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影里过徐州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11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沿着河流,寻找关于故乡的时候,前世与今生的相逢让我感受到你的柔情,有句诗很应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到达徐州的那天,夕阳很好,橙红温暖的光像给整个城市勾了一道边,鲜明地映在我的眼里。
  因为手术的程序过于简单,便没有办理住院手续。时间还不算晚,我看着母亲,讨好般说了句:“我想去云龙山,许个愿。”云龙山因为傍晚的缘故,整座山都很静。许愿树旁有卖红绸带的,我莞尔一笑,用毛筆沾着墨水,写了条红绸带,踩着石阶,在许愿树上打了个结。站在许愿树下,我不由得摸了摸脸上的疤痕:只愿与你告别后,我可以活得不再卑微。
  凌晨两点,我拉开酒店的窗帘,倚在玻璃窗前看灯光阑珊的街区。夜晚的城市缀着霓虹,影影绰绰地穿过繁华的路口,我怕稍一触碰,这夜景便会碎裂成空。不知明天的手术刀在碰到皮肤时会不会痛?
  因为烫伤时间过久,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法需要不断地冲水,疤痕鼓起时再动手术刀。具体情形我记不清楚了,只记得自己一个人站在窗前看十字路口的人群,各式各样的路,形形色色的人。我轻轻触摸脸颊上的疤痕,嘲讽似的勾了勾嘴角。一个稚嫩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姐姐,姐姐,这个给你。”
  那个小女孩的眼睛水灵灵的,把肯德基里滚着糖霜的油酥放在我的手里。女孩的妈妈对我礼貌一笑,摸了摸小女孩蓬松的头发。我咬了口油酥,糖霜稀释了内心多年以来积赞的苦涩,窗外的风景依旧车水马龙。
  当我躺在手术台上,看着耀眼的手术灯,感受到手术刀划开了自己的皮肤,似乎每一寸神经都疼得颤抖。没事,时间总会过去的。我咬着牙安慰自己,手指紧紧陷进掌心里。再后来,我感受不到疼痛了,不知是麻药起了作用还是疼到一定程度已经麻木了。
  我只记得最欣慰的一句话是:“丫头挺漂亮。”这是自从烫伤以来,第一次有陌生人对自己的外表用赞美的语气。妈妈一脸心疼地看着我从手术室出来。走出医院时已黄昏,阳光温暖地洒在自己的侧脸上,我回眸看了一眼,暗道一句:“谢谢你。”脑海中突然出现郁达夫那句话:“独倚车窗看古垒,夕阳影里过徐州。”只是自己要像个过客般,离开徐州了。
  五年后,我重新回到徐州感受它的气息,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云龙山,在许愿树上系一条红绸带,虔诚地祈祷。以后的日子,就算我走过山涧河山,感受了风朗明媚,但都不及此刻画面定格下的美好,如清风过镜,明月相照。
其他文献
苏 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东坡先生、坡仙。四川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外出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读到《范滂传》时,为之慨然太息,苏轼说:“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母亲回答:“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母贤儿慧,传为佳话。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刑赏
期刊
从伟大心灵的日常记录,到中国文人的生生不息,传统的严肃,沙龙的自由。它在这里。  从百家争鸣到年轻一代的思想争锋,道与术的思辨在创意中获得新生。  感受历代王朝的宏大历史,思考古时陪都与当代雄安新区的异同。  时代风雨搅动英雄潭水,当今演说者重新讲述历史辙脉。  这里有艺术,这里有思想。这里有先锋,这里有后秀。  此刻北平落雨了,也许是想涤清这座城市不断惹上的尘埃,也许更是为了滤净这群学子心中的杂
期刊
他旅行 他回来  他经识了废墟的晕眩  驼铃的寂寞  帐下寒冷的醒寤  同情中断了的辛辣  ——福楼拜《情感教育》  一  “还是穿那件塔夫绸的吧。”  “红的?”  “嗯。”  恍惚中听见了这样的对话,我慢慢翻了下身。不认识,这两个人我都不认识。  “夫人,那个小姑娘好像睡醒了。”  “是吗?快给她梳洗打扮下。”  我刚想问“你们是谁,这是哪里”,突然发现自己没法说话。这时,那个漂亮的贵妇人已经
期刊
月亮是很美的。在古代文人的诗歌里,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忧伤凄美;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静谧悠然;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彷徨悲戚。于古人,花前月下是最美的景,镜中水月是最绚烂的梦。  我却曾对月亮有过深深地误解。  小时候觉得,月亮上有一棵大大的桂花树,还有个不知疲倦的吴刚在拼命砍树,可大树纹丝不动。月光并不刺眼,满月时看去似乎真的能看见一棵树的影子,是暗色
期刊
窗外的枇杷褪去青色,明黄色的外皮,勾走了教室里專注的目光。  虽然早已是即将成年的高中生,但不知是枇杷的酸甜滋味,还是那诱人的黄色,鬼使神差,惹我们伸出手,想悄悄地摘下一个,让酸甜萦绕在舌间,浸入犯困的血液。  教室里,风扇转得飞快,老式的空调发出噪音。是“年少气盛”吧,教室里的温度堪比火焰山。有人在习习凉风中奋笔疾书,有人在呼吸中酣然入睡,有人小心翼翼地看着闲书,有人呆呆地盯着某处。互相不打扰,
期刊
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删除痛苦记忆的方法。科技的进步竟然可以将痛苦删去,只给人们留下美好。让大家开心地活在世上,这简直是科技造福人类啊。可是冷静思考后,我认为,删除痛苦记忆实不可取。痛苦,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意义重大。  对于个人来说,痛苦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人生在世,苦乐相伴,快乐让人喜悦,痛苦让人忧伤。但是痛苦会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战胜困难,化痛苦为喜乐。正如澳大利亚的尼克胡哲,他天生没有四肢
期刊
我喜欢你,彼得堡的俄罗斯同学们。与我相伴了三年的时光,如果缺少这些并不多的交集,这三年就太不完整了。  模范学生兼老师宠儿的“班长”。虽然她不是我心中聪明的那种学生,却绝对是最努力的。“勤能补拙”这句成语是对的。上课的时间第一排永远是她的专用座位——尽管考试的时候她爱往后躲——但这也没有影响到她在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权威性。能以满分毕业,拿到一等荣誉学位,她是当之  无愧的“班长”。  天才兼自大狂
期刊
翻阅不久前的《生活》杂志,看到一个名为卡尔特哈尔(应该是这样,准确的名称是Caltojar)的西班牙小村庄的照片。这个村庄位于马德里西北大约一百六十公里外,人口为两百零七人,全村只有一部电话。人们靠种豆子或牧羊维持生计。是个非常平凡的村落。  这么一个平凡的村子被登在《生活》上面,是因为村民们亲手将村里所有的墙壁都画上了毕加索的名画,从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到名作《格尔尼卡》都有,水品之高更是令
期刊
前面诸章略述协和医院的百年历史,为的是帮助读者理解本书的主角“协和大院”所具有的极其深邃、独特,甚至可以说极其惊艳的厚度。从本章开始,我们将正式推开协和大院那扇已历经百年沧桑的大铁门,步入大院中,看看她的花与草,听听她的人与事,体味她的冬夏与春秋。  近日某网上挂着的一则售楼消息,可把我们大院的人笑翻了:说是协和大院里有一户卖了一套四层的单元房,顶层,东南,128.5平方米,价一千多万元。是的,我
期刊
雨,你是清明节亲人飘飞的眼泪?风,你是路上行人断肠的哭泣?  清明是一个祭祀的日子,早上莫名地醒得早,而且竟然感觉伤脚骨折处竟是如此疼痛,即使睡着也隐隐作痛。昨天因为伤膏过敏,我想放弃继续去医院贴膏药的治疗。然后,现在这难以承受的伤痛,迫使我离开温暖的被窝,因为我今天答应妈妈一起上去清明祭祀。于是只能临时改变计划,先去医院换药,然后看时间再开车上去。  老天似乎很懂人的心理。出门还只是阴沉的天,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