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蒿芽、婆婆丁、荠荠菜、大脑瓜(小蒜头)……这不是啥特别的暗号,是我们东北的野菜。
身边的东北娃小时候都挖过野菜。四月末五月初,野菜就开始露出头了,但是那会儿,东北正是春寒料峭。要一直等到儿童节以后,各家各户的妈妈们才会放心地带上孩子,准备好拎筐和小铲子,到田间地头或者郊区挖野菜。
婆婆丁锯齿形的叶子好认,喜欢长在各种小山坡上,孩子们都抢着挖,三三两两在坡上坡下跑来跑去。东北的夏季温度不高,但是晌午依旧暴晒难挡。这时候,我们就转移到树林子里、小河边,那里能挖到我最爱的柳蒿芽。那时候,广袤肥厚的黑土地上野菜很多,随便一个犄角旮旯都能找到,不过,不能见菜就挖。还得会辨别,像灰灰菜这种,妈妈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能挖的。第一次出去挖野菜的时候,经验不足,只觉得绿色的菜都可以挖,结果挖的都是灰灰菜,让妈妈直接扔了,白白忙活了一上午。
白忙不算啥事儿,我挖菜还曾经出过丑。走着挖着,挖着走着,到了别人家的自种地里,把人家刚长出来的小白菜给挖了。妈妈哭笑不得,只能带着我前去道歉。好在主人家理解我年少无知,没有责罚我,不过亲人们此后长久地以此为由笑话我“五谷不分”。
挖野菜雖然不辛苦,但常常因为猫了太久的腰,又站起得太快,眼前一片漆黑。每每此时,就有调皮的小伙伴故意摆弄起来,伸胳膊,抬腿,各种大幅度的动作,逗得一群人哈哈大笑。因为动作幅度太大,筐里的野菜都洒了出来,小伙伴被妈妈踢了两脚,方才作罢,大家又开始埋头苦干。待到夕阳西下,大人的袋子、小孩的筐都装满了,互相道别,各回各家。
回到家,精力旺盛的我抢着帮妈妈洗野菜,本来蔫儿了的婆婆丁,沾上水立刻精神起来。待我洗完菜,一锅水已经烧开了,妈妈将野菜放入翻滚的开水中,轻轻焯一下,捞起来放到准备好的盆里过一遍凉水,然后两手包住野菜一攥,攥成球,也不用盘子盛,直接摆放在桌子上。我赶紧摆好碗筷,乖乖坐到位子上,等妈妈端上做好的鸡蛋酱,就迫不及待开始吃美味了。婆婆丁微苦,大脑瓜又辣,小时候最爱的就是柳蒿芽了,特殊的香气在鸡蛋酱的包裹下更加美味,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前年夏天,老姨家收到住在长白山脚下的亲戚送来的野菜,品种繁多,数量也不少。自己家里吃不完,于是送到了我家。妈妈见到这些菜,说不出的高兴。包饺子、炒菜、凉拌……各种做法。等到我回家时,爸爸已经“抱怨”着,脸都吃绿了。
我向妈妈提议按小时候的方法做,简单焯过的野菜一上桌,我就夹着柳蒿芽蘸着鸡蛋酱开始狼吞虎咽。这熟悉的味道把中间不曾吃过的年头都略过了,仿佛我昨日还在吃着,今日吃的还是昨日挖出来的。时常觉得人脑空间的储存量是固定的,你一直接触新的事情,一直不停成长,这些新的经历会覆盖住过往。可当我咀嚼着这些野菜时,那些童年挖野菜的光景似乎只用了瞬间便浮现在脑海中。我仿佛感受到那时炙热的阳光,仿佛闻到野菜脱离泥土时清香的味道,仿佛听到妈妈唤我回家的声音。
老姨的亲戚特别热情,听说妈妈爱吃野菜,此后每年都特意快递来一些,因此和妈妈成了好友。前几天,妈妈还在微信朋友圈帮忙转发了卖野菜的广告,妈妈说,外地的菜吃久了,大家都想念家乡的野菜。
的确,超市里的蔬菜品种越来越齐全,南方的秋葵、紫菜苔等等一些以前从没听过的菜,挤占了眼睛,讨好了嘴巴,占据了餐桌,但它们无法撼动我心里的关于野菜的记忆,那种美好的,黑土味的记忆。
身边的东北娃小时候都挖过野菜。四月末五月初,野菜就开始露出头了,但是那会儿,东北正是春寒料峭。要一直等到儿童节以后,各家各户的妈妈们才会放心地带上孩子,准备好拎筐和小铲子,到田间地头或者郊区挖野菜。
婆婆丁锯齿形的叶子好认,喜欢长在各种小山坡上,孩子们都抢着挖,三三两两在坡上坡下跑来跑去。东北的夏季温度不高,但是晌午依旧暴晒难挡。这时候,我们就转移到树林子里、小河边,那里能挖到我最爱的柳蒿芽。那时候,广袤肥厚的黑土地上野菜很多,随便一个犄角旮旯都能找到,不过,不能见菜就挖。还得会辨别,像灰灰菜这种,妈妈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能挖的。第一次出去挖野菜的时候,经验不足,只觉得绿色的菜都可以挖,结果挖的都是灰灰菜,让妈妈直接扔了,白白忙活了一上午。
白忙不算啥事儿,我挖菜还曾经出过丑。走着挖着,挖着走着,到了别人家的自种地里,把人家刚长出来的小白菜给挖了。妈妈哭笑不得,只能带着我前去道歉。好在主人家理解我年少无知,没有责罚我,不过亲人们此后长久地以此为由笑话我“五谷不分”。
挖野菜雖然不辛苦,但常常因为猫了太久的腰,又站起得太快,眼前一片漆黑。每每此时,就有调皮的小伙伴故意摆弄起来,伸胳膊,抬腿,各种大幅度的动作,逗得一群人哈哈大笑。因为动作幅度太大,筐里的野菜都洒了出来,小伙伴被妈妈踢了两脚,方才作罢,大家又开始埋头苦干。待到夕阳西下,大人的袋子、小孩的筐都装满了,互相道别,各回各家。
回到家,精力旺盛的我抢着帮妈妈洗野菜,本来蔫儿了的婆婆丁,沾上水立刻精神起来。待我洗完菜,一锅水已经烧开了,妈妈将野菜放入翻滚的开水中,轻轻焯一下,捞起来放到准备好的盆里过一遍凉水,然后两手包住野菜一攥,攥成球,也不用盘子盛,直接摆放在桌子上。我赶紧摆好碗筷,乖乖坐到位子上,等妈妈端上做好的鸡蛋酱,就迫不及待开始吃美味了。婆婆丁微苦,大脑瓜又辣,小时候最爱的就是柳蒿芽了,特殊的香气在鸡蛋酱的包裹下更加美味,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前年夏天,老姨家收到住在长白山脚下的亲戚送来的野菜,品种繁多,数量也不少。自己家里吃不完,于是送到了我家。妈妈见到这些菜,说不出的高兴。包饺子、炒菜、凉拌……各种做法。等到我回家时,爸爸已经“抱怨”着,脸都吃绿了。
我向妈妈提议按小时候的方法做,简单焯过的野菜一上桌,我就夹着柳蒿芽蘸着鸡蛋酱开始狼吞虎咽。这熟悉的味道把中间不曾吃过的年头都略过了,仿佛我昨日还在吃着,今日吃的还是昨日挖出来的。时常觉得人脑空间的储存量是固定的,你一直接触新的事情,一直不停成长,这些新的经历会覆盖住过往。可当我咀嚼着这些野菜时,那些童年挖野菜的光景似乎只用了瞬间便浮现在脑海中。我仿佛感受到那时炙热的阳光,仿佛闻到野菜脱离泥土时清香的味道,仿佛听到妈妈唤我回家的声音。
老姨的亲戚特别热情,听说妈妈爱吃野菜,此后每年都特意快递来一些,因此和妈妈成了好友。前几天,妈妈还在微信朋友圈帮忙转发了卖野菜的广告,妈妈说,外地的菜吃久了,大家都想念家乡的野菜。
的确,超市里的蔬菜品种越来越齐全,南方的秋葵、紫菜苔等等一些以前从没听过的菜,挤占了眼睛,讨好了嘴巴,占据了餐桌,但它们无法撼动我心里的关于野菜的记忆,那种美好的,黑土味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