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赏析?感受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共读是学习文章的一种方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常用,但在作文教学中却运用得比较少。其实在作文教学中,同样需要仔细品读文章,只是读的目的、程度和对象都与阅读教学不尽相同罢了。作文教学中的品读对象,既可以是高大上的名家经典,也可以是学生周围接地气的习作,它们功能不一样,学生接受的层次也不一样。
  一、 解读学生习作,点评修改模仿
  与学生渊源最深的文章,当数他们自己的习作。所谓习作,当然具有练习性和实验性,它们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但其中也不乏出彩之处,所以选择品读这一类作品时,重点有两个: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精彩点评模仿。教师要引导学生指出习作中主题、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并尝试用所提方法加以修改,更要启发学生寻觅习作中的长处,教师适时予以点拨,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水平。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展示了一篇班上学生的习作——《我理解自己就够了》,我们一起朗读:“我不奢求别人,甚至是好兄弟的理解,十五年的友谊曾经也抵不过现实一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喜欢……,我喜欢……,只要我喜欢就够了,别人想什么与我何干?”有人边读边鼓掌,读完后我问大家:“你们会给哪些句子点赞?”大家纷纷找了出来,我加粗后再问:“你们认为写出这些好词佳句的同学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有个性!”“有思想。”“句子优美。”我将大家的建议输入了评价栏:观点上清一色的都是赞扬。
  接着我展示了第二篇作文《计较带来痛苦,宽容收获快乐》,让学生自己默读然后点评,对于作文中写的“花被揉碎,留香人手”,有人说这是大爱,更多的人认为自己做不到:“我最差也要做一支玫瑰,戳不死你也不会让你开心。”但是对钢琴家李斯特和善对待冒充自己徒弟的女青年,和那位写下“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宰相张廷玉,在经过小辩论之后,还是十分赞许的。最后我们共同归纳出人类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诚实、守信、感恩、谦虚、宽容、善良、助人、正直、友好、自制、上进、勇敢、好学、乐观等,“同学们发现没有,在我们认同的这些美好品质中,有不少都是跟第一篇文章观点相冲突的。”“对。”学生边看边想边点头,若有所思。
  二、 赏析高考范文,讨论写作技巧
  如果说对习作的点评是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的写作水平上提高,那么赏析高考范文的目标就更为明确——追求满分作文。到底怎样写作文,才能在高考中写出好作文,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阅读高考满分作文?从内容到思想,从中心到表达,分析它们得满分的原因,体味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有“文采”的深刻含义,寻找实现它们的技巧。
  上作文语言复习课,导入时我展示了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穿越的姿态由你定》,然后提问:“大家觉得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接着解读了高考评分标准中“有文采”的含义,即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丰富。学生很快从文章中找出了相应的语句,针对这些语句,我们逐项进行了赏析与模仿,如大声朗读修辞句,初步感知其语言魅力,然后分析该修辞的作用,再根据自己将要写的作文,模仿原文用该修辞造一个句子。说理也一样,读过之后找到正反论证句,特别是反面论证中,用了怎样的概括性事实,又是怎样进行道理论述的,这些语言都极富表现力,将逃离了苦累后的学习状态描绘得生动贴切。模仿造句时,有的学生只有朦胧的想法,也可以提出来,让其他同学帮助其组织语言。在这样一再铺垫的训练下,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掌握了不同的表达技巧。
  三、感受名家作品,分析艺术特色
  当然,高中作文绝不会将目标仅仅停留在高考满分上,学生学习写作,是为了提高写作素养,服务于将来的生活与工作,服务于终身学习。所以,走进名家作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思想认识社会,对于高中生而言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品读名家作品时,我除了跟学生一块采用各种读法进行感受外,还会让学生进行抄写感悟。所谓抄写感悟就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层提出细化的要求,如这一节中作者开始的情感是怎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整首诗的情感是怎样波澜起伏的?按照这个提示,让学生在抄写时,将自己想象成诗人本人,现在正在写这一节,当诗中写道“乘骐骥以驰骋,来吾道夫先路”时,学生一边抄写一边想象自己就是屈原,正积极昂扬地准备为朝廷服务,但学生心中可能也有其他的情感,如惶恐、疑惑等,非常真实。这种写作代入法,比站在作品之外的分析,让学生有更深的入戏感。因此当他们回归自我的时候,也能够明白,自己思维中哪些内容要写出来,怎样写才大气、健康。
  可见,不仅作文课与阅读课中的文章阅读是不一样的,作文课中不同文章的阅读也是不一样的。什么级别的文章有何功能,学生怎样运用最有效果,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当了然于胸。写作是一件只有作者自愿才能提高质量的事,所以仅有课内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鼓励他们主动将课外的读与写结合起来,并在自己的作文中有所体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223900)
其他文献
课堂是教学相长的地方,快乐的课堂就是教师乐教,教得轻松又有教学成就感,学生愿学,学得快乐又能学到知识,有所收获的课堂。可如今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课堂呈现出学生学得死气沉沉、昏昏欲睡,教师教得毫无激情、了无趣味的不争现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快乐起来,使学生学得快乐,师也教得快乐,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呢?  一、备课前以幽默给学生预设快乐  幽默是语文教师不可缺少的品质。在语文
期刊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诗中主人公刘兰芝是位勤劳、美丽、富有反抗精神的女子,但最终落得个“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结局。究其悲剧原因,大多分析文章认为焦母和刘兄是杀害她的元凶,焦母对儿媳恶言相加,刘兄用威逼手段胁迫兰芝,最终将她逼上了绝路。归根结底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杀害了她,它们不仅摧残了美满幸福的
期刊
高中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是不争的事实。语文教学活动也承载着这一重要的任务,通过阅读与写作,我们都或多或少地进行着不同的尝试。但是问题的尴尬处在于,思维品质的优劣与否、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否都无法直接用数据测量得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把作文的好坏作为一个评价标准。但同样的尴尬在于,文章又有记叙、议论等类型,其共性的评价标准又在哪里呢?下面笔者从高二一个班级的学生习作出发,以议论文为例
期刊
古诗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细节描写、烘托以及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  一、细节,活灵活现  在高中阶段,形象分析是古诗探究的一个重要考点。然而想要深度探究人物事物形象就需要抓住细节,从古诗的细节之处入手进行深刻探究,即抓住人物的神态、外貌、心理或事物的特征、寓意等细节去分析形象,使得人物性格鲜活、事物特征明了,从而更深刻地彰显古诗情节,使得学
期刊
《江南的冬景》通过运用对比、虚实结合、引用等手法描绘出江南那可爱、晴朗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优美、闲适、温润、和煦的意境。作者给我们展现了江南的“曝背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五幅图,通过这些画面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江南冬景的美。那作者是如何巧妙抓住这些景的特征带给我们这种意境美呢?  这就得由教师慢慢引导学生了。在此笔者通过对《江南的冬景》中四个片段的详细讲解
期刊
新课改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这门学科的内涵在一步步延伸,而且必须一步步延伸。阅读是语文能力的展现,所以,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它不是局限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而是更侧重教会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表明,文本细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一、多变的细读形式,吸引学生兴趣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经常做一件事情便会感到乏味无趣,语文阅读也是这样。如果教师在课
期刊
在诗词课堂中,教师秉持“共生”理念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悟意境、升华思维和积极参与互动。  一、放飞想象,体悟意境  高中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铺垫已经有了初步的诗词分析能力。因此,在高中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自由体会为主,解开学生的思维枷锁,达到诗词体悟中的“共生”。  高中语文课涉及的知识比较广,对学生掌握的要求比较高。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褪去了初中教学的引导和启发,逐渐转变
期刊
有天晚上,一群牧民正想扎营休息,忽然神出现在天空,对他们说:“尽力收集鹅卵石,把它们放进你们的鞍袋。明晚你们会感到快乐,同时也会感到愧悔。”  神的话让游牧民们都感到失望和愤怒。原本期待神能带给他们财富、健康或其他世俗的目的,可神却让他们去收集鹅卵石——卑贱而无聊。不过,他们还是按神的指示各自拣了一些鹅卵石装进袋里。走了一天的路,当他们次日夜晚扎营时,居然发现鞍袋里的鹅卵石全都变成了钻石。他们无比
期刊
孙犁的《亡人逸事》叙述了与亡妻在婚姻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学生在理解时受阅历、情感方面的限制,虽然理解了内容,却大多停留在“逸事”层面,使教学陷入困境。为了帮助学生跳出原有认知,我在教学中设置了多个“困难”,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深化感悟。  一、 把握重点字词,细读品味  教师可以采取标注重点字词的方法,让学生在平实的句子中找出闪光点,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文章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天作之合”最为“琐碎”
期刊
翻转课堂能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上,教师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下面笔者结合《雷雨》教学,谈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观看视频,了解戏剧情节  翻转课堂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通过视频等方式去了解戏剧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看视频要比读文本更容易记住戏剧的情节,也会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