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因此,找准德育的切入点,是最基本的而且是最有效的途径。下面我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把握学科育人的方法
1.抓住课前五分钟的演讲
我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演讲的说话训练。有时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有時让学生评述周围发生的事件。活动结束后,我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获得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如“程门立雪”、“曾子杀猪”、“手不释卷”等成语教会了学生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此时此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我抓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创设问题情境,渗透德育
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导入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执教《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了有关道德的名言相互交感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启示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思考: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为什么给作者留下了终生的回忆和难忘的启示?这样,学生在深地了解后,带着好奇心走进课文来学习新知识。
3.在生情并茂的朗读中激发情感
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了,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气势美。例如: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这类课文时,我和学生们在生情并茂的朗读中,用心感受到了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从而领悟到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4.在诗歌赏析中受到品德教育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极其特色的一朵奇葩,它以其优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丰富的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形成了我们博大精深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为什么不把一些优秀的、经典的好书放在他们的小手上,让书上那些诗意的语言,丰富而高贵的情感流淌进他们幼嫩的心田?。如:学习《望天门山》可凭借作者描写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诵读《赠汪伦》可凭借诗人李白的心声,教育学生珍惜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赏析《悯农一》可凭借诗歌描写的场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节约粮食
5.在积累名言警句中渗透德育
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材中,名言警句达130条之多,由于这些的名言警句学生易记、易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日积月累,将是学生一笔不小的财富,因为“美好的东西在心中,才能抵挡邪恶。”这些美德格言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这对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6.在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古诗和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不可忽视,应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激发写作。评价时也要渗透德育,因为学生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成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会触发种种思想感情,对所写的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
1.充分挖掘新课程资源
(1)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2)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插图及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儿童观察特点,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中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另外除插图、挂图、电教配套设施之外,报刊、网络、研讨会、博物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家庭生活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创设情景,制造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里,激发出情感,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达到陶冶学生情操,获得思想启迪的作用。
2.紧扣文本,实现道德内化
(1)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丑小鸭》、《数星星的孩子》等,利用这些故事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
(2)抓住重点语段,领悟思想内容。例:《穷人》课文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心理、环境、对话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朗读,感悟穷人的美好品质。如:家里整洁而温馨、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让学生从朴实的语句中领会到桑娜、渔夫善良的心灵。理解他们道德情操的高尚,精神世界的富足。
3.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
《白杨》一文中对学生真正震撼的是结尾:“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与这种高大挺秀的形象相联系的情感油然而生。
4.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说教上,教育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还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广泛开展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利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加强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坚定热爱祖国、引导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健康成长。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应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让自己充满信心的去完成这个计划。
一、把握学科育人的方法
1.抓住课前五分钟的演讲
我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演讲的说话训练。有时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有時让学生评述周围发生的事件。活动结束后,我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获得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如“程门立雪”、“曾子杀猪”、“手不释卷”等成语教会了学生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此时此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我抓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创设问题情境,渗透德育
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导入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执教《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了有关道德的名言相互交感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启示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思考: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为什么给作者留下了终生的回忆和难忘的启示?这样,学生在深地了解后,带着好奇心走进课文来学习新知识。
3.在生情并茂的朗读中激发情感
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了,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气势美。例如: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这类课文时,我和学生们在生情并茂的朗读中,用心感受到了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从而领悟到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4.在诗歌赏析中受到品德教育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极其特色的一朵奇葩,它以其优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丰富的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形成了我们博大精深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为什么不把一些优秀的、经典的好书放在他们的小手上,让书上那些诗意的语言,丰富而高贵的情感流淌进他们幼嫩的心田?。如:学习《望天门山》可凭借作者描写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诵读《赠汪伦》可凭借诗人李白的心声,教育学生珍惜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赏析《悯农一》可凭借诗歌描写的场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节约粮食
5.在积累名言警句中渗透德育
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材中,名言警句达130条之多,由于这些的名言警句学生易记、易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日积月累,将是学生一笔不小的财富,因为“美好的东西在心中,才能抵挡邪恶。”这些美德格言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这对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6.在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古诗和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不可忽视,应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激发写作。评价时也要渗透德育,因为学生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成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会触发种种思想感情,对所写的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
1.充分挖掘新课程资源
(1)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2)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插图及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儿童观察特点,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中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另外除插图、挂图、电教配套设施之外,报刊、网络、研讨会、博物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家庭生活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创设情景,制造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里,激发出情感,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达到陶冶学生情操,获得思想启迪的作用。
2.紧扣文本,实现道德内化
(1)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丑小鸭》、《数星星的孩子》等,利用这些故事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
(2)抓住重点语段,领悟思想内容。例:《穷人》课文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心理、环境、对话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朗读,感悟穷人的美好品质。如:家里整洁而温馨、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让学生从朴实的语句中领会到桑娜、渔夫善良的心灵。理解他们道德情操的高尚,精神世界的富足。
3.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
《白杨》一文中对学生真正震撼的是结尾:“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与这种高大挺秀的形象相联系的情感油然而生。
4.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说教上,教育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还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广泛开展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利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加强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坚定热爱祖国、引导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健康成长。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应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让自己充满信心的去完成这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