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了些什么样的书的孩子,便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孩子读的书,家长最好也能看一看。
让孩子写好作文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引导他们多读书。
读书首先是一个了解“作文”的过程,看看别人的文章和著作都是怎么“作”出来的,逐渐地自己也就能作出来了,正像俗话说的那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
我老家一位大伯识字不多,但是喜欢读一些古书,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并且经常讲给自己几个孩子听,他有一个口吃的儿子,想听故事的时候就恳求父亲“唱、唱、唱个故事吧!”他把讲故事发音成了唱故事。这个口吃的儿子长大以后,也经常“唱故事”给他的孩子听。多年以后我回老家见到了大伯的孙子,一位在建筑工地上做测量的80后,他在工友们之间,竟然也以经常“唱故事”而闻名。
读书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了解世界、增进自己思想的过程。世界上的诸多事物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亲身接触的,人生的很多知识来自于间接学习,读书就是我们获取万事万物基本知识的主要方式。对孩子们来说更是这样,他们可以在阅读中,接触广大世界中那些陌生、新鲜的事物,形成有关的形象和记忆,逐渐地丰富自己,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观念。在读一本好书的过程中,孩子会随之进入书中所讲述的内容中,同里面的人物一起去经历生活,分享他们的感情,为他们痛苦或者是喜悦,学习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的谈吐和视野肯定会很不一般;那些对某一专业领域研究很深的人,我们会称呼他们为博士、博士后;而有时候,我们会与读过同类书、受过同等教育的人才有话可谈。
那么,孩子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我想家长们引导孩子读书,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读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先让孩子读一些精彩的故事书。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孩子最易于接受的形式,能够打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产生生动的想像。童话故事、神话故事、英雄故事、科学家的传记等等都可以在早期阅读。除了纸质的图书,电视、电影也有很好的效果。
2.在读故事的基础上,再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到深、由溪流追寻到源头。
生活里的故事,需要归纳和理性的分析、认识。这是一个深化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我们的头脑里就只会拥挤着一些杂乱的形象和现象。要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到深,就需要再阅读一些理论性的图书,阅读一些本源性的图书。像《西方哲学史》、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等。
学龄前的孩子,他们还认不了多少字,可以读一些有趣的图画书。他们的理性也还没有形成,可以读一些童话、神话或者动物故事。这个时期的阅读主要在于引导他们的感情,让他们理解生命,怜悯弱小,富有同情心。比如《西游记》、《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小王子》。
小学阶段的孩子,随着阅读能力的增强,就可以读些有内涵的书了,像《夏洛的网》、《三国演义》、《哈利·波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昆虫记》、《查理的巧克力工厂》、《汤姆大叔的小屋》等等。还可以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引导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中学阶段的孩子,进入了记忆力和接受能力最好的时期,应该读一些知识含量大、并且能够启发思想的书,像《上下五千年》、《西方哲学史》、《战争与和平》、《第三帝国》、《人类的文明》等等。这些书是讲述历史或者哲学的,它们能够帮助孩子分析社会、判断事物,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判断。
3、读书一定要有选择,并不是读书越多越好,或者是什么样的书都可以阅读。
我认识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俩自小喜欢琼瑶的小说,几乎每本必读,除了读还看电视剧。这两个孩子到了高中时,便休学了,因为她们痴迷于小说的情境中,荒废了学业,人坐在教室里,心思却恍惚着,听不进课去,考试便不及格。
哈佛大学的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平均收入要高于其它学校的毕业生,除了因为他们智力较好以外,还因为他们有高水平的老师,接受了高水平的教育。
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家长的任务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帮他们选择一些合适的图书,并且最好让孩子读的每一本图书,自己都要先了解一下。
大部分的经典名著,都是可以推荐给孩子阅读的,它们符合社会的审美和价值观念,并且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现代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有很多美文,孩子们可以读熟它们。而那些期望孩子将来有大作为的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多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书,甚至一些专业领域的书,让他们眼界广阔,谈吐、做事智慧、大气。
在每一个安宁、温馨的夜晚,都为孩子选一篇美文,与他们一起分享,或者任由他们自己去阅读,让它们成为家庭每日的精神营养。
很多年以后,我们会发现,读了些什么样书的孩子,便真正成为了什么样的人。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环境的影响。而图书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给予孩子的一个文化环境,并且让他们浸染其中,形成自己的生存实力和修养。如果孩子们没有很好地受到影响,或者误入了歧途,很有可能是家长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把这个环境建筑好。
让孩子写好作文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引导他们多读书。
读书首先是一个了解“作文”的过程,看看别人的文章和著作都是怎么“作”出来的,逐渐地自己也就能作出来了,正像俗话说的那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
我老家一位大伯识字不多,但是喜欢读一些古书,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并且经常讲给自己几个孩子听,他有一个口吃的儿子,想听故事的时候就恳求父亲“唱、唱、唱个故事吧!”他把讲故事发音成了唱故事。这个口吃的儿子长大以后,也经常“唱故事”给他的孩子听。多年以后我回老家见到了大伯的孙子,一位在建筑工地上做测量的80后,他在工友们之间,竟然也以经常“唱故事”而闻名。
读书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了解世界、增进自己思想的过程。世界上的诸多事物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亲身接触的,人生的很多知识来自于间接学习,读书就是我们获取万事万物基本知识的主要方式。对孩子们来说更是这样,他们可以在阅读中,接触广大世界中那些陌生、新鲜的事物,形成有关的形象和记忆,逐渐地丰富自己,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观念。在读一本好书的过程中,孩子会随之进入书中所讲述的内容中,同里面的人物一起去经历生活,分享他们的感情,为他们痛苦或者是喜悦,学习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的谈吐和视野肯定会很不一般;那些对某一专业领域研究很深的人,我们会称呼他们为博士、博士后;而有时候,我们会与读过同类书、受过同等教育的人才有话可谈。
那么,孩子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我想家长们引导孩子读书,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读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先让孩子读一些精彩的故事书。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孩子最易于接受的形式,能够打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产生生动的想像。童话故事、神话故事、英雄故事、科学家的传记等等都可以在早期阅读。除了纸质的图书,电视、电影也有很好的效果。
2.在读故事的基础上,再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到深、由溪流追寻到源头。
生活里的故事,需要归纳和理性的分析、认识。这是一个深化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我们的头脑里就只会拥挤着一些杂乱的形象和现象。要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到深,就需要再阅读一些理论性的图书,阅读一些本源性的图书。像《西方哲学史》、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等。
学龄前的孩子,他们还认不了多少字,可以读一些有趣的图画书。他们的理性也还没有形成,可以读一些童话、神话或者动物故事。这个时期的阅读主要在于引导他们的感情,让他们理解生命,怜悯弱小,富有同情心。比如《西游记》、《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小王子》。
小学阶段的孩子,随着阅读能力的增强,就可以读些有内涵的书了,像《夏洛的网》、《三国演义》、《哈利·波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昆虫记》、《查理的巧克力工厂》、《汤姆大叔的小屋》等等。还可以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引导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中学阶段的孩子,进入了记忆力和接受能力最好的时期,应该读一些知识含量大、并且能够启发思想的书,像《上下五千年》、《西方哲学史》、《战争与和平》、《第三帝国》、《人类的文明》等等。这些书是讲述历史或者哲学的,它们能够帮助孩子分析社会、判断事物,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判断。
3、读书一定要有选择,并不是读书越多越好,或者是什么样的书都可以阅读。
我认识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俩自小喜欢琼瑶的小说,几乎每本必读,除了读还看电视剧。这两个孩子到了高中时,便休学了,因为她们痴迷于小说的情境中,荒废了学业,人坐在教室里,心思却恍惚着,听不进课去,考试便不及格。
哈佛大学的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平均收入要高于其它学校的毕业生,除了因为他们智力较好以外,还因为他们有高水平的老师,接受了高水平的教育。
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家长的任务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帮他们选择一些合适的图书,并且最好让孩子读的每一本图书,自己都要先了解一下。
大部分的经典名著,都是可以推荐给孩子阅读的,它们符合社会的审美和价值观念,并且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现代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有很多美文,孩子们可以读熟它们。而那些期望孩子将来有大作为的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多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书,甚至一些专业领域的书,让他们眼界广阔,谈吐、做事智慧、大气。
在每一个安宁、温馨的夜晚,都为孩子选一篇美文,与他们一起分享,或者任由他们自己去阅读,让它们成为家庭每日的精神营养。
很多年以后,我们会发现,读了些什么样书的孩子,便真正成为了什么样的人。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环境的影响。而图书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给予孩子的一个文化环境,并且让他们浸染其中,形成自己的生存实力和修养。如果孩子们没有很好地受到影响,或者误入了歧途,很有可能是家长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把这个环境建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