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阳光私募基金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研究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her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特征,决定了市场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和非理性因素,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易发生扭曲,这使得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变得难以从直观上加以判断。从阳光私募基金的收益与风险关系来看,可能并不一定表现为理论预期的高收益一高风险特征。中国阳光私募基金行为的复杂性,决定了关于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判断更多地是一个实证问题。对相关理论及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采用分组方式描述性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市场上涨和下跌时,风险与收益表现出不同的关系特征。
  关键词:阳光私募基金;CF-Va;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3-0096-05
  一、引言
  一直以来,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始终是金融市场所关注的焦点。在标准金融理论中,投资者被假定为是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对较高风险的承担自然需要较高的收益作为补偿,风险与收益之间应对应或匹配,二者正相关。然而,该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之上的,而这需满足相当苛刻的条件。实际上,通常的观点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有效市场假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众多的研究也表明,即使对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的判断也存在着众多的争议。虽然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律和机制都在不断完善,但要达到成熟市场的标准仍尚需时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特征决定了市场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和非理性因素,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易发生扭曲,这使得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变得难以从直观上加以判断。
  阳光私募基金是借助信托公司发行的,经过监管机构备案,资金实现第三方银行托管,有定期业绩报告的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阳光私募基金与一般(即所谓“灰色的”)私募证券基金的区别主要在于规范化、透明化,由于借助信托公司平台发行能保证私募认购者的资金安全。阳光私募基金可以说是在中国环境下的特殊产物,由于民间私募基金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保障和监管的缺失使得民间私募基金的发展遇到瓶颈,私募基金管理者不得不寻求其他合法化的途径,而信托公司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使私募基金“阳光化”的渠道。近年来,阳光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据2011年1月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阳光私募基金的总体规模已超过1200亿元,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作为一种针对中高端收入人群的投资理财工具,它与一般的开放式基金差异较大,具有其较为独特的运作方式和盈利模式。因为其私募的特性,仅对少数投资者负责,使得它没有公开披露信息的义务,所以投资行为不易被发现,或被人模仿。激励机制也是阳光私募基金重要的特征,管理者可以获取一定比例的收益提成,以激发管理者更热情地对待投资工作,当然这也可能促使管理者的投资行为更冒进。
  总之,与中国证券市场的总体特征类似,阳光私募基金的运作也充满了诸多的中国特色,而这使其许多行为难以用传统的标准理论加以解释。从收益与风险关系来看,二者的关系可能并不一定表现为理论预期的高收益一高风险特征。中国阳光私募基金行为的复杂性,决定了关于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判断更多地是一个实证问题,而这正是本文尝试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综述
  1952年Markowitz发表的《投资组合选择》一文奠定了现代投资理论的基石,提出了均值一方差理论,以均值度量预期收益,方差度量风险,给出了风险与收益的最优匹配原则,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寻求收益的最大化,或在既定的收益水平下寻求风险的最小化。Sharp(1964)、Intner(1965)和Mossin(1966)认为非系统性风险可通过投资的多元化加以消除,对预期收益产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可持续性战略已成为全球共识,但生态与社会环境的恶化显示其实践绩效令人堪忧,过于宏观的战略内涵令其实践者在决策过程中步履维艰。本文致力于缩小宏观战略与微观实践之间的鸿沟,以可持续内涵为出发点,从企业运作层面剖析利益相关者诉求、产品以及价值流程等关键决策要素,探讨其在企业供应链管理决策中的核心内容、拓展并设计了可持续性的LCA分析工具,提出了可持续性管理决策的标准。  关键词:可持续性;供应
期刊
内容提要: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是能源矿业权人取得矿业权的主要手段,但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矿业权有偿取得因素中各项税费性质模糊,定位相互矛盾等问题。要理顺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要从其理论基础入手分析。相对而言,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观理论更能建立起合理的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应在此基础上,厘清当前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各项税费的性质。将矿业权价款、矿业权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整合为权利金,增加资源耗
期刊
内容提要:我国的制造业目前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处于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的低端水平,在世界上出口竞争力较弱。技术创新与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存在明显的相互加强效应。一方面。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新产品和新工艺能够提高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将对技术创新与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相关性展开具体研究。
期刊
内容提要:区域规划是一个过程,包括编制、实施、评估及反馈调整等。目前国内普遍存在重规划结果轻规划过程、忽视规划实施评估及反馈调整现象。分析了区域规划评估的必要性,论述了规划评估的内容和方法,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反思了区域规划本身在目标制定、重点确定及其在规划实施中的调整问题。建立完善的规划评估制度既是提高规划工作质量的手段,也是改进社会决策、保障区域科学发展的需要;不论规划本身多
期刊
内容提要: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由于游客视角缺失、因子赋值不够科学等问题亟待改进。本文立足于旅游资源评价模式的反思与改进,回归旅游资源概念原义,全面重构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式的内容、主体与过程,并以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资源为例校验了新模式的方法和过程,最后对重构的评价模式的特点进行了说明,以便更好地商榷和应用。
期刊
内容提要:通过对兰州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说明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获取社会责任的渠道,了解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同时通过进一步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尝试对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对策  中国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3-0060-04  一
期刊
内容提要:农村劳动力的区域转移对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广州为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广州与其三个产业转移园区所在地梅州、阳江和湛江制造业的产业集中率、制造业中心值、SP指数等指标,发现广州的制造业转移趋势较明显,大部分产业都处于扩散状态。本文进一步基于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本轮广州市产业转移向外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创新力指标体系,选取厦门、深圳、大连、宁波作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以上城市的创新力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厦门在创新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厦门提升城市创新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创新力;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创新动力  中图分类号:F12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3-0064-05  在世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创新
期刊
内容提要:在借鉴国内外关于“成熟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区域金融成熟度模型,在重新构建了区域金融成熟度的相关指标体系及其测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我国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9个省市的相关金融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区域金融成熟度进行测算并排序。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由东向西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尤其是加强中西部区域金融支持体系建设。  关键
期刊
内容提要:一般认为,政府在教育、科学和文化等公共事业领域安排的支出多具有较强的外部正效应,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但就公共事业支出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而言,目前学术界还存在分歧。笔者从我国国情出发,认为该支出作为现代政府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具有生产性,可以形成有益于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无形资本形式。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协整分析方法较详尽地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