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有效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其主动性,形成良性互动,关注师生间情感交流。把握知识不是学习生活的全部,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体验,学会生活。
【关键词】:新课标;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主阵地,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精彩纷呈、变幻莫测的艺术。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当前教育者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认识,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 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不同的人对教学的有效性的表述不尽相同。
所谓有效性教学,应是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学会了学习,撑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程度。从教学的效益来看,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有无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所以有效教学不只是指教师上课所教了多少内容,而是教师的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否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既要考虑效率也要考虑效益。总之,无如何表述,教学的有效性如同一个工厂的生产,一般都包含这么三个关键词:效果、效率和质量,教学的有效性显然不能等同于应试的好坏。教学的效果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表现出来,目标不能局限在认识范畴,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此外人的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作为培养人的教学活动应根据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同时也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开展,根据学生学习、认识、应用、创造社会共同经验的程度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包括通过学习化学的核心知识,最终形成化学学科意识,将知识变为智慧。
二、 目前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化学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能融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体。当下在农村中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在教学的很多方面主要还是以陈述性知识的积累为主,对化学技能的养成方面不足,没法去真正体会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对化学这门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也就谈不上对化学的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就很难养成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从而形不成科学素养。当前农村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出现了一系列的困境,在目标上主要表现为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割裂。过程与方法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过程与方法本应蕴涵于知识与技能的撑握之中,即应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把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但是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其二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方面,采取贴标签式方法,即脱离一定的教育情境和内容与去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教育无疑将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将是无效的。赫尔巴特早就说过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脱离一定的教学内容来谈教育肯定将是空泛的。
从一些资料上了解到国外的有效性教学模式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要实现有效教学,即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真正有效,则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这才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三、面对新课标的特点,要真正在我国农村地区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遵循的是一种"为知识而教育"的认知过程,塑造的是一种"为知识而教育"的"知识人",获取客观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唯一目的。为了这种知识,学生忘却了自己,忘却了生活,甚至牺牲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人的生活与知识的关系完全被颠倒,由此造成生活单一化,知识单向化。因而,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必须从布满了价值和意义的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充分挖掘教学活动的人文关怀与生活价值的意义,使教学活动回归到人自身,回归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之中,实现从以往的塑造"知识人"到培养"现实人"的转变。
第二,注重实施情感交流。使学生主体性得以提高,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假如将"情感"投入化学课堂教学的运作,在眼前将会呈现出愉快、主动、高效的学习景象。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复杂、微妙的双边活动,是非凡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各自都带着自身和主体性,在教育活动中互相结合,互相激发,互相补充和发展,才能最后达到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所以,它要求师生必须采取密切合作态度,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假如一方感情受压抑时,在情感上不会合拍的,教学活动也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在实施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不单单来自于教学内容本身。即使是教学内容不包含情感因素,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论正确与否,都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让回答问题成为快乐而不是负担,先做朋友,再做师长。
第三,教师应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心里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的有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感悟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他的主体是学生本身。郭思乐教授说:"学生不只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能量。"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过程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与教师共同提升。学习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一节时,先列出学习提纲,让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自己给出结果,老师总结评价,最后让学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感受。
由此可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果、效益。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聪明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主阵地,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精彩纷呈、变幻莫测的艺术。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当前教育者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认识,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 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不同的人对教学的有效性的表述不尽相同。
所谓有效性教学,应是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学会了学习,撑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程度。从教学的效益来看,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有无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所以有效教学不只是指教师上课所教了多少内容,而是教师的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否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既要考虑效率也要考虑效益。总之,无如何表述,教学的有效性如同一个工厂的生产,一般都包含这么三个关键词:效果、效率和质量,教学的有效性显然不能等同于应试的好坏。教学的效果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表现出来,目标不能局限在认识范畴,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此外人的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作为培养人的教学活动应根据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同时也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开展,根据学生学习、认识、应用、创造社会共同经验的程度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包括通过学习化学的核心知识,最终形成化学学科意识,将知识变为智慧。
二、 目前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化学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能融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体。当下在农村中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在教学的很多方面主要还是以陈述性知识的积累为主,对化学技能的养成方面不足,没法去真正体会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对化学这门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也就谈不上对化学的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就很难养成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从而形不成科学素养。当前农村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出现了一系列的困境,在目标上主要表现为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割裂。过程与方法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过程与方法本应蕴涵于知识与技能的撑握之中,即应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把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但是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其二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方面,采取贴标签式方法,即脱离一定的教育情境和内容与去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教育无疑将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将是无效的。赫尔巴特早就说过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脱离一定的教学内容来谈教育肯定将是空泛的。
从一些资料上了解到国外的有效性教学模式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要实现有效教学,即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真正有效,则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这才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三、面对新课标的特点,要真正在我国农村地区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遵循的是一种"为知识而教育"的认知过程,塑造的是一种"为知识而教育"的"知识人",获取客观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唯一目的。为了这种知识,学生忘却了自己,忘却了生活,甚至牺牲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人的生活与知识的关系完全被颠倒,由此造成生活单一化,知识单向化。因而,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必须从布满了价值和意义的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充分挖掘教学活动的人文关怀与生活价值的意义,使教学活动回归到人自身,回归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之中,实现从以往的塑造"知识人"到培养"现实人"的转变。
第二,注重实施情感交流。使学生主体性得以提高,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假如将"情感"投入化学课堂教学的运作,在眼前将会呈现出愉快、主动、高效的学习景象。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复杂、微妙的双边活动,是非凡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各自都带着自身和主体性,在教育活动中互相结合,互相激发,互相补充和发展,才能最后达到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所以,它要求师生必须采取密切合作态度,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假如一方感情受压抑时,在情感上不会合拍的,教学活动也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在实施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不单单来自于教学内容本身。即使是教学内容不包含情感因素,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论正确与否,都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让回答问题成为快乐而不是负担,先做朋友,再做师长。
第三,教师应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心里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的有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感悟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他的主体是学生本身。郭思乐教授说:"学生不只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能量。"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过程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与教师共同提升。学习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一节时,先列出学习提纲,让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自己给出结果,老师总结评价,最后让学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感受。
由此可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果、效益。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聪明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