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門推動多元化產業發展多年,與澳門僅一河之隔的橫琴,擁有著佔地比澳門遼闊很多的發展土地,是故一直以來,橫琴被喻為對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及經濟多元具重要意義,隨著粵澳合作工作踏入新的階段,更多的澳門商企期望能藉機進入橫琴發展。
4月中旬,政府宣佈推薦33個投資項目進入橫琴。4月下旬,政府正式向中央提出申請租用橫琴十平方公里土地,主要作商業用途,以促進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那麼這兩項政策各自會給澳門未來帶來什麼呢?當中有哪些實際問題需要注意?如何看待澳門政府在其中所擔當角色?本刊今期邀請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劉成昆對以上問題進行一番探討。
澳企進橫琴 政府應順勢而為
籌備多年的粵澳合作產業園,吸引了89個澳門投資專案申請,然而僧多粥少,以4.5平方公里的園區規劃根本容納不了89個專案,最終政府按照得分排序,甄選了33個專案入園。對此,長期關注區域合作領域的劉成昆副教授指出,澳門回歸之後的十幾年發展比較快,但同時受到了土地的制約,帶來了博彩業佔的比重很大、產業結構單一的發展問題。其實,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很早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一直在推動發展一些非博彩業的元素,如會展業、文化創意等。但是成效如何呢?從政府統計資料來看,博彩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而一些非博彩業比例在下降。
“單從澳門自身而言,調整產業結構效果並不是太好,所以可能只能通過一種區域合作的方式,推動澳門產業的多元化。”劉成昆副教授接著說。他認為橫琴合作園是通過區域合作來推動產業多元的一個舉措。在33個入園項目中,文化創意、旅遊休閒分別佔30.30%,物流、商貿和商務服務佔24.24%,科教研發佔9.09%,醫藥衛生、高新技術分別佔3.03%。劉成昆副教授進一步分析道,從批准的專案中可以看到像文化創意、旅遊這些佔的比重較高,政府推薦的標準是基於推動澳門產業多元化,這有利於區域多元化得到具體的落實。但是他同時指出,從投資方角度來說,畢竟澳門資本需要找到出路,而從GDP的角度來計算,這些產業落在橫琴,是澳門這十年的發展積累的輸出,可能算在珠海或者橫琴,而不在澳門本身。此外,入園行業需要雇傭一些澳門本地居民,對澳門的就業也是有一定好處。類似於文化創意行業需要一定教育背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青人有些有創業激情,這對他們來說有好處。
在問及政府在當中擔當著何種角色時,劉成昆副教授回答道,“中央政府很早就在粵港澳合作方面給出了很多政策性的指導,但畢竟是戰略上的層面,至於具體怎麼做,怎麼落實,主要靠地方政府和特區政府間的磋商合作。推進企業去橫琴投資,專案要符合澳門產業發展及橫琴的規劃要求,政府主要是設了一個註冊資本的限制。”說到這,劉成昆副教授希望特區政府微觀層面上不要做過多的幹預。他說,“我在項目上比較了一下,有些項目之間構成一定程度競爭,政府功能在於提供一個合作的平臺,一些法律上的規定或支持。現在處於一鼓作氣的狀態,政府應該順勢而為,高效廉潔地推動產業的落實。”據悉,橫琴方面要求入園專案必須一年之內開始動工。劉成昆副教授解釋說,這可能為了避免類似土地囤積之類的問題出現。因為澳門和內地是不同的法律體系,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法律上的一些相關問題。
此外,劉成昆副教授指出,在通關措施方面需要加大便利。“橫琴可以24小時通關,包括澳門單牌照進入橫琴,這些措施有利於項目的落實。產業園項目一旦動工,就會有大量人員進入橫琴,目前這樣的通關條件,並不契合發展。”
劉教授進一步強調說,“站在澳門角度,中央給了我們這麼多的支援,怎樣有效利用好橫琴的這塊稀缺地,探索出一種高效的有助提高集約性的粵澳合作模式來,這是我們須認真思考的。”他覺得作為一個區域來說,澳門的人均GDP已經非常高。在正常的區域和城市之間,應該發揮一種擴散效應,以自己的經濟發展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但是我們從澳門和珠海的這種城市之間的關係來看,對珠海輻射作用不是很明顯,這和產業特徵有關係。”劉副教授補充說道。
租橫琴土地 乃漸進發展所需
如何看澳門特區向中央租地這一政府行為,劉成昆副教授分析指,有兩個方面原因。第一是從澳門的土地成本很高來說,適合大的博彩企業,導致中小企業包括居民居住成本都被抬高;第二是從長遠來看,更多的遊客來澳門,也會影響了本地居民的生活空間。他認為這些因素都使得澳門政府要向外發展土地。
他認為澳門政府向橫琴要地實際上逐步遞進的,“先是批了澳大,這是教育層面的,大家很容易形成共識,緊接著這33個項目,然後又申請了10平方公里,所以這是一個漸進式的開發,大家看得都比較清晰,也比較容易形成共識,這種趨勢是為了考慮一種長遠的發展。”
劉成昆副教授認為,橫琴租借土地就是讓澳門有發展的腹地。澳門高度城市化,沒有向外延伸的空間,現在給出了租借土地的方式,延伸出澳門的非博彩業,使得澳門的可持續發展有一個更大的區域空間,對文化創意、旅遊、包括物流商貿等等這些非博彩業產業來說,可以有更大的發展。
劉成昆副教授從旅遊生態模式上也做了分析。他用遊客港澳遊慣用的時間安排舉例,“在過去港澳遊當中,遊客在香港呆的時間長一些,澳門有時候只是一天,甚至是一個簡單的過渡,然後就回內地珠海了,但現在澳門和橫琴在旅遊休閒角度就有可能緊密結合在一起。”他認為從人群集聚來上來說,這種改變對澳門也是非常有好處。到橫琴的遊客,也會進入到澳門,以此促進了澳門的旅遊。因此,澳門不會集聚太多人口,橫琴起到舒緩的作用,雙方構成了一個平衡。
最後,劉成昆副教授總結談到此項舉措對澳門是有好處的,他說,“我覺得無論是對博彩業來說,或者對非博彩業來說,都是有好處的。同時對居民也有一定好處,如果橫琴在開發過程中,引導一些市民,這些市民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年輕的人,讓他們到橫琴參與到建設工作,甚至創業,這對青年學生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古語有雲:“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澳門特區向中央申請橫琴更多土地之舉,以求為澳門未來拓得一片發展腹地,實是功在千秋的大事。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必然遇到來自中央和珠海政府的各種考量的聲音,所以也未必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只要特區政府做到“謀定而後動”,必然會最終是“知止而有得”的一天。
4月中旬,政府宣佈推薦33個投資項目進入橫琴。4月下旬,政府正式向中央提出申請租用橫琴十平方公里土地,主要作商業用途,以促進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那麼這兩項政策各自會給澳門未來帶來什麼呢?當中有哪些實際問題需要注意?如何看待澳門政府在其中所擔當角色?本刊今期邀請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劉成昆對以上問題進行一番探討。
澳企進橫琴 政府應順勢而為
籌備多年的粵澳合作產業園,吸引了89個澳門投資專案申請,然而僧多粥少,以4.5平方公里的園區規劃根本容納不了89個專案,最終政府按照得分排序,甄選了33個專案入園。對此,長期關注區域合作領域的劉成昆副教授指出,澳門回歸之後的十幾年發展比較快,但同時受到了土地的制約,帶來了博彩業佔的比重很大、產業結構單一的發展問題。其實,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很早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一直在推動發展一些非博彩業的元素,如會展業、文化創意等。但是成效如何呢?從政府統計資料來看,博彩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而一些非博彩業比例在下降。
“單從澳門自身而言,調整產業結構效果並不是太好,所以可能只能通過一種區域合作的方式,推動澳門產業的多元化。”劉成昆副教授接著說。他認為橫琴合作園是通過區域合作來推動產業多元的一個舉措。在33個入園項目中,文化創意、旅遊休閒分別佔30.30%,物流、商貿和商務服務佔24.24%,科教研發佔9.09%,醫藥衛生、高新技術分別佔3.03%。劉成昆副教授進一步分析道,從批准的專案中可以看到像文化創意、旅遊這些佔的比重較高,政府推薦的標準是基於推動澳門產業多元化,這有利於區域多元化得到具體的落實。但是他同時指出,從投資方角度來說,畢竟澳門資本需要找到出路,而從GDP的角度來計算,這些產業落在橫琴,是澳門這十年的發展積累的輸出,可能算在珠海或者橫琴,而不在澳門本身。此外,入園行業需要雇傭一些澳門本地居民,對澳門的就業也是有一定好處。類似於文化創意行業需要一定教育背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青人有些有創業激情,這對他們來說有好處。
在問及政府在當中擔當著何種角色時,劉成昆副教授回答道,“中央政府很早就在粵港澳合作方面給出了很多政策性的指導,但畢竟是戰略上的層面,至於具體怎麼做,怎麼落實,主要靠地方政府和特區政府間的磋商合作。推進企業去橫琴投資,專案要符合澳門產業發展及橫琴的規劃要求,政府主要是設了一個註冊資本的限制。”說到這,劉成昆副教授希望特區政府微觀層面上不要做過多的幹預。他說,“我在項目上比較了一下,有些項目之間構成一定程度競爭,政府功能在於提供一個合作的平臺,一些法律上的規定或支持。現在處於一鼓作氣的狀態,政府應該順勢而為,高效廉潔地推動產業的落實。”據悉,橫琴方面要求入園專案必須一年之內開始動工。劉成昆副教授解釋說,這可能為了避免類似土地囤積之類的問題出現。因為澳門和內地是不同的法律體系,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法律上的一些相關問題。
此外,劉成昆副教授指出,在通關措施方面需要加大便利。“橫琴可以24小時通關,包括澳門單牌照進入橫琴,這些措施有利於項目的落實。產業園項目一旦動工,就會有大量人員進入橫琴,目前這樣的通關條件,並不契合發展。”
劉教授進一步強調說,“站在澳門角度,中央給了我們這麼多的支援,怎樣有效利用好橫琴的這塊稀缺地,探索出一種高效的有助提高集約性的粵澳合作模式來,這是我們須認真思考的。”他覺得作為一個區域來說,澳門的人均GDP已經非常高。在正常的區域和城市之間,應該發揮一種擴散效應,以自己的經濟發展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但是我們從澳門和珠海的這種城市之間的關係來看,對珠海輻射作用不是很明顯,這和產業特徵有關係。”劉副教授補充說道。
租橫琴土地 乃漸進發展所需
如何看澳門特區向中央租地這一政府行為,劉成昆副教授分析指,有兩個方面原因。第一是從澳門的土地成本很高來說,適合大的博彩企業,導致中小企業包括居民居住成本都被抬高;第二是從長遠來看,更多的遊客來澳門,也會影響了本地居民的生活空間。他認為這些因素都使得澳門政府要向外發展土地。
他認為澳門政府向橫琴要地實際上逐步遞進的,“先是批了澳大,這是教育層面的,大家很容易形成共識,緊接著這33個項目,然後又申請了10平方公里,所以這是一個漸進式的開發,大家看得都比較清晰,也比較容易形成共識,這種趨勢是為了考慮一種長遠的發展。”
劉成昆副教授認為,橫琴租借土地就是讓澳門有發展的腹地。澳門高度城市化,沒有向外延伸的空間,現在給出了租借土地的方式,延伸出澳門的非博彩業,使得澳門的可持續發展有一個更大的區域空間,對文化創意、旅遊、包括物流商貿等等這些非博彩業產業來說,可以有更大的發展。
劉成昆副教授從旅遊生態模式上也做了分析。他用遊客港澳遊慣用的時間安排舉例,“在過去港澳遊當中,遊客在香港呆的時間長一些,澳門有時候只是一天,甚至是一個簡單的過渡,然後就回內地珠海了,但現在澳門和橫琴在旅遊休閒角度就有可能緊密結合在一起。”他認為從人群集聚來上來說,這種改變對澳門也是非常有好處。到橫琴的遊客,也會進入到澳門,以此促進了澳門的旅遊。因此,澳門不會集聚太多人口,橫琴起到舒緩的作用,雙方構成了一個平衡。
最後,劉成昆副教授總結談到此項舉措對澳門是有好處的,他說,“我覺得無論是對博彩業來說,或者對非博彩業來說,都是有好處的。同時對居民也有一定好處,如果橫琴在開發過程中,引導一些市民,這些市民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年輕的人,讓他們到橫琴參與到建設工作,甚至創業,這對青年學生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古語有雲:“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澳門特區向中央申請橫琴更多土地之舉,以求為澳門未來拓得一片發展腹地,實是功在千秋的大事。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必然遇到來自中央和珠海政府的各種考量的聲音,所以也未必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只要特區政府做到“謀定而後動”,必然會最終是“知止而有得”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