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面遵循的生态客观原则、要求,以及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指标体系作了简要的阐述,并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如何构建生态景观城市是当前人类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对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构想,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的生态基础。
1. 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一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2.1 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概念。旨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该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总体原则:(1)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居民的生活标准;(4)文化历史的保护;(5)将自然融入城市。
2.2 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
根据上述五条总体原则,结合实际提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七条具体原则。
2.2.1 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农业大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决定大量农业人口会进入城市,如不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势必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行。确定城市人口容量时,既要考虑人口规模的合理性,又要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可能性。合理性与可能性的交叉点即是最佳人口规模。
2.2.2 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内容,它兼具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两重属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30%,合理使用和节约土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地块的最佳利用功能,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其他用地,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支撑。
2.2.3 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布局,确定区域内各城镇的规模、等级、地位、作用和职能分工,以中心城市繁荣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
2.2.4 实施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城市要求城市主导产业应当是代表现代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也就是生态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尖锐矛盾。
2.2.5 将自然融入城市
“绿色城市”、“山水城市”不等同生态城市,但生态城市一定是“绿色城市”、“山水城市”。因为自然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层次,自然山水与绿色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有生机的要素。
2.2.6 发展生态住宅小区
生态城市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是生态城市的最基本内容,它用生态学原理去协调小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2.2.7 建立以法规为核心的生态城市管理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社会管理工程,法规要素在生態城市建设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生态城市管理系统应重点突出立法、守法和司法三个方面的管理。
3.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3.1 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3.2 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人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3 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3.4 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4.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城市是人类的理想住区,它的实现有个发展建设过程。未来的生态城市,不是从天而降,也不同“海市蜃楼”或“乌托邦”,而是从现实城市的不断更新和改造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继承旧有城市一切文明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与演化的结果。传统的规划方法、规划观念已不再适应当前城市的发展,建立引导城市“生态化”和适应生态城市建设的全新的规划设计方法体系,是走向生态城市的基础,是建设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的客观要求。
4.1 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是在对传统规划方法反思基础上,摒弃传统规划价值观,适应城市生态化建设而提出的。我们知道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就是以此复合系统为规划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价值取向,应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生态工艺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分析利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信息,去摸拟、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对策。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与传统的规划价值观有本质区别,是对人类主宰自然、追求物质利益的传统规划价值取向的彻底否定。
4.2 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对策
编制生态城市总体规划时,把当地的地球物理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考虑,合理配置资源,确定城市合理容量和适宜人口,配置相应的产业结构,合理制定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能耗密度及其分布等,从而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方向,使人类与环境同时受益,建立人与自然相协调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城市所在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对生态城市的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总负荷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其合理活动容量,保证生态城市发展与其补给区相平衡。强调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的结合,以土地适宜度等分析为依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公众广泛参与,市民大众参与规划才从根本上体现出规划为人服务的宗旨,从而提高规划的社会满意度。
4.3 生态城市功能区规划设计对策
生态城市也是由多种不同功能的分区有机组合而成的功能综合体,这些功能区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都是城市功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以居住区为例,来探讨居住区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的对策。
规划设计重视多样化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优美人工环境的创造,将人工建造的生活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创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区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日照等条件,小气候宜人,增添居民可随时接触到的绿地和水,增加地面的透水性能,降低地表径流量,减少区内环境的“水泥化”,如道路采用生态化的“绿色道路”(路面上有孔隙,孔里种上绿草)。规划设计中也注重加强立体绿化,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另外还可起到隔热、截水、净化空气等效果。
在进行绿色景观建设的同时,根据条件可利用有机垃圾制造肥料在居住区中来发展种植业,既为居民提供了多样的生活环境,又增加了景观的生产性。这种“城市农场”,不仅促进了区内物质循环利用,而且还为居民提供食品、蔬菜,更有意义的是增强居民户外活动和参与意识,加强人际交往,有助于调节社会生态。
规范设计以人为主体,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普遍需求,创造多样性的栖境。不仅满足居民“住”的需求,还要满足运动、娱乐、交际、卫生、安全等需求,提供完整系列的住宅类型、服务设施,安全有效的道路交通,排除任何形式的污染,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的关心,功能多样化,活动场所多样化,住屋空间多样化等。居民参与规划,自我管理,资源共享,邻里共生,创造安全、公正、舒适的社会环境。
5.结束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未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杜区和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没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如何构建生态景观城市是当前人类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对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构想,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的生态基础。
1. 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一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2.1 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概念。旨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该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总体原则:(1)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居民的生活标准;(4)文化历史的保护;(5)将自然融入城市。
2.2 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
根据上述五条总体原则,结合实际提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七条具体原则。
2.2.1 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农业大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决定大量农业人口会进入城市,如不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势必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行。确定城市人口容量时,既要考虑人口规模的合理性,又要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可能性。合理性与可能性的交叉点即是最佳人口规模。
2.2.2 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内容,它兼具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两重属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30%,合理使用和节约土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地块的最佳利用功能,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其他用地,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支撑。
2.2.3 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布局,确定区域内各城镇的规模、等级、地位、作用和职能分工,以中心城市繁荣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
2.2.4 实施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城市要求城市主导产业应当是代表现代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也就是生态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尖锐矛盾。
2.2.5 将自然融入城市
“绿色城市”、“山水城市”不等同生态城市,但生态城市一定是“绿色城市”、“山水城市”。因为自然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层次,自然山水与绿色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有生机的要素。
2.2.6 发展生态住宅小区
生态城市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是生态城市的最基本内容,它用生态学原理去协调小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2.2.7 建立以法规为核心的生态城市管理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社会管理工程,法规要素在生態城市建设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生态城市管理系统应重点突出立法、守法和司法三个方面的管理。
3.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3.1 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3.2 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人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3 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3.4 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4.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城市是人类的理想住区,它的实现有个发展建设过程。未来的生态城市,不是从天而降,也不同“海市蜃楼”或“乌托邦”,而是从现实城市的不断更新和改造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继承旧有城市一切文明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与演化的结果。传统的规划方法、规划观念已不再适应当前城市的发展,建立引导城市“生态化”和适应生态城市建设的全新的规划设计方法体系,是走向生态城市的基础,是建设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的客观要求。
4.1 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是在对传统规划方法反思基础上,摒弃传统规划价值观,适应城市生态化建设而提出的。我们知道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就是以此复合系统为规划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价值取向,应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生态工艺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分析利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信息,去摸拟、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对策。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与传统的规划价值观有本质区别,是对人类主宰自然、追求物质利益的传统规划价值取向的彻底否定。
4.2 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对策
编制生态城市总体规划时,把当地的地球物理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考虑,合理配置资源,确定城市合理容量和适宜人口,配置相应的产业结构,合理制定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能耗密度及其分布等,从而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方向,使人类与环境同时受益,建立人与自然相协调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城市所在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对生态城市的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总负荷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其合理活动容量,保证生态城市发展与其补给区相平衡。强调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的结合,以土地适宜度等分析为依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公众广泛参与,市民大众参与规划才从根本上体现出规划为人服务的宗旨,从而提高规划的社会满意度。
4.3 生态城市功能区规划设计对策
生态城市也是由多种不同功能的分区有机组合而成的功能综合体,这些功能区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都是城市功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以居住区为例,来探讨居住区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的对策。
规划设计重视多样化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优美人工环境的创造,将人工建造的生活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创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区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日照等条件,小气候宜人,增添居民可随时接触到的绿地和水,增加地面的透水性能,降低地表径流量,减少区内环境的“水泥化”,如道路采用生态化的“绿色道路”(路面上有孔隙,孔里种上绿草)。规划设计中也注重加强立体绿化,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另外还可起到隔热、截水、净化空气等效果。
在进行绿色景观建设的同时,根据条件可利用有机垃圾制造肥料在居住区中来发展种植业,既为居民提供了多样的生活环境,又增加了景观的生产性。这种“城市农场”,不仅促进了区内物质循环利用,而且还为居民提供食品、蔬菜,更有意义的是增强居民户外活动和参与意识,加强人际交往,有助于调节社会生态。
规范设计以人为主体,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普遍需求,创造多样性的栖境。不仅满足居民“住”的需求,还要满足运动、娱乐、交际、卫生、安全等需求,提供完整系列的住宅类型、服务设施,安全有效的道路交通,排除任何形式的污染,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的关心,功能多样化,活动场所多样化,住屋空间多样化等。居民参与规划,自我管理,资源共享,邻里共生,创造安全、公正、舒适的社会环境。
5.结束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未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杜区和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没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