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的6个问题我们在工作中甚至应聘时被问到的频率极高,虽然提问者未必有意发难,可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拿捏不好回答的尺度极可能后果很严重。职场上最难回答的6个问题,一起来作好回答的准备吧!
来自HR的问题
出了校门,在职场最集中回答问题的机会就是应聘的时候了。面对高高在上的HR经理,或者一排还搞不清头衔的考官,心里本来就紧张,那劈头盖脸抛过来的问题,更是让人发慌。在这里提前预习一下吧!
你为什么从上一个单位离职?
这是招聘的HR瞄着你的简历,必然会问到的一个问题。
你从上一个单位离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可能是你炒了上司或老板,因为他太讨厌,他的眼睛色眯眯,他说话不怀好意,你多一天都不愿意留在那个公司;也可能是那个公司业务做得很烂,没有前景,别人都跑了,你还算坚持得最久的人呢。但是,你最好不要把这些和盘托出给面前的HR经理,在应聘时说原单位和原来老板的“坏话”,实为大忌。
道理很简单,新单位的HR或老板会想,将来如果你从这个单位离职了,那你大概也会把这个公司或老板说得一塌糊涂吧。由此你与企业同命运共生存的职业道德就会受到怀疑,那这个单位还会接受你吗?
多种原因下,大学生毕业后一两年内经历几次跳槽早已经不新鲜了。一般HR在招聘时对有过一两次跳槽经历的人并没有什么太过负面的看法。所以,面对这个提问时不必为自己的跳槽经历担忧。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做个简单的介绍,重点是告诉对方由于自己刚毕业不久,还没有找准工作的方向,上一个单位(或者前几个单位)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这样说当然是一个比较符合你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的身份,但对方也可能马上会想:那会不会这个单位也不是你的方向?所以,不要忘了说下面的话:“通过前面单位的经历,我现在已经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了,你们这个单位和这个职位才是适合我的,所以来到这里应聘。”这并不是骗人的假话哟,想想如果你不觉得适合,还会来应聘吗?
你从上一个单位辞职到现在来应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一段时间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工作呢?
这是一个关于“职场空窗期”的问题。过去绝大多数的跳槽者是“骑着驴找马”,找好了新单位才跟旧单位说“拜拜”。现在的职场新鲜人潇洒多了,想辞职就“拜拜”,“裸辞”的情形不再少见了。更有一些经济上没有太多压力的同学,会利用职场空窗期去旅行之类。但是,应聘时问题来了,从离职证明上的日子到应聘的日子,这段时间怎么解释呢?
招聘单位一般会比较关注应聘者的 “职场空窗期”,因此,应聘者对这个问题的应对不要掉以轻心。一般来说,为了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两三个月的空窗期是可以接受的,如实解释就行了。而如果时间比较长,则要做出合理的和不影响招聘单位对你做出正面评价的解释。
招聘单位为什么会在意应聘者的“职场空窗期”呢?因为他们想知道这一段空白对求职者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比如,空窗期是去职业培训了,这显然提升了求职者的价值。而如果只是宅在家里,则很容易被招聘方质疑你与社会、工作脱节的倾向。
不能为了讨好HR而编造空窗期的经历,但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也应该避免造成负面的影响。在客观的基础上,侧重突出积极的方面,更多去分享你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收获,甚至可以是个人化的、与工作不太相关的收获。更要注意将有利于自己价值提升的经历告诉对方。如果是因为自己生病、照顾家人等需要一段时间专门料理的事情而产生的“空窗期”,那就应该做出客观的解释,并要注意特别说明事情已经解决了,完全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了。
(发工资或者发奖金的时候,老板问)怎么样?满意吗?
在工资和奖金问题上,老板总是觉得给得够多了,员工却总觉得给得还是少,这是普遍的心态。不过,老板往往并不认为员工会有抱怨,反而以为员工是很满意的。所以,发工资或发奖金的时候他走到普通员工中间,只是表示关切地问上一句:怎么样,满意吗?
这真是个难回答的问题!
老板希望听到的是“满意”,最好是“特满意”。然而,十有八九的人心里并不满意,如实说?那不是很扫老板的兴吗?说满意?那多违心啊,还让老板产生错觉,加薪的事就更加遥遥无期了……如果能既让老板高兴,又表达了工资奖金多多益善的愿望,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以下的回答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撒娇型:“谢谢老板啦,和以前比是增加了,可是,我这个人就是能挣会花,钱总也不够,下次您还得多发点哟!”
婉约型:“托您的福,又可以开始新一轮丰衣足食的生活了。如果能每个月除了丰衣足食还小有节余那就更好了,我就不用再当月光族啦!”
你觉得某某某怎么样?
在朋友之间,这是最随意不过的一句问话了。我们也常常是很随意地回答。但当这句话从老板嘴里问出来时,却不一定是随便问问了。或许他对某个下属最近的表现有些不满意,也许是准备重用某个人想听听员工的评价。对这样的问题开口回答之前最好动动脑子,不要信口作答。
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不要去猜度老板的意图:他为什么对某某某感兴趣呢?更不要愚蠢地反问老板:你干吗要问这个?老板想得到的是答案而不是一个回答你提问的机会。
说出对一个人的评价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何况是对老板说。那么“实事求是,留有余地”这八个字应该是答案的尺度。一定不要根据自己对老板意图的猜度去顺着老板的意思说:觉得老板是要重用他,就去夸大他的优点;觉得老板在挑他的毛病,就专说他的缺点。这样做只能让老板觉得你是一个无主见、爱投机的人。
同样,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多说点别人的优点,少指摘挑剔别人的缺点,否则就会显得你心胸不够开阔。
在表达的技巧上,对别人的缺点最好能说得委婉一些,比如这个人比较急躁,可以说“在处理事情方面,他要是能再耐心点就更好了”。 当然,如果是道德品质方面有严重缺陷的人,也不必如此客气。 总之,客观,公正,扬长但不刻意揭短。
你的工资多少啊?
到一个新单位工作,你还不太熟悉的同事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而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问这个问题的一般是跟你关系比较好,或者自以为跟你关系较好的同事。
一些单位在新员工入职的时候会分发《员工手册》,或者在新员工培训时给出相关的培训,如果《员工手册》中明文规定了收入保密,员工不得泄露自己的工资、奖金和补贴的数额,那你就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即使是有人问,你也可以引用《员工手册》的规定来拒绝回答。
但很多公司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能透露工资。从常识来说,向同事透露收入很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同事得知你的工资比她高,认为公司亏待自己了,以你为例去找老板理论,老板就会责怪你没事惹事。
其实询问别人的工资和收入是很失礼的。面对此类提问,完全可以采取“打马虎眼”的方法来回答,比如:“我刚来呀,还没发过工资呢”,或者“咳,给多少就拿多少呗”。如果对方还继续追问,那就太不识趣了。索性直接告诉她“我不想谈这个问题”。不要担心得罪人,因为她的提问本身就不讨人喜欢。
对于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也不妨如实作答。既然没有保密规定,你也可以趁机和别人交换一下信息。如果你既不想说又不想伤害了彼此的友谊,也可以给出不确定的回答,比如:“三四千吧”、“三千多”。你说出的数目与实际得到的数目相差幅度在五百至一千为宜,否则就会显得太不真实。
另外一种应答方法就是反问式,当对方问你工资或奖金时,你马上反问:“你多少?”如果对方不肯说,当然你也就不必说了。如果对方说了一个数字,你又不愿意告诉她具体的数字,也可以说“我跟你也差不多”。
(老板找你单独谈话)谈什么了?
在工作的过程中,老板或是直属上司免不了要单独找员工谈话。当你走进老板办公室的那一刻,肯定很多双眼睛盯着你的背影——表扬她还是批评她?会不会是通过她来了解我的表现啊?她不会打我的小报告吧……虽然人人都在脑海中画了N个问号,但是,当你从老板的办公室里走出来之后,大多数人都不会把脑海里的问号说出来。当然,大家都期望你能主动“交代”。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你最好还是捡无关紧要的透露一二,这样既化解了大家的好奇心,也使你摆脱了被围观的困境。
有的时候因为谈话牵涉到公司暂时不能公开的事情,或者果真是向你了解公司某个员工的情况,这样的内容确实是不能透露的,你就需要巧妙地避开这些敏感的区域。
如果是暂时不宜公开的事情,你可以明确告诉同事:“过几天老板就会告诉大家了,现在还真的不能说。”至于老板为什么要先告诉你,让别人去解读好了。
如果老板是向你了解某个同事的表现或者员工中的一些情况,只要你坐得端行得正,没有在老板面前歪曲事实打小报告,自己从心理上坦坦荡荡,回答可以含混一些,比如说“老板关心关心一下咱们的工作”。这当然不是假话!
有一点是切记要小心的,不要因为某个同事跟你关系比较好,就把老板和你谈的内容告诉她。因为在同一个职场上难免有利益交叉点,最后因此伤及友情就大可不必了。
来自HR的问题
出了校门,在职场最集中回答问题的机会就是应聘的时候了。面对高高在上的HR经理,或者一排还搞不清头衔的考官,心里本来就紧张,那劈头盖脸抛过来的问题,更是让人发慌。在这里提前预习一下吧!
你为什么从上一个单位离职?
这是招聘的HR瞄着你的简历,必然会问到的一个问题。
你从上一个单位离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可能是你炒了上司或老板,因为他太讨厌,他的眼睛色眯眯,他说话不怀好意,你多一天都不愿意留在那个公司;也可能是那个公司业务做得很烂,没有前景,别人都跑了,你还算坚持得最久的人呢。但是,你最好不要把这些和盘托出给面前的HR经理,在应聘时说原单位和原来老板的“坏话”,实为大忌。
道理很简单,新单位的HR或老板会想,将来如果你从这个单位离职了,那你大概也会把这个公司或老板说得一塌糊涂吧。由此你与企业同命运共生存的职业道德就会受到怀疑,那这个单位还会接受你吗?
多种原因下,大学生毕业后一两年内经历几次跳槽早已经不新鲜了。一般HR在招聘时对有过一两次跳槽经历的人并没有什么太过负面的看法。所以,面对这个提问时不必为自己的跳槽经历担忧。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做个简单的介绍,重点是告诉对方由于自己刚毕业不久,还没有找准工作的方向,上一个单位(或者前几个单位)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这样说当然是一个比较符合你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的身份,但对方也可能马上会想:那会不会这个单位也不是你的方向?所以,不要忘了说下面的话:“通过前面单位的经历,我现在已经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了,你们这个单位和这个职位才是适合我的,所以来到这里应聘。”这并不是骗人的假话哟,想想如果你不觉得适合,还会来应聘吗?
你从上一个单位辞职到现在来应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一段时间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工作呢?
这是一个关于“职场空窗期”的问题。过去绝大多数的跳槽者是“骑着驴找马”,找好了新单位才跟旧单位说“拜拜”。现在的职场新鲜人潇洒多了,想辞职就“拜拜”,“裸辞”的情形不再少见了。更有一些经济上没有太多压力的同学,会利用职场空窗期去旅行之类。但是,应聘时问题来了,从离职证明上的日子到应聘的日子,这段时间怎么解释呢?
招聘单位一般会比较关注应聘者的 “职场空窗期”,因此,应聘者对这个问题的应对不要掉以轻心。一般来说,为了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两三个月的空窗期是可以接受的,如实解释就行了。而如果时间比较长,则要做出合理的和不影响招聘单位对你做出正面评价的解释。
招聘单位为什么会在意应聘者的“职场空窗期”呢?因为他们想知道这一段空白对求职者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比如,空窗期是去职业培训了,这显然提升了求职者的价值。而如果只是宅在家里,则很容易被招聘方质疑你与社会、工作脱节的倾向。
不能为了讨好HR而编造空窗期的经历,但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也应该避免造成负面的影响。在客观的基础上,侧重突出积极的方面,更多去分享你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收获,甚至可以是个人化的、与工作不太相关的收获。更要注意将有利于自己价值提升的经历告诉对方。如果是因为自己生病、照顾家人等需要一段时间专门料理的事情而产生的“空窗期”,那就应该做出客观的解释,并要注意特别说明事情已经解决了,完全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了。
(发工资或者发奖金的时候,老板问)怎么样?满意吗?
在工资和奖金问题上,老板总是觉得给得够多了,员工却总觉得给得还是少,这是普遍的心态。不过,老板往往并不认为员工会有抱怨,反而以为员工是很满意的。所以,发工资或发奖金的时候他走到普通员工中间,只是表示关切地问上一句:怎么样,满意吗?
这真是个难回答的问题!
老板希望听到的是“满意”,最好是“特满意”。然而,十有八九的人心里并不满意,如实说?那不是很扫老板的兴吗?说满意?那多违心啊,还让老板产生错觉,加薪的事就更加遥遥无期了……如果能既让老板高兴,又表达了工资奖金多多益善的愿望,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以下的回答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撒娇型:“谢谢老板啦,和以前比是增加了,可是,我这个人就是能挣会花,钱总也不够,下次您还得多发点哟!”
婉约型:“托您的福,又可以开始新一轮丰衣足食的生活了。如果能每个月除了丰衣足食还小有节余那就更好了,我就不用再当月光族啦!”
你觉得某某某怎么样?
在朋友之间,这是最随意不过的一句问话了。我们也常常是很随意地回答。但当这句话从老板嘴里问出来时,却不一定是随便问问了。或许他对某个下属最近的表现有些不满意,也许是准备重用某个人想听听员工的评价。对这样的问题开口回答之前最好动动脑子,不要信口作答。
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不要去猜度老板的意图:他为什么对某某某感兴趣呢?更不要愚蠢地反问老板:你干吗要问这个?老板想得到的是答案而不是一个回答你提问的机会。
说出对一个人的评价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何况是对老板说。那么“实事求是,留有余地”这八个字应该是答案的尺度。一定不要根据自己对老板意图的猜度去顺着老板的意思说:觉得老板是要重用他,就去夸大他的优点;觉得老板在挑他的毛病,就专说他的缺点。这样做只能让老板觉得你是一个无主见、爱投机的人。
同样,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多说点别人的优点,少指摘挑剔别人的缺点,否则就会显得你心胸不够开阔。
在表达的技巧上,对别人的缺点最好能说得委婉一些,比如这个人比较急躁,可以说“在处理事情方面,他要是能再耐心点就更好了”。 当然,如果是道德品质方面有严重缺陷的人,也不必如此客气。 总之,客观,公正,扬长但不刻意揭短。
你的工资多少啊?
到一个新单位工作,你还不太熟悉的同事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而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问这个问题的一般是跟你关系比较好,或者自以为跟你关系较好的同事。
一些单位在新员工入职的时候会分发《员工手册》,或者在新员工培训时给出相关的培训,如果《员工手册》中明文规定了收入保密,员工不得泄露自己的工资、奖金和补贴的数额,那你就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即使是有人问,你也可以引用《员工手册》的规定来拒绝回答。
但很多公司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能透露工资。从常识来说,向同事透露收入很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同事得知你的工资比她高,认为公司亏待自己了,以你为例去找老板理论,老板就会责怪你没事惹事。
其实询问别人的工资和收入是很失礼的。面对此类提问,完全可以采取“打马虎眼”的方法来回答,比如:“我刚来呀,还没发过工资呢”,或者“咳,给多少就拿多少呗”。如果对方还继续追问,那就太不识趣了。索性直接告诉她“我不想谈这个问题”。不要担心得罪人,因为她的提问本身就不讨人喜欢。
对于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也不妨如实作答。既然没有保密规定,你也可以趁机和别人交换一下信息。如果你既不想说又不想伤害了彼此的友谊,也可以给出不确定的回答,比如:“三四千吧”、“三千多”。你说出的数目与实际得到的数目相差幅度在五百至一千为宜,否则就会显得太不真实。
另外一种应答方法就是反问式,当对方问你工资或奖金时,你马上反问:“你多少?”如果对方不肯说,当然你也就不必说了。如果对方说了一个数字,你又不愿意告诉她具体的数字,也可以说“我跟你也差不多”。
(老板找你单独谈话)谈什么了?
在工作的过程中,老板或是直属上司免不了要单独找员工谈话。当你走进老板办公室的那一刻,肯定很多双眼睛盯着你的背影——表扬她还是批评她?会不会是通过她来了解我的表现啊?她不会打我的小报告吧……虽然人人都在脑海中画了N个问号,但是,当你从老板的办公室里走出来之后,大多数人都不会把脑海里的问号说出来。当然,大家都期望你能主动“交代”。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你最好还是捡无关紧要的透露一二,这样既化解了大家的好奇心,也使你摆脱了被围观的困境。
有的时候因为谈话牵涉到公司暂时不能公开的事情,或者果真是向你了解公司某个员工的情况,这样的内容确实是不能透露的,你就需要巧妙地避开这些敏感的区域。
如果是暂时不宜公开的事情,你可以明确告诉同事:“过几天老板就会告诉大家了,现在还真的不能说。”至于老板为什么要先告诉你,让别人去解读好了。
如果老板是向你了解某个同事的表现或者员工中的一些情况,只要你坐得端行得正,没有在老板面前歪曲事实打小报告,自己从心理上坦坦荡荡,回答可以含混一些,比如说“老板关心关心一下咱们的工作”。这当然不是假话!
有一点是切记要小心的,不要因为某个同事跟你关系比较好,就把老板和你谈的内容告诉她。因为在同一个职场上难免有利益交叉点,最后因此伤及友情就大可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