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课引领教师前行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说课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引导教师去思考,促使教师去钻研,使说课真正发挥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功效。我校在说课探索中走过了两个阶段。
  
  一、夯实基础,掌握方法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科研改革的手段,对于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更是提高教学素质,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一条较好途径。但是,它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很多教师对课堂教学驾轻就熟,但提起说课,还是一头雾水,为此,我校开展了说课讲座、说课比赛等活动,让老师们从根本上认识说课的内涵。活动中老师们认识逐渐明晰,说课就是口头表述具体课例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即“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由此可见,说课与教案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案是具体过程的罗列,说课则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教案只说“怎么教”,说课重点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可见,说课是教案的深化、扩展、完善,促使教师从理论上认识教学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说课是躯壳,理念是核心。
  说课的内容是说课的关键。根据我们的实践,说课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之本,学生学习之源,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说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根之萍,所以我们要说清本课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前后课文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依据课标、课文编写意图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即说明“教什么”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问题。
  2.说教法
  确定教学目的后,恰当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因此,我们要解释用什么方法来落实双基、渗透德育、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还要说出教者在教学中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在要害处如何点拨,在能力生发点上如何强化训练,以及如何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同时也可说清该课如何使用教具或电教手段,即明确“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
  3.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要讲清自己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心理特点,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即阐释“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
  由于说课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以上三点可以简单说,目的是让人听明白你所说的课的内容和大体思路。说过程是说课的重点,占说课时间的三分之二。
  4.说过程
  这一过程的阐述可以让听课的人明白教学过程的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艺术性。一般来说,应该把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说清楚,如导入如何设计,新课如何进行,怎样设计联系,课尾怎样延伸拓展等。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说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说清教学思路与环节安排
  说课老师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教学是门科学,千百年来优秀的教学思想都是当今素质教育所包容的。教学法、信息论、认知论、系统论等思想也应合理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2)说明教与学的互动活动安排环节,目标的落实和反馈要在说课中有所体现。
  (3)说清、说明重、难点的处理。
  (4)说清、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清板书设计。
  综上所述,我们将说课的内容概括为五说:说“准”教材,说“明”教法,说“会”学法,说“透”意图,说“清”过程。在说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理论依据,都要随说课的步骤提出,使教例与教理水乳交融、有机结合,避免穿靴戴帽式的集中说理,避免教例与教理的油水分离。
  说课活动开展以后,我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在市、区教研室组织的说课比赛中,我校参赛老师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07年发展与创新北方基地研讨会在许昌市召开。会上,与会专家对说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有法却不可成法,说课有规但不能墨守成规。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对说课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二、实践创新,百家争鸣
  
  1.不落俗套,走新路
  就形式而言,平时我们听到的说课都依据条条框框而定,虽然层次清楚,但给人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感觉,也使老师的思想受到了束缚。所以我校提倡淡化程序,依据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组织语言。对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的述说也更侧重于依据处理教材的思路而定。有则多说,无则少说,不强求面面俱到,只求有效、实用、有新意。
  2.探索求异,讲实效
  要想让说课体现自己的特色,具有一定的新意,从内容上看,还应该在几个方面作有益的尝试,即理念新、设计新、方法新、结构新、手段新、练习新。
  (1)理念新
  理念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求异的核心。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渐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变脸也层出不穷,沸沸扬扬的“超文本”对话讨论,铺天盖地的多媒体轰炸,但峰回路转,语文教学又竖起了简约的大旗。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第五次教学研讨会的总结发言中指出:要认识语文课程的特点,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语文的根留住,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追求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2)设计新
  即要在导入新课、开展新课、巩固新课、结束新课等几个环节具有创新。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嘗试打破流程式的说课方法:如板块说课法、直奔中心说课法、一课一得说课法、另辟蹊径说课法。
  最近我校邢新丽老师所说的《颐和园》一课就采用了板块式说课法。第一板块,从文化积累方面看,让语文教学走进皇家园林颐和园,感受颐和园之美。第二板块,从语言训练角度看,语文教学走进语文,感受语文之美。
  鲁迅先生曾说:“要想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同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紧扣题眼来突破。我校陆发琴老师在设计《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就紧扣毁灭一词,让学生速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从残垣断壁中看到侵略者的贪得无厌、肆无忌惮,再回过头来领略美,强烈的对比反差,使民族情、爱国心油然而生。这种“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说课法使说课同样简约而深刻。
  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很多老师在设计时一般从题目入手、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我们也可独辟蹊径,尝试别的导入方法,如从链接巴金的回忆文章中对鲁迅的评价导入,乍一听,离题太远,细品是创新开始,让拓展延伸做学习的开端序言,为学生的阅读奠定感情基调。
  (3)方法新
  学生是课堂主人,教师的一切考虑都要为学生的需要服务。因此,说课时教师要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在《秦兵马俑》一课,可预设两种方案。如果学生在初读之后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就可由此入文,读、悟、议兵马俑的宏大规模、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如果学生从文章的开篇和结尾中读出了它在雕塑史上的价值,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就可以让学生紧扣文眼,读句、扣词,提炼特点。只有基于这样的考虑,才能让课堂贴近地面行走。
  除此之外,我们应在结构中体现出目标的反馈,优化课堂中的练习设计,拓展适度,让说课的开讲、结尾充满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让说课成为意的开掘、能的升腾。
  对于说课教学,我校一直是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才让年青教师在教学中化蛹成蝶。
其他文献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
一、关注上海世博会,激发民族自豪感。  【时事背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 2010 Shanghai)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本届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市举办。本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超过24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参展本次博览会。
在英语的句子中,谓语动词的形式要与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谓一致”。“主谓一致”问题是每年中考英语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许多同学在考试时常常在这方面出现错误。下面我们就以中考试题为例,将主谓一致方面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归纳如下,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在创新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探究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增大教学容量,拓展学生视野,增强直观性,缩短教学时间。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改革展示了新的前景。在现代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从而培养
教育是人类文明血脉生生不息的保障。教育是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体现。
读了李森祥的《台阶》(今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尽管“父亲”有着我们民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以及老实谦卑的精神和品质,然而却让笔者自豪不起来,欣慰不起来,相反却让笔者感到
自2001年教育部颁发语文课程标准以来,各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热潮,尤其在阅读教学上,语文课程标准力纠时弊,指出“阅读教学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
喜欢读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在武林之中,点穴之法是高深莫测的。据说,度穴而击,一指戳去,就能使对手或呆若木鸡,或伤残致死,任你武功再高强,只要被点中最要害、最薄弱的穴位,也不得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