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从而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剖析,将滨河绿地的建设纳入城市生态系统保护规划中去,挖掘城市滨河地区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本文选择以兰州黄河南岸(老城区段)滨水绿地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问题所在。
[关键词]:滨水绿地 城市环境 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0-0314–02
一、研究背景
滨水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一个因素,城市一般是沿着滨水开发,在上个世纪国外在70年代之后,大力发展滨水地区,比较著名的是英国、美国,日本。在美国,大家可以看到有些房子非常老,但是他们在滨水地区,但是他们为了吸引人旅游,增加老城的活力,为老城建一些大型的项目。澳大利亚悉尼歌院一建成就成为了非常有名的建筑物,因为他建立在滨水上。而国内有上海浦东,杭州西湖,苏州金鸡湖等等,都是非常著名的。
黄河,她上起昆仑、下至东海。殇殇东进,不舍昼夜奔流,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这古老的黄河流域,一代代繁衍生息,创造着灿烂的华夏文明。兰州被黄河滋养、庇护,据山川聚合、风水形胜之地,在中国西北地区可谓造化独钟。兰州虽无杏花春雨、草丰树茂,但这座山高水长的古老黄河卫城、西北重镇,有其自然气势、风物特质和独特的历史文脉。
众所周知,兰州是我国西北的中心城市,与许多大城市一样,兰州的工业化进程中,尚未过多顾及一个与原山水环境相匹配的城市生态系统,尚未过多顾及为城市营造休闲、旅游、审美的生活氛围,现在城市形象已与兰州文明的大都市地位不相匹配。放眼国际范围内,令人朗朗上口、众望所归的优秀城市,均不仅仅是GDP的高效生产地,其威望更多的来自文化的影响力、高品位的城市个性和优雅从容的城市氛围。
二、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原则
滨水公园的规划设计,应先确定其总体功能,在此基础上考虑功能分区,充分利用滨水沿岸的环境优势,理顺沿线与道路的关系,确定公园景观布局的方式。
滨水带状公园应该以通透性的要素组合把河景、江景引入城市,同时应该以绿化空间为主,特别是临水区域。公共活动空间的场地和设施应该尽少干扰城市与水道之间的视线。因此,应尽量布局在靠近城市生活区的一边,或直接与之相连。临水区域除安排滨水步道外,不应安排大型集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应尽可能小而分散地布置在滨水步道沿线,并与植物配合,避免给水岸造成生硬之感。植物配置除满足生态防护的要求外,以可进入性较强的疏林草地为主。同时应该运用灌木等不影响滨水透景线的植物或小型构筑物,营造半私密空间,并为这些半私密空间提供良好的视线。
1.场所的公共性及其功能的多样性
滨水绿地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保证滨水公园绿地与城市其他区域有便捷的交通联系;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与魅力。应考虑城市居民休闲的需要,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荫休息场地、儿童娱乐区、音乐广场、游艇码头、观景台等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点线面相结合。
2.水體的可接近性
亲水是人的天性。流连于水天之间,徜徉于余晖之下无疑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一件乐事。滨水绿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临水,与水面的关系处理得当,将使滨水绿地增色不少,滨水公园亲水性设计的成功与否是滨水公园设计的关键,亲水性的设计主要包括对水体景观主题的考虑以及人们亲水活动的安排,将优美的江河海风光组织到滨水风景线中,给游人开辟以水为主的多样化得游憩机会。
3.环境保护与生态化设计
滨水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绿地相比,更要重点突出其生态价值。规划设计要遵循自然生态优先原则,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根据调查中的生态资源状况,在有动、植物栖息的河道及河道两岸设立保护、恢复动物栖息环境和维护城市景观异质性的自然生态发展空间;在规划的自然生态发展空间内,要限定活动设施的布置。
4.滨水公园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历史人文景观的挖掘,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历史环境条件,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有机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由于城市滨水区场所意义内容多样,可以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挖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
5.滨水区是步行者的天堂,规划具有方便、舒适、合理、亲切的步行系统,是滨水公园设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体现,通过各种形式的林荫步道,串联各个公共开放空间,将沿岸的景区、景点、观景平台、广场组织起来,形成丰富的步行交通空间,达到步移景异的园林空间效果,强调安全性、易达性、舒适性和选择性,减少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以确保步行系统的流畅。
三、黄河南岸现状分析
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政府管理部门间的脱节,在目前多数城市的滨河地区改造中,不同部门间的侧重各有不同,如水利部门仅强调水系的防洪、水运、灌溉等功能,将水系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较少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工程措施上对城市水系多采用裁弯取直、石砌护坡、高筑岸堤等,此举确实能满足使用功能上的需要,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河流,这样的处理却忽略了许多缓慢或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将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无法弥补的损失。
通过对黄河南岸的调研,可以看出有以下几点:
1、对待防洪的问题
防洪一直是设计的滨水环境设计的重点,垂直陡峭的人工砌体、驳岸,使滨河区空间成为冷冰冰缺乏生活情趣的冷漠空间,把人与水分隔开来,使之可望而不可及。由于防洪等功能要求,河道两岸3~7m高的驳岸砌体恰似两面高墙生硬而呆板,使河道景观缺乏灵性与变化,这种简单生硬的处理限制了贯穿的水系在城市空间中所应有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净化的作用,对于形成丰富而多样的城市滨河景观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缺陷。
2、浅水区的处理问题
浅水区在黄河南岸处理的极为不好,可能是由于政府的原因,从中山桥到黄河大桥沿岸,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本没有被处理过,从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游人几乎无法靠近水面,由于浅水区都是软泥,而且参差不齐,有拿水泥袋砌的岸边,给游人极为不好的景观感受。还有没有铺设的地面,都给游人带来不便。
3、卫生环境问题
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治理手段。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缺乏严格管理,直接排入城市内部河道,使河水变成“黑水河”、臭水沟,这样的河道不加治理,不仅不能改善城市环境,反而会变成新的污染源。目前黄河受污水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还有黄河沿岸的卫生问题尤为严重,有的饭店直接把后厨的通风面向滨河景观,给休闲的人们带来极为不好的感受。
[关键词]:滨水绿地 城市环境 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0-0314–02
一、研究背景
滨水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一个因素,城市一般是沿着滨水开发,在上个世纪国外在70年代之后,大力发展滨水地区,比较著名的是英国、美国,日本。在美国,大家可以看到有些房子非常老,但是他们在滨水地区,但是他们为了吸引人旅游,增加老城的活力,为老城建一些大型的项目。澳大利亚悉尼歌院一建成就成为了非常有名的建筑物,因为他建立在滨水上。而国内有上海浦东,杭州西湖,苏州金鸡湖等等,都是非常著名的。
黄河,她上起昆仑、下至东海。殇殇东进,不舍昼夜奔流,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这古老的黄河流域,一代代繁衍生息,创造着灿烂的华夏文明。兰州被黄河滋养、庇护,据山川聚合、风水形胜之地,在中国西北地区可谓造化独钟。兰州虽无杏花春雨、草丰树茂,但这座山高水长的古老黄河卫城、西北重镇,有其自然气势、风物特质和独特的历史文脉。
众所周知,兰州是我国西北的中心城市,与许多大城市一样,兰州的工业化进程中,尚未过多顾及一个与原山水环境相匹配的城市生态系统,尚未过多顾及为城市营造休闲、旅游、审美的生活氛围,现在城市形象已与兰州文明的大都市地位不相匹配。放眼国际范围内,令人朗朗上口、众望所归的优秀城市,均不仅仅是GDP的高效生产地,其威望更多的来自文化的影响力、高品位的城市个性和优雅从容的城市氛围。
二、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原则
滨水公园的规划设计,应先确定其总体功能,在此基础上考虑功能分区,充分利用滨水沿岸的环境优势,理顺沿线与道路的关系,确定公园景观布局的方式。
滨水带状公园应该以通透性的要素组合把河景、江景引入城市,同时应该以绿化空间为主,特别是临水区域。公共活动空间的场地和设施应该尽少干扰城市与水道之间的视线。因此,应尽量布局在靠近城市生活区的一边,或直接与之相连。临水区域除安排滨水步道外,不应安排大型集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应尽可能小而分散地布置在滨水步道沿线,并与植物配合,避免给水岸造成生硬之感。植物配置除满足生态防护的要求外,以可进入性较强的疏林草地为主。同时应该运用灌木等不影响滨水透景线的植物或小型构筑物,营造半私密空间,并为这些半私密空间提供良好的视线。
1.场所的公共性及其功能的多样性
滨水绿地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保证滨水公园绿地与城市其他区域有便捷的交通联系;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与魅力。应考虑城市居民休闲的需要,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荫休息场地、儿童娱乐区、音乐广场、游艇码头、观景台等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点线面相结合。
2.水體的可接近性
亲水是人的天性。流连于水天之间,徜徉于余晖之下无疑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一件乐事。滨水绿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临水,与水面的关系处理得当,将使滨水绿地增色不少,滨水公园亲水性设计的成功与否是滨水公园设计的关键,亲水性的设计主要包括对水体景观主题的考虑以及人们亲水活动的安排,将优美的江河海风光组织到滨水风景线中,给游人开辟以水为主的多样化得游憩机会。
3.环境保护与生态化设计
滨水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绿地相比,更要重点突出其生态价值。规划设计要遵循自然生态优先原则,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根据调查中的生态资源状况,在有动、植物栖息的河道及河道两岸设立保护、恢复动物栖息环境和维护城市景观异质性的自然生态发展空间;在规划的自然生态发展空间内,要限定活动设施的布置。
4.滨水公园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历史人文景观的挖掘,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历史环境条件,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有机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由于城市滨水区场所意义内容多样,可以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挖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
5.滨水区是步行者的天堂,规划具有方便、舒适、合理、亲切的步行系统,是滨水公园设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体现,通过各种形式的林荫步道,串联各个公共开放空间,将沿岸的景区、景点、观景平台、广场组织起来,形成丰富的步行交通空间,达到步移景异的园林空间效果,强调安全性、易达性、舒适性和选择性,减少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以确保步行系统的流畅。
三、黄河南岸现状分析
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政府管理部门间的脱节,在目前多数城市的滨河地区改造中,不同部门间的侧重各有不同,如水利部门仅强调水系的防洪、水运、灌溉等功能,将水系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较少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工程措施上对城市水系多采用裁弯取直、石砌护坡、高筑岸堤等,此举确实能满足使用功能上的需要,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河流,这样的处理却忽略了许多缓慢或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将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无法弥补的损失。
通过对黄河南岸的调研,可以看出有以下几点:
1、对待防洪的问题
防洪一直是设计的滨水环境设计的重点,垂直陡峭的人工砌体、驳岸,使滨河区空间成为冷冰冰缺乏生活情趣的冷漠空间,把人与水分隔开来,使之可望而不可及。由于防洪等功能要求,河道两岸3~7m高的驳岸砌体恰似两面高墙生硬而呆板,使河道景观缺乏灵性与变化,这种简单生硬的处理限制了贯穿的水系在城市空间中所应有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净化的作用,对于形成丰富而多样的城市滨河景观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缺陷。
2、浅水区的处理问题
浅水区在黄河南岸处理的极为不好,可能是由于政府的原因,从中山桥到黄河大桥沿岸,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本没有被处理过,从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游人几乎无法靠近水面,由于浅水区都是软泥,而且参差不齐,有拿水泥袋砌的岸边,给游人极为不好的景观感受。还有没有铺设的地面,都给游人带来不便。
3、卫生环境问题
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治理手段。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缺乏严格管理,直接排入城市内部河道,使河水变成“黑水河”、臭水沟,这样的河道不加治理,不仅不能改善城市环境,反而会变成新的污染源。目前黄河受污水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还有黄河沿岸的卫生问题尤为严重,有的饭店直接把后厨的通风面向滨河景观,给休闲的人们带来极为不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