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智商是有差别的,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但不是能否成才、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愿吃苦、不能吃苦、不敢吃苦的懒人,在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上不认真、不愿多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造成了他们比别人落后,在行为和结果上的表现就是“笨人”,其实在他们的“笨”的现象后面,实质是他们真的懒。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 笨人 懒人
现在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在塑造主要人物的形象时,往往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着特殊潜质,在其成长过程中没用付出多少努力,忽然遇到某种变故,致使其潜质发挥,最终在不经意间成功了。这种过分的渲染一个人的能力,忽视过程的努力而成功的形象塑造,实则是对当代青年人教育的不负责任,也给了很多人以靠做美梦,一夜成名遐想找到了最好的人物原型。
一、学生学会了偷懒,致使他们成绩一直下滑
我原来一直认为,决定学生成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智力,现在我,彻底改变了这种观点。我把同一批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作为样本,统计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9年内各年的学业成绩。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1~2年级单科成绩高分段的平均分与低分段的平均分之间的差距仅几分(把该级成绩前1/3的学生定为高分段,后1/3的学生定为低分段),而到了小学六年级单科成绩的高分段的平均分与低分段的平均分之间的差距接近30分,初中三年级单科成绩的高分段的平均分与低分段的平均分之间的差距已经达到了50分。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同样的学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学业成绩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也就是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学业成绩上两极分化越来越大。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结果?
学科难度的增加是一个方面,教师的关注度也是一个方面,学生本身的智力水平也是一个方面,学生对本科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也是一个方面,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学生成绩逐渐加大呢?
利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就很容易找到答案:相同的一批的学生、同一个教师用同样的方法以相同的进度进行教学,不同的是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年龄在增大。随着学生的长大,不少学生已经知道了偷懒,他们知道了“知难而退”,所以不再像低年级那样努力了。这就是成绩差距增大的原因。
二、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获
按照惯性思维,一般情况下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体质相对差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体质普遍较好。通过近半年的训练,我们惊奇地发现,很多文化科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体育测试的单项科目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文化科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体质测试的单项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向辅导训练教师了解,并在训练场地实地观察,发现了一种现象:体质测试的单项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都非常的卖力甚至拼出了全力,其中一名文化课成绩在全校10名左右的女生的800米跑的成绩已经超过体育特长生的成绩,突破了3分钟。相反,文化科成绩相对较差的部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训练或迫于辅导教师的压力而疲于应付。特别是在跑步过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我们规定男生必须跑完5圈(跑道长度为300米),女生跑完4圈。在前三圈基本差不多,但到了第四圈的时候,不少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基本上就是应付了,有的干脆借口太累就不跑了,或者是在慢跑。这就验证了他们的体质测试成绩差不是他们的体质不好而是他们根本不愿付出更大的努力。
目前,还存在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学习能力优和学习成绩好的70%是女生,男生在学习竞争氛围中处于一个劣势,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如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综合能力排名靠前的绝大部分是女孩子,无论是课堂的反应、发言还是书写都是如此,在书写方面,大部分女孩子的字写都比较工整、认真,而男孩子的字写得潦草,甚至是敷衍。同时,在近五年的教师招考中也出现了一个非常让人深思的现象,在报名性别比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最后通过笔试、面试走上教师队伍的人员中,90%的是女孩,这里面有男孩子对教师行业的排斥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女孩子在备考中付出更多努力的原因。女孩子在学习成绩和招考通过方面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对待事物的认真程度决定的。这种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依然主导和左右着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一句话,男孩子学习差的主要原因不是男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差,而是从小在父母和其他长辈的疼爱甚至是溺爱下,导致了他们自身有优越感,在行为方面的表现是散漫、惰性十足。这种习惯和意识带到学校和学习上就显而易见的是随意和懒惰,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不认真、不愿多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造成了他们的成绩相对较差。
三、不愿吃苦、不能吃苦、不敢吃苦的人,往往吃苦一辈子
下面的这个例子也许更能说明这一点。我的初中同学东,当时在班内要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高富帅”,他爸爸是我们学校的后勤主任,而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是农民家庭,加上他长得比较帅,身高比我们高了半头,他在班内的同学关系相当好,尤其让我们羡慕的是他与女同学的关系,因为不少同学都受过他的“恩惠”。初一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在班内是5名左右。初二的时候,我发现他经常穿着当时比较时髦的衣服,梳着光鲜的头发,与学校里几个比较能捣乱的学生在一起偷着比玩、比穿。他的作业经常是让别的同学代劳,上课时会偷偷地看小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的成绩一直下滑,为了掩饰自己的成绩会被家长发现,考试时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作弊,曾经有一次,他事先把考试题给弄出来了(因为油印员是他爸爸的下属)。所以,他的虚假成绩是我们班公开的秘密,一直到中考的时候,才显露出来,后来在他爸爸的强制下,虽然复读了几年,由于他不愿像我们一样“死读书”,成绩一直不好,没办法只能去参军,在军队上也没能让他有过多的改变,最终他回家种地了。
几年前,我去联系的村里走访农户,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看到一个穿着破旧劳保服的又黑又老的中年人站在了我面前,直到他自我介绍时我才认出是东,但与我印象中光鲜、帅气的他已经判若两人了,给他握手时,分明感觉到了有着厚厚老茧的手。从别人的闲聊中得知,他妻子对他的懒惰和嗜酒的习惯厌烦至极,对现在的贫穷家庭失望透顶,已经于两年前离家出走了,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是由他已经退休的爸爸负责照顾,他主要在建筑队里打零工,村里大部分对他的家庭和他的为人表示厌恶,妻子的出走,才真正让他有所醒悟。
时间真是一把残酷的刻刀,十多年就把一个高富帅的小伙子雕刻成了一个让老态十足的中年人,也刻掉了我们当年心目中对他的羡慕形像,让我再一次对懒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东的经历和结局让我沉思了很久,应该说,以他的家庭背景、聪明才智和形象气质完全可以走上一条比我们(当时班内30多名同学通过升学和其他途径,现在都有安逸的生活)更好的道路,但他在利用自己的聪明和条件来恣意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在该拼搏、该努力的时候选择了安逸,在别人挥洒汗水辛勤耕耘的时候,他却在过早的享受了人生。有些人年轻时过早的学会了偷懒,必然要在今后的生活中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亏欠过的账,这是很公平的,我非常赞成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不要用几年的放纵,换取一生的卑微”。
人的智商是有差别的,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但不是能否成才、成功的主要因素。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以目标为引领,以正确态度为方向,以不懈努力为动力的汽车,这辆车的行驶,方向和动力是关键,只有把握住了正确前进方向,并持续不断的输出强劲的动力,才能走向目的地。
所以在行为和结果上表现为“笨”的人并不真正的是笨人,在他们的“笨”的现象后面,实质是他们真的懒。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 笨人 懒人
现在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在塑造主要人物的形象时,往往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着特殊潜质,在其成长过程中没用付出多少努力,忽然遇到某种变故,致使其潜质发挥,最终在不经意间成功了。这种过分的渲染一个人的能力,忽视过程的努力而成功的形象塑造,实则是对当代青年人教育的不负责任,也给了很多人以靠做美梦,一夜成名遐想找到了最好的人物原型。
一、学生学会了偷懒,致使他们成绩一直下滑
我原来一直认为,决定学生成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智力,现在我,彻底改变了这种观点。我把同一批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作为样本,统计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9年内各年的学业成绩。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1~2年级单科成绩高分段的平均分与低分段的平均分之间的差距仅几分(把该级成绩前1/3的学生定为高分段,后1/3的学生定为低分段),而到了小学六年级单科成绩的高分段的平均分与低分段的平均分之间的差距接近30分,初中三年级单科成绩的高分段的平均分与低分段的平均分之间的差距已经达到了50分。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同样的学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学业成绩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也就是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学业成绩上两极分化越来越大。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结果?
学科难度的增加是一个方面,教师的关注度也是一个方面,学生本身的智力水平也是一个方面,学生对本科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也是一个方面,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学生成绩逐渐加大呢?
利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就很容易找到答案:相同的一批的学生、同一个教师用同样的方法以相同的进度进行教学,不同的是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年龄在增大。随着学生的长大,不少学生已经知道了偷懒,他们知道了“知难而退”,所以不再像低年级那样努力了。这就是成绩差距增大的原因。
二、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获
按照惯性思维,一般情况下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体质相对差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体质普遍较好。通过近半年的训练,我们惊奇地发现,很多文化科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体育测试的单项科目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文化科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体质测试的单项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向辅导训练教师了解,并在训练场地实地观察,发现了一种现象:体质测试的单项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都非常的卖力甚至拼出了全力,其中一名文化课成绩在全校10名左右的女生的800米跑的成绩已经超过体育特长生的成绩,突破了3分钟。相反,文化科成绩相对较差的部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训练或迫于辅导教师的压力而疲于应付。特别是在跑步过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我们规定男生必须跑完5圈(跑道长度为300米),女生跑完4圈。在前三圈基本差不多,但到了第四圈的时候,不少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基本上就是应付了,有的干脆借口太累就不跑了,或者是在慢跑。这就验证了他们的体质测试成绩差不是他们的体质不好而是他们根本不愿付出更大的努力。
目前,还存在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学习能力优和学习成绩好的70%是女生,男生在学习竞争氛围中处于一个劣势,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如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综合能力排名靠前的绝大部分是女孩子,无论是课堂的反应、发言还是书写都是如此,在书写方面,大部分女孩子的字写都比较工整、认真,而男孩子的字写得潦草,甚至是敷衍。同时,在近五年的教师招考中也出现了一个非常让人深思的现象,在报名性别比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最后通过笔试、面试走上教师队伍的人员中,90%的是女孩,这里面有男孩子对教师行业的排斥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女孩子在备考中付出更多努力的原因。女孩子在学习成绩和招考通过方面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对待事物的认真程度决定的。这种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依然主导和左右着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一句话,男孩子学习差的主要原因不是男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差,而是从小在父母和其他长辈的疼爱甚至是溺爱下,导致了他们自身有优越感,在行为方面的表现是散漫、惰性十足。这种习惯和意识带到学校和学习上就显而易见的是随意和懒惰,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不认真、不愿多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造成了他们的成绩相对较差。
三、不愿吃苦、不能吃苦、不敢吃苦的人,往往吃苦一辈子
下面的这个例子也许更能说明这一点。我的初中同学东,当时在班内要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高富帅”,他爸爸是我们学校的后勤主任,而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是农民家庭,加上他长得比较帅,身高比我们高了半头,他在班内的同学关系相当好,尤其让我们羡慕的是他与女同学的关系,因为不少同学都受过他的“恩惠”。初一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在班内是5名左右。初二的时候,我发现他经常穿着当时比较时髦的衣服,梳着光鲜的头发,与学校里几个比较能捣乱的学生在一起偷着比玩、比穿。他的作业经常是让别的同学代劳,上课时会偷偷地看小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的成绩一直下滑,为了掩饰自己的成绩会被家长发现,考试时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作弊,曾经有一次,他事先把考试题给弄出来了(因为油印员是他爸爸的下属)。所以,他的虚假成绩是我们班公开的秘密,一直到中考的时候,才显露出来,后来在他爸爸的强制下,虽然复读了几年,由于他不愿像我们一样“死读书”,成绩一直不好,没办法只能去参军,在军队上也没能让他有过多的改变,最终他回家种地了。
几年前,我去联系的村里走访农户,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看到一个穿着破旧劳保服的又黑又老的中年人站在了我面前,直到他自我介绍时我才认出是东,但与我印象中光鲜、帅气的他已经判若两人了,给他握手时,分明感觉到了有着厚厚老茧的手。从别人的闲聊中得知,他妻子对他的懒惰和嗜酒的习惯厌烦至极,对现在的贫穷家庭失望透顶,已经于两年前离家出走了,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是由他已经退休的爸爸负责照顾,他主要在建筑队里打零工,村里大部分对他的家庭和他的为人表示厌恶,妻子的出走,才真正让他有所醒悟。
时间真是一把残酷的刻刀,十多年就把一个高富帅的小伙子雕刻成了一个让老态十足的中年人,也刻掉了我们当年心目中对他的羡慕形像,让我再一次对懒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东的经历和结局让我沉思了很久,应该说,以他的家庭背景、聪明才智和形象气质完全可以走上一条比我们(当时班内30多名同学通过升学和其他途径,现在都有安逸的生活)更好的道路,但他在利用自己的聪明和条件来恣意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在该拼搏、该努力的时候选择了安逸,在别人挥洒汗水辛勤耕耘的时候,他却在过早的享受了人生。有些人年轻时过早的学会了偷懒,必然要在今后的生活中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亏欠过的账,这是很公平的,我非常赞成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不要用几年的放纵,换取一生的卑微”。
人的智商是有差别的,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但不是能否成才、成功的主要因素。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以目标为引领,以正确态度为方向,以不懈努力为动力的汽车,这辆车的行驶,方向和动力是关键,只有把握住了正确前进方向,并持续不断的输出强劲的动力,才能走向目的地。
所以在行为和结果上表现为“笨”的人并不真正的是笨人,在他们的“笨”的现象后面,实质是他们真的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