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体育中考成果在园区乃至苏州市一直名列前茅,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本文以该校为样本案例,从课程框架的构建、师资力量的渗透、考核办法的完善等角度对衔接课程的建设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设想,以体育中考政策为导向,以试点为发散中心,希望能逐渐达成区域内体育教学质量一体化目标。
对标中考项目建构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星湾学校在体育中小衔接课程统筹建设方面一直受到一校两区的地域制约,普通行政班的衔接课程建设难以实施。校体卫艺处曾在全校体育教师会议上提出“中小学课程统整”的概念,以校田径队为试点对象并向排球队、羽毛球队、足球队多向发散渗透,从学生的选材到训练体系、从教练的交叉交流到校际的友谊比赛,都有迁移到普通班级上的可行之处。
完善体育考核办法。只有明确目标、确定导向,才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我们首先需要对中考的必测和选测项目进行阶段性的目标划分,根据地方教材和学生实际能力,以年级为单位,对阶段性考核内容的评分标准进行重新编排和校准。以中考必测、选测项目为例,水平一、二的学生主要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球类、短距离快速跑、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的练习,水平三的学生除了进行球类练习,将逐渐增加中距离跑和中长跑,并首次分别将400/600米和600/800米设为五、六年级的期末考核项目。
重点统筹衔接年级的课程框架。水平三和水平四的学生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衔接课程实施的主要对象,六、七年级的学生则是两大水平阶段中身心发展水平、身体运动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量最为接近的两个年级,能否合理规划这两个年级衔接课程的框架,让小学生适应这个过渡阶段,直接决定了中小学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质量。个别七年级新生在进入初中后对800/1000米测试感到很不适应,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没有类似中长距离的跑步考核。因此在水平三阶段,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课程中适当安排400米到800米的跑步练习,这样也能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作思想上和生理上的准备。
相互渗透师资力量。在体育中考大方向的指引下,星湾学校首先明确了从2022年9月起,六七年级统一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规划教学,即原小学六年级的教师同时要带七年级的部分班级,原本七年级的体育教师也要带六年级的班级。在合理的中小衔接课程框架的基础上,一线体育教师的执行度和执行效率决定了课程体系落实落地的质量。同时,两个衔接年级体育教师在执行该体系课程时反馈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建设该课程体系的一大重要因素。受到课时、校区、地区等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中小学乃至九年一贯制中小学两个校区的体育教师都很少研讨、交流,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阈值—小学教师不清楚初中的学生更需要什么能力,初中教师不清楚小学教师实际教学重点是什么、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中考的政策指引下,中小学教师首先应该统一战线,从技术到体能,给学生循序渐进地安排中考项目的教学和练习。九年一贯制学校有这方面的先天优势,可以统一安排六、七年级的教师一起担任这两个衔接年级的教学工作。
建设中小衔接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小衔接课程的建设受中考政策、地区差异和学校校区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套衔接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内的体育教学一体化建设,但不适用于城乡差异较大的两所学校。体育教师应用发散性的眼光看待教学,如在足球的教学中,应先注重运动兴趣的培养并训练学生的上下肢协调性和灵敏性,之后强调蹴球动作规范性,并稍加速度练习,学生在巩固动作的基础上逐渐加入下肢力量爆发性和稳定性的练习,如短距离定点踢球和射门。学生进入水平四后,在向中考测试内容靠拢的同时,教师要加入简单的战术练习以锻炼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不同区域的学生如存在水平差异,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标准的上下浮动来控制学生学习和考试的难度。
大部分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一校两区的区域限制或是学校的政策制约,无法进行跨学段的教学。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加强中小学教师间的交流研讨,以某个运动队为试点,逐渐推广到所有运动校队,最后渗透到普通的行政教学班,循序渐进,不断试错和优化体系。
体育学科的中小衔接课程建设对区域内的教学质量一体化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小学的向上对标和中学的向下兼容是完成衔接建设的核心要素,而教学理念、课程框架、师资渗透和考核标准都是这个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一个完善且成熟的中小衔接课程体系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和总结。
(作者单位系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对标中考项目建构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星湾学校在体育中小衔接课程统筹建设方面一直受到一校两区的地域制约,普通行政班的衔接课程建设难以实施。校体卫艺处曾在全校体育教师会议上提出“中小学课程统整”的概念,以校田径队为试点对象并向排球队、羽毛球队、足球队多向发散渗透,从学生的选材到训练体系、从教练的交叉交流到校际的友谊比赛,都有迁移到普通班级上的可行之处。
完善体育考核办法。只有明确目标、确定导向,才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我们首先需要对中考的必测和选测项目进行阶段性的目标划分,根据地方教材和学生实际能力,以年级为单位,对阶段性考核内容的评分标准进行重新编排和校准。以中考必测、选测项目为例,水平一、二的学生主要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球类、短距离快速跑、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的练习,水平三的学生除了进行球类练习,将逐渐增加中距离跑和中长跑,并首次分别将400/600米和600/800米设为五、六年级的期末考核项目。
重点统筹衔接年级的课程框架。水平三和水平四的学生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衔接课程实施的主要对象,六、七年级的学生则是两大水平阶段中身心发展水平、身体运动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量最为接近的两个年级,能否合理规划这两个年级衔接课程的框架,让小学生适应这个过渡阶段,直接决定了中小学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质量。个别七年级新生在进入初中后对800/1000米测试感到很不适应,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没有类似中长距离的跑步考核。因此在水平三阶段,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课程中适当安排400米到800米的跑步练习,这样也能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作思想上和生理上的准备。
相互渗透师资力量。在体育中考大方向的指引下,星湾学校首先明确了从2022年9月起,六七年级统一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规划教学,即原小学六年级的教师同时要带七年级的部分班级,原本七年级的体育教师也要带六年级的班级。在合理的中小衔接课程框架的基础上,一线体育教师的执行度和执行效率决定了课程体系落实落地的质量。同时,两个衔接年级体育教师在执行该体系课程时反馈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建设该课程体系的一大重要因素。受到课时、校区、地区等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中小学乃至九年一贯制中小学两个校区的体育教师都很少研讨、交流,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阈值—小学教师不清楚初中的学生更需要什么能力,初中教师不清楚小学教师实际教学重点是什么、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中考的政策指引下,中小学教师首先应该统一战线,从技术到体能,给学生循序渐进地安排中考项目的教学和练习。九年一贯制学校有这方面的先天优势,可以统一安排六、七年级的教师一起担任这两个衔接年级的教学工作。
建设中小衔接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小衔接课程的建设受中考政策、地区差异和学校校区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套衔接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内的体育教学一体化建设,但不适用于城乡差异较大的两所学校。体育教师应用发散性的眼光看待教学,如在足球的教学中,应先注重运动兴趣的培养并训练学生的上下肢协调性和灵敏性,之后强调蹴球动作规范性,并稍加速度练习,学生在巩固动作的基础上逐渐加入下肢力量爆发性和稳定性的练习,如短距离定点踢球和射门。学生进入水平四后,在向中考测试内容靠拢的同时,教师要加入简单的战术练习以锻炼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不同区域的学生如存在水平差异,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标准的上下浮动来控制学生学习和考试的难度。
大部分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一校两区的区域限制或是学校的政策制约,无法进行跨学段的教学。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加强中小学教师间的交流研讨,以某个运动队为试点,逐渐推广到所有运动校队,最后渗透到普通的行政教学班,循序渐进,不断试错和优化体系。
体育学科的中小衔接课程建设对区域内的教学质量一体化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小学的向上对标和中学的向下兼容是完成衔接建设的核心要素,而教学理念、课程框架、师资渗透和考核标准都是这个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一个完善且成熟的中小衔接课程体系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和总结。
(作者单位系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