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猪繁殖障碍综合病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希望对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病;流行特点;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362-01
自2007年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病在红河州大面积感染发病后,长期以来其对红河州的生猪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而言,对于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当疾病发生后只能依靠疫苗的紧急接种和加强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来平息疫情或降低经济损失。因此,了解、熟悉本病的流行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
1流行特点
一是混合感染严重,多因子疫情变得日益普遍,疫病种类增多,传播速度加快。几种病毒病血清学检测的阳性率呈正相关,即几种病毒性疾病的血清学检测多为阳性,大大增加了临床判断的难度,但也反映出猪的饲养管理不良。二是发病和死亡多集中于双月龄前的仔猪,妊娠母猪在怀孕前期或中期虽然发病不太突出,但在怀孕后期和产仔时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1]。三是古典型的疾病少见,非典型性疾病增多,包括非典型性疾病的种类和病例的数量都在增多。如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等都出现了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广泛,发病率也很高,给诊断与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2]。四是发病率与季节、胎次、猪的管理水平有关[3]。一般5—10月,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管理粗放的猪场,细小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病毒阳性率高。2003—2007年,红河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州开展了大规模的猪疫病普查,结果表明石屏县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发病率,种公猪为23.6%、妊娠母猪为40.6%,初生乳猪死亡率为18.6%。在死亡乳猪中,流产占10.1%、死胎占53.7%、弱仔占32.5%、畸形占2.9%;初步查清了引起石屏县猪繁殖障碍综合症的主要病原有细小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衣原体、乙型脑炎、弓形虫、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瘟和布鲁氏菌等9种病原。总感染率达75.2%,其中单一病原感染占39.6%、混合感染占35.6%。五是老病未绝,新病不断出现。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多,病毒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主体,发病和死亡多集中于双月龄前的仔猪,古典型的疾病少见,非典型性疾病增多,治疗的效果不佳,已成为红河州猪病的主要流行特点。
2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饲养管理
目前,治疗猪繁殖障碍综合病尚无有效药物,除非用高免血清但不经济。因此,应加强预防措施。一是培育健康猪群,坚持自繁自养,严把进种关。加强污染猪群的净化,及时淘汰病毒感染猪,同时配合带猪消毒,夏季消灭蚊、蝇,禁用未经处理的猪下水喂猪。二是建立严格的日常消毒制度。猪场每栏舍每周进行1~2次全面消毒,栏内及猪体用可带畜消毒的消毒药,如菌毒清或腾骏威牌复合醛等。通道和栏外场地用2%烧碱喷洒消毒。同时,注意尿、污水、垃圾的处理消毒。
2.2加强免疫
一是扩大免疫的对象及范围。全县所有公猪及母猪饲养户(场)饲养的后备公猪、后备母猪、种公猪、能繁母猪、母猪饲养户出售前的断奶仔猪。饲养水平较低地区农户饲养的商品猪,强制免疫病种免疫期满后,进行适时补针。二是增加免疫病种:全县统一计划免疫程序,在国家制定的强制免疫病种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的基础上,加猪肺疫、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猪副伤寒5个病种。三是实施计划免疫程序。商品猪免疫程序:必须注射4次,有3次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免疫或注射。24日龄强制免疫蓝耳病(变异株)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35日龄选择性免疫副伤寒疫苗,口服5头份;42日龄强制免疫猪瘟脾淋苗,肌肉注射1头份;49日龄第2次加强免疫蓝耳病(变异株)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4];56日龄选择性免疫猪肺疫冻干苗,肌肉注射1头份;63日龄强制免疫口蹄疫灭活苗,肌肉注射2 mL;为了提高仔猪免疫效果,要求3日龄时注射或中服性血素。后备公猪和母猪的免疫程序:到双月龄时免疫9次,其中强制免疫4次,必须免疫2次,选择性免疫注射3次。20日龄强制免疫蓝耳病(变异株)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27日龄必须免疫伪狂犬病基因缺欠疫苗,颈部皮下注射3 mL;35日龄选择性免疫副伤寒疫苗,口服5头份;42日龄强制免疫猪瘟脾淋苗和口蹄疫灭活苗,分开肌肉注射猪瘟1头份,口蹄疫疫苗2 mL;49日龄第2次加强免疫蓝耳病(变异株)疫苗,肌肉注射2 mL;56日龄选择性免疫猪肺疫冻干苗,肌肉注射1头份;63日龄强制免疫口蹄疫灭活苗,肌肉注射2 mL;配种前15 d,使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颈部皮下注射1头份;配种前8 d,强制免疫细小病毒灭活苗,肌肉注射1头份;为了提高仔猪免疫效果,建议3日龄时注射牲血素。另外,每年4月在蚊蝇大量滋生前免疫1次乙型脑炎疫苗。能繁母猪免疫程序:前3胎次的母猪,每一胎次免疫5次,其中强制免疫3次,必须免疫3次。产仔后20 d,强制免疫猪瘟脾淋苗,肌肉注射1头份;产仔后27 d,使用细小病毒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前3胎免疫,以后可以不免;产仔后34 d,必须免疫伪狂犬灭活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产仔后42 d,强制免疫蓝耳病(变异株)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下转第364页)
(上接第362页)
产仔后49 d,强制免疫口蹄疫疫苗,肌肉注射3 mL;乙型脑炎只在每年4月蚊蝇滋生前免疫1次。公猪免疫程序:每年4月注射乙型脑炎疫苗,此外每半年注射6次,其中,春、秋两季分别免疫1次猪瘟脾淋苗、猪肺疫疫苗、口蹄疫疫苗、蓝耳病苗(变异株)、伪狂犬和细小病毒疫苗,各种苗的免疫相隔7 d。对重点猪场及母猪的集中养殖区抽样,检测各种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情况,掌握免疫成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参考文献
[1] 张啟俊.母猪繁殖障碍的预防[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6):111-113.
[2] 卫金良.规模化猪场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鉴别诊断[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43-344.
[3] 黄文峰,杨惠超.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死胎的因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3):56-57.
[4] 赵如清,王自然,王利胜,等.猪蓝耳病的防制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4):98.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病;流行特点;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362-01
自2007年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病在红河州大面积感染发病后,长期以来其对红河州的生猪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而言,对于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当疾病发生后只能依靠疫苗的紧急接种和加强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来平息疫情或降低经济损失。因此,了解、熟悉本病的流行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
1流行特点
一是混合感染严重,多因子疫情变得日益普遍,疫病种类增多,传播速度加快。几种病毒病血清学检测的阳性率呈正相关,即几种病毒性疾病的血清学检测多为阳性,大大增加了临床判断的难度,但也反映出猪的饲养管理不良。二是发病和死亡多集中于双月龄前的仔猪,妊娠母猪在怀孕前期或中期虽然发病不太突出,但在怀孕后期和产仔时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1]。三是古典型的疾病少见,非典型性疾病增多,包括非典型性疾病的种类和病例的数量都在增多。如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等都出现了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广泛,发病率也很高,给诊断与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2]。四是发病率与季节、胎次、猪的管理水平有关[3]。一般5—10月,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管理粗放的猪场,细小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病毒阳性率高。2003—2007年,红河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州开展了大规模的猪疫病普查,结果表明石屏县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发病率,种公猪为23.6%、妊娠母猪为40.6%,初生乳猪死亡率为18.6%。在死亡乳猪中,流产占10.1%、死胎占53.7%、弱仔占32.5%、畸形占2.9%;初步查清了引起石屏县猪繁殖障碍综合症的主要病原有细小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衣原体、乙型脑炎、弓形虫、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瘟和布鲁氏菌等9种病原。总感染率达75.2%,其中单一病原感染占39.6%、混合感染占35.6%。五是老病未绝,新病不断出现。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多,病毒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主体,发病和死亡多集中于双月龄前的仔猪,古典型的疾病少见,非典型性疾病增多,治疗的效果不佳,已成为红河州猪病的主要流行特点。
2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饲养管理
目前,治疗猪繁殖障碍综合病尚无有效药物,除非用高免血清但不经济。因此,应加强预防措施。一是培育健康猪群,坚持自繁自养,严把进种关。加强污染猪群的净化,及时淘汰病毒感染猪,同时配合带猪消毒,夏季消灭蚊、蝇,禁用未经处理的猪下水喂猪。二是建立严格的日常消毒制度。猪场每栏舍每周进行1~2次全面消毒,栏内及猪体用可带畜消毒的消毒药,如菌毒清或腾骏威牌复合醛等。通道和栏外场地用2%烧碱喷洒消毒。同时,注意尿、污水、垃圾的处理消毒。
2.2加强免疫
一是扩大免疫的对象及范围。全县所有公猪及母猪饲养户(场)饲养的后备公猪、后备母猪、种公猪、能繁母猪、母猪饲养户出售前的断奶仔猪。饲养水平较低地区农户饲养的商品猪,强制免疫病种免疫期满后,进行适时补针。二是增加免疫病种:全县统一计划免疫程序,在国家制定的强制免疫病种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的基础上,加猪肺疫、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猪副伤寒5个病种。三是实施计划免疫程序。商品猪免疫程序:必须注射4次,有3次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免疫或注射。24日龄强制免疫蓝耳病(变异株)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35日龄选择性免疫副伤寒疫苗,口服5头份;42日龄强制免疫猪瘟脾淋苗,肌肉注射1头份;49日龄第2次加强免疫蓝耳病(变异株)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4];56日龄选择性免疫猪肺疫冻干苗,肌肉注射1头份;63日龄强制免疫口蹄疫灭活苗,肌肉注射2 mL;为了提高仔猪免疫效果,要求3日龄时注射或中服性血素。后备公猪和母猪的免疫程序:到双月龄时免疫9次,其中强制免疫4次,必须免疫2次,选择性免疫注射3次。20日龄强制免疫蓝耳病(变异株)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27日龄必须免疫伪狂犬病基因缺欠疫苗,颈部皮下注射3 mL;35日龄选择性免疫副伤寒疫苗,口服5头份;42日龄强制免疫猪瘟脾淋苗和口蹄疫灭活苗,分开肌肉注射猪瘟1头份,口蹄疫疫苗2 mL;49日龄第2次加强免疫蓝耳病(变异株)疫苗,肌肉注射2 mL;56日龄选择性免疫猪肺疫冻干苗,肌肉注射1头份;63日龄强制免疫口蹄疫灭活苗,肌肉注射2 mL;配种前15 d,使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颈部皮下注射1头份;配种前8 d,强制免疫细小病毒灭活苗,肌肉注射1头份;为了提高仔猪免疫效果,建议3日龄时注射牲血素。另外,每年4月在蚊蝇大量滋生前免疫1次乙型脑炎疫苗。能繁母猪免疫程序:前3胎次的母猪,每一胎次免疫5次,其中强制免疫3次,必须免疫3次。产仔后20 d,强制免疫猪瘟脾淋苗,肌肉注射1头份;产仔后27 d,使用细小病毒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前3胎免疫,以后可以不免;产仔后34 d,必须免疫伪狂犬灭活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产仔后42 d,强制免疫蓝耳病(变异株)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下转第364页)
(上接第362页)
产仔后49 d,强制免疫口蹄疫疫苗,肌肉注射3 mL;乙型脑炎只在每年4月蚊蝇滋生前免疫1次。公猪免疫程序:每年4月注射乙型脑炎疫苗,此外每半年注射6次,其中,春、秋两季分别免疫1次猪瘟脾淋苗、猪肺疫疫苗、口蹄疫疫苗、蓝耳病苗(变异株)、伪狂犬和细小病毒疫苗,各种苗的免疫相隔7 d。对重点猪场及母猪的集中养殖区抽样,检测各种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情况,掌握免疫成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参考文献
[1] 张啟俊.母猪繁殖障碍的预防[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6):111-113.
[2] 卫金良.规模化猪场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鉴别诊断[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43-344.
[3] 黄文峰,杨惠超.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死胎的因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3):56-57.
[4] 赵如清,王自然,王利胜,等.猪蓝耳病的防制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