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从功能上划分来说,大体可分为:祭祀宗教性舞蹈,自娱性舞蹈,礼仪舞蹈,民族历史繁衍舞蹈等种类。无论是属于哪个民族或哪种类型的舞蹈,都会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着东方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些来自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和辽阔草原,充满豪情、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民族民间歌舞。无疑会给长期生活、带来一缕无尽的清新,一种神奇的向往。同时还能从中领略到各民族充满异域风情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中国民间维族舞蹈;动律;节奏;特征;藝术生命力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维吾尔族居住在我国西北部新疆,那里地处古丝绸之路,古称西域。是中原文化、阿拉伯文化、西域本土文化的汇合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交通要塞,对外物质文化艺术交流非常发达,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彩,因此以歌舞之乡著称。维吾尔族人民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取材,加以丰富和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是丰富,活泼,幽默,粗狂,这是对维吾尔族人民生命力的一种体现。围绕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探讨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意义,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美是在舞蹈创作的基础上,结合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探究而逐步形成。它是对舞蹈更深层次的表达,是将舞蹈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从更高的角度来表达了对舞蹈的美。由对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美的概念界定,分析了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特点,最后探究了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创新。
二、作品《西域之火》的整体描述
新疆舞作品《西域之火》是由赵帅创作,并由赵帅、美哈阿依地拉热·多里孔在第十届桃李杯演出收录在舞蹈作品库的艺术舞蹈分类中,是一个女子独舞。独舞《西域之火》在第十届桃李杯民族民间舞作品中荣获二等奖,这个作品的颜色归类为黑色、红色。
火的象征意义:世界上所有拜火的民族对火都持有相同的观念、特征,即把火的物质特性神秘化,拟人化,他们认为火不仅仅可以给人类带来光和热,而重要的是,火是光明、幸福、爱之神,具有驱散黑暗和一切鬼邪的威力。当然也有部分民族因雷电与火山给人类所造成的巨大灾难,认为火又有着凶狠残暴的恶魔形象,并象征着不幸与灾难。
火是清洁的源泉和象征,“它”具有使一切东西纯洁的能力,它具有把自己的纯洁传给别人的能力。他们坚信“万事万物是被火所净化”,当使者对王公们或任何人来到他们那里时,无论是谁,都被强迫携带着他们带来的礼物,在两堆火之间通过,以便加以净化,以免他们可能施行了巫术,或者带来了毒物或任何别的有害东西。由于把火作为净洁之神来崇拜,所以西域许多民族在历史上都实行火葬。在突撅语系民族的万神殿中,火和阳光不仅是善之神,慈祥的就像母亲一般给人温暖和光明,受到人们的敬拜,而且也是凶狠残暴的恶魔形象。所以“火”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凶狠残暴。火的恶魔形象先于火的善神形象。
维吾尔族舞蹈《西域之火》开头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这一体态的形成是经由维吾尔族的第一舞人,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汗的规范而形成的,康巴汗把在苏联学习的芭蕾舞科学的训练方法及开、蹦、直的形态特点,用来整理自己民族的舞蹈与维吾尔族舞蹈相结合,逐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使得维吾尔族舞蹈不仅具有东方沉稳的含蓄之美,也具备了西方直立向上的美感,《西域之火》中的动作运用头部和手腕通过移颈、头部的摇、挑和手部的翻腕、绕腕、击腕等丰富多变的动作,其间膝部规律性和连续颤动和变换动作时一瞬间的微颤,使其动作衔接自然潇洒、柔和优美,《西域之火》舞蹈中多处运用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和中间昂首挺胸、从头肩腰臂肘膝脚这些动作传神的眼神中,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热情、稳重、细腻的风格特点)。
《西域之火》节奏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弱拍上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腕头的挑脚步的三部一抬中的后踢步都是弱拍做的,以此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其中运用腰功和快速旋转的技巧特征。腰功包括板腰侧闪腰快速的软腰和慢速的控腰,其中侧闪腰在舞蹈中较常见也别具特色。旋转强调“乍动乍息”,即启动要快,要强劲,停止要马聚然,稳健区别于其他发间舞的旋转。《西域之火》整体给人一种霸气的感觉,它亦正亦邪,它可以拯救人类,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也可以带来灾难、残暴。
三、作品《西域之火》的审美特征
维吾尔族舞蹈动态多样,造型优美。而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旋转不同于一般,它是维吾尔族舞蹈的特色。
(1)维吾尔族舞蹈中旋转的特点: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的舞蹈生动,优美、潇洒、活泼。而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来传情达意,无论是头、肩、腰、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动与静的结合和大与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旋转等装饰性动作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独特风格韵味。
(2)在流动的舞姿过程中:加入快速旋转更能突出其舞的紧密性,使舞蹈看起来更有和谐交替的美感,使人的情绪随之变换,达到舒展、流畅。
(3)舞姿上的特点:快速旋转到戛然停止在舞姿上,能够使舞蹈富有很强的节奏性。它的重点是瞬间的定格,让人去捕捉瞬间的新颖构图,突出舞蹈的强弱节拍,这就是舞蹈演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主编.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舞蹈卷: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舞蹈卷)[M].上海音乐出版社.
[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8年5月出版.
作者简介:刘国庆(1995—),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学。
(指导教师:康莉)
关键词:中国民间维族舞蹈;动律;节奏;特征;藝术生命力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维吾尔族居住在我国西北部新疆,那里地处古丝绸之路,古称西域。是中原文化、阿拉伯文化、西域本土文化的汇合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交通要塞,对外物质文化艺术交流非常发达,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彩,因此以歌舞之乡著称。维吾尔族人民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取材,加以丰富和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是丰富,活泼,幽默,粗狂,这是对维吾尔族人民生命力的一种体现。围绕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探讨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意义,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美是在舞蹈创作的基础上,结合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探究而逐步形成。它是对舞蹈更深层次的表达,是将舞蹈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从更高的角度来表达了对舞蹈的美。由对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美的概念界定,分析了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特点,最后探究了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创新。
二、作品《西域之火》的整体描述
新疆舞作品《西域之火》是由赵帅创作,并由赵帅、美哈阿依地拉热·多里孔在第十届桃李杯演出收录在舞蹈作品库的艺术舞蹈分类中,是一个女子独舞。独舞《西域之火》在第十届桃李杯民族民间舞作品中荣获二等奖,这个作品的颜色归类为黑色、红色。
火的象征意义:世界上所有拜火的民族对火都持有相同的观念、特征,即把火的物质特性神秘化,拟人化,他们认为火不仅仅可以给人类带来光和热,而重要的是,火是光明、幸福、爱之神,具有驱散黑暗和一切鬼邪的威力。当然也有部分民族因雷电与火山给人类所造成的巨大灾难,认为火又有着凶狠残暴的恶魔形象,并象征着不幸与灾难。
火是清洁的源泉和象征,“它”具有使一切东西纯洁的能力,它具有把自己的纯洁传给别人的能力。他们坚信“万事万物是被火所净化”,当使者对王公们或任何人来到他们那里时,无论是谁,都被强迫携带着他们带来的礼物,在两堆火之间通过,以便加以净化,以免他们可能施行了巫术,或者带来了毒物或任何别的有害东西。由于把火作为净洁之神来崇拜,所以西域许多民族在历史上都实行火葬。在突撅语系民族的万神殿中,火和阳光不仅是善之神,慈祥的就像母亲一般给人温暖和光明,受到人们的敬拜,而且也是凶狠残暴的恶魔形象。所以“火”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凶狠残暴。火的恶魔形象先于火的善神形象。
维吾尔族舞蹈《西域之火》开头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这一体态的形成是经由维吾尔族的第一舞人,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汗的规范而形成的,康巴汗把在苏联学习的芭蕾舞科学的训练方法及开、蹦、直的形态特点,用来整理自己民族的舞蹈与维吾尔族舞蹈相结合,逐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使得维吾尔族舞蹈不仅具有东方沉稳的含蓄之美,也具备了西方直立向上的美感,《西域之火》中的动作运用头部和手腕通过移颈、头部的摇、挑和手部的翻腕、绕腕、击腕等丰富多变的动作,其间膝部规律性和连续颤动和变换动作时一瞬间的微颤,使其动作衔接自然潇洒、柔和优美,《西域之火》舞蹈中多处运用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和中间昂首挺胸、从头肩腰臂肘膝脚这些动作传神的眼神中,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热情、稳重、细腻的风格特点)。
《西域之火》节奏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弱拍上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腕头的挑脚步的三部一抬中的后踢步都是弱拍做的,以此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其中运用腰功和快速旋转的技巧特征。腰功包括板腰侧闪腰快速的软腰和慢速的控腰,其中侧闪腰在舞蹈中较常见也别具特色。旋转强调“乍动乍息”,即启动要快,要强劲,停止要马聚然,稳健区别于其他发间舞的旋转。《西域之火》整体给人一种霸气的感觉,它亦正亦邪,它可以拯救人类,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也可以带来灾难、残暴。
三、作品《西域之火》的审美特征
维吾尔族舞蹈动态多样,造型优美。而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旋转不同于一般,它是维吾尔族舞蹈的特色。
(1)维吾尔族舞蹈中旋转的特点: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的舞蹈生动,优美、潇洒、活泼。而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来传情达意,无论是头、肩、腰、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动与静的结合和大与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旋转等装饰性动作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独特风格韵味。
(2)在流动的舞姿过程中:加入快速旋转更能突出其舞的紧密性,使舞蹈看起来更有和谐交替的美感,使人的情绪随之变换,达到舒展、流畅。
(3)舞姿上的特点:快速旋转到戛然停止在舞姿上,能够使舞蹈富有很强的节奏性。它的重点是瞬间的定格,让人去捕捉瞬间的新颖构图,突出舞蹈的强弱节拍,这就是舞蹈演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主编.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舞蹈卷: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舞蹈卷)[M].上海音乐出版社.
[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8年5月出版.
作者简介:刘国庆(1995—),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学。
(指导教师: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