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 习作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35-01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处理好阅读与练笔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化阅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这阐明了“读”与“写”的关系,即阅读为写作奠定了基础,是写作的必要铺垫,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
一、在阅读中领悟表达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就是说,写作是在阅读的吸收与积累的基础之上的表达。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逐步积累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认识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了解写文章是怎样确定中心、选择材料、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并从中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认识能力得到发展。同样,习作教学也会对阅读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思索、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又提高一步。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去阅读他所关注的文章,思考文章表达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体现,这样,就会把理解文章内容和理解表现形式变为自觉的阅读行为。
阅读教学应当充分地为习作服务,读不仅仅是为了读,也是为了写。教师要引领学生利用一篇篇课文,从文本的内容、形式与表达这三个方面中去体悟“三位一体”的习作。从课文题目、章法与语言中去模仿、创新,从理解作者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还可以怎么写,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追问,从而自然而然地实现内化,学会写作。甚至作品中修辞的使用、名言警句的妙用等都可以摘录、仿写与创造。一堂阅读课其实就是一堂习作指导课,不仅读贯穿在课的始终,而且习作也贯穿始终,阅读即习作的积累。
二、善用教材阅读,准确感悟词语
教学不单单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的字、词、句,我们要让学生从语境中体会、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的用法,把课文当成语言交际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观察、思维表达的方式。
例如,教学《桂花树》,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笨笨拙拙”体会桂花姿态的特点,抓住“香飘十里”、“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迷人的特点,针对“沉浸”一词,先从字理上分析,两个字都带“三点水旁”,与水有关,字典的解释是“浸泡”在水中,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的香气:“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它的香味,房前、屋后;白天干活,晚上睡觉,香气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教学文中的“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的“缠”字时,先从字的结构去分析,用的是“纟”旁,意思是说用丝线缠绕,然后用角色转换的方法表演“缠”。一个“缠”字既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时的迫切心情,同时又把儿童对大人的纠缠耍赖的特点表现出来。又如,教学《夹竹桃》,如何理解“无不奉陪”,夹竹桃“奉陪”什么?学生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对内容和内涵进行深入体会和理解,体会到夹竹桃长开不败的韧性和坚持。
三、追求语言积累与实践运用的和谐
读完一篇文章,就要学生学以致用。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课文《航天飞机》第一段时,把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有机结合了起来。
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老师先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范读、齐读等,直到学生读好为止。然后问学生:“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找出这一段的重点词“自由自在”,用△画出来,老师也在黑板上板书“自由自在”。接着,老师问:“谁能给自由自在换一个词呢?”在学生领会自由自在的意思后,老师再引导学生配合手势,读出航天飞机自由自在的情感来,并适当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最后,老师抓住重点词“自由自在”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把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有自由自在的时候吗?是什么时候?”然后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用上“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说出自己自由自在的情景。学生经过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说得有声有色。最后老师教给方法:读书时,遇上好词,可以模仿着写句子。
从以上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阅读,“读”是手段,“读”是基础,教学着眼于习作,教会学生把学到相应的写作知识,迁移到写的上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责编 黄鸿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35-01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处理好阅读与练笔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化阅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这阐明了“读”与“写”的关系,即阅读为写作奠定了基础,是写作的必要铺垫,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
一、在阅读中领悟表达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就是说,写作是在阅读的吸收与积累的基础之上的表达。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逐步积累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认识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了解写文章是怎样确定中心、选择材料、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并从中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认识能力得到发展。同样,习作教学也会对阅读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思索、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又提高一步。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去阅读他所关注的文章,思考文章表达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体现,这样,就会把理解文章内容和理解表现形式变为自觉的阅读行为。
阅读教学应当充分地为习作服务,读不仅仅是为了读,也是为了写。教师要引领学生利用一篇篇课文,从文本的内容、形式与表达这三个方面中去体悟“三位一体”的习作。从课文题目、章法与语言中去模仿、创新,从理解作者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还可以怎么写,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追问,从而自然而然地实现内化,学会写作。甚至作品中修辞的使用、名言警句的妙用等都可以摘录、仿写与创造。一堂阅读课其实就是一堂习作指导课,不仅读贯穿在课的始终,而且习作也贯穿始终,阅读即习作的积累。
二、善用教材阅读,准确感悟词语
教学不单单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的字、词、句,我们要让学生从语境中体会、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的用法,把课文当成语言交际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观察、思维表达的方式。
例如,教学《桂花树》,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笨笨拙拙”体会桂花姿态的特点,抓住“香飘十里”、“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迷人的特点,针对“沉浸”一词,先从字理上分析,两个字都带“三点水旁”,与水有关,字典的解释是“浸泡”在水中,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的香气:“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它的香味,房前、屋后;白天干活,晚上睡觉,香气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教学文中的“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的“缠”字时,先从字的结构去分析,用的是“纟”旁,意思是说用丝线缠绕,然后用角色转换的方法表演“缠”。一个“缠”字既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时的迫切心情,同时又把儿童对大人的纠缠耍赖的特点表现出来。又如,教学《夹竹桃》,如何理解“无不奉陪”,夹竹桃“奉陪”什么?学生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对内容和内涵进行深入体会和理解,体会到夹竹桃长开不败的韧性和坚持。
三、追求语言积累与实践运用的和谐
读完一篇文章,就要学生学以致用。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课文《航天飞机》第一段时,把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有机结合了起来。
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老师先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范读、齐读等,直到学生读好为止。然后问学生:“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找出这一段的重点词“自由自在”,用△画出来,老师也在黑板上板书“自由自在”。接着,老师问:“谁能给自由自在换一个词呢?”在学生领会自由自在的意思后,老师再引导学生配合手势,读出航天飞机自由自在的情感来,并适当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最后,老师抓住重点词“自由自在”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把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有自由自在的时候吗?是什么时候?”然后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用上“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说出自己自由自在的情景。学生经过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说得有声有色。最后老师教给方法:读书时,遇上好词,可以模仿着写句子。
从以上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阅读,“读”是手段,“读”是基础,教学着眼于习作,教会学生把学到相应的写作知识,迁移到写的上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