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团队意识是当今社会对公民要求的一项基本素质,初中是培养学生形成团队意识的最佳时期,而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团队性运动,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初中篮球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篮球教学;培养;初中学生;团队意识
篮球运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团队所有成员信念、价值追求、意志品质的整合并在团队整体作风、凝聚力、纪律性和士气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众所周知,当今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中,篮球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国内比较普及的一种体育运动,在篮球教学或比赛中,竞争和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在篮球运动中团队合作是基本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呢?
一、初中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团队意识指的是一群有信念、有能力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互相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才智和资源,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公正和不和谐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大公无私、诚心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从篮球运动的发展历史进程可以看出,篮球队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在实际比赛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初中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团队合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篮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个人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无论个人多么成功都不算成功,只有集体的成功才是个人的成功。当一个球队内部,人人都从思想上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队员与队员,队员与教练之间,教练与教练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融洽的心理状态。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是团队所有成员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修养、意志品质的整合并在团队整体作风、纪律性、凝聚力和士气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因此,篮球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团队意识尤为重要。
二、初中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途径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在学习运球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授运球技巧和团队合作技巧,在向学生进行演示,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教学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掌握运球技巧。理论知识掌握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运球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小组中球技较好的不要过多的运球同样也很重要。如果在比赛中过多的运球,会使其他队友只能站在傍边旁观,从而失去了篮球运动所提倡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速度运球比较慢,学生在练习运球的过程中同时可以练习传球,有利于后续的练习。
2.合理划分小组,优势互补
一个班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身高较高,在篮球训练中表现较好,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不适应篮球教学。教师应将班级成员合理划分,根据学生的意愿和综合能力综合考虑划分小组,小组划分合理与否,会影响篮球教学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实力相当,在后期竞技时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教师要让小组成员优势互补、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在自由组队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小组。组队完成后,教師要协助队长确定团队成员的具体职责,让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团队和凝聚力。例如,在球场上小前锋是一个非常灵活的位子,就好像詹姆斯一样。一个打得好的小前锋需要弹跳力较强的身体素质、快、灵,准的打球风格,教师应根据这个标准来选择小前锋的人选,培养团队顽强、团结的战斗作风。在实际训练中以战术训练为重点,从技术入手狠抓五个环节,即体力素质,投篮命中率,篮板球,积极防守,传接球。
3.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教师主导性的发挥直接影响了篮球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所改动。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应协助学生组队,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主要起到一个指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教师应协调组员关系,确保学生都参与到篮球练习中,确保教学效果。
4.教师应重视教学反馈
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教师及时改变不科学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篮球技巧。除了让学生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外,教师还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采用无记名评价、成员经验分享等方式,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教师通过综合的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同时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例如,由于学生心智发育不全,有的队长可能会有独断专政、不听取队员的有利意见的情况。教师要在矛盾激化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和队长及时进行沟通,引导队长改进管理团队的方法,必要时,教师可以更改队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有利于小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
5.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学生团队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团队磨合。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要突破专业、性别的限制,在划分团队的时候,考虑团队成员的多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小组中有一定比例的女生,可以调动团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增强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采取小组合作互助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进步,共同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要发挥引导者作用,及时解决团队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改进不足,以团队利益为最高利益,改掉争强好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董凤娟.初中篮球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2]钱逸蓉.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2015(09).
关键词:篮球教学;培养;初中学生;团队意识
篮球运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团队所有成员信念、价值追求、意志品质的整合并在团队整体作风、凝聚力、纪律性和士气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众所周知,当今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中,篮球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国内比较普及的一种体育运动,在篮球教学或比赛中,竞争和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在篮球运动中团队合作是基本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呢?
一、初中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团队意识指的是一群有信念、有能力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互相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才智和资源,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公正和不和谐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大公无私、诚心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从篮球运动的发展历史进程可以看出,篮球队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在实际比赛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初中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团队合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篮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个人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无论个人多么成功都不算成功,只有集体的成功才是个人的成功。当一个球队内部,人人都从思想上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队员与队员,队员与教练之间,教练与教练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融洽的心理状态。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是团队所有成员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修养、意志品质的整合并在团队整体作风、纪律性、凝聚力和士气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因此,篮球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团队意识尤为重要。
二、初中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途径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在学习运球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授运球技巧和团队合作技巧,在向学生进行演示,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教学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掌握运球技巧。理论知识掌握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运球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小组中球技较好的不要过多的运球同样也很重要。如果在比赛中过多的运球,会使其他队友只能站在傍边旁观,从而失去了篮球运动所提倡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速度运球比较慢,学生在练习运球的过程中同时可以练习传球,有利于后续的练习。
2.合理划分小组,优势互补
一个班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身高较高,在篮球训练中表现较好,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不适应篮球教学。教师应将班级成员合理划分,根据学生的意愿和综合能力综合考虑划分小组,小组划分合理与否,会影响篮球教学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实力相当,在后期竞技时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教师要让小组成员优势互补、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在自由组队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小组。组队完成后,教師要协助队长确定团队成员的具体职责,让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团队和凝聚力。例如,在球场上小前锋是一个非常灵活的位子,就好像詹姆斯一样。一个打得好的小前锋需要弹跳力较强的身体素质、快、灵,准的打球风格,教师应根据这个标准来选择小前锋的人选,培养团队顽强、团结的战斗作风。在实际训练中以战术训练为重点,从技术入手狠抓五个环节,即体力素质,投篮命中率,篮板球,积极防守,传接球。
3.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教师主导性的发挥直接影响了篮球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所改动。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应协助学生组队,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主要起到一个指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教师应协调组员关系,确保学生都参与到篮球练习中,确保教学效果。
4.教师应重视教学反馈
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教师及时改变不科学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篮球技巧。除了让学生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外,教师还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采用无记名评价、成员经验分享等方式,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教师通过综合的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同时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例如,由于学生心智发育不全,有的队长可能会有独断专政、不听取队员的有利意见的情况。教师要在矛盾激化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和队长及时进行沟通,引导队长改进管理团队的方法,必要时,教师可以更改队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有利于小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
5.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学生团队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团队磨合。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要突破专业、性别的限制,在划分团队的时候,考虑团队成员的多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小组中有一定比例的女生,可以调动团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增强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采取小组合作互助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进步,共同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要发挥引导者作用,及时解决团队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改进不足,以团队利益为最高利益,改掉争强好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董凤娟.初中篮球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2]钱逸蓉.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