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浮木心有沉香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高说:“我不知道潮水是否会上涨,以至没过我的嘴唇,但我要前行。”
  人潮拥挤,我们身陷其中,若想要前行而非兜转,唯有靠自己掌舵,面朝既定的目标,不偏不离。
  信息时代带给我们满足和恐慌,在四方的洪流中我们轻盈得像一截浮木,随波涛沉浮。眼前,我们揣着手机,下一秒有着千万种可能,过多的选择使我们迷茫;心底,由于眼界的骤然开阔,他人的成功模板层层堆积,我们犹豫着不知给自己谋求怎样的人生,“迷茫”成了一代人停滞的借口。
  我们无法阻止信息的侵入,但我们可以阻止它的扰乱,如杨绛。相似的动荡发生在上世纪的一道长达十年的伤口,当人们的价值观被冲刷得变形,当黑暗的烟云迷惑了全社会的眼,杨绛等一批优秀的、清醒的知识分子,抵御着外界炮火的轰击,仍坚守内心修篱种菊。杨绛不是与人群格格不入,她甚至低调地偏爱着“万人如海一身藏”,能够使她在这场浩劫中仍开拓出一条文学之路的是她心中不灭的知识曙光,那是引领她不偏离航向的坚定信念。纵然她难免成为浮木,但她心底的沉香决定了她的价值。
  作为一个时代的商标,他们是“定力如磐而学风致远”的楷模。此刻我们面临的是不同的危机,但也可称之为一场革命。要在这场变革中不迷失自我,我们也必须对人生有着清醒的目标,正如林清玄所说:“我们不可能脱世,但可以脱俗。”一个清醒的目标可使我们不被他人推揉着遗忘了初衷,心之所向产生的强大信念才是“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的最靠谱的保证。
  亭亭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不断提醒自己是朵莲花,是要在高于水面处绽放的;智慧如尼采,“在浊世中可用脏水洗身”,是因为他崇高的信念根本不会因此沾染污秽;孤独如凡·高,大众的审美曾像刀刃逼迫他妥协,可他终究是成了一个“怪胎”。这份对艺术真善美的执着追求绵延着流淌至今,他们的价值也因此大放光彩。他们不是超人,他们也似浮木。可他们的目標之坚定,毅力之顽强,却使得他们不在波涛汹涌间被淹没。
  有一首歌唱道:“我不愿每天每夜每秒漂流。”能够结束这种无奈的漂流之旅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人当身是浮木,心有沉香。”
其他文献
金庸曾把自己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中,《白马啸西风》是金庸武侠里光环相对较弱的一部中篇。小说描写了哈萨克人和汉人之间的情仇,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文秀的汉族姑娘,其父母因带着高昌地图被强盗追迫而死,留下李文秀独自在哈萨克族中,并被旅居大漠的汉人计老人抚养长大,后与一个哈萨克部族青年产生感情的故事。字数不长的这样一部小说,记述了多組复杂的恋情。这部小说的
期刊
风雨雷电,自然之观。看似习以为常,却成为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意象。  对于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你问父母,风是什么?父母可能會回答:我也不知道风是什么,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如果你问爷爷奶奶,风真的看不见、摸不着吗?爷爷奶奶也许会意味深长地回答:风是看得见的,你看半空中飘起了一片鸡毛,你看门前的稻穗被吹弯了腰。风也是摸得着的,春天的风是暖暖的、柔柔的,而冬天的风是尖尖的,像针一样在我们的脸上
期刊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品 读  《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篠”“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涼”“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
期刊
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李纨和紫鹃哭的死去活来。到了晚间,黛玉却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似有要水要汤的光景。此时雪雁已去,只有紫鹃和李纨在旁。紫鹃便端了一盏桂圆汤和的梨汁,用小银匙灌了两三匙。黛玉闭着眼,静养了一会子,觉得心里似明似暗的。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却料着还有一半天耐头,自己回到稻香村,料理了一回事情。  这里黛玉睁开眼
期刊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方场的另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头还有人住着。老妇人才搬到地窖里去住。  19日是她住进地窖去的第四天。这天早上,她明明白白看见五个红军战士爬到了方场上,方场和她之间只隔着一道扭曲了的铁栏杆。她看见德国人的炮口对准了这五个红军战士,炮弹纷纷在他们周围爆炸。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带给我们的是手机永不停歇的提示音,是浏览新闻时一大串的“相关文章”,在这样芜杂的舆论引导下,我们是否还保持着独立思考的能力?  主流媒体的态度往往具有导向性,人们会先入为主地接受其在信息中流露出的态度。而在我国言论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的现在,在事件刚发酵的初期给其下定义的做法数不胜数。有多少人因为这些主流媒体的擅自提早的定性,而被牵引了思维,不自主地跟随其态度,丢失了自己
期刊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問牧童,遥指孤村道:  “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品 读  此词叙写春日出游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词的上片着意描写春景,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全篇紧紧围绕春游这一主题,既描绘了桃红柳绿、花鸟明丽的春日景色,又有声有
期刊
“作家要有想象力,一句话就能想到一个故事。”曹文轩说,自己的作品《风吹到乌镇时累了》,其实就是受到了散文家刘亮程先生文中的一句话的启发——“风吹累了”。  这句话,让他构思了一個这样的故事:两个小孩玩火,风戏耍火,火把庄稼烧掉了,村民们看到一地焦土,老人抓起土仰面问,风躲到后面不下来了。下雨了,其实是风哭了。风开始做好事,吹到海上,一个小伙子的帆坏了,风吹船上岸。风还有一丝丝力量,最后来到乌镇。台
期刊
当疾驰的社会列车捆绑着形形色色的仪式向我们涌来,有些人被冗杂的仪式羁绊而冠之以“形式主义”的帽子。  但当我们冷静思索之时,我们或许会质问,此类形式主义果真羁绊了我们前进的步伐了吗?  余秋雨先生曾在《何謂文化》中讲道:“文化,就是让人摆脱功利,扫除蒙昧,从而走向仪式。”且看,当古巴比伦的祭司披发念咒,在古巴比伦人心中唤起神灵的暗示后,历史学家便惊呼一座璀璨的文明丰碑在两河母亲的新月臂弯间创生。是
期刊
太姥爷,一个典型的中国地主。中国的地主并非都像“黄世仁”。在我浅淡的记忆里,太姥爷须发全白,枯瘦,步履蹒跚,衣着破旧而且邋遢。因为那时他已是一无所有了吧?也不是。母亲说:“他从来就那样,有几千亩地的时候也是那样。出门赶集,见路边的一脬牛粪他也要兜在衣襟里捡回来,抖落到自家地里。”他只看重一种东西:地。“周扒皮”那样的地主一定会让他笑话,你把长工都得罪了就不怕人家糟踏你的地?就不怕你的地里长不出好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