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给你打开一扇窗 !”这话一点也不假,它在我班里的一名孩子——梓明同学身上得到充分印证。老天对梓明同学很不公平:一出生他就有异于常人。上帝没有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他不能像常人一样正常行走,不能像同龄孩子一样外出玩耍,因此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大部份都是手术台的恐怖画面与别人歧视的目光。也许上帝为了弥补对梓明同学的不公,于是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勤劳忠厚的爸爸,一个平凡而又无比伟大的妈妈。在父母的努力下梓明接受到了最好的医疗,克服了病魔,学会了独自行走,争取了到正常学校随班就读的机会。当班里有了这样一个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后,我对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怎样才能让特殊孩子融入到正常孩子的生活?怎样才能让他们和睦相处?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了解梓明的生活现状,真诚地关爱他?
一、用心对待
随班就读的梓明12岁才入读一年级,孩子们好奇地察看着这位高个子却行动不便、语言不清、双手几乎不能握笔的哥哥,他们眼里写满了好奇,他们不理解这样一位特殊的哥哥为什么会是自己的同学。当他们发现这位哥哥“特殊”之处时,部分调皮的小男生会嘲笑他,疏远他。每到这时,梓明总会一声不哼,把头埋得很低,但一见到来接他放学的妈妈时,他就会流泪。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利用主题班会课把梓明过去的12年求医经历通过PPT呈现在孩子们眼前;把梓明的成长历程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然后让孩子们谈感受;把梓明的父母为梓明所付出的努力一一道出……经过多节班会课的教育,孩子们对梓明有了深入的了解,不但对梓明父母肃然起敬,还佩服梓明的坚强。自此以后,孩子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余时间,同学们会主动地围着梓明跟他聊天;课下孩子们主动地帮梓明装水;阅读课,孩子们会主动地为他拿课外书;班里无论谁生日,总会帮他留一份礼物……在教学中,我采用激励教育,唤起学生信心;平等对待特殊学生,适度进行帮助指导。正常生有的待遇,特殊学生也应有,对他们的教育要做到“特”而又不“特”,要从表面上让学生体会不出有什么不同之处。渐渐地,梓明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二、真心赏识
随班就读生与一般孩子的差异不仅仅在行为上,更在于心理上。由于身体的残疾,家人出于补偿心理往往会多加呵护,使他们的心经不起丝毫的刺激。身为老师的我们若不加以引导,他们就会更自卑,走不自卑的枷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教育的百花园里辛勤耕耘,精心浇灌,每一个学生一定会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景。那些随班就读的学生,他们也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有着自己的人格,需要他人的欣赏。我们教师应睁大眼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们,而且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他们!受到赏识与鼓励,他们会更进一步发展自己,形成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我的工作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对智障学生来说,要学懂一丁点浅显的知识都是非常困难的,而让他们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鼓励,表扬,肯定是相当重要的。为师者,不要吝惜表扬,根据不同的孩子及时地把自已的“情”和“爱”传递到孩子们的心中去吧,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关爱中,点燃进步的火花,增强必胜的信心,使孩子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
三、耐心等待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发现:有的学生聪明好学,只需稍加点拨;有的学生贪玩厌学,“举一隅而不以三隅”;有的学生身患残疾,却发奋有为;有的学生四肢完整,却心态异常。这些学生的表现都与普通学生在心智、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当特殊学生想学,却因身体自身因素而不如人意时,我们应该学会宽容,耐心地等待着这些迟开的花儿慢慢地绽放。
梓明身体残疾,手指无法张开,口腔发育不良以至发音不清晰的,一个12岁的高个儿男孩却只有四五岁孩子的智力水平。一个简单的发音,他要用上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发准;一个握笔的动作,他要花上几天的时间才能勉强把笔握牢。这样的一个随班就读生,如果老师不加以关注也许他这一辈子都无法书写出一句完成的话,也许这一辈子也无法认识有趣的汉字,也许……
为了让梓明学会握笔,我利用课余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手把手地教;为了让他认识汉字,我班的孩子们自觉轮流当小老师;为了让他学会看书,我和孩子们拿着漫画书一幅幅图讲解给他听;为了让他理解“上课”这个概念,我们反反复复地给他强调课堂纪律。看着梓明慢慢地适应校园生活,慢慢地自觉完成作业,慢慢地话儿越来越多,慢慢地笑容越来越多,我知道我培育的这棵特殊的花儿,将会慢慢地绽放。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用心对待
随班就读的梓明12岁才入读一年级,孩子们好奇地察看着这位高个子却行动不便、语言不清、双手几乎不能握笔的哥哥,他们眼里写满了好奇,他们不理解这样一位特殊的哥哥为什么会是自己的同学。当他们发现这位哥哥“特殊”之处时,部分调皮的小男生会嘲笑他,疏远他。每到这时,梓明总会一声不哼,把头埋得很低,但一见到来接他放学的妈妈时,他就会流泪。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利用主题班会课把梓明过去的12年求医经历通过PPT呈现在孩子们眼前;把梓明的成长历程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然后让孩子们谈感受;把梓明的父母为梓明所付出的努力一一道出……经过多节班会课的教育,孩子们对梓明有了深入的了解,不但对梓明父母肃然起敬,还佩服梓明的坚强。自此以后,孩子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余时间,同学们会主动地围着梓明跟他聊天;课下孩子们主动地帮梓明装水;阅读课,孩子们会主动地为他拿课外书;班里无论谁生日,总会帮他留一份礼物……在教学中,我采用激励教育,唤起学生信心;平等对待特殊学生,适度进行帮助指导。正常生有的待遇,特殊学生也应有,对他们的教育要做到“特”而又不“特”,要从表面上让学生体会不出有什么不同之处。渐渐地,梓明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二、真心赏识
随班就读生与一般孩子的差异不仅仅在行为上,更在于心理上。由于身体的残疾,家人出于补偿心理往往会多加呵护,使他们的心经不起丝毫的刺激。身为老师的我们若不加以引导,他们就会更自卑,走不自卑的枷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教育的百花园里辛勤耕耘,精心浇灌,每一个学生一定会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景。那些随班就读的学生,他们也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有着自己的人格,需要他人的欣赏。我们教师应睁大眼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们,而且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他们!受到赏识与鼓励,他们会更进一步发展自己,形成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我的工作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对智障学生来说,要学懂一丁点浅显的知识都是非常困难的,而让他们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鼓励,表扬,肯定是相当重要的。为师者,不要吝惜表扬,根据不同的孩子及时地把自已的“情”和“爱”传递到孩子们的心中去吧,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关爱中,点燃进步的火花,增强必胜的信心,使孩子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
三、耐心等待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发现:有的学生聪明好学,只需稍加点拨;有的学生贪玩厌学,“举一隅而不以三隅”;有的学生身患残疾,却发奋有为;有的学生四肢完整,却心态异常。这些学生的表现都与普通学生在心智、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当特殊学生想学,却因身体自身因素而不如人意时,我们应该学会宽容,耐心地等待着这些迟开的花儿慢慢地绽放。
梓明身体残疾,手指无法张开,口腔发育不良以至发音不清晰的,一个12岁的高个儿男孩却只有四五岁孩子的智力水平。一个简单的发音,他要用上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发准;一个握笔的动作,他要花上几天的时间才能勉强把笔握牢。这样的一个随班就读生,如果老师不加以关注也许他这一辈子都无法书写出一句完成的话,也许这一辈子也无法认识有趣的汉字,也许……
为了让梓明学会握笔,我利用课余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手把手地教;为了让他认识汉字,我班的孩子们自觉轮流当小老师;为了让他学会看书,我和孩子们拿着漫画书一幅幅图讲解给他听;为了让他理解“上课”这个概念,我们反反复复地给他强调课堂纪律。看着梓明慢慢地适应校园生活,慢慢地自觉完成作业,慢慢地话儿越来越多,慢慢地笑容越来越多,我知道我培育的这棵特殊的花儿,将会慢慢地绽放。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