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们对历史的学习大多局限于历史课堂,而忽略了身边的现实生活这部“历史百科全书”。历史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在身边生活中不断的留心、积淀,才能真正明白历史的内涵与作用,才能形成浓厚的文化底蕴。在缺少历史学习环境的情况下,作为教师就要立足课堂来培养学生历史就在身边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历史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历史教育 历史课堂 现实生活
一、以影视剧为课本,在快乐中学习历史
初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较少,因此对历史的认识是不完备的。于是,家长们很是反感学生们看与历史有关的影视剧。其实,只要学学生能够明白影视非历史这个道理,这些影视剧不仅不会是混淆学生认知观的洪水猛兽,反而是学习历史的“教科书”。
《甄嬛传》是一部不错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也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在课上,我选取了《甄嬛传》中两个涉及“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历史的两个片段:一是雍正帝想要处置年羹尧却不明言,而甄嬛用这一历史事实,不动声色的点明;一是四阿哥即位怕甄嬛之子夺位,对甄嬛进行暗示。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郑伯克段于鄢’这一段历史被用在两件不同的事中呢?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学生们讨论的结果是只知影视剧中的原因,却不懂“郑伯克段于鄢”这一段历史。于是,我组织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的史料,其他学生则阅读“掘地见母”的连环画故事。在我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们终于知道了“郑伯克段于鄢”这段历史,也明白了为什么甄嬛和四阿哥会引用“它”来暗喻,同时也获得了运用历史典故来说明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堂课中,由于学生对影视剧的喜欢,就对寓于其中的远久枯燥的历史知识“爱屋及乌”,这样学生们在轻松快乐中学会了历史知识,也学会了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和查阅史料、翻译史料的能力。学生们会真正意识到影视剧虽不能作为真正的历史去看待,但是其中会蕴含着的历史知识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而且这些知识就在身边,很近很近。
二、赏乡土特色,忆过往岁月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乡土教材和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历史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我认为课标中提出的“乡土教材”不仅指书本,同时也包括本土的实物资源。天津是较早开埠地区之一,也是较早遭受外来侵略的的地区之一,这里有很多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地、实物资源,例如小洋楼、教堂等等。于是,我就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就在身边。
在讲到世界文化有关国外建筑风格时,我要求学生举出天津地区不同风格的国外建筑。学生们很快就举出了五大道、意式风情区等地小洋楼建筑,由此可见,学生们对这些建筑是很熟悉的。然后,我呈现了天津租界划分区域图,学生觉得地图非常熟悉,仔细观察后,他们发现在地图中有天津几大异国风情区的“身影”。于是,我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去搜集与这些西方建筑有关的故事、图片,并思考这些建筑为什么会出现在近代天津。此后,在课堂交流中,学生明白了租界是什么,知道了火烧望海楼的故事,明白了这些美丽的风景背后滴着无数中国人的鲜血……
最后,我总结道:“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建筑或景区,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只要你细心注意,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网络等技能,去走近它、认识它,你会收获颇丰。” 通过这样一节历史课,学生们不但学会了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同时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了进行历史探究的兴趣和意识。
三、在生活变迁中,树立“点”到“线”的历史思维
学生在课堂中或是日常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大多是“点”,很难连成“线”。而新课标中指出,要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发展的过程。由于初中学生历史知识的缺乏,想要形成这种有“点”及“线”的思维模式,是很难的。
于是我采取了,从身边的生活变迁出发,让学生了解历史不是“点”而是“线”。
我让学生搜集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更的相关资料,然后布置展牌。于是,交通工具展牌上出现了马车、木船、轿子、火车、轮船、汽车、电车、飞机等图片,而通讯工具展牌上则出现了喇叭、烽火台、驿站、信鸽、电报、电话等图片,同时再配以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我问学生:“从展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学生会回答:“越来越便捷了。”接着我和学生们开始了解“便捷”的发展过程,从展牌中的内容穿越到相对应的历史时代,从石器时代到青铜、铁器时代,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我总结道:“虽然我们搜集的交通、通讯工具所在的历史时代不同,但是它们犹如一粒粒明珠,被生产力这根有力的线穿成了一串闪耀夺目的项链。同学们,由此来看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断点,随处不同时代却是紧密相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这样的实例,我们可以去探究。”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生活中的小细节串联起来,既学到了知识又形成了一种正确的历史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历史教育 历史课堂 现实生活
一、以影视剧为课本,在快乐中学习历史
初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较少,因此对历史的认识是不完备的。于是,家长们很是反感学生们看与历史有关的影视剧。其实,只要学学生能够明白影视非历史这个道理,这些影视剧不仅不会是混淆学生认知观的洪水猛兽,反而是学习历史的“教科书”。
《甄嬛传》是一部不错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也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在课上,我选取了《甄嬛传》中两个涉及“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历史的两个片段:一是雍正帝想要处置年羹尧却不明言,而甄嬛用这一历史事实,不动声色的点明;一是四阿哥即位怕甄嬛之子夺位,对甄嬛进行暗示。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郑伯克段于鄢’这一段历史被用在两件不同的事中呢?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学生们讨论的结果是只知影视剧中的原因,却不懂“郑伯克段于鄢”这一段历史。于是,我组织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的史料,其他学生则阅读“掘地见母”的连环画故事。在我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们终于知道了“郑伯克段于鄢”这段历史,也明白了为什么甄嬛和四阿哥会引用“它”来暗喻,同时也获得了运用历史典故来说明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堂课中,由于学生对影视剧的喜欢,就对寓于其中的远久枯燥的历史知识“爱屋及乌”,这样学生们在轻松快乐中学会了历史知识,也学会了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和查阅史料、翻译史料的能力。学生们会真正意识到影视剧虽不能作为真正的历史去看待,但是其中会蕴含着的历史知识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而且这些知识就在身边,很近很近。
二、赏乡土特色,忆过往岁月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乡土教材和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历史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我认为课标中提出的“乡土教材”不仅指书本,同时也包括本土的实物资源。天津是较早开埠地区之一,也是较早遭受外来侵略的的地区之一,这里有很多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地、实物资源,例如小洋楼、教堂等等。于是,我就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就在身边。
在讲到世界文化有关国外建筑风格时,我要求学生举出天津地区不同风格的国外建筑。学生们很快就举出了五大道、意式风情区等地小洋楼建筑,由此可见,学生们对这些建筑是很熟悉的。然后,我呈现了天津租界划分区域图,学生觉得地图非常熟悉,仔细观察后,他们发现在地图中有天津几大异国风情区的“身影”。于是,我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去搜集与这些西方建筑有关的故事、图片,并思考这些建筑为什么会出现在近代天津。此后,在课堂交流中,学生明白了租界是什么,知道了火烧望海楼的故事,明白了这些美丽的风景背后滴着无数中国人的鲜血……
最后,我总结道:“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建筑或景区,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只要你细心注意,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网络等技能,去走近它、认识它,你会收获颇丰。” 通过这样一节历史课,学生们不但学会了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同时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了进行历史探究的兴趣和意识。
三、在生活变迁中,树立“点”到“线”的历史思维
学生在课堂中或是日常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大多是“点”,很难连成“线”。而新课标中指出,要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发展的过程。由于初中学生历史知识的缺乏,想要形成这种有“点”及“线”的思维模式,是很难的。
于是我采取了,从身边的生活变迁出发,让学生了解历史不是“点”而是“线”。
我让学生搜集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更的相关资料,然后布置展牌。于是,交通工具展牌上出现了马车、木船、轿子、火车、轮船、汽车、电车、飞机等图片,而通讯工具展牌上则出现了喇叭、烽火台、驿站、信鸽、电报、电话等图片,同时再配以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我问学生:“从展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学生会回答:“越来越便捷了。”接着我和学生们开始了解“便捷”的发展过程,从展牌中的内容穿越到相对应的历史时代,从石器时代到青铜、铁器时代,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我总结道:“虽然我们搜集的交通、通讯工具所在的历史时代不同,但是它们犹如一粒粒明珠,被生产力这根有力的线穿成了一串闪耀夺目的项链。同学们,由此来看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断点,随处不同时代却是紧密相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这样的实例,我们可以去探究。”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生活中的小细节串联起来,既学到了知识又形成了一种正确的历史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