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化氢是许多工业生产中的副产物。目前,有70多种职业会接触到硫化氢。这些职业包括采矿、石油开采与提炼、皮革制造、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造纸、染料、印染、制糖、食品加工等.此外,有机物腐败场地也有硫化氢产生,并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粪池、污水池、纸浆池以及其他各类发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封闭和半封闭的设施、容器及管道内或低洼处。因此清理这些场所时,也会接触硫化氢。另外,硫化氢可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导起燃烧爆炸。
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CAS:7783-06-4,分子式H2S,为无色、有臭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子量34.08,熔点:82.9℃,沸点:-61.8℃,相对密度(空气=1):1.19,饱和蒸气压:2026.5kPa(25.5℃),临界温度:100.4℃,临界压力:9.01MPa,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5.5%,引燃温度:260℃,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0MPa,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致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类和石油溶剂以及原油中。
二、硫化氢的毒害特点
硫化氢属窒息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而且经人体的黏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中毒来的更快。硫化氢的急性毒作用靶器官和中毒机制可因其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由于人的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的就是人的中枢神经。硫化氢浓度在0.4毫克/立方米时,人能明显嗅到硫化氢的臭味;人吸入70—150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760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m/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发生闪电型死亡。
三、防范硫化氲中毒措施
夏季是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矿山企业和进行清理排污井、储浆池、储水池等作业的单位,要加强对有害气体中毒和贫氧窒息事故的预防,并对施救方法进行重点培训。使作业人员、救援人员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常识,提高自救互救救助技能;通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依法加强安监督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使用、存储、运输、以及处理硫化氢,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消防、危险化学品管理、监督等部门的安全审核、安全检查。使用或者能够产生硫化氢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选用有资质单位设计和生产的设备与装置,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检验与日常维护。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
有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产生和容易积存硫化氢的装置、设备、设施和重点部位等进行普查,建立作业前的中毒和窒息危害辨识制度、进入密闭空间或受限空间作业前的气体采样分析制度等。凡有进入坑、池、罐、釜、沟、井下、管道等存在或可能存在硫化氢气体的密闭空间、通风不畅的场所作业的,都应制定作业许可程序、作业安全规程、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和外部监护人员的职责;不得将进入井下、沟池、管道等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场所的清淤作业项目,发包给不具备有关资质和条件的单位及个人。
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硫化氢专职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应提高安全责任心,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书方可持证上岗。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复训和安全教育,使其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熟悉生产设备、作业场所、工作岗位的特点;明确存在的危险因素;掌握安全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知识以及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方法等。
4、防火防爆措施
使用或者能够产生硫化氢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明确严格的防火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动火作业必须严格落实审批制度。夏天高温必须采取遮阳避光、通风降温等措施。严禁明火、蒸汽、暴晒。使用或者能够产生硫化氢的场所周边严禁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并应明确分隔。
5、处理及储运安全措施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废弃物,禁止违章排放。并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实现密闭化生产,使装置区或生产作业环境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储运时设备、容器、管道等装置要稳妥、牢固,防止相碰击。连接口、连接管与装置必须紧密吻合,防止损坏而引起泄漏。设备的安全防护、联锁、信号、报警、保险等装置要齐全、完整、可靠、有效。有关压力表、调节阀、安全装置、计量设备、缓冲器和吊、运设备等必须完整且有效。各安全装置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测检验以及日常检查维护。专用运输车辆必须悬挂危险品标志,落实押运监护措施。
6、完善防中毒、窒息的措施
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发生意外生产安全事故或者事故苗子要及时报告。可能产生或处置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场所必须明确设置防中毒等有关警示标志,安装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和防爆排风扇。要把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告知作业人员,作业现场应具有对有害气体浓度、氧含量等进行检测的手段。要求作业人员要有两人以上同时到作业现场,站在上风向,一人作业,一人监护。并为作业人员配备便携式报警仪、满足实际需要的氧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救护带、救护等防护设施。还应在作业场所配备安装风向标、应急通讯设备、急救藥品、多功能灭火水枪以及消防栓、喷淋装置、消防软管等抢险设施、器材和物资。经常有组织的开展应急处置预案的演练,提高管理人员、上岗操作人员以及消防安全人员正确处置意外事故的应急能力。
四、事故现场的科学施救
从事硫化氢作业的人员,在遇到意外事故或者灾情时,要沉着应对,冷静处理,迅速实施危险化学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及时报警,寻求专业救护;救援者应佩带专业防护面具实施救援,禁止不具备条件的盲目施救,避免伤亡扩大。
1、迅速实施保护抢救
(1)首先要将浸湿的毛巾等织物捂住口鼻,迅速撤离毒害污染区域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洗漱、检查。
(2)迅速拨打119、110、120等急救电话求援。
(3)不要盲目奔跑,大声呼叫,防止毒气吸入和烟气呛入。要借用敲打声响,挥动光、色等物达到求救的目的。
(4)如遇到眼内有异物感时,应立即翻起眼皮,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刻就医;如感到呼吸不畅时,在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的空旷处后,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气温低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如呼吸困难,应马上给予输氧;如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注意切勿用口对口呼吸的方法,以防交错中毒,并立即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合理的采用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中、重度中毒有条件时可应用高压氧治疗。应注意实施急救措施,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
(5)消防抢救人员必须做好自我保护和呼应互救,穿戴全身防火、防毒等的服装,如: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佩戴化学防护手套等,确保施救抢险人员和现场的安全。
2、立即组织应急排险
(1)迅速找到并切断、封堵气源、火源等危险源,防止蔓延、扩散。如一时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容许熄灭正在燃烧或泄漏的硫化氢气体。遇到容器或者管道的,应喷水降温、冷却,降低容器、管道内的压力和温度。
(2)站在上风处,采用喷射雾状水进行污染区域的稀释、溶解和冲洗,阻止硫化氢气体的蔓延、扩散。并选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
(3)发生事故或者危险源位于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博物馆、重要部门以及娱乐场所或者居民住宅区等人员稠密附近的,必须立即采取喷设“水墙”等来设置屏障,以防火灾、爆炸、毒气灾害。
(4)周围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物品,必须迅速分隔、转移。
(5)谨慎动用电气装置、电气线路,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电气设备和工具等。
3、加强现场监护处理
(1)抓紧时间进行修复、检验,及时封堵、修复损坏的泄漏处。进入容器、管道等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域时,必须落实监护。
(2)采取合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加速硫化氢毒气的排散,控制和降低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浓度和含量。
(3)控制現场,安全、妥善处理废液、废气和残余物。
(4)严禁其他人员进入现场内。撤离现场的施救人员,必须进行淋浴、更衣、换洗服装和检查。
(5)禁止现场吸烟、进食和饮水。
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CAS:7783-06-4,分子式H2S,为无色、有臭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子量34.08,熔点:82.9℃,沸点:-61.8℃,相对密度(空气=1):1.19,饱和蒸气压:2026.5kPa(25.5℃),临界温度:100.4℃,临界压力:9.01MPa,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5.5%,引燃温度:260℃,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0MPa,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致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类和石油溶剂以及原油中。
二、硫化氢的毒害特点
硫化氢属窒息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而且经人体的黏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中毒来的更快。硫化氢的急性毒作用靶器官和中毒机制可因其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由于人的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的就是人的中枢神经。硫化氢浓度在0.4毫克/立方米时,人能明显嗅到硫化氢的臭味;人吸入70—150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760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m/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发生闪电型死亡。
三、防范硫化氲中毒措施
夏季是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矿山企业和进行清理排污井、储浆池、储水池等作业的单位,要加强对有害气体中毒和贫氧窒息事故的预防,并对施救方法进行重点培训。使作业人员、救援人员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常识,提高自救互救救助技能;通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依法加强安监督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使用、存储、运输、以及处理硫化氢,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消防、危险化学品管理、监督等部门的安全审核、安全检查。使用或者能够产生硫化氢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选用有资质单位设计和生产的设备与装置,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检验与日常维护。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
有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产生和容易积存硫化氢的装置、设备、设施和重点部位等进行普查,建立作业前的中毒和窒息危害辨识制度、进入密闭空间或受限空间作业前的气体采样分析制度等。凡有进入坑、池、罐、釜、沟、井下、管道等存在或可能存在硫化氢气体的密闭空间、通风不畅的场所作业的,都应制定作业许可程序、作业安全规程、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和外部监护人员的职责;不得将进入井下、沟池、管道等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场所的清淤作业项目,发包给不具备有关资质和条件的单位及个人。
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硫化氢专职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应提高安全责任心,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书方可持证上岗。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复训和安全教育,使其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熟悉生产设备、作业场所、工作岗位的特点;明确存在的危险因素;掌握安全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知识以及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方法等。
4、防火防爆措施
使用或者能够产生硫化氢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明确严格的防火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动火作业必须严格落实审批制度。夏天高温必须采取遮阳避光、通风降温等措施。严禁明火、蒸汽、暴晒。使用或者能够产生硫化氢的场所周边严禁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并应明确分隔。
5、处理及储运安全措施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废弃物,禁止违章排放。并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实现密闭化生产,使装置区或生产作业环境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储运时设备、容器、管道等装置要稳妥、牢固,防止相碰击。连接口、连接管与装置必须紧密吻合,防止损坏而引起泄漏。设备的安全防护、联锁、信号、报警、保险等装置要齐全、完整、可靠、有效。有关压力表、调节阀、安全装置、计量设备、缓冲器和吊、运设备等必须完整且有效。各安全装置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测检验以及日常检查维护。专用运输车辆必须悬挂危险品标志,落实押运监护措施。
6、完善防中毒、窒息的措施
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发生意外生产安全事故或者事故苗子要及时报告。可能产生或处置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场所必须明确设置防中毒等有关警示标志,安装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和防爆排风扇。要把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告知作业人员,作业现场应具有对有害气体浓度、氧含量等进行检测的手段。要求作业人员要有两人以上同时到作业现场,站在上风向,一人作业,一人监护。并为作业人员配备便携式报警仪、满足实际需要的氧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救护带、救护等防护设施。还应在作业场所配备安装风向标、应急通讯设备、急救藥品、多功能灭火水枪以及消防栓、喷淋装置、消防软管等抢险设施、器材和物资。经常有组织的开展应急处置预案的演练,提高管理人员、上岗操作人员以及消防安全人员正确处置意外事故的应急能力。
四、事故现场的科学施救
从事硫化氢作业的人员,在遇到意外事故或者灾情时,要沉着应对,冷静处理,迅速实施危险化学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及时报警,寻求专业救护;救援者应佩带专业防护面具实施救援,禁止不具备条件的盲目施救,避免伤亡扩大。
1、迅速实施保护抢救
(1)首先要将浸湿的毛巾等织物捂住口鼻,迅速撤离毒害污染区域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洗漱、检查。
(2)迅速拨打119、110、120等急救电话求援。
(3)不要盲目奔跑,大声呼叫,防止毒气吸入和烟气呛入。要借用敲打声响,挥动光、色等物达到求救的目的。
(4)如遇到眼内有异物感时,应立即翻起眼皮,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刻就医;如感到呼吸不畅时,在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的空旷处后,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气温低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如呼吸困难,应马上给予输氧;如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注意切勿用口对口呼吸的方法,以防交错中毒,并立即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合理的采用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中、重度中毒有条件时可应用高压氧治疗。应注意实施急救措施,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
(5)消防抢救人员必须做好自我保护和呼应互救,穿戴全身防火、防毒等的服装,如: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佩戴化学防护手套等,确保施救抢险人员和现场的安全。
2、立即组织应急排险
(1)迅速找到并切断、封堵气源、火源等危险源,防止蔓延、扩散。如一时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容许熄灭正在燃烧或泄漏的硫化氢气体。遇到容器或者管道的,应喷水降温、冷却,降低容器、管道内的压力和温度。
(2)站在上风处,采用喷射雾状水进行污染区域的稀释、溶解和冲洗,阻止硫化氢气体的蔓延、扩散。并选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
(3)发生事故或者危险源位于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博物馆、重要部门以及娱乐场所或者居民住宅区等人员稠密附近的,必须立即采取喷设“水墙”等来设置屏障,以防火灾、爆炸、毒气灾害。
(4)周围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物品,必须迅速分隔、转移。
(5)谨慎动用电气装置、电气线路,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电气设备和工具等。
3、加强现场监护处理
(1)抓紧时间进行修复、检验,及时封堵、修复损坏的泄漏处。进入容器、管道等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域时,必须落实监护。
(2)采取合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加速硫化氢毒气的排散,控制和降低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浓度和含量。
(3)控制現场,安全、妥善处理废液、废气和残余物。
(4)严禁其他人员进入现场内。撤离现场的施救人员,必须进行淋浴、更衣、换洗服装和检查。
(5)禁止现场吸烟、进食和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