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辽宁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借助互联网思维、手段的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提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装备制造业转型;生产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在制造业服务化的同时,服务产业化的趋势也逐渐明朗,而某些信息产品可以促进产业的结合进而加快经济发展。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急需以生产性服务角度突破转型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现状
2003年中国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对资源型产品的需求与日剧增,辽宁的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快速发展,但是,快速发展的数字背后,体制性与结构性弊端并没有发生更本性改变。辽宁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制造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各个门类都较为薄弱,由此决定了我国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低下和结构的非优化,形成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的非良性循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制造业增长步伐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制造业发展。在制造业领域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优势地位的跨国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赚取高额利润,而辽宁的加工或装配活动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位置,基本上从事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工序,其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因此,辽宁主要从事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业务。
目前我国制造业通常采用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模式,例如市场调查、采购管理、物流配送、人力资源培训等活动。这从客观上抑制了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未能树立服务外包降低成本的意识,使之即不能对制造业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又减缓了服务业渗透到制造业的过程,阻碍了产业融合的进程。
二、国外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状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分工模式的变化,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其战略也较为成熟。
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更是装备制造业大国,在制造业中投入的生产性服务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情况愈加明显。
日本也较为成功地运用法律等手段实现装备制造业振兴。在人才培养与研究方面,建立了科学的、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体系,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全面开展在职教育,引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专业人才,促进人才流动。在市场秩序与环境方面,日本政府制订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日本政府还制订了《IT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市场运行。
从上述看出,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政策制定、人才培养、制造业服务外包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互联网思维撬动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提质
(一)产业升级离不开互联网手段的整合
有人说,工业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就是第二次产业革命与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结合,那么我们应该用互联网思维撬动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提质进而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装备制造业应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相关产业应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裝备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研发产品、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
(二)沈阳市用互联网手段撬动产业升级实例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化、网络化成为可能,这种服务方式也日益凸显其优越性,促进企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一个虚拟化的框架之中,高效地“整合”或“疏散”传统上认为的“内力”和“外力”资源,并让这些相关联的结构性要素发挥市场价值,充分体现企业的现有优势。
2014年11月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制造业管理国际论坛上,有专家发声:中国制造业目前正处于3.0(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的内部联动)普及和4.0(网络、互联系统智能化)示范阶段,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更依赖于简单、易维护、用得起的智能手段。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创新出新型服务业态,就是面向工业4.0时代的一种智能手段。沈阳进行产业整合完成了辽宁重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中国(沈阳)嘉泰工业装备博览城。博览城自行研发的我国首个工业电商平台获得国家工信部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28个工业品类的上千个品牌、上万种产品将全面上线。工业采购需求放到网上,用户点点鼠标即可看到零部件照片、查看参数、比较价格;屏幕那头,供方以充足的品类、有保障的质量和透明交易予以即时对接。前店后库、线上线下互动的高效服务模式恰恰是工业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产业升级。工业云服务与电商平台可以实现产品超市、仓储配送、电商平台、金融服务和技术检验检测五位一体。进入博览城的零部件必须通过检测关,结算、按揭、担保等金融服务可解决供需各方的资金问题,而通过电商平台全面开放的价格更可挤出企业采购的“水分”,企业甚至可以不再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
互联网思维带动了产业群的发展。在沈阳市铁西区,借助互联网思维、手段的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提速。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提质,更推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拓展了发展空间。一个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平台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在沈阳制造加速迈向“智+造+服务”的进程中,这些集群将深度嵌入,无限放大。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装备制造业转型;生产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在制造业服务化的同时,服务产业化的趋势也逐渐明朗,而某些信息产品可以促进产业的结合进而加快经济发展。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急需以生产性服务角度突破转型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现状
2003年中国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对资源型产品的需求与日剧增,辽宁的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快速发展,但是,快速发展的数字背后,体制性与结构性弊端并没有发生更本性改变。辽宁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制造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各个门类都较为薄弱,由此决定了我国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低下和结构的非优化,形成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的非良性循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制造业增长步伐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制造业发展。在制造业领域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优势地位的跨国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赚取高额利润,而辽宁的加工或装配活动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位置,基本上从事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工序,其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因此,辽宁主要从事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业务。
目前我国制造业通常采用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模式,例如市场调查、采购管理、物流配送、人力资源培训等活动。这从客观上抑制了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未能树立服务外包降低成本的意识,使之即不能对制造业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又减缓了服务业渗透到制造业的过程,阻碍了产业融合的进程。
二、国外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状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分工模式的变化,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其战略也较为成熟。
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更是装备制造业大国,在制造业中投入的生产性服务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情况愈加明显。
日本也较为成功地运用法律等手段实现装备制造业振兴。在人才培养与研究方面,建立了科学的、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体系,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全面开展在职教育,引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专业人才,促进人才流动。在市场秩序与环境方面,日本政府制订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日本政府还制订了《IT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市场运行。
从上述看出,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政策制定、人才培养、制造业服务外包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互联网思维撬动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提质
(一)产业升级离不开互联网手段的整合
有人说,工业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就是第二次产业革命与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结合,那么我们应该用互联网思维撬动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提质进而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装备制造业应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相关产业应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裝备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研发产品、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
(二)沈阳市用互联网手段撬动产业升级实例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化、网络化成为可能,这种服务方式也日益凸显其优越性,促进企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一个虚拟化的框架之中,高效地“整合”或“疏散”传统上认为的“内力”和“外力”资源,并让这些相关联的结构性要素发挥市场价值,充分体现企业的现有优势。
2014年11月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制造业管理国际论坛上,有专家发声:中国制造业目前正处于3.0(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的内部联动)普及和4.0(网络、互联系统智能化)示范阶段,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更依赖于简单、易维护、用得起的智能手段。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创新出新型服务业态,就是面向工业4.0时代的一种智能手段。沈阳进行产业整合完成了辽宁重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中国(沈阳)嘉泰工业装备博览城。博览城自行研发的我国首个工业电商平台获得国家工信部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28个工业品类的上千个品牌、上万种产品将全面上线。工业采购需求放到网上,用户点点鼠标即可看到零部件照片、查看参数、比较价格;屏幕那头,供方以充足的品类、有保障的质量和透明交易予以即时对接。前店后库、线上线下互动的高效服务模式恰恰是工业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产业升级。工业云服务与电商平台可以实现产品超市、仓储配送、电商平台、金融服务和技术检验检测五位一体。进入博览城的零部件必须通过检测关,结算、按揭、担保等金融服务可解决供需各方的资金问题,而通过电商平台全面开放的价格更可挤出企业采购的“水分”,企业甚至可以不再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
互联网思维带动了产业群的发展。在沈阳市铁西区,借助互联网思维、手段的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提速。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提质,更推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拓展了发展空间。一个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平台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在沈阳制造加速迈向“智+造+服务”的进程中,这些集群将深度嵌入,无限放大。