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并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二是整合利用资源有限的教材,三是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标;有效性;英语课堂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要把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作为教学的关键。
一、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前提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所以教师要关爱、尊重学生,使自己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还是可亲近的朋友。当然,这并非说学生的缺点不可批评,而是指批评和表扬都出于爱护学生的目的。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让学生由衷的感到教师的批评也是诚挚的关爱。“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教学效果便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2.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创设一种能让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享受交流的舒适的氛围。教师不但可通过管理策略来驾驭课堂,而且也可通过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达到目的。
(1)和蔼可亲,但态度坚定,决定的事情不能随意更改。采用一致性原则,不能因人而异。
(2)不要过分指责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犯的一些口语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
(3) 保持幽默感。例如,在教学hang这个单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时候,告诉学生hang-hung-hung表示“悬挂”,带有装饰的含义,hang-hanged-hanged词末加ed表示见上帝,是“上吊”的意思。这样既轻松地突破了难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协作达成各项目标,尤其重要。让学生在教师得体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下,通过亲身的实践化解所学语言的疑难点,让他们成为一团“燃烧的火”,而不是“待灌的瓶”,这才是有效参与的宗旨。
二、整合利用资源有限的教材,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1.完整性原则。“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丰富多彩的课,充分有效地将教材中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例如,仁爱版八年级Unit7 Topic2 section C是一节阅读课,教学目标是了解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但是又要巩固学习宾语从句。为了避免顾此失彼,在处理教材时,将宾语从句提前集中学习。因此,在上这一课时,教学重点就放在了解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上,并在课堂上补充西方国家的一些风俗,适当延伸了教学活动,进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适用性原则。“新课标”中指出,教材的整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现有水平,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因此,在上仁爱版八年级Unit6 Topi3 Section A 这一课时,根据班上学生基础扎实,求知欲强的特点,将Super Goal(Book Two) Lesson7 与本节课的教材进行整合,补充学习了witness等新单词,并设计了Police office’s report 和witness’ report这两项任务,将教材挖得更深,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课上积极主动地学习互动,证明了他们对这堂课很感兴趣,这样的教材整合是成功的。
3.教材利用原则。英语课堂上的练兵,是学生能在考场上取胜的关键。因此,课堂上的排兵布阵离不开考试这条指挥棒。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使教师备课更轻松,学生学习更有自信,笔者经验总结有如下几点:
(1)利用课本里的表格进行复述,可以培养学生的语篇概括能力。
(2)利用课本的听力材料进行挖空填充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3)利用课本的图片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乐于探索知识,这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1.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教学法注重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在情景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逐步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始终贯穿了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可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shopping”这一单元时,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先表演书上的内容,再让学生把课桌拼成柜台,陈列学生带来的物品,教室一下子成了商店。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情景进行对话,将课本知识变活了。
2.直观教学。即教师采用直观恰当的图形、图示、语言,借助多媒体等相关工具,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达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利用交通标识来学习交通规则。在教学活动中,也经常运用一些简笔画来达到直观教学的效果。在学习in front of 与in the front of 这两个介词的区别时,笔者画了以下的简笔画,学生马上就判断出了二者的区别,化难为易的效果十分明显。 ■
3.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是僧多粥少,大部分学生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并设计四人小组活动,根据学生层次、课文内容的不同,让学生承担不同层次的角色,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合理分组——四人一组为宜,并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互补共进。
(2)明确任务——小组讨论必须围绕教学中心进行,教师引导过程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展开讨论,评价的重点在于检测是否完成中心任务。
(3)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分享成果。在全班交流中,要有中心发言人做阐述,而发言人是轮流担任的,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
4.实践感悟。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记得住;你让我做,我才能真正理解。”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让学生听,还应该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恰当的开展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
例如,在仁爱版八年级“制作汉堡”这一课中,让学生带来食品,在课堂上制作沙拉、汉堡,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制作这些食品的步骤,学生到了初三仍然对这节课记忆犹新。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
5.比赛竞争。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好胜心突出、时时喜欢表现自我的学生来说,比赛恰好给了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成为他们学习动力的催化剂。因此,笔者借鉴“幸运52”这个节目的做法,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4组,设置一些闯关题,通过问答、抢答的形式来解决一些比较枯燥的阅读语篇。这样一来,笔者所期待的课堂效果就达到了: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在学中赛,在赛中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融会贯通。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英语老师,不仅对教材要钻研,更应该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专业水平。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波,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高帆,李秀华.名师营造课堂气氛的经典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新课标;有效性;英语课堂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要把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作为教学的关键。
一、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前提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所以教师要关爱、尊重学生,使自己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还是可亲近的朋友。当然,这并非说学生的缺点不可批评,而是指批评和表扬都出于爱护学生的目的。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让学生由衷的感到教师的批评也是诚挚的关爱。“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教学效果便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2.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创设一种能让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享受交流的舒适的氛围。教师不但可通过管理策略来驾驭课堂,而且也可通过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达到目的。
(1)和蔼可亲,但态度坚定,决定的事情不能随意更改。采用一致性原则,不能因人而异。
(2)不要过分指责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犯的一些口语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
(3) 保持幽默感。例如,在教学hang这个单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时候,告诉学生hang-hung-hung表示“悬挂”,带有装饰的含义,hang-hanged-hanged词末加ed表示见上帝,是“上吊”的意思。这样既轻松地突破了难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协作达成各项目标,尤其重要。让学生在教师得体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下,通过亲身的实践化解所学语言的疑难点,让他们成为一团“燃烧的火”,而不是“待灌的瓶”,这才是有效参与的宗旨。
二、整合利用资源有限的教材,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1.完整性原则。“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丰富多彩的课,充分有效地将教材中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例如,仁爱版八年级Unit7 Topic2 section C是一节阅读课,教学目标是了解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但是又要巩固学习宾语从句。为了避免顾此失彼,在处理教材时,将宾语从句提前集中学习。因此,在上这一课时,教学重点就放在了解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上,并在课堂上补充西方国家的一些风俗,适当延伸了教学活动,进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适用性原则。“新课标”中指出,教材的整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现有水平,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因此,在上仁爱版八年级Unit6 Topi3 Section A 这一课时,根据班上学生基础扎实,求知欲强的特点,将Super Goal(Book Two) Lesson7 与本节课的教材进行整合,补充学习了witness等新单词,并设计了Police office’s report 和witness’ report这两项任务,将教材挖得更深,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课上积极主动地学习互动,证明了他们对这堂课很感兴趣,这样的教材整合是成功的。
3.教材利用原则。英语课堂上的练兵,是学生能在考场上取胜的关键。因此,课堂上的排兵布阵离不开考试这条指挥棒。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使教师备课更轻松,学生学习更有自信,笔者经验总结有如下几点:
(1)利用课本里的表格进行复述,可以培养学生的语篇概括能力。
(2)利用课本的听力材料进行挖空填充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3)利用课本的图片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乐于探索知识,这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1.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教学法注重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在情景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逐步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始终贯穿了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可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shopping”这一单元时,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先表演书上的内容,再让学生把课桌拼成柜台,陈列学生带来的物品,教室一下子成了商店。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情景进行对话,将课本知识变活了。
2.直观教学。即教师采用直观恰当的图形、图示、语言,借助多媒体等相关工具,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达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利用交通标识来学习交通规则。在教学活动中,也经常运用一些简笔画来达到直观教学的效果。在学习in front of 与in the front of 这两个介词的区别时,笔者画了以下的简笔画,学生马上就判断出了二者的区别,化难为易的效果十分明显。 ■
3.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是僧多粥少,大部分学生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并设计四人小组活动,根据学生层次、课文内容的不同,让学生承担不同层次的角色,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合理分组——四人一组为宜,并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互补共进。
(2)明确任务——小组讨论必须围绕教学中心进行,教师引导过程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展开讨论,评价的重点在于检测是否完成中心任务。
(3)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分享成果。在全班交流中,要有中心发言人做阐述,而发言人是轮流担任的,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
4.实践感悟。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记得住;你让我做,我才能真正理解。”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让学生听,还应该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恰当的开展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
例如,在仁爱版八年级“制作汉堡”这一课中,让学生带来食品,在课堂上制作沙拉、汉堡,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制作这些食品的步骤,学生到了初三仍然对这节课记忆犹新。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
5.比赛竞争。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好胜心突出、时时喜欢表现自我的学生来说,比赛恰好给了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成为他们学习动力的催化剂。因此,笔者借鉴“幸运52”这个节目的做法,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4组,设置一些闯关题,通过问答、抢答的形式来解决一些比较枯燥的阅读语篇。这样一来,笔者所期待的课堂效果就达到了: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在学中赛,在赛中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融会贯通。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英语老师,不仅对教材要钻研,更应该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专业水平。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波,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高帆,李秀华.名师营造课堂气氛的经典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