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机制成为教育公益的瓶颈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x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观上说,王委员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是到位的,概括起来,就是读大学学费贵,上大学致家庭返贫;大学生就业难,上大学的回报不高;农村要发展,但缺人才。如果据此提出建议,降低大学学费标准、减轻老百姓教育负担;改革农村基础教育,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改善农村就业环境,提高农村工作吸引力,给农村学生创造多元的成才选择;同时建议农村学生,不要一味选择上大学,她的发言,绝不会引来如此多的板砖。
  然而,她的建议,却是“不应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有舆论分析她开错了“药方”,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实在现今解决教育问题时,十分流行:既然学费那么贵、既然大学生就业那么难,就该引导农村孩子不上大学,就在农村生活。
  类似的事例随处可见。比如,“高考移民”问题。最近大家热议“异地高考”,可别忘了,每年高考时,对“高考移民”几乎是人人喊打,认为这是外地人侵占本地人的权益。在过去几年时间中,针对“高考移民”,很多地区出台了十分严格的“户籍+学籍”双证报名制度,为什么会开出这种“药方”呢?其逻辑是高考录取指标是划给本地区的,因此外地考生报考就是侵占本地利益,对于这种侵占行为就应该严厉遏制。然而,从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来看,以维护本地高考公平为名的打击“高考移民”行为,却是严重伤害教育公平的行为。也就是说,“高考移民”的责任,其实不在公民个体,而在于按地区配置高考录取指标、各地录取指标严重不均衡这一根本问题,治理这一问题的“药方”,不应该是严厉打击“高考移民”,而是改革这种不公平的计划录取制度。现在提出解决“异地高考”,才开始回到解决问题的正道上。
  再比如,中小学择校问题。近年来,各地择校热高烧不断,针对家长的择校,不少地方政府出台禁令,不准择校。其治理逻辑是,只要禁止了家长的择校冲动,择校情况就会得到治理。然而,在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中小学办学存在很大质量差异的现实中,择校暗流涌动,禁而不止。其实,择校是家长和学生的权利,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择校,政府部门无权限制。我国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药方”不是禁止择校,而是治理“择校热”,这就是政府部门履行自己本应当承担的教育投入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发展薄弱学校,为老百姓提供质量大致相当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因教育质量差异的择校将大幅减少,受教育者只是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还比如,大学生就业难。最近“用工荒”再现,一些人士又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发表意见,指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观念有问题,只要大学生转变观念,就不会存在大学生就业难。这种思路,完全无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需求、发展高等教育与发展社会经济的合理关系,也绕过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真实问题:我国第三第四产业发展落后、基础制造业对普通工人需求量巨大却较少接纳大学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错位、大学生个人综合质量下降,而把“药方”指向大学生个体。
  还有太多的例子,诸如素质教育无法推进,政府教育部门把责任推给家长和学生的不理性态度;高考中有学生被录取后放弃报到,教育部门和学校指责为不诚信,且有地方出台规定约束这种行为;学生双休日、假期都被培训班包围,有关部门也把问题归于是社会培训机构的逐利……
  总体而言,不针对制度问题、政府部门责任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引导个体做合适的选择,却想方设法找个体的问题、限制个体的正常权利的逻辑,在时下的教育管理、大中小学办学中,不时显现。这是权力不受监督、政府不认真履责而受教育者个体权益缺失的结果。最终,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平等选择权、平等发展权被漠视,而困扰教育发展的真实问题,却一直未得到解决。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在未来10年取得突破,必须将尊重和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明晰政府责任和公民权益作为出发点,这是评价治理“药方”是否有效的标尺,如果改革和发展维护并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则是有效的;而如果进一步限制了公民的权益,则非但无效而且有着严重副作用。更重要的是,教育改革应该建立起让政府部门必须履责、确保受教育者正当权益不被侵犯的机制(以限制公民权利的方式来进行所谓教育问题治理,在推进民主、强化民生的中国一定行不通),如此,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才可能得以实现。
  两会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欢聚一堂共商国是的最高平台,也是全国政治生活中最重大事项之一,在这样的政治活动中的任何发言都不再是仅仅代表个人。或许,王平委员的真正关注点并非彻底剥夺乡村子弟读大学的权利,而是在他们大学毕业远走高飞没有回报家乡的情况下,希望他们能够回归本土,造福桑梓。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也仍然需要有一种机制能够吸引他们、用好他们、留住他们,而不是真的成为家乡和他们自己共同的“悲剧”。
  
  责任编辑/唐晶
其他文献
抗通胀保民生  关注度★★★★★    一年来,从“算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直至推陈出新的“盐王爷”,食品接力涨价,新词也层出不穷。为了应对,不少人还成了“海豚族”(海量囤积一族)。物价因素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通货膨胀令千万家庭感到担忧与压力,也聚集了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目光。全力以赴稳物价保民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成为了今年政府经济工作的首要议程
期刊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0年的GDP为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名副其实地实现了“超日赶美”。然与此同时,我国的通胀水平却在同步高企。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9%,2月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9%,连续两个月远高于政府制定的4%的目标。在CPI上游,一般用来衡量后续通货膨胀压力的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上升7.2%,高
期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站在历史与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加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为探究新时代我国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解答具有时代性的社会文化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
期刊
“隨手拍”升级民公益参与度  关注度★★★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于建嵘开通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下称“隨手拍”)微博不仅催生了一场各界广泛参与的打击诱拐儿童犯罪的社会行动,还引发了两会打拐的提案热潮。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就“打拐”提案,建议加大拐卖妇女儿童行为的惩罚力度。尽管事情还存在争议,但“隨手拍”显然升级了民众的公益民生参与度,激活了公民的公益意识与监督意识。    在“隨手
期刊
桃源居这一“标本”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中央党校教育长徐伟新:今天结题的这两份调研报告视角不同、主题不同,但它們都印证了一个结论:桃源居社区找到了一条把原来一盘散沙的居住区改造为管理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新路径。这条路径的核心就是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有序发展民间组织,积累公益资产和公益资本,培育公益人才,形成社区建设多元主体,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同时又充分考虑到社区共同体的
期刊
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 关注度★★★★     两会期问,代表委员提议“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吁声一浪高过一浪。针对全国各地凸显入托难问题,有人建议应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才能缓解公立幼儿园一位难求的现象;也有人反对称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违背了想自己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家长的意愿。幼儿园能否纳入义务教育成为两会教育问题和关心下一代的焦点和热点,并成为各省市区分组讨论中的丰题之一。    近几年来,社会
期刊
新中国,一个用生命搭起的国家,一个用智慧与理想构造的国家,一个在共产党领导下壮大公益、提升福利、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的国家。  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着为人民服务这一使命,为我们打下了一片美好的江山。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党九十年的征程是一部真正的血与泪的奋斗史。  90年前,
期刊
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世博会在上海圆满落幕,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成功战胜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五省秋冬春连旱等一系列严重自然灾害,社会安定,民生稳定……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沉着应对,国民经济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有序运行,高楼价高通胀正在得到遏制……  在这样大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重点在关注什么?被关注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期刊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公益事业的行列中来。不仅政府注册的官方公益机构日益增多,由民众自发形成的民间公益组织也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这些民间公益机构被称为“草根公益组织”,简称NGO。他们多是采用自愿参与的活动方式,吸收大量青年投身社会公益,在环保、慈善和维权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草根公益组织本是以服务社会为初衷的,但其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很多小型组织刚刚破土,还
期刊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十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并立足科学发展观,稳健务实地提出了今年和未来五年的发展纲领和施政方针。    过去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