间的把握,以及自我医务监督等。运动处方对锻炼者的锻炼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是以“人”为中心,以“运动”为手段(为人的健康服务)而组织和安排的,它是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特点等,根据学生的健身认识水平和体质状况,选择适当的健身运动种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并指出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锻炼,以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保证了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2. 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现状
运动处方是由WHO提出并得到国际公认的一种健身方式,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从卡波维奇提出运动处方这一概念起,经过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应用,运动处方作为一种科学健身方法已经在许多国家蓬勃发展起来。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热衷于用运动处方来提高自己国家的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美国政府从1990年开始实施一个全国性健康计划——《健康公民2000年》。日本从80年代开始提出体育发展的两项基本任务,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推广应用运动处方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大、中、小学的学校体育中使用并推广运动处方。同时英国、加拿大、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运动处方进行了研究和运用。我国在七八十年代有少数文章介绍过健身运动处方,但是,在学校体育特别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还不普遍,有关研究也不丰富。
3.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3.1教学程序方面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人——运动——人”,其工作流程是:医学检查——健康诊断——体力测定与诊断——制定运动处方——实施健身锻炼——进行体质评价。
这种程序首先从“学生”出发,通过医学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运动负荷检查),掌握学生的健康资料,了解运动禁忌症及运动安全隐患,确保运动安全性。如果身体健康,再进行体力测定,然后根据以上检查和测定的结果制定适宜的健身处方,开始实际锻炼,经过一段时间(一般八周以上)的锻炼后,再进行体质测评,检查健身效果,了解体质增强程度。这样的程序以人为中心,以运动为手段为人的健身服务,既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又能根据不同人的身心状况、年龄、性别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健身处方;既提高了锻炼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保证了体育锻炼了科学性和计划性。传统的体育教学程序是从“运动”出发,一切以提高运动成绩为中心,人仅仅是运动的载体或工具,有时为了提高运动成绩,甚至不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这就违背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3.2 运动负荷的控制方面
运动负荷是运动处方定量化和科学性的核心问题。健身运动处方是根据健身的需要来安排和控制运动负荷的,它遵循“高质轻负”的原则。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处方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130—150次/分之间,此时的脉搏输出量接近或达到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它把运动的安全性、乐趣性和健身的有效性三者通过处方的形式统一起来。在处方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规定出运动强度的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运动每次持续的时间,每周运动次数等,保证学生运动的安全,使学生得到健身的效益,享受运动的乐趣。健身运动处方的负荷标准是相对而言的,能适应不同个体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差异,保证健身者在安全有效的负荷范围内运动。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运动为中心,根据运动需要,安排运动负荷,它遵循“大运动量原则”,追求“难、新、险”,致使运动负荷往往达到或超过人体的极限,超过安全界限,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对人的健康无益,反而有害。
4. 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
4.1 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
4.1.1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指通过医学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运动负荷检查)而获得的有关学生身体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在制定运动处方以前,首先要进行医学检查,诊断参与者的健康程度,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运动安全。
4.1.2锻炼类型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及兴趣等具体情况,锻炼类型可分为达标组和提高组两类。身体素质差的可选第一类,身体素质较好的可选择第二类。
4.1.3运动内容运动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等,运动内容既要具有适宜性、安全性,又要具有实效性和乐趣性。
4.1.4运动时的最高心率根据学生个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为了应用方便,国内外常采用心率作为掌握运动强度的标准(见表1)
小结
(1)健身运动处方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制定的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
(2)运用健身处方进行体育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自我健身意识,牢固确定终身体育观念,与学校培养人才目的相吻合,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要求相协调,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3)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中对增强体制健康目标所达到的程度进行适时检查,同时也可以使体育教学中的健身锻炼实践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许朝洲,胡启权.运动处方在体育健身中的应用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报,2004,3(1):86.
[2]李微,陈宝玲.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心理效果研究[J].体育学刊,2000(6):16.
[3]李新安,彭洪涛,高彩云.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与普通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J].江西大学学报,2006(2):86.
[4]彭军,吕平.普通高校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效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3):28.
[5]宋志坚,刘萍.试论健身运动处方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意义[J].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319.
[6]陆海,刘献国.对大学生健身处方的思考[J]平原大学学报,2003,20(4):64.
[7]凌红月,钟振新.健身运动处方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27.
[8]扬文轩,陈奇等.大学生运动处方的实用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0(4).
[9]张琴,梁建等.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施与评价[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3,37(4):127.
[10]黄玉山,邓树勋,郭红.大学生运动处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1年,21(2):36.
关键词:大学生 健身运动处方 教学模式
就体质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均符合入学的健康条件。可专家调查发现,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仅过2—3年,不少人的状况并无改善,反而令人担忧,有的还滋生了顽疾。究其原因:一是来自主观方面,缺乏心理健康意识,自我保健常识贫乏;二是来自客观方面,学校的体育设施水平低下。另外,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上述这些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呢?实验研究成果表明,运动处方教学是缓解学生压力最有效的方法。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参与者的健康水平有极大的提高作用,对其人际关系、焦虑情绪等方面有一定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传统的竞技化教学模式把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当成重点,与“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不一致,而且不符合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育学习和年龄特征,因此没有将学校体育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出来。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是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利用多样的身体练习形式,解决与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问题,可优化教学效果。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教材体系,建立以健身为中心,运用运动处方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健身教学体系,使“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
1. 健身运动处方释义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通过研究指出:人们在身体锻炼时只有对运动项目、内容、方法科学地选择,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并提出了“运动处方”这个概念。健身运动处方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制定的运动健身方案,就像医生给病人对症开处方一样。健身运动处方包括:健身内容和锻炼方法的选择,身体锻炼的负荷强度和运动频率、锻炼时间的把握,以及自我医务监督等。运动处方对锻炼者的锻炼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是以“人”为中心,以“运动”为手段(为人的健康服务)而组织和安排的,它是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特点等,根据学生的健身认识水平和体质状况,选择适当的健身运动种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并指出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锻炼,以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保证了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2. 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现状
运动处方是由WHO提出并得到国际公认的一种健身方式,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从卡波维奇提出运动处方这一概念起,经过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应用,运动处方作为一种科学健身方法已经在许多国家蓬勃发展起来。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热衷于用运动处方来提高自己国家的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美国政府从1990年开始实施一个全国性健康计划——《健康公民2000年》。日本从80年代开始提出体育发展的两项基本任务,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推广应用运动处方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大、中、小学的学校体育中使用并推广运动处方。同时英国、加拿大、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运动处方进行了研究和运用。我国在七八十年代有少数文章介绍过健身运动处方,但是,在学校体育特别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还不普遍,有关研究也不丰富。
3.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3.1教学程序方面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人——运动——人”,其工作流程是:医学检查——健康诊断——体力测定与诊断——制定运动处方——实施健身锻炼——进行体质评价。
这种程序首先从“学生”出发,通过医学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运动负荷检查),掌握学生的健康资料,了解运动禁忌症及运动安全隐患,确保运动安全性。如果身体健康,再进行体力测定,然后根据以上检查和测定的结果制定适宜的健身处方,开始实际锻炼,经过一段时间(一般八周以上)的锻炼后,再进行体质测评,检查健身效果,了解体质增强程度。这样的程序以人为中心,以运动为手段为人的健身服务,既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又能根据不同人的身心状况、年龄、性别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健身处方;既提高了锻炼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保证了体育锻炼了科学性和计划性。传统的体育教学程序是从“运动”出发,一切以提高运动成绩为中心,人仅仅是运动的载体或工具,有时为了提高运动成绩,甚至不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这就违背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3.2 运动负荷的控制方面
运动负荷是运动处方定量化和科学性的核心问题。健身运动处方是根据健身的需要来安排和控制运动负荷的,它遵循“高质轻负”的原则。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处方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130—150次/分之间,此时的脉搏输出量接近或达到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它把运动的安全性、乐趣性和健身的有效性三者通过处方的形式统一起来。在处方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规定出运动强度的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运动每次持续的时间,每周运动次数等,保证学生运动的安全,使学生得到健身的效益,享受运动的乐趣。健身运动处方的负荷标准是相对而言的,能适应不同个体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差异,保证健身者在安全有效的负荷范围内运动。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运动为中心,根据运动需要,安排运动负荷,它遵循“大运动量原则”,追求“难、新、险”,致使运动负荷往往达到或超过人体的极限,超过安全界限,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对人的健康无益,反而有害。
4. 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
4.1 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
4.1.1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指通过医学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运动负荷检查)而获得的有关学生身体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在制定运动处方以前,首先要进行医学检查,诊断参与者的健康程度,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运动安全。
4.1.2锻炼类型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及兴趣等具体情况,锻炼类型可分为达标组和提高组两类。身体素质差的可选第一类,身体素质较好的可选择第二类。
4.1.3运动内容运动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等,运动内容既要具有适宜性、安全性,又要具有实效性和乐趣性。
4.1.4运动时的最高心率根据学生个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为了应用方便,国内外常采用心率作为掌握运动强度的标准(见表1)
小结
(1)健身运动处方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制定的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
(2)运用健身处方进行体育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自我健身意识,牢固确定终身体育观念,与学校培养人才目的相吻合,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要求相协调,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3)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中对增强体制健康目标所达到的程度进行适时检查,同时也可以使体育教学中的健身锻炼实践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许朝洲,胡启权.运动处方在体育健身中的应用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报,2004,3(1):86.
[2]李微,陈宝玲.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心理效果研究[J].体育学刊,2000(6):16.
[3]李新安,彭洪涛,高彩云.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与普通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J].江西大学学报,2006(2):86.
[4]彭军,吕平.普通高校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效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3):28.
[5]宋志坚,刘萍.试论健身运动处方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意义[J].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319.
[6]陆海,刘献国.对大学生健身处方的思考[J]平原大学学报,2003,20(4):64.
[7]凌红月,钟振新.健身运动处方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27.
[8]扬文轩,陈奇等.大学生运动处方的实用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0(4).
[9]张琴,梁建等.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施与评价[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3,37(4):127.
[10]黄玉山,邓树勋,郭红.大学生运动处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1年,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