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当然,数学学习中也有一些内容可与思想品德教育挂上钩,如学习圆周率时,可以联系到我国的祖冲之,以此来激发民族自豪感,但光靠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然不够,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数学的德育因素,丰富数学的德育内容,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在阐释数学概念时,采用矛盾分析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数学体系中到处可以找到印证。如在数学概念方面,正负整数和正负分数对立统一于有理数之中,有理数和无理数对立统一于实数之中,实数和虚数对立统一于复数之中,还有常量与变量,函数与反函数,有限与无限等,都表现为对立的形式,可以说,运用矛盾分析法才能更好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在讲授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时,就利用它来提高学生对“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的无限交替过程的认识。”事实上,离心率e由零逐渐接近l时,曲线是椭圆且由接近圆逐渐变得很扁平,这是一个量变过程。当e=1时,就发生了质变,它不再是椭圆了,而是抛物线。当e>1时,曲线再次发生质变,变成了双曲线,接着又是一个量变过程。随着e趋向无穷大时。曲线又发生质变,成为两条相交直线。这说明离心率e在数量上的变化引起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的质变。可见,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予以揭示,这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还可使他们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为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讲授数学方法时,采用史料激励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标中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中教学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
  
  3.在解答数学习题时,采用实例引申法,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人多是我国最大的难题,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我市地处浙南丘陵地区,这里计划生育工作往往不被农民理解的情况,我就将国家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拟成有关习题让学生解答,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4.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采用“以美启智”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还有具体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所构成的相似美,如数学式的相似,图象的相似,命题结构的相似等,重要的是相似命题存在相似的解决办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美的规律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开智慧之门,使命题得到巧妙的解答。
  
  5.充分利用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采用知行统一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学生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订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使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中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不仅要善于把教材作为科学知识来传授,而且要善于把教材作为德育内容来渗透,但教学时,不能不顾教材的体系和特点,不顾学生的实际状况,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而是要将德育内容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随风潜入。育人无声,使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有着多种教学活动,其目的都是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重讲述“说课”这一种教学活动,看看它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围绕教学展开的。  关键词:说课;教师素质;教学活动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践者和实施者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关键作用。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把提高教育素质转移到依靠教育教学科研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轨道上来,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  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人过
无论是学者,还是草根;无论是身处异国的华侨,还是漂泊不定的游子,不管身处何处,都不会忘记哺育滋养他的故土。我非常欣赏著名乡土诗人郁天雨说过的一句话:爱自己的家乡,你就该用你的笔去赞美他。因此,我接手现在这班六年级的孩子时,指导他们完成的第一篇习作便是《我的家乡》。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孩子们听到作文题时的不屑神情。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
摘要: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成为普遍的现象。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却有利有弊。在具体分析了其利弊的基础上,试图寻出问题的根源,并为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及网络等现代化技术逐渐普及,巨大地改变着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也很自然地给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带来了改变。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提出用五到十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上
摘 要:阐明了网络时代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体转变为“导航员”,论述了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新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网络;角色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价值体现在教学价值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一系列引导方式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在管理理念、组织结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就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改革;创新;效益     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着诸多管理的问题。如何通过强化管理出效益?这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实践出发,谈一谈职业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坚持服务宗旨,创新办学机制   中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质疑?怎么能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课堂,展露自己的才华,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是每一位教师应深思的问题。为此,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时,案例教学法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关注。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对具
1.注重情感,关注心灵  真正的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而不是“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关注学生的心灵,首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之间是灵魂的平等交流。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灵,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心灵。语文老师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或年轻的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寻找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寻找走进孩子心灵的方式。  2.倡导自主,尊重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但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作为一种时尚的通讯工具已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宠儿”,“手机一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校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数普通中学都作出了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而职业学校,因其培养目标的不同,一般都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手机一旦进校园就是一把双刃剑。由手机引发的种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如何对待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成为学校在信息时代下的德育研究的新课题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的情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比较容易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学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可以说它是解决教学矛盾,促进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有效途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增强学生语言表现力的关键之一,因此,教师在设计朗读教学的目标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目标的要求,依据不同阶段、不同水平、不同性别的特点,在每一课、每一层、每一块的朗读教学中都要有的放矢设定其目标和要求,或是理解性的,或是评价性的,或是鉴赏性的,都是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赋予课文新的艺术生命。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目标设计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