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流行音乐因简单、明快、自由等特点备受青少年喜爱,因此将流行音乐引进中职院校音乐课堂,对音乐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流行音乐在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中有效运用的策略与研究做简单的探讨,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流行音乐的特点,给出将流行音乐融入音乐教学中的建议。
关键词: 流行音乐 中职学校 音乐欣赏 有效运用
当前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其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时代感强的特点受到广大中职学生的青睐,已成为当前中职学生音乐生活的主流。流行音乐引进中职院校音乐课堂,对音乐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中职学生喜好流行音乐的原因分析
1.1从众心理
我国流行音乐广泛普及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跟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广大群众的思维定式被逐渐打破,人们在文化方面更倾向于追逐符合自身内心需求的文艺形式。流行音乐借由自身结构简单、短小,形式轻快、活泼的特点,在当时年轻人群体中掀起了一股浪潮,时至今日年轻人口中传唱的依然是流行音乐。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加以分析得知,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在青少年群体中某种新鲜事物一旦被部分接受并喜爱,其余人就会随之产生对该事物的兴趣,特别是流行音乐这种符合青少年心理需求的文艺形式。
1.2定势效应
通过总结日常教学经验可以得知,中职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民俗音乐有着较强的排斥心理。多数中职学生认为古典音乐篇幅过长,内容晦涩难懂、不易理解,民族音乐则过于“土气”,不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反观流行音乐,无论是简单轻快的旋律节奏,还是通俗易懂的歌词内容,都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因此,流行音乐才是最适合中职学生欣赏的音乐形式。
1.3“禁果”效应
身处中职学校的青少年基本处在青春期后期的叛逆阶段,因此此类人群存在“禁果”心理,通俗来说,就是学校和老师越是不允许他们去做的事情他们越是要尝试,这种尝试多数来源于逆反心理,是不计后果的行为,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学生尝试“禁果”心理加以疏导。尽管以往音乐欣赏课程中并非没有流行音乐的内容,但是那些曲目已经年代久远,不能再迎合当前青少年的审美需求。
2.中职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流行音乐
2.1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特点
上文中阐述的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自然的、生物性的,因此任何人在教育过程中都无法阻拦,也不能听之任之任由其随意发展,因此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对待青少年所处的成长阶段,合理地疏导。音乐教育方面,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意识到中职学生成长阶段的如下心理特点:中职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强化及第二性特征成熟时期,因此性冲动萌发,对于两性交往存在较强的好奇心,并逐渐对爱情产生向往;与此同时,中职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能完全掌控,对于人生和未来没有完成、成熟的规划,对于两性行为的驱动力多数来自于内心的冲动。通过以上阐述不难看出,流行音乐恰好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流行音乐多数以男女爱情为主题,容易在青少年之中引起共鳴。
2.2正确引导青少年欣赏流行音乐
中职学生所处的生长发育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对流行音乐产生偏爱,但是以他们现有的心理成熟程度和知识量使他们很难分别流行音乐是否适合自己,对于音乐的鉴赏不能做到深入理解和领悟,对于时下流行的歌曲只顾照单全收而不能分辨优劣,这种现象容易使青少年对超出自身理解能力范围的歌曲内容产生误解,从而产生不利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影响。因此,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正确欣赏流行音乐需要音乐教师的引导。首先,音乐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当前音乐教材的教育思想、总结和内容,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同时了解青少年学生对文化艺术的内心需求,以此建立教学纲领。然后,音乐教师需要对流行音乐的内涵有充分认识,从众多流行音乐曲目中选取积极、健康、适合青少年欣赏的曲目供学生欣赏。
3.什么样的曲目适合被引进音乐欣赏课
流行音乐的创作和发行基本基于商业目的,因此许多歌曲并非为中职学生量身定制,将流行音乐引进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要在歌曲的选择上下一番功夫。
首先,选择的曲目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通过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得知,这个年轻段的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感受、理解正处在形成阶段,但尚未成熟,因此音乐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供欣赏的流行音乐曲目中进行选择。
然后,选择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歌曲。中职学校学生处在世界观形成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正确引导。流行音乐中不乏一些内容低俗、暧昧、商业气息浓厚的靡靡之音,这些歌曲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应流入中职学校。中职学校音乐教师应当选取具有正能量的歌曲,以此使学生享受音乐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最后,保证音乐欣赏课中流行音乐的适当比例。尽管流行音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但是音乐欣赏课中不应片面、一味地占据整个课堂。由于音乐课非中职学校主要科目,因此资源相对紧张,流行音乐的引入需要做到适当。音乐教师要巧妙地安排流行音乐在教学内容中的位置和结构,例如可以带有目的性地将包含有课程需求元素的流行音乐作为课前引导等。
4.如何正确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欣赏课
4.1使用流行音乐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音乐是人们对自身感受的一种表达方式,一首好的歌曲能够表达一个人、一种意境甚至一个年代,因此只要对音乐进行深入了解,就能从它身上得到大量信息。我国流行音乐经过数十年的漫长发展、积累和沉淀,大量经典曲目流传至今,它们身上都留存着各个年代、各种风格的印记。如高晓松创作、老狼演唱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和《同桌的你》两首歌,歌曲中饱含作者对学生年代的美好记忆,这样的歌曲饱含深情、朗朗上口、易于学唱,同时对陶冶学生情操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因此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可以选取诸如此类的流行歌曲,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因此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2从器乐欣赏的角度辅助教学
流行音乐虽然结构简单,但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创作自由度,容易吸收各种音乐形式中的因素,特别在编曲配乐过程中,创作者为了增强音乐的感染力会使用各种各样的乐器为歌曲配乐。如,朴树创作并演唱的歌曲《白桦林》中,为了凸显歌曲的俄罗斯曲风,作者使用俄罗斯传统乐器手风琴为歌曲配乐,将歌曲的悲凉意境渲染到极致;近年来流行的“中国风”歌曲中,创作者使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如琵琶、二胡等。
在中职学校音乐课堂中,教师不妨将此类具有特色配乐的流行音乐拿作为器乐欣赏教学使用,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对于不同的乐器和音乐风格产生深入的了解。
4.3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音乐是一种具有强大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其魅力不仅在于欣赏而且在于表现,因此在音乐课堂中不仅要听,更重要的是唱。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将学会的歌曲演唱给其他学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5.流行音乐欣赏的有效策略
5.1作为教学引导环节
流行音乐具有包容并蓄的特点,吸收各种音乐的风格与形式,由于其具有通俗易懂的艺术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可以将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引导环节使用,借由某首流行歌曲包含的因素切入教学主题。
以京剧教学举例,现在年轻人对音乐大都具有抵触心理,难以产生兴趣,是音乐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前为学生播放一段陈升的《北京一夜》,这首歌曲中包含京剧因素,而且委婉动听,歌词包含深意,是将京剧因素通俗化的典范作品;再如《说唱脸谱》这首歌,将对京剧的理解通俗化展现于人们眼前,使人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对京剧产生初步的兴趣。
5.2将流行歌曲和其他音乐形式结合
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以往音乐因素,其中既包含民族音乐又包含古典音乐。因此,通过流行音乐展现其他音乐形式的魅力,可以使学生对民族、古典等音乐形式产生兴趣。
民族音樂方面,如徐沛东、郑南创作,宋祖英演唱的《大地飞歌》这首作品,歌曲中运用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元素,结合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段,不仅好听而且好学;又如斯琴格日乐改编的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歌手使用摇滚元素重新演绎经典民歌,使其更具有时代感。
古典音乐方面,如周杰伦创作并演唱的《琴伤》,歌曲的主旋律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间奏穿插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使这两首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典曲目重新焕发青春的活力。
6.结语
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喜爱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无论哪种音乐形式都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对于身心都处在成长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流行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因此,在音乐欣赏课堂引进流行音乐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音乐教师需要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为依据,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合理、适当地在课堂中引进流行音乐,并借此配合课程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薛小利.让流行音乐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学[J].音乐天地,2008(1).
[2]吴松芳.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1).
[3]姚姚.借助流行音乐增强课堂教学效果[J].湖南教育,2007(1).
[4]李晓陶论当代音乐教育改革[J].教育前沿,2006(2).
[5]马萌芳.青少年喜欢流行歌曲的原因简析及正确引导[J].才智,2009(21).
[6]何爱清.营造校园音乐文化,提高学生音乐素养[J].音乐天地,2009(07).
[7]王红艳.流行音乐与中学生音乐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本文为课题项目,课题名称:中职公共艺术课流行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课题编号:ndzy16023。
关键词: 流行音乐 中职学校 音乐欣赏 有效运用
当前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其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时代感强的特点受到广大中职学生的青睐,已成为当前中职学生音乐生活的主流。流行音乐引进中职院校音乐课堂,对音乐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中职学生喜好流行音乐的原因分析
1.1从众心理
我国流行音乐广泛普及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跟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广大群众的思维定式被逐渐打破,人们在文化方面更倾向于追逐符合自身内心需求的文艺形式。流行音乐借由自身结构简单、短小,形式轻快、活泼的特点,在当时年轻人群体中掀起了一股浪潮,时至今日年轻人口中传唱的依然是流行音乐。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加以分析得知,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在青少年群体中某种新鲜事物一旦被部分接受并喜爱,其余人就会随之产生对该事物的兴趣,特别是流行音乐这种符合青少年心理需求的文艺形式。
1.2定势效应
通过总结日常教学经验可以得知,中职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民俗音乐有着较强的排斥心理。多数中职学生认为古典音乐篇幅过长,内容晦涩难懂、不易理解,民族音乐则过于“土气”,不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反观流行音乐,无论是简单轻快的旋律节奏,还是通俗易懂的歌词内容,都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因此,流行音乐才是最适合中职学生欣赏的音乐形式。
1.3“禁果”效应
身处中职学校的青少年基本处在青春期后期的叛逆阶段,因此此类人群存在“禁果”心理,通俗来说,就是学校和老师越是不允许他们去做的事情他们越是要尝试,这种尝试多数来源于逆反心理,是不计后果的行为,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学生尝试“禁果”心理加以疏导。尽管以往音乐欣赏课程中并非没有流行音乐的内容,但是那些曲目已经年代久远,不能再迎合当前青少年的审美需求。
2.中职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流行音乐
2.1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特点
上文中阐述的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自然的、生物性的,因此任何人在教育过程中都无法阻拦,也不能听之任之任由其随意发展,因此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对待青少年所处的成长阶段,合理地疏导。音乐教育方面,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意识到中职学生成长阶段的如下心理特点:中职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强化及第二性特征成熟时期,因此性冲动萌发,对于两性交往存在较强的好奇心,并逐渐对爱情产生向往;与此同时,中职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能完全掌控,对于人生和未来没有完成、成熟的规划,对于两性行为的驱动力多数来自于内心的冲动。通过以上阐述不难看出,流行音乐恰好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流行音乐多数以男女爱情为主题,容易在青少年之中引起共鳴。
2.2正确引导青少年欣赏流行音乐
中职学生所处的生长发育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对流行音乐产生偏爱,但是以他们现有的心理成熟程度和知识量使他们很难分别流行音乐是否适合自己,对于音乐的鉴赏不能做到深入理解和领悟,对于时下流行的歌曲只顾照单全收而不能分辨优劣,这种现象容易使青少年对超出自身理解能力范围的歌曲内容产生误解,从而产生不利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影响。因此,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正确欣赏流行音乐需要音乐教师的引导。首先,音乐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当前音乐教材的教育思想、总结和内容,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同时了解青少年学生对文化艺术的内心需求,以此建立教学纲领。然后,音乐教师需要对流行音乐的内涵有充分认识,从众多流行音乐曲目中选取积极、健康、适合青少年欣赏的曲目供学生欣赏。
3.什么样的曲目适合被引进音乐欣赏课
流行音乐的创作和发行基本基于商业目的,因此许多歌曲并非为中职学生量身定制,将流行音乐引进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要在歌曲的选择上下一番功夫。
首先,选择的曲目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通过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得知,这个年轻段的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感受、理解正处在形成阶段,但尚未成熟,因此音乐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供欣赏的流行音乐曲目中进行选择。
然后,选择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歌曲。中职学校学生处在世界观形成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正确引导。流行音乐中不乏一些内容低俗、暧昧、商业气息浓厚的靡靡之音,这些歌曲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应流入中职学校。中职学校音乐教师应当选取具有正能量的歌曲,以此使学生享受音乐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最后,保证音乐欣赏课中流行音乐的适当比例。尽管流行音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但是音乐欣赏课中不应片面、一味地占据整个课堂。由于音乐课非中职学校主要科目,因此资源相对紧张,流行音乐的引入需要做到适当。音乐教师要巧妙地安排流行音乐在教学内容中的位置和结构,例如可以带有目的性地将包含有课程需求元素的流行音乐作为课前引导等。
4.如何正确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欣赏课
4.1使用流行音乐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音乐是人们对自身感受的一种表达方式,一首好的歌曲能够表达一个人、一种意境甚至一个年代,因此只要对音乐进行深入了解,就能从它身上得到大量信息。我国流行音乐经过数十年的漫长发展、积累和沉淀,大量经典曲目流传至今,它们身上都留存着各个年代、各种风格的印记。如高晓松创作、老狼演唱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和《同桌的你》两首歌,歌曲中饱含作者对学生年代的美好记忆,这样的歌曲饱含深情、朗朗上口、易于学唱,同时对陶冶学生情操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因此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可以选取诸如此类的流行歌曲,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因此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2从器乐欣赏的角度辅助教学
流行音乐虽然结构简单,但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创作自由度,容易吸收各种音乐形式中的因素,特别在编曲配乐过程中,创作者为了增强音乐的感染力会使用各种各样的乐器为歌曲配乐。如,朴树创作并演唱的歌曲《白桦林》中,为了凸显歌曲的俄罗斯曲风,作者使用俄罗斯传统乐器手风琴为歌曲配乐,将歌曲的悲凉意境渲染到极致;近年来流行的“中国风”歌曲中,创作者使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如琵琶、二胡等。
在中职学校音乐课堂中,教师不妨将此类具有特色配乐的流行音乐拿作为器乐欣赏教学使用,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对于不同的乐器和音乐风格产生深入的了解。
4.3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音乐是一种具有强大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其魅力不仅在于欣赏而且在于表现,因此在音乐课堂中不仅要听,更重要的是唱。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将学会的歌曲演唱给其他学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5.流行音乐欣赏的有效策略
5.1作为教学引导环节
流行音乐具有包容并蓄的特点,吸收各种音乐的风格与形式,由于其具有通俗易懂的艺术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可以将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引导环节使用,借由某首流行歌曲包含的因素切入教学主题。
以京剧教学举例,现在年轻人对音乐大都具有抵触心理,难以产生兴趣,是音乐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前为学生播放一段陈升的《北京一夜》,这首歌曲中包含京剧因素,而且委婉动听,歌词包含深意,是将京剧因素通俗化的典范作品;再如《说唱脸谱》这首歌,将对京剧的理解通俗化展现于人们眼前,使人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对京剧产生初步的兴趣。
5.2将流行歌曲和其他音乐形式结合
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以往音乐因素,其中既包含民族音乐又包含古典音乐。因此,通过流行音乐展现其他音乐形式的魅力,可以使学生对民族、古典等音乐形式产生兴趣。
民族音樂方面,如徐沛东、郑南创作,宋祖英演唱的《大地飞歌》这首作品,歌曲中运用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元素,结合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段,不仅好听而且好学;又如斯琴格日乐改编的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歌手使用摇滚元素重新演绎经典民歌,使其更具有时代感。
古典音乐方面,如周杰伦创作并演唱的《琴伤》,歌曲的主旋律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间奏穿插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使这两首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典曲目重新焕发青春的活力。
6.结语
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喜爱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无论哪种音乐形式都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对于身心都处在成长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流行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因此,在音乐欣赏课堂引进流行音乐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音乐教师需要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为依据,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合理、适当地在课堂中引进流行音乐,并借此配合课程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薛小利.让流行音乐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学[J].音乐天地,2008(1).
[2]吴松芳.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1).
[3]姚姚.借助流行音乐增强课堂教学效果[J].湖南教育,2007(1).
[4]李晓陶论当代音乐教育改革[J].教育前沿,2006(2).
[5]马萌芳.青少年喜欢流行歌曲的原因简析及正确引导[J].才智,2009(21).
[6]何爱清.营造校园音乐文化,提高学生音乐素养[J].音乐天地,2009(07).
[7]王红艳.流行音乐与中学生音乐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本文为课题项目,课题名称:中职公共艺术课流行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课题编号:ndzy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