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基上混凝土浇筑块施工期温度应力仿真分析

来源 :水利规划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s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岩基的约束作用,基岩上的混凝土容易产生温度裂缝,需重视施工期温度应力效应研究.文章针对碾压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利用生长单元在模拟薄层混凝土施工中无需并网重构的优势,自编软件对进行混凝土有限元施工仿真分析.算例表明,生长单元可较好揭示岩基上混凝土浇筑块、大坝基础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应力特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文章以1座设计压力为6.4MPa的大型浮船泵站为例,以减小水锤压力对浮船悬臂接头和船体的冲击为目的 ,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对空气罐不同布置位置和增加中间止回阀后浮站系统的水锤压力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空气罐布置在岸上悬臂接头后,泵后最大水锤压力有较大幅度降低,且同时在接头后设置止回阀,可有效阻止停泵水锤正向波迅速传递至浮船,有利于浮船稳定.文中案例为目前国内同管径下压力最大的浮船泵站,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为类似高压力大型浮船泵站的水锤防护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室内试验,探究间接地下滴灌条件下砂子粒径分别为1~2mm、2~ 3mm、3~5mm,灌水结束24h后对湿润锋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湿润锋运移形状均呈椭球体;2~3mm砂子处理下湿润锋的运移距离最大,土壤含水率最高,能够更好地指导河西地区的实际生产.
为提升配电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弹性,提出一种配电网灾后恢复算法.针对系统发生N-k故障的场景,建立拓扑重构与分布式电源协同调度模型,最小化灾害带来的切负荷损失.在调度模型中,通过混合整数线性方程表征故障场景下的网络保持辐射状拓扑约束、分布式电源约束与系统潮流约束.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可调度分布式能源、不可调度分布式能源,以及旁路电容器的运行特性.以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选取相对严重的灾害场景,验证了故障后恢复算法的有效性.
文章通过建立苏干湖水系无资料地区1956-2016年系列,深化水资源山区分区,分析评价流域水资源,提出气温变化对大哈尔腾河和苏干湖水域的影响趋势.研究表明:流域降水年内年际分布不均,年径流深地域分布规律与降水基本一致;流域水资源总量5.25亿m3,径流量年际间随气温上升,总体呈增加趋势.研究成果能够为敦煌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决策支撑.
为研究河道中高速铁路桥墩前壅水特性和水流流态,文章通过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圆端形桥墩单墩和多墩斜交布置,讨论桥墩布置型式对于桥前壅水高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桥梁-河道夹角角度越大,墩前水位壅高就越明显,且多桥墩壅水高度高于单个桥墩;桥墩跨度增加,桥墩的壅水叠加效应减弱;圆端形桥墩轴线与流线的夹角越大,对水流的影响越严重,壅水及水流流态越复杂.该规律可为高速桥设计提供参考.
甘肃舟曲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经济发展和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研究舟曲县滑坡易发性和治理措施效果,文章运用遥感与反求工程技术采集数据,利用SVM分类原理构建了舟曲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法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和分区,并对极高易发区滑坡的“抗滑群桩+扶壁式挡墙”治理措施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舟曲县滑坡的易发性跟人类工程活动的强烈程度呈正相关,且“抗滑群桩+扶壁式挡墙”治理措施效果较佳.研究成果为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在中小型水利枢纽建设中,为优化枢纽布局、节省投资,可选择将施工导流隧洞改造为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多洞合一”永久建筑物.文章参考近年来贵州省一些新建项目的 经验,对导流隧洞的改造思路、方法进行探讨,结合实际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可行性和适应性,为中小型水利枢纽导流隧洞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对密度是砂砾料填筑体设计的关键指标.文章基于已有试验资料考察了相对密度(干密度)对砂砾料强度、变形、渗透、动强度和动力变形等工程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相对密度增大,砂砾料的强度、变形、动强度和动力变形等参数均相应增大,而渗透系数减小.进行砂砾料填筑标准设计时,应根据级配特点,结合构筑物类型、结构功能要求、变形控制要求和抗震设防要求在工程类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可为砂砾料筑坝(堤)设计填筑标准的工程类比提供依据.
建立完善的水利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重要途径.文章从水利生态补偿主客体内涵、类型及界定范围深入介绍了水利生态补偿机制;分析确定水利生态补偿标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以及水利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和总量计算方法.分析了在完善水利生态补偿机制实践中存在忽视各参与方自觉参与的内在动力、缺乏对水利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重视程度和缺乏健全、顺畅、衔接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进一步为水利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分析研究涡管螺旋流的形成和适用条件,对甘肃长江与黄河流域6座山区水电站动力渠涡管螺旋流排沙应用实践进行全面研究总结.应用研究表明,将涡管段渠道底板优化为“前低后高”型式,可有效增强螺旋流,提高排沙成效,且大流量引水不宜采用“佛汝德数Fr”判别排沙效果,为涡管排沙机理研究应用提供了新的可靠依据.涡管螺旋流排沙应用研究成果具有普遍性与可靠性,可为排沙涡管布置与水力设计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