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来说是关乎民生的重大国事,水利工程的兴建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有很大促进,所以水利工程的兴建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非常必要。众所周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会涉及到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建设人员必须加大对周围环境生态的重视程度,而且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需要保障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周围生态圈。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生态施工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及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简要分析。
引言
生态水利的建设应遵循大自然生态循环规律,能够有效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生态水利建设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提高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国家出台相关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以及加强人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1生态水利在水利工程中的意义
生态水利是对水利工程每个建设环节严格管理和监督,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因此,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将在水利建设工作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此外,生态水利和一些传统的水利工程相比,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质,既要对环境全面治理也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水利来说,必须将生态建设应用到水利工程当中,最终保障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2水利工程建设期环境管理概述
第一,现阶段我国在大力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落实每一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第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一旦破坏生态环境,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环境。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将保护环境作为施工建设的前提条件,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第三,水利工程的施工内容比较复杂,施工建设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避免长时间积累对环境造成伤害。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
3水利工程应用的整体原则
3.1坚持好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保证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最大作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要严格遵守生态规律,尊重大自然。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以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要做到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与进步。施工单位既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也要综合考虑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社会效益,不断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价值。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降低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断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等,实现对环境的综合保护。
3.2坚持好共生互补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也应该遵循共生互补的原则。施工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当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总体情况,采用科学规范的方式,促进二者协调统一发展,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施工单位应该从施工原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方面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各种原材料的利用率,最大程度节约施工成本。针对可以循环使用的材料,管理人员必须督促施工人员做好原材料的回收与利用。此外,施工过程中会有大量垃圾产生,管理人员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并根据政府对建筑垃圾的具体要求进行处理,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4.1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效益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具有工种交叉、系统复杂、科学技术含量大等特点,发挥这些功能优势和价值作用可以大大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为提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提供了可能性。
要立足于水利工程建设要求和特点,对工程项目进行分解和重构,找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重点和基本点,使其内化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和细节中,最大限度提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让更多科技元素成为确保其达成生态环境目标的现实支撑和保障。
要立足于水利工程现实状况,通过先进思想、科学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现实应用,有效解决工程建设污染、浪费等问题,减小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和影响,将水利工程建设成优质、友好的生态环境工程。
针对水利工程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要不断进行分析研究,应用先进技术实施改造,从操作层面突出生态环境效益,使水利工程建设队伍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价值和功能,在项目执行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生态环境效益目标,重视生态保护价值。
4.2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
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监督、监管工作有利于对内重构管理和监督体系,有助于综合目标和效益的全面达成。监督、监管工作要立足于水利工程建设实际,建立科学的责任体系和监控机制,完善水利工程监督流程,在监管工作中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具体情况,突出对环境隐患、安全风险、生态问题的发现、干预、处理等关键环节,使环境生态风险和隐患控制置于监管体系调控和管理范围中,确保环境生态目标能够通过科学、严格的监管得到实现。监督、监管工作要结合水利工程审批、操作、建设和实施等主要环节,将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加以突出、强化,以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化作为突破口,体现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的合法化、标准化,真正通过监管工作让更多主体看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使水利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能够主动服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目标,更好地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价值,达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
4.3做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
建立生态环境变化检测机制、工程质量反馈机制,着眼于工程项目周边环境和基础生态,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测量、布控和评价,通过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发现水利工程存在的环境風险、生态危害和安全隐患,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和解决方案,真正将破坏因素、影响因素降到最低。要强化对关键数据的跟踪和检查,重点对林木恢复状态、植被覆盖水平、土壤理化性质、生态完整程度进行系统检测,一旦出现参数上的剧烈变化和突然波动,及时应对,快速反应,保护水利工程区域生态环境。要强调对特殊场地和区域的综合治理,特别是取土地、砂石厂、废料场、矿石场等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的地点,应采取多种管理方法和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消除特殊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避免水利工程造成生态环境次生灾害。
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合理利用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影响,规避负面影响,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要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在施工前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全面处理,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效果,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全面提高,为农业的发展作出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晓岩.浅议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10):125-126.
[2]刘湘春,彭金涛.水利建设项目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及保护修复对策[J].站设计,2011,27(01):58-61,66.
[3]韩荣生.关于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08):227.
[4]宋国军.水利建设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4,(11):116.
引言
生态水利的建设应遵循大自然生态循环规律,能够有效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生态水利建设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提高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国家出台相关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以及加强人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1生态水利在水利工程中的意义
生态水利是对水利工程每个建设环节严格管理和监督,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因此,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将在水利建设工作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此外,生态水利和一些传统的水利工程相比,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质,既要对环境全面治理也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水利来说,必须将生态建设应用到水利工程当中,最终保障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2水利工程建设期环境管理概述
第一,现阶段我国在大力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落实每一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第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一旦破坏生态环境,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环境。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将保护环境作为施工建设的前提条件,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第三,水利工程的施工内容比较复杂,施工建设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避免长时间积累对环境造成伤害。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
3水利工程应用的整体原则
3.1坚持好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保证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最大作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要严格遵守生态规律,尊重大自然。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以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要做到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与进步。施工单位既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也要综合考虑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社会效益,不断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价值。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降低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断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等,实现对环境的综合保护。
3.2坚持好共生互补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也应该遵循共生互补的原则。施工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当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总体情况,采用科学规范的方式,促进二者协调统一发展,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施工单位应该从施工原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方面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各种原材料的利用率,最大程度节约施工成本。针对可以循环使用的材料,管理人员必须督促施工人员做好原材料的回收与利用。此外,施工过程中会有大量垃圾产生,管理人员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并根据政府对建筑垃圾的具体要求进行处理,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4.1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效益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具有工种交叉、系统复杂、科学技术含量大等特点,发挥这些功能优势和价值作用可以大大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为提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提供了可能性。
要立足于水利工程建设要求和特点,对工程项目进行分解和重构,找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重点和基本点,使其内化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和细节中,最大限度提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让更多科技元素成为确保其达成生态环境目标的现实支撑和保障。
要立足于水利工程现实状况,通过先进思想、科学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现实应用,有效解决工程建设污染、浪费等问题,减小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和影响,将水利工程建设成优质、友好的生态环境工程。
针对水利工程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要不断进行分析研究,应用先进技术实施改造,从操作层面突出生态环境效益,使水利工程建设队伍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价值和功能,在项目执行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生态环境效益目标,重视生态保护价值。
4.2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
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监督、监管工作有利于对内重构管理和监督体系,有助于综合目标和效益的全面达成。监督、监管工作要立足于水利工程建设实际,建立科学的责任体系和监控机制,完善水利工程监督流程,在监管工作中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具体情况,突出对环境隐患、安全风险、生态问题的发现、干预、处理等关键环节,使环境生态风险和隐患控制置于监管体系调控和管理范围中,确保环境生态目标能够通过科学、严格的监管得到实现。监督、监管工作要结合水利工程审批、操作、建设和实施等主要环节,将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加以突出、强化,以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化作为突破口,体现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的合法化、标准化,真正通过监管工作让更多主体看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使水利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能够主动服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目标,更好地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价值,达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
4.3做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
建立生态环境变化检测机制、工程质量反馈机制,着眼于工程项目周边环境和基础生态,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测量、布控和评价,通过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发现水利工程存在的环境風险、生态危害和安全隐患,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和解决方案,真正将破坏因素、影响因素降到最低。要强化对关键数据的跟踪和检查,重点对林木恢复状态、植被覆盖水平、土壤理化性质、生态完整程度进行系统检测,一旦出现参数上的剧烈变化和突然波动,及时应对,快速反应,保护水利工程区域生态环境。要强调对特殊场地和区域的综合治理,特别是取土地、砂石厂、废料场、矿石场等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的地点,应采取多种管理方法和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消除特殊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避免水利工程造成生态环境次生灾害。
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合理利用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影响,规避负面影响,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要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在施工前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全面处理,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效果,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全面提高,为农业的发展作出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晓岩.浅议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10):125-126.
[2]刘湘春,彭金涛.水利建设项目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及保护修复对策[J].站设计,2011,27(01):58-61,66.
[3]韩荣生.关于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08):227.
[4]宋国军.水利建设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4,(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