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还应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借助数学学习更好地感受人文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属于现阶段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应结合文化角度深入发掘数学价值,让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进而培养思维品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提升小学数学文化主题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化主题;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引言
在数学课堂中融合课程内容与学习场景,实施文化主题教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引领儿童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儿童感悟数学思想,形成数学认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完成主体的展,培养用数学的眼光提升生活的能力。
一、将数学文化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小学生年龄还小,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将数学文化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判断力和对待数学的观念,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条理地思考,逐渐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其次,数学文化中蕴含着很多数学精神,教师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认识理性的数学思想,逐步形成理性思维。最后,将数学文化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使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数学文化主题教学的案例分析
1.联系生活,熟悉流程图
播放一个动漫人物起床的过程,视频中突出细节,展现出整个起床的流程。要求学生在观看这样的动画片中去思考问题:大家起床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有的说起床睁开眼睛,有的说洗脸刷牙,有的说要穿衣服,学生讲述得都比较零散,教师会展示动画片中动画人物需要做的事情:洗漱需要花费6分钟时间,起床穿衣需要花费8分钟时间,自己热早餐需要花费10分钟时间,吃早餐需要花费8分钟时间,還需要花费6分钟时间去整理书包,妈妈做早餐需要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对照对应的动画人物来进行归结,主要是使用先、接着、然后、再、之后、再然后的方式来反馈。在学生讲述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来回答如下的问题:整个过程讲述起来是不是很乱呢,你们能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吗?部分学生发现其中应该有先后顺序,比如妈妈做早餐应该在热早餐的前面,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来计算一下妮妮所有事情做完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此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将妈妈的时间也加进去的情况,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辨识。
2.总结提升,构建数学文化情境
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将上述课程中使用的关键词串联进去,这样就可以对于统筹内涵有着一定的理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以分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归结。接着教师会积极引入阅读性的素材,主要是关于统筹产生的历史,还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推广统筹方法的故事,在这样丰富的素材中,学生开始意识到为什么会出现统筹,以及统筹方法的价值在哪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对于统筹方法的认知朝着更加深远的方向发展。此板块的开展,是教师对于数学文化材料进行充分消化吸收之后,进行的统筹优化,从一开始的初步认识时间和流程图,到后来的统筹思想的应用感知,再到后面统筹思想对于人、对于国家的影响,使得学生对于统筹思想的情感体验朝着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
三、策略
(一)利用数学历史文化丰富小学数学课堂
任何一门科目都是有起源、发展过程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过程,小学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讲一些数学名人的故事或者是与知识点相关的故事,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能够集中注意力到数学课堂中来。故事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由于故事具有趣味性,因此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十分有利。例如,在“方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古代伏羲定义东南西北的故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向。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智慧,知道这些数学知识源远流长,在学习的时候自然更加积极主动。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简化数学难题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将实际生活和抽象的数学难题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学生眼中,数学学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没有像语文一样优美的语言,缺乏英语对话的新鲜感受,取而代之的是对算式和应用题的不解。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加入一些新颖的元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加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生动、鲜活的场景。学生的思维是需要引导的,在练习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比如,在学习“厘米和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测量铅笔的长度、桌子的长度,从而使他们发现其中的问题:为什么身高用米做单位,而铅笔却用厘米做单位?以此建立米与厘米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科学地吸收知识内容,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加热爱数字,更加想探索数学文化。
(三)沉浸体验型:基于活动体验的实验场景式学习
1.创建数学实验场景,拓展体验空间
儿童学习数学,不应是“端坐”于教室中,而应是活动起来,操作起来。教师需要将课程与场景进行全面融合,为学生创建一个融探究、吸纳、交流为一体的学习空间。学校建设“数学实验室”,添置数学教具、学具、用具、触摸屏、电脑、图书资料、模型、制作材料等。教师借助实验素材开展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体验,强化认知。
2.用好数学实验器材,促进学习真正发生
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实验的直观操作和形象展示,加深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如用小正方体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等;另一方面,“问题—实验—交流—猜想—验证”是开展数学实验活动的基本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数学思维,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3.适度介入媒体,培养思维逻辑
传统课堂中,由于技术和环境的限制,即使是具有敏锐的资源捕捉意识的教师,也很难及时有效地还原或“回放”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不断尝试、调整、修正的思维过程,很多时候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教师可利用动态录屏技术或手机随时拍摄的方式,记录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在随后的交流过程中,聚焦学习时产生的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不能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还应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将数学文化充分渗透其中,使学生不断受到数学文化的影响和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素香.文化主题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48-149.
[2]谢春兰.小学数学文化主题式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8(65):103.
[3]况云先.小学数学文化主题式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66):85.
[4]高新美.小学数学文化主题式教学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4):12-13.
[5]王继楠.小学数学文化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8.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化主题;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引言
在数学课堂中融合课程内容与学习场景,实施文化主题教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引领儿童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儿童感悟数学思想,形成数学认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完成主体的展,培养用数学的眼光提升生活的能力。
一、将数学文化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小学生年龄还小,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将数学文化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判断力和对待数学的观念,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条理地思考,逐渐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其次,数学文化中蕴含着很多数学精神,教师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认识理性的数学思想,逐步形成理性思维。最后,将数学文化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使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数学文化主题教学的案例分析
1.联系生活,熟悉流程图
播放一个动漫人物起床的过程,视频中突出细节,展现出整个起床的流程。要求学生在观看这样的动画片中去思考问题:大家起床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有的说起床睁开眼睛,有的说洗脸刷牙,有的说要穿衣服,学生讲述得都比较零散,教师会展示动画片中动画人物需要做的事情:洗漱需要花费6分钟时间,起床穿衣需要花费8分钟时间,自己热早餐需要花费10分钟时间,吃早餐需要花费8分钟时间,還需要花费6分钟时间去整理书包,妈妈做早餐需要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对照对应的动画人物来进行归结,主要是使用先、接着、然后、再、之后、再然后的方式来反馈。在学生讲述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来回答如下的问题:整个过程讲述起来是不是很乱呢,你们能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吗?部分学生发现其中应该有先后顺序,比如妈妈做早餐应该在热早餐的前面,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来计算一下妮妮所有事情做完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此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将妈妈的时间也加进去的情况,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辨识。
2.总结提升,构建数学文化情境
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将上述课程中使用的关键词串联进去,这样就可以对于统筹内涵有着一定的理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以分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归结。接着教师会积极引入阅读性的素材,主要是关于统筹产生的历史,还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推广统筹方法的故事,在这样丰富的素材中,学生开始意识到为什么会出现统筹,以及统筹方法的价值在哪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对于统筹方法的认知朝着更加深远的方向发展。此板块的开展,是教师对于数学文化材料进行充分消化吸收之后,进行的统筹优化,从一开始的初步认识时间和流程图,到后来的统筹思想的应用感知,再到后面统筹思想对于人、对于国家的影响,使得学生对于统筹思想的情感体验朝着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
三、策略
(一)利用数学历史文化丰富小学数学课堂
任何一门科目都是有起源、发展过程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过程,小学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讲一些数学名人的故事或者是与知识点相关的故事,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能够集中注意力到数学课堂中来。故事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由于故事具有趣味性,因此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十分有利。例如,在“方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古代伏羲定义东南西北的故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向。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智慧,知道这些数学知识源远流长,在学习的时候自然更加积极主动。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简化数学难题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将实际生活和抽象的数学难题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学生眼中,数学学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没有像语文一样优美的语言,缺乏英语对话的新鲜感受,取而代之的是对算式和应用题的不解。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加入一些新颖的元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加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生动、鲜活的场景。学生的思维是需要引导的,在练习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比如,在学习“厘米和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测量铅笔的长度、桌子的长度,从而使他们发现其中的问题:为什么身高用米做单位,而铅笔却用厘米做单位?以此建立米与厘米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科学地吸收知识内容,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加热爱数字,更加想探索数学文化。
(三)沉浸体验型:基于活动体验的实验场景式学习
1.创建数学实验场景,拓展体验空间
儿童学习数学,不应是“端坐”于教室中,而应是活动起来,操作起来。教师需要将课程与场景进行全面融合,为学生创建一个融探究、吸纳、交流为一体的学习空间。学校建设“数学实验室”,添置数学教具、学具、用具、触摸屏、电脑、图书资料、模型、制作材料等。教师借助实验素材开展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体验,强化认知。
2.用好数学实验器材,促进学习真正发生
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实验的直观操作和形象展示,加深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如用小正方体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等;另一方面,“问题—实验—交流—猜想—验证”是开展数学实验活动的基本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数学思维,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3.适度介入媒体,培养思维逻辑
传统课堂中,由于技术和环境的限制,即使是具有敏锐的资源捕捉意识的教师,也很难及时有效地还原或“回放”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不断尝试、调整、修正的思维过程,很多时候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教师可利用动态录屏技术或手机随时拍摄的方式,记录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在随后的交流过程中,聚焦学习时产生的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不能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还应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将数学文化充分渗透其中,使学生不断受到数学文化的影响和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素香.文化主题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48-149.
[2]谢春兰.小学数学文化主题式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8(65):103.
[3]况云先.小学数学文化主题式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66):85.
[4]高新美.小学数学文化主题式教学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4):12-13.
[5]王继楠.小学数学文化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