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不是大功告成,而是改革的开始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减”一声令下,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了,校外培训降温了。从各地媒体报道来看,诸如“双减后第一个周末,孩子们在这些地方玩嗨了”“双减后,孩子们笑得更灿烂”,社会反响是比较正面的。
  中国是超大型社会,一两亿人同时竞争升学、升好学的机会,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人们有焦虑是自然的。作业没完没了,校外培训不断加码,家长、学生、老师陷入一种“囚徒困境”。实施“双减”,就是用齐步走的办法把人们从“囚徒困境”中超拔出来。
  对家长来说,“双减”之后如何自處、未来怎么办,是一场考验。不少家长的顾虑在于,“双减”是否会变成学校自我减负的方式、如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如何提高作业质量?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负责人在与市民直播互动时,回答的就是这类提问。
  在一二线城市,招募家教的“英雄帖”已在社交媒体上四散开来,一年“30万元起”的高薪让围观的普通工薪阶层为之惊叹。由此可见“双减”工作背后的复杂性。
  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双减”是一个重构义务教育的动态调整过程,人们最终如何应对,“抢跑”会不会成为问题,我们可以边走边看。
  虽然效果尚待观察,但以减轻作业负担、培训负担为原则,恐怕是无可争议的。现在孩子减负,家长骤然轻松了许多,令人欣喜。如果任由校外培训制造教育焦虑、任由资本跑马圈地,我们就会陷在“内卷”中不能自拔,只会叫苦喊累日甚一日。
  “双减”之下,家长是不是只有一条正确道路,是不是只有一种得宜的行动模式?我看也不是。中国家长有几亿,要不要总结几条抽象原则,让所有家长照着去做?我看大可不必。培养孩子和作家写作一样,是一项个性化、创造性的活动。如果统一步调齐步走,先不说客观上办不到,就算实现了,也未必能得到好结果。
  我们不妨边走边看,一方面给政府留出施治施策的时间,另一方面冷静观察自家的孩子,从容应对新局面,坚定地做一些确定的事。对家长来说,我觉得可以确定的是,孩子的才艺教育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才艺教育是个好东西,值得长线投资。
  中国人富起来了,但每天忙忙碌碌,有时候是为钱而忙,有时候是为出人头地而忙,有时候是为房子而忙,更多时候是为子孙而忙,但就是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活着、如何活得更好。网球、篮球不会打,音乐听不懂,更别提演奏,一辈子没什么兴趣爱好。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如今条件允许,应当让孩子拥有一两项兴趣爱好,弹得一两件乐器。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个重要动机。
  有人说“双减”之后,家长应当增加对孩子的陪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长不是陪孩子不够,而是干涉过多、照顾过多。一棵树苗可以自己长成参天大树,如果老是有人浇水施肥,它迟早会烂根死掉。不少名人在自传或文章中感激父母对自己的信任,放手让自己作判断、作选择。当然,也有孩子需要父母增加陪伴,但这不是一般原则。
  一声令下不是教育改革大功告成,而是行动的开始。“双减”必须做好加减法,家长忽略孩子的学业,肯定要吃亏。但现在有一个社会共识,就是学校要担起教育主体责任。如此,家长才能在给定的条件下,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其他文献
文明执法,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但边界在哪里,何谓“文明”,这些依然需要我们细致梳理。  前不久,西安地铁保安拖拽女乘客致其衣不蔽体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事后,西安市公布了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和纪检监察机关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情况,涉事保安被责令停职调查,市轨道交通集团7人被依纪处理。这事实上认定了保安行为不当。  如果我们对执法权作非常宽泛的理解,保安可能具有非常有限的所谓“执法权”。比
期刊
专栏作家,资深评论员,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人大新闻奖。  “截至2021年9月15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16142.8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01158.4万。”9月1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发布了这一数据。真实世界研究表明,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对抑制不同区域流行的新冠病毒各种主要变异株造成的感染和感染后的再传播都有明确效果,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效果显著。目前
期刊
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开创者、奠基人之一,他极为重视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  陈云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由于疲劳过度,流鼻血的旧疾復发,一时病情非常严重。组织为了让他得到好的照顾,从陕北公学选调学生党员于若木来护理他。  于若木后来回忆道:“我只是按时往他鼻子里滴滴药水,并没有更多的事可做。因为医生要求静养,他不能做很多工作,所以经常和我聊聊天。相处久了,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感情。” 
期刊
▲ 陈慧在菜市场卖东西  “很多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只是像一朵黑乎乎的香菇一样,端坐在我位于小溪边的山间房子里,慢吞吞地写着我想写的文字。”陈慧写道。她坐在窗口,脸上落满大山的影子。菜市场是值得的  因为排行老三,在余姚梁弄菜市场,大家都叫她“阿三”。每天清晨不到6点,陈慧推上自己改装的推车,里面塞满了上百种生活用品。菜市场里的摊主们、梁弄镇上的乡亲们都知道,摆摊的“阿三”风风火火,“像个男人一样
期刊
“我必須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  1921年,李桓英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仕宦之家。祖父李庆芳在面对日寇诱降时慷慨捐躯,这种爱国气节对她影响至深。1939年,她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在战乱中随大学辗转内迁。内迁途中,行走西南山区的经历,让她见识了真正的贫苦,心中播下了“救国救民”的种子。  1946年,李桓英考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攻读细菌与公共卫生硕士。她抱着“为中国人争气”的
期刊
“没有分数,就过不了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这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关于“教育真谛”的阐述,深以为然。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这过程中,能接住命运抛来的种种挑战,为社会进步贡献哪怕非常绵薄的一点力量,就不枉此生。  在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学科教育已让孩子们承受太多,甚至导致他们在人生的综合教育方面出现严重“偏科”。如今,“小眼镜”已经成为了主流,小胖
期刊
“毛泽东那年43岁了,身材瘦削,动作敏捷,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青春的活力,显示出年轻小伙子一般的气质来。”  “不言而喻,在那座缺吃少穿的陕北小城里,存在着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除却插在周恩来上衣胸前口袋里的那支钢笔,你几乎看不到任何等级上的标志。红军司令员与普通士兵的军装,竟毫无区别。也许你会注意到,就连吹军号的红小鬼的面颊上,也会浮现出腼腆却自豪的微笑。自尊与高贵,俯拾皆是。”  “高大的城墙、潺
期刊
一袭中式长衫,一头白发,一把琵琶.近几年,在各大晚会、音乐会现场,总能看到这样一位演奏者.他去“B站”这种年轻人聚集的平台参加国风音乐会,一出手,就是“一人对战百人乐团”的场面,收获了全场观众的掌声.弹奏琵琶多年,他早已成为我国最有实力的国乐大师之一,但比起做“大师”,他更想做一名行者,用自己的方式推广民乐,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到中国古老的民族音乐.
期刊
陳寿昌,浙江镇海人,我党早期隐蔽战线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陈寿昌曾被调到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主要负责情报工作。上海处在“白色恐怖”之下时,陈寿昌反应机敏,外出执行任务总能巧妙应对,保护了自身和党的秘密机关安全。  那时,上海街头经常发生“抄靶子”,即军警突然搜查行人。陈寿昌带着机密情报和文件,不时碰到军警“抄靶子”,由于准备充分,伪装巧妙,他总能化险为夷。他有时穿一件旧灰布长衫,戴一副近视眼镜,
期刊
左權,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1942年壮烈牺牲于山西辽县(现左权县),这位骁勇善战的革命将领,以自己的鲜血书写了忠诚的一生。  1940年,左权忙于筹划“百团大战”和“反扫荡”,同时为了妻子刘志兰能在安定的环境中学习,左权将妻子和出生不久的女儿左太北送到了延安。  对于两人的分别,左权自然不舍,在1940年11月给刘志兰的信中,左权说:“有不少的同志很惊奇我俩真能够分别,本来分别是很痛苦的,但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