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往昔忆峥嵘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471151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刘文炳那张充满笑意的脸庞最终定格在荧屏的时候,我不禁为之赞叹,赞叹刘文炳献身于中国农业的奉献精神,更赞叹《“稻”梦专家刘文炳》一片独到而新奇的叙事角度——不得不承认,《“稻”梦专家刘文炳》的主题是给编导设计了一个难题,毕竟此片以讲述刘文炳的过去为主,而他的“过去时”已“逝者如斯夫”,资料寥寥,照片无几;要讲述好这“往事”,难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然而,编导却用“追忆性叙事”的手法,巧妙破解了这一难题。
  实拍时下抽丝茧
  虽说是追忆往事,但实际上关于“往事”的画面已经拍摄不到了,因此还得立足于现实,想方设法地围绕主人公的“现在”来拍摄,并通过“现在”来引出他的“过去”。《“稻”梦专家刘文炳》正是通过对刘文炳现在生活及工作场景的实拍,如抽丝剥茧般,潜移默化地“引”出了他的如歌往事。
  运用主人公同期采访环境下的自述,来讲述他个人的经历,来个“自我介绍”式的叙事。这种“自说自话”回忆自己过去的叙事方式,显得很实在,而且感触也往往很深,比较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如在片中,刘文炳这样回忆年轻时亲眼看见农民挨饿的场面:“那天早上……他(房东)饿了一天,结果就晕在了地上……”随后谈到自己当时的感想:“我们农技干部不能帮助农民解决吃饱饭问题,我感到很内疚……”正是这个经历,促使着刘文炳决心“要让中国农民能吃饱饭”,而他朴实的言语,的确很触动观众。又如当刘文炳终于研究成功高产水稻并开始推广时,他回忆起当时农民的感谢、感激之情:“端午节家家包粽子,这一家给我送一吊,那一家给我拿一吊来,我满屋的整个墙壁就挂满了粽子。”如此充满细节的回忆,使刘文炳的奉献道路显得很生动感人,也成功地让我们带着感动去了解他的过去。
  利用事件的延续性特点,进行前导叙事。任何事件都是有头有尾的,具有延续性,因此在主人公讲述某一事件时,就很容易通过这段讲述去向前追溯这一事件的过往乃至起源;正如同“来龙去脉”形容的,完全可以通过事件现状去寻找“来龙”。如片中讲述到刘文炳潜心研究新稻种,他先是介绍如今的研究情况:“(我的)战场在农村,论文写在田野上,体现在科技兴农、服务为农……”这是他现在的研究战略。随后,他话锋一转:“当年,我没有进城……”很自然地把话题由当前的研究状况“前移”到以前的研究历程中。话题都是一个——研究方向,但时间轴却向前移动了。由此可见利用同一事件的延续性,适当地“前移”进行追溯性叙述,是显得相当自然的。
  旁征博引叙当年
  在叙述主人公过往的时候,仅通过他个人的角度来讲述,往往是不够全面的。这时运用旁观者的叙述来补充全片叙事,就成为必要的手段。《“稻”梦专家刘文炳》通过对主人公关系人的采访以及解说词(旁白)的诉说,来为我们勾勒出刘文炳的辉煌经历。
  让关系密切的人来介绍主人公的过去,显得客观而全面。毕竟,他们与主人公接触密切,从旁观的手法的角度,也许更能清醒地看待主人公的过去,更能全面地为我们画出主人公的人生轨迹。片中选择了几个与刘文炳关系密切的不同方面的人物,借他们的口提及到了刘文炳的过去。如有他的同事、研究员章秀福:“(刘文炳)把水稻研究作为一生的追求来抓。”道明了他所走过的人生路,就是水稻的钻研路。有他的同行、高级农艺师蔡为铭:“他看待种子,比自己的命都重要……”形象地诉说出了他追求事业的决心。有他帮过的农民、村支书苏新旺:“刘高师(刘文炳)为我们家乡制种,做得非常好。”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他的为民情怀……林林总总的关系人从不同侧面,道出了刘文炳人生的付出。
  利用旁白来讲述主人公的往事,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手段。主人公的一些经历,运用画面来描述,是有相当难度的;然而为了我们能够清楚了解,还不得不交代。这种情况下,运用旁白来个“一语带过”,无疑是最有效率的方法了。片中的解说词不少,如“1937年,刘文炳出生在……”“1957年9月,刘文炳(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尤溪县农业科工作……”“(下放期间,他仍搞科研),经过努力,那一年,这1.4亩水稻两季共收稻谷600多公斤……”“50多年来,刘文炳扎根农村,像一柱火把,照亮了山寨……”都是运用解说词,将刘文炳人生的几个重要节点交代出来,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他的经历。
  陈照旧景勾浮尘
  在描述“陈年往事”的时候,充分利用老照片、老视频等以及情景再现的手法,也可以比较生动、直观、形象地“复原”当年的故事。《“稻”梦专家刘文炳》大量运用了照片、视频、情景再现,以求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刘文炳的奋斗岁月。
  利用老照片等道具以及老视频等资料,穿插在全片中,去讲述主人公的经历,是很普遍的手法。这些老照片、老视频,都如实地记录着主人公当年的音容笑貌。如片中有这样一张照片,是刘文炳与袁隆平并肩而站,背景则是丰收的稻田图片,这张老照片很形象地说明了刘文炳的成就,寓意着他和袁隆平一样,都在杂交水稻项目上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只不过他是个“战术家”而袁隆平是个“战略家”。片中引用的视频资料也有不少,如讲述下放期间刘文炳在村里搞试验田,就引用了视频资料,画面为年轻时的刘文炳正意气风发地在田间忙碌,这种引用显得极为贴切;此外,刘文炳做实验、在田间巡查、与农民交谈等,都有视频资料的配合,既显得真实,又体现了画面的多样性。资料的大量运用,使刘文炳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丰富了许多。
  利用“情景再现”,重演出主人公那难忘的一幕幕,让观众能充满兴趣地快速融入到全片的故事中,去零距离感受当时的场景。如当片中讲述到他下放的房东由于挨饿而摔倒的故事时,就运用黑白画面,进行了情景再现。充满时间质感的画面,道出了那段饥荒岁月的沉重,也道明了为何刘文炳要下决心“让中国农民吃饱饭”;当刘文炳回忆当初“从鸡肚子里抢救稻种”的经历时,片中出现了一只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在吃食,随后是抓鸡、杀鸡……这都是对当时发生的故事的重演,既生动又形象,让我们看得自然是津津有味。
  观罢全片,《“稻”梦专家刘文炳》可谓创造性地运用了“追忆性”叙事手法,追的是过去,忆的是过往,然而大笔墨所诉说出的“陈年往事”,不仅仅生动、真实地为我们展示出了刘文炳的跋涉岁月,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过往”的交代,折射出如今他事业如此成功、奉献如此辉煌的由来。这才是运用“追忆性叙事”的终极目的——说奋斗经历乃借古说今,展今日璀璨为继往开来。
其他文献
有首老歌叫《北方的狼》,歌中齐秦用沧桑的嗓音唱道:“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歌中那匹奋力前行于原野上的狼,曾让我痴迷不已。岁月荏苒,歌声渐远,脑海中对狼的印象也日渐模糊,然而有一天,我有幸采访到辽宁省清原县远教中心主任郞福人时,久违了的感觉又被唤起。伴随着交流的深入,眼前的他,便渐与我心中的那份记忆紧密融合——在我看来,他就是歌中的主角,用狼的血勇、坚韧、敏锐、善谋,啸出了黑土
期刊
2014年9月16日上午9点,台风“海鸥”袭击海南。南海渔业党支部一班人几天备战,日夜巡逻,此刻,依然没有丝毫的懈怠。  潭门港是海南岛通往南海诸岛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西、南、中、东沙群岛作业渔场后勤给养基地和海产品集散地。9月15日下午,海南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南海渔业党支部在潭门镇党委的指导帮助下立即启动防台风应急预案,所有工作人员到一线投入防风工作,全力迎战台风“海鸥”。  同期
期刊
唐布拉草原飘扬着粗犷的牧歌声声,喀什河水弹奏出温婉的古乌孙风情,新疆尼勒克县被誉为祖国西北边陲上的一颗明珠。工作在这里的远教人,充分利用远教平台大力鼓励边民开展特色养殖业,从而让这座明珠之城又璀璨出了新的时代光彩。  毛驴蹚出致富路  “一头毛驴就能赚个上千块,我有90多头,这就是10万块。现在日子美得很!”阿斯郎村的克孜尔·艾力望着满圈的毛驴,乐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今年49岁的艾力,从前就是跟
期刊
为充分发挥远教辅导员作用,提升教学水平,吉木乃县委组织部联合科技局举办了远教辅导员讲课大赛。来自“科技之冬”成员单位的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以及各乡(镇)农牧民群众公认的“土专家”“田秀才”等20名辅导员结合各自行业特点、专业特长,开展政策法规、科普知识、适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并评选出汉、哈语组优秀辅导员9名。接下来县委组织部将制作优秀辅导员讲座视频,通过昆仑会议视频系统或刻录光盘下发,供全县党员、农
期刊
我是一名基层村干部。现在每逢中央召开重要工作会议期间,村里都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进行集中学习,学习的形式一般就是收看会议直播和相关报道。虽然这样的学习比以往念文件、读报纸要生动直观得多,但是只通过看直播,大家普遍觉得对会议精神和一些新政新规还不能完全理解吃透,继续深入学习的愿望都很强烈。作为这类学习活动的亲身参与者,我认为远教站点在组织学习中央重要工作会议精神时不能“一阵风”,而应结
期刊
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当前一些农村基层远教站点的基础还十分薄弱,工作开展也相对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站点在人员素质、资金力量、资源占有等方面处于劣势。如何扶持农村薄弱远教站点加快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城乡结对帮扶”的办法,让城市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帮助薄弱站点提质增效,一方面可以为薄弱站点提供急需的资金、设备、培训等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则可以借此强化上下联动、共同推动远教工作的良性机制
期刊
平谷区整合微信、微博、短信、电话等多种传播媒介,设置“手机客户端+pc端网页”的双平台,开发出了平谷区“移动式党组织”这一新模式。一是打破原有基层党组织的空间界限,分领域、分部门、分类别建立网上党组织,设置党费缴纳提醒、通知公告、党员贴士等功能,提供政策法规、业务流程、农业技术信息、用工招聘等实用信息。二是整合现代远程教育、干部在线学习、党建网络、手机报等资源,创新开发了“微信课堂”,设计了主题教
期刊
近年来,安远县以远程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传、帮、带”作用,真正让乡土人才破“土”成“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全县18个乡镇党委、29个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通过调查摸底和群众推荐,组建起依托远程教育服务乡土人才专家辅导队伍。今年以来,全县已有260人被纳入乡土人才库,组建专家辅导队18支。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采取集中讲课、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乡土人
期刊
在当前专题片创作领域里,有一些制片工作者喜欢将典型塑造得“高大全”,形象都是“满身光环”。这种形象固然很伟岸,但却让基层党员群众觉得“高不可攀”。其实,在塑造典型人物时,让他们多些人间烟火气,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走下来,走到基层群众中,这样才能让群众觉得典型可亲、可信、可学。具体来说,在塑造典型人物时,运用“三视”原则:即低视角、平视线、近视距,不失为典型人物塑造的一条可行之路。  低视角:清泉润
期刊
2011年4月12日,秦皇岛市抚宁县突发森林火灾,四千余名武警官兵和党员干部与无情大火展开了激烈搏斗。当这场突发火灾被扑灭以后,人们记住了一个人,他就是在救火过程中表现得无私无畏的秦皇岛市林业局副局长、共产党员樊渭。而我们也接到了新的任务,要制作一部反映樊渭先进事迹的专题片。这是个让我们喜忧参半的任务,喜的是我们秦皇岛涌现出这样一个优秀党员干部,这是秦皇岛人的骄傲;忧的是尽管我们及时赶到了火灾现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