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低年级里开展合作学习,使儿童从小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认识的、交往的和审美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旨在对教师教学提出一些指导。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合围而坐,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生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学生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尊,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下面我就多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分组要有特点
合理分组能使小组之间产生积极的互促作用,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组。
首先,必须在了解全班学生学习情况之后,根据接受知识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必须具备一名有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乐于助人,为学生所拥戴的学生作为每组的小组长。在小组活动中,他可以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引导本组学习困难的学生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在偏离学习目标时能够把握好分寸。例如,在表演“小白兔运西瓜”时:有一个四人小组,小组长分工如下:一人扮演小白兔,一人扮演黑熊,一人扮演小兔妈妈,还有一人扮演讲述人。他们分工精确,合作愉快。可见小组的作用不一般。
其次,每组还要有一位书写规范的学生,或每组安排一个计算准确的组员。
总之,每小组都有四种类型的学生,同时兼顾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学生,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实现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新生入校伊始,教师便可利用多种时机培养他们树立合作意识。在培养合作意识时,教师还要适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小学生懂得为什么要与他人合作学习。这是他们从未有过的想法,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形成这种意识。例如,我们学习了生字“青”,又在不同的时间里学习了偏旁、部首,如“讠”、“ 忄”、“ 米”、“ 虫”等。如果把这些偏旁一个个同“青”字结合,也就是他们合作,我们分别又认识了“请、情、精、蜻”等字。由此可见合作的重要,同样道理如果小组同学之间互相督促,共同进步,那会比一个人的力量大得多。
在新世纪,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是很重要的。虽然教师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但是有了合作意识更要懂得尊重他人,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发展服务,使之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也是教师重要的育人责任。
三、引导学生把握合作的时机
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教师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当学生思考出现问题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都最好及时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发挥积极作用
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对原来固有的角色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以多重的角色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循循善诱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甚至是共同学习、探索中的平等伙伴。把职能由“教”转变为“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自学的情境,激发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从而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学作用的重要。如在讲学《一分钟》时,教师讲到元元由于晚起一分钟,走到十字路口时遇到了红灯,这时他很后悔,也很自责,所以在读这一段时一定要读出后悔、自责的语气。因为晚起那一分钟,元元不仅遇到了红灯而且又没赶上车,这时他更后悔了,你打算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导一启发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读这一段的欲望,由此可见导学的作用。
五、加强课外联系,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
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只限于课内的合作,是不够的。加强小组成员的课外联系,有利于合作精神的拓展,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在低年级里开展合作学习,使儿童从小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探究、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合围而坐,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生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学生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尊,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下面我就多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分组要有特点
合理分组能使小组之间产生积极的互促作用,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组。
首先,必须在了解全班学生学习情况之后,根据接受知识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必须具备一名有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乐于助人,为学生所拥戴的学生作为每组的小组长。在小组活动中,他可以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引导本组学习困难的学生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在偏离学习目标时能够把握好分寸。例如,在表演“小白兔运西瓜”时:有一个四人小组,小组长分工如下:一人扮演小白兔,一人扮演黑熊,一人扮演小兔妈妈,还有一人扮演讲述人。他们分工精确,合作愉快。可见小组的作用不一般。
其次,每组还要有一位书写规范的学生,或每组安排一个计算准确的组员。
总之,每小组都有四种类型的学生,同时兼顾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学生,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实现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新生入校伊始,教师便可利用多种时机培养他们树立合作意识。在培养合作意识时,教师还要适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小学生懂得为什么要与他人合作学习。这是他们从未有过的想法,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形成这种意识。例如,我们学习了生字“青”,又在不同的时间里学习了偏旁、部首,如“讠”、“ 忄”、“ 米”、“ 虫”等。如果把这些偏旁一个个同“青”字结合,也就是他们合作,我们分别又认识了“请、情、精、蜻”等字。由此可见合作的重要,同样道理如果小组同学之间互相督促,共同进步,那会比一个人的力量大得多。
在新世纪,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是很重要的。虽然教师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但是有了合作意识更要懂得尊重他人,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发展服务,使之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也是教师重要的育人责任。
三、引导学生把握合作的时机
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教师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当学生思考出现问题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都最好及时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发挥积极作用
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对原来固有的角色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以多重的角色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循循善诱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甚至是共同学习、探索中的平等伙伴。把职能由“教”转变为“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自学的情境,激发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从而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学作用的重要。如在讲学《一分钟》时,教师讲到元元由于晚起一分钟,走到十字路口时遇到了红灯,这时他很后悔,也很自责,所以在读这一段时一定要读出后悔、自责的语气。因为晚起那一分钟,元元不仅遇到了红灯而且又没赶上车,这时他更后悔了,你打算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导一启发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读这一段的欲望,由此可见导学的作用。
五、加强课外联系,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
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只限于课内的合作,是不够的。加强小组成员的课外联系,有利于合作精神的拓展,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在低年级里开展合作学习,使儿童从小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探究、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